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

薛瑄清瘦不少,安撫新移民,還在開課授學,閒暇時候他還要讀書。

讀書是他最大的興趣,一日不讀書,他渾身不爽利。

人忙起來,反而官員間的迎來送往假客氣,少了很多,因爲沒有時間。

廣西官場的風氣,爲之一變。

從原來的迎來送往假客氣、說話彎彎繞繞、各種關係層出不窮,變成直來直去,各個府衙各司其職,都在做實事。

那些擅長阿諛的小人,都被踢出了官府之中,留下的都是幹才,願意做實事的。

少說空話,多做實事。

而朝堂剛剛下了聖旨,允許官府徵召秀才、舉人爲朝堂所用,更好的安撫流民。

這項舉措,正對薛瑄的胃口。

他剔除了很多阿諛奉承的小人,官府內稀缺人手,等待進士補充,遙遙無期。

能用秀才、舉人補充,是最好最快的辦法。

那些來敬軒學宮學習的學子,都被他徵召爲吏。

新移民進來的士族,都是寶啊,個個都要安置好,並讓他們開枝散葉,形成新的廣西人。

十萬士族,如種子一樣安置在廣西大地上。

不消十年,廣西就會變成漢地,變成和江西一樣繁華之地。

每日晚上他還要寫密奏給皇帝,把廣西事都事無鉅細地寫在奏章之上,並向皇帝求助。

他每一封奏疏,都會得到回信。

幾乎所有困難,皇帝都會竭盡全力地幫他克服,人力物力財力,中樞大力支持。

從薛瑄督撫廣西一年多時間,從江西撥過來的銀子,超過七百萬兩。

他徵召三十幾萬民夫,挖通了通往貴州、湖南、江西、廣東、雲南的道路,擴張馳道,溝通水系。

僅挖通連通各省的道路,薛瑄就花了三百萬兩銀子。

預計挖通廣西所有道路,要花費兩千萬兩銀子以上,而且這筆錢,已經得到皇帝的肯定答覆。

這在以往根本是不敢想的。

這等基礎建設,朝堂是完全賠本的,而且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果,換做急功近利之君,根本不會做這些小事。

皇帝卻願意從小事開始做,不吝惜成本,只求百姓日子能好過一些。

就算皇帝願意做,挖通道路等事,也是強徵伕役,強制百姓勞動,生死不論,往死裡壓榨民力。

這也是薛瑄在景泰元年,便數次上書說:“少數民族民力已竭,財力已盡,只有減少貢賦,纔可不生變故。”

奈何一直沒得到中樞採納,爲此他還請求致仕。

直到景泰九年,皇帝大刀闊斧改革,給廣西撥大量財貨,令廣西征召民夫,給民夫錢財,調動民夫積極性。

而這,是積累在中樞財力雄厚的基礎上。

原來皇帝手裡幾個仨瓜倆棗,賞賜羣臣都不夠呢,哪來的錢給民夫?

現在皇帝有錢,願意用內帑貼補地方,先把地方的基礎建設搞起來,再慢慢移民,建設新廣西。

皇帝不止支持基礎建設。

廣西蕩平土司後,中樞一改常態,賜下很多賞賜,不分土漢,勞作皆賺工錢,又教土人紡織、賜桑苗、織毛衣,讓商行來廣西收購。

還在廣西設瓷器廠,燒製瓷器,並挑選土地,種植茶葉。

令商賈來廣西開廠。

中樞令廣西種植果樹,種植水果,皇宮還傳出來水果罐頭的做法,把廣西水果,製成水果罐頭,銷往北方。

中樞的一道道政策,讓廣西正在變得欣欣向榮。

而那些土人家庭,頭頂上沒了土司壓制後,日子也在變好,他們也願意走出大山,去當伕役賺錢,也想學手藝。

甚至,更多人鑽進大山裡,做伐樹工。

廣西商貿發達的根源,是木頭,北方大肆建設,稀缺木料,而廣西遍地是森林。

中樞令南北互補,而廣西蕩平之後,迫切需要開山修路,連接北地,再加上中樞政策偏向廣西,就使得廣西瞬間繁榮。

還有一層因素,就是安南,商旅去安南採購,途經廣西,讓廣西十分繁榮。

薛瑄仍然記得他剛來廣西時的荒涼。

現在的廣西,頗讓他有種身處京師之錯覺,天南海北的商旅,在廣西營商。

廣西生意好做,卻困在道路上。

已經有本地士紳、商幫,在民間集資,修繕水道,溝通水系。

而今,廣西的繁榮,即便是清明上河圖,也僅可窺視冰山一角。

廣西商貿發達,還促成了一個行業,就是造船業,天南海北的商貿,需要大量船支。

廣西最不缺的就是木頭,而貴州盛產的桐油,又近在咫尺,在慶元府,形成龐大的造船基地。

一切都是民間資本在催生,在自發形成。

因爲慶元府是要劃入貴州的,薛瑄也就聽之任之了。

中樞欲將廣西治所,從桂林轉移到南寧,將歸順州、鎮安府、都康洲、向武州、太平府、江州全部劃入南寧府。

將宣化(南寧)作爲新省治。

而皇帝欲改宣化爲神鳳,神鳳是孫權用過的第六個年號,但僅用了三個月,孫權就駕崩了。

朝臣認爲神鳳不詳,尚在爭論之中。

皇帝認爲,孫權收復交州之功,可用孫權一個年號,紀念孫權之功,但朝臣認爲用孫權第一個年號,黃武,更爲妥當。

薛瑄知道,等新移民安置完畢後,治所就會搬遷。

因爲中樞重新劃分了廣西。

把安慶府、泗城州、安隆司、上林司四地劃入貴州,而廣西增入的府城,尚在安南,尚未名正言順。

而這四地也需要一位官吏治理。

薛瑄上書,請皇帝啓用李匡。

李匡是宣德二年進士,正統五年,倒楊(楊士奇)事件中,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人擔任四川按察使期間,鎮壓播州等地起義,連戰連捷,能力毋庸置疑,是邢獄、掌兵大才。

但他因爲和江淵政見不合,而遭到罷官,現在江淵已經死了,朝政也變得穩定,啓用李匡,恰逢其會。

中樞批覆,啓用李匡,任命爲三府督撫,升貴州按察使,督撫三府之地。

安隆司和上林司合併,改爲尹州府。

南尹州,曾是貴州的古稱,貴州的名字,是貞觀九年,升南尹州爲貴州。

泗城州升爲泗州府。

所以有了三府,安慶府、泗州府、尹州府。

李匡赴任路上,給薛瑄寫了封信,瞭解三府情況。

薛瑄據實而講。

李匡和他關係還算不錯,又是他舉薦的,二人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但李匡爲人剛直,公正無私,不理請託。

二人信中只聊公事,不聊其他,彼此心領神會。

李匡到任後,整頓兵卒,安撫移民,井井有條。

安慶府的造船基地,李匡令官府佔了一股,造船基地要給官府定期提供一些船支,免費修繕。

而李匡將漢、土兵卒合併,整頓三萬雄師,不停操練。

又給張鳳寫信,請張鳳將南直隸流民,送來三府安置。

並學習歐信,身先士卒,清掃小山寨,開通道路,移土人至城市,重新丈量土地,分配田畝。

“拜見督撫大人!”邊鏞行禮。

薛瑄還在忙碌,擺了擺手:“仕遠(邊永)之子?不必在乎繁文縟節,廣西是蠻荒之地,和漢地不一樣。”

這話惹得敬軒學宮的學子們鬨笑。

薛瑄雖是理學大宗師,思想巨匠,但他幽默風趣,不拘小節。

“學生看廣西,看到是一片欣欣向榮,雖遠不如京師繁華,但學生看到了希望!”

薛瑄眼睛一亮:“希望二字,用的好呀。”

差不多到了飯時,便讓公人準備飯菜。

飯食用的是太醫規定的菜品,太醫給他搭配的營養膳食,無論他在哪裡,都必須按照食譜上的吃。

薛瑄笑道:“子與(閻禹錫),你覺得何爲希望?”

閻禹錫和劉健是同鄉,在薛瑄在河東(黃河以東)任職時,千里迢迢去拜師,得到薛瑄的認可,收入門庭。

“老師,學生認爲希望有三。”

閻禹錫放下筷子,認真道:“春季時,柳樹抽出嫩芽,意味着生機重現,這是希望,就如這廣西,大亂之後,迎來大治,這就是希望。”

“但克振先生口中的希望,應該是百姓眼中的光芒,這是百姓心中的希望。”

“其三,是老師與衆弟子所做這飯堂,亦是希望。”

薛瑄訝異地看着他。

閻禹錫笑道:“若吾等遵循繁文縟節,弟子如何能和老師共用一桌吃飯?”

“而老師遵從繁文縟節,如何能深耕民間,親自指導地方官吏安置流民?”

“而此飯堂之中,氣氛自由爛漫,這就是希望。”

邊鏞眼睛微亮,都說薛瑄創河東之學,受萬人尊崇,他教導出來的徒弟,也都是拔尖的人才。

“學生眼裡的希望,只是百姓眼中的希望,卻未想到,官宦之間,飯堂之中,竟也充滿了希望。”邊鏞深行一禮。

薛瑄也放下筷子,也覺得自己確實變了很多。

以前,他是人人敬仰的夫子,他當官教學,開創河東之學,門徒遍及山西、河南、陝西,蔚然大宗。

他的學說,蔚然大觀,以爲理道大成。

他的詩詞,自認爲達到巔峰,出口成章,七步成詩,名垂青史。

然而。

當他深耕民間的時候,真正爲黎民百姓做一點實事的時候,他竟一句詩詞都吟不出來了,他的學說,彷彿高屋建瓴,對百姓生活沒有一丁點改變。

這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學說,甚至懷疑自己誤人子弟。

以前的他,喜歡空談,上奏時候總寫一些假大空的言辭,把奏章寫的極盡華美,每一道奏章,都膾炙人口。

但是,所有諫言都是高屋建瓴、高高在上,他用的所有辭藻,雖然華麗,卻充滿了虛假,他是理學宗師、是文學大家、是思想巨匠,但他的本職,確實一個官吏呀!

他不該在詩書上悲天憫人,而是應該去民間,爲百姓做一件實事,去實現自己曾經的抱負!

在無數次懷疑自己之後,薛瑄決定改變。

他放下摯愛的書籍,放下安逸的生活,年過七旬的他,開始從督撫府,走到了民間,去看一看百姓的真正生活,去做一件對百姓有用、卻不會名垂千古的實事。

從古至今,做實事的人才,都不會被史書大書特書,反而那些只會空談,寫幾首牢騒詩詞的人,卻被後世銘記。

薛瑄尤然記得,第一次他因爲幹農活,弄得滿手都是血泡的時候,挑破的時候,他竟不覺得疼,反而格外驚喜。

這纔是真正的民間,不存在於詩書之中,是有血有肉的真實民間生活。

他寫過很多詩詞、很多寓言故事、甚至戲曲他都有涉獵。

此刻卻認爲,他之前寫過的,都是民間疾苦的無病呻吟,做了一天農活,他才知道,自己寫的狗屁不如。

從那一刻起,薛瑄發現自己的學說,有很多不足之處。

曾幾何時,他認爲自己的“復性”說,已經日臻完美,他的“性”是“理”,主要形成於後天。

而理,需要從後天磨練形成。

同樣,需要做民間的活計,從這些“理”當中悟道。

他找到了一條新的路。

他摒棄了以前空談、坐而論道、不切實際,他曾經一心入閣,以爲入了內閣,才能爲天下黎民百姓做事。

然而,他現在才發現,履行官員的責任,爲百姓做事,不在於位置高低,也不在於學說是否顯赫,只要心中願意,無論在哪個職位上,都能實現自己的“理”。

“老師,可是學生說的不對?”閻禹錫見薛瑄愣神,發問道。

閻禹錫的《守母墳》,名垂青史。

而他可不是當官的料子,他過於剛直,說話過於直接,容易得罪人。

但他是將河東學說發揚光大的人。

“說得很對。”

薛瑄笑道:“爲師雖年過七旬,卻也充滿希望,克振,這希望二子用的好呀。”

他覺得自己快要悟道了。

也許,大明又要多一個聖人了。

以薛瑄之能,已經足夠資格陪祀孔廟了。

但他距離成聖,終究是差了一線,這一線卻猶如天塹。

他的學說,終究是繼承朱熹、完善朱熹,而沒有走出一條完全屬於自己的路!

而在地方爲官一年多,他很多體悟,都是從地方官開始的,他發現,自己未來的道,也許就在這民間!

他若能走出一條自己的道。

他能成爲大明第一尊聖人!

不敢說超過程朱,但也是劃時代的聖人。

“老師可是又有新的體悟?”諸多學子都驚喜地看着薛瑄。

薛瑄憨笑:“暫時還無,說明爲師做的事情還少,諸位,爲師的理,不在心,而在於物!”

他是心學大家,雖維護朱熹理學,但又與朱熹的理,有所不同,他認爲的“復性”,就是要按理視、聽、言、動。

這是對朱熹的理學,進行完善和豐富。

卻遲遲沒有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理”,這“理”,也許就在腳下!

想着想着,他激動地站起來。

“老師,您的餐食還未吃完呢!”張鼎站起來道。

薛瑄打個哈哈,太醫制定的膳食肯定不好吃,難以下嚥,他趁機不吃。

張鼎卻不打算放過他:“老師,這是太醫爲您制定的膳食,爲您身體着想,又是陛下的一番心意,您豈能辜負?”

“咳咳,爲師要喝口茶,容後再吃。”薛瑄找個藉口。

張鼎卻放下筷子,快跑出去,端了茶水進來:“請老師慢用。”

薛瑄臉色發苦,用筷子夾了條青菜放進嘴裡。

這種水煮菜,實在難以下嚥。

他喜歡吃羊肉,太醫認爲他油膩傷胃,才患上疾病,讓他多吃當季時蔬,少吃肉類,而廣西天氣炎熱,他更應該戒食油膩。

用了太醫的藥膳方子,他人瘦了一圈,但精神比以前好了很多。

邊鏞看着有趣,堂堂理學宗師,在餐食方面卻被學生管得死死的,着實有意思。

薛瑄也不惱怒,悶着頭把飯菜吃光,接受學生們監督。

而學生們對薛瑄極爲崇敬,因爲皇帝專門派太醫爲薛瑄調養身體,連帶着他們都不罵皇帝了,開始說些皇帝的好處來。

下午薛瑄又奔波於各衙門之中。

新移民,在桂林府安置較少,因爲桂林府漢化比較良好。

多要安置在潯州府和武鳴府、廉州府。

武鳴府,是原思恩府和田州合併後的新名字。

潯州府得到原梧州府鬱林州西部土地,得以擴張,這些地方適合安置新移民。

晚間時候,薛瑄招邊鏞問話,並考校邊鏞的經義,對邊鏞十分滿意。

聞聽邊鏞拜師年富,頗有幾分失望。

他開辦學宮,自然希望學習他學說的學生越多越好。

因爲安南雨季尚未過去。

邊鏞被薛瑄徵召,去潯州府安置新移民。

這也是邊鏞第一次參與實際政務。

而七月的南直隸。

天氣酷熱,人心冰寒。

王竑斬殺重臣程通、程憲等人,殺得南直隸人心瑟瑟。

南直隸官員向中樞申訴。

而中樞卻傳來聖旨,王竑非但無罪,反而將程通、程憲等人打入九幽,其族流放廣西。

尹家被朝堂下旨重責,直系誅殺,旁系流放至瓊州府。

可謂是十分悽慘。

王竑做事,更加肆無忌憚了。

南直隸士族多如牛毛,權貴多如狗,就算是頂級豪門,那也是數不勝數。

然而,王竑卻先拿江寧李氏開刀。

這李氏先祖能追溯到隴西李,而在明朝,就出過四個進士,當代進士李元忠,在南京擔任刑部右侍郎。

李氏在江寧,樂善好施,名聲極好,但江寧的土地卻都掛在李氏名下,他家的佃戶多如牛毛。

李氏但當家的是李元忠的弟弟,李元義。

此刻,李元義跪在地上厲喝:“欽差大人,您要將我李氏趕盡殺絕嗎?要將南直隸士紳都置於死地嗎?”

“李元義,你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吧?”王竑冷笑。

他兄長李元忠供述,他家參與海貿,並願意繳納認罪銀二十四萬兩。

偏偏,王竑還不放過他家。

“我家已經繳納了認罪銀,大人出爾反爾,難道還是我李家的錯嗎?”

在李元義眼中,李家是被王竑殺雞儆猴,蓋因李家在中樞沒有根基,所以被提出來殺頭。

爲的是震懾其他家族,收繳更多的認罪銀。

王竑就是皇帝派來南直隸的斂財工具,這等皇帝,哪裡還得到天下人的敬重呢?

“哼!”

王竑冷哼一聲:“正統三年,你家支脈打死佃戶一案,最終不了了之。”

“正統七年,大銅山賊寇造反,朝堂鎮壓後,其匪首供述是伱家搶佔礦山,壓榨礦工,礦工造反,此案中樞派御史來查,最終卻查無實證。”

“正統十一年,良民張強,入應天府狀告你家搶佔其家土地,而在狀告期間,張強無故失蹤。”

“凡此種種,還要本閣繼續說下去嗎?”

王竑不是隨便挑一家的。

而是每一家,都是查有實證後,他纔會親自拜訪。

李家,還藏着大罪呢!

李元義卻慘笑道:“哪個大家族沒點狗屁倒竈的事情?”

“您若因此而殘害大族,那麼天下大族,有幾族何辜?”

“就說你王氏,你能保證,個個都是聖人嗎?”

“不能!”

“天下利益就這麼多,我李氏多一點,你王氏就少一點!誰能不被利益矇蔽呢?你王竑能嗎?”

“呵呵,你王竑今日踩着我李氏的屍骨往上爬,不就是爲了多爭那一分利益嗎?”

“唯一的區別是,你王竑在朝堂上爭,我李氏只能和民爭!”

李元義嘶吼,滿臉不服。

他自知必死,無所顧忌。

王竑卻面色冷厲:“李元義,你也太把你家當回事了!”

“本閣若要殺人立威,怎麼可能挑你李家呢?”

“動動你的腦子!”

“好好想一想,本閣爲何挑你李家!”

見李元義臉色茫然,王竑冷笑道:“那本閣就讓你死得明白一點。”

“太平府的流民,爲何不願意被遷移?”

“他們寧願躲在深山裡,也不肯換個地方生存。”

“爲什麼?”

王竑忽然爆喝:“你來告訴本閣!”

李元義猛地瞪圓眼睛,神情震恐:“是、是李元忠招認的?”

“本閣不會自己查嗎?”王竑厲喝。

沒錯。

不止王誠在安撫流民,張鳳也在安撫應天府附近的流民。

但這些流民不願意從山裡面出來,也不願意遷去廣西,甚至,安置回原籍他們也不願意。

張鳳認爲,這是士紳在作祟。

所以,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

他挑的士紳,都是牽絆流民,不許流民安家落戶,不許流民遷移的士紳家族!

這些士紳家族,以前就壓榨佃戶、民戶、良民,甚至這些人變成了黑戶,他們還不願意放過他們。

那些沒有活路,失去希望的流民會做什麼?

自然是造反嘍!

你們挖大明的根子,那今日本官就代天巡狩,誅殺爾等!

“李元義,你還敢口口聲聲說正義嗎?”

王竑盯着他:“若你家只是欺壓佃戶,亦或是犯下的那些罪狀,本閣都可翻頁過去!罰錢了事!”

“但你家做了什麼?”

“一個個活生生的百姓,被你們變成了黑戶,變成了礦工,變成了你家的走狗!爲你家夜以繼日的勞作!直到人死!”

“若僅限於此,本閣還會放你家一條生路!”

“但你家還做了什麼?”

“攛掇流民反對朝廷,就爲了掩蓋爾等私佔礦山,開通海貿的罪名,甚至,爲了爾等一家之利,不顧南直隸千萬百姓活路,更不顧中樞彈壓叛亂所造成的損失!”

王竑冷冷道:“你全家,死不足惜!”

“來人啊!”

“把李元義拖出去!召集全縣所有人,在菜市口,公開凌遲!”

王竑厲喝:“其直系族人,全部凌遲!”

“其偏支族人,交給當地百姓審判,有罪者殺,無罪者流放瓊州府!永世不得回南直隸!”

李元義嘶吼道:“王竑,你不能將我李家趕盡殺絕!”

“太祖皇帝打天下時,我李家爲太祖皇帝納糧,是太祖皇帝欽封的糧長!是大明的功臣啊!”

“你不能將我家趕盡殺絕啊!”

功臣?

你們也配!

“那些被你們殘害至死的百姓,臨死前是否也會發出你這樣的嘶吼呢?”王竑問他。

登時,李元義就像是捏住脖子的寄。

他癡癡笑了起來:“王竑,你裝什麼聖人啊?你王家所做的,不比我李家少多少!”

“我王家,永遠不會爲了一己之私,而豢養十萬流民。”

王竑讓人拖出去,指着他:“讓他最後死!”

要親眼看着自己的至親,死在自己的面前,纔是對李元義最大的懲罰。

而李元義被凌遲的消息,在整個江寧引起轟動。

跟隨王竑辦案的範青卻進言道:“大人,那李元義,不過是出頭鳥罷了,背後人還未查出來,不如先留他一命?”

“沒必要,該殺的就殺,不用鮮血,如何能震懾士紳呢?”

“至於背後的人?”

“繼續殺便是,他們自然會浮出水面的!”

王竑要用鮮血,澆灌他通往首輔的路。

那李家實在可恨。

但背後人更可恨,那就殺到他們出來。

王竑之所以知道此事,還要歸功於範青。

張鳳安撫江寧附近的流民,卻反響寥寥。

請範青去調查,調查發現,江寧大概有十餘萬流民,隱匿在江上、山裡,張鳳試圖安撫,卻遭到流民的抵抗,官兵死了不少。

範青派人混進去,才得知,這些流民,是被本地士族控制的。

沒有士族的命令,這些流民根本動不了。

所以,王竑直接殺到了江寧李家,用李家的人頭,震懾本地士紳,釋放流民。

這些流民,就是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把大明最好的局面,炸得粉碎。

“隨本閣走!”

王竑拜訪下一家。

小小的江寧,卻有六個大家族,小士族層出不窮。

第二家姓司,王竑剛進院,就看見司家衆人跪在地上,向王竑乞饒。

王竑讓人搬個椅子,放在臺階之上:“本閣問,你回答,若矇騙本閣,本閣便賜你一箭。”

司家衆人驚恐,你是文人嗎?這是廠衛的行事作風啊!

“你家有多少佃戶?”

佃戶,是江南士紳的根子。

司家家主聽說了,李家正在被菜市口凌遲,他滿心驚恐,不敢隱瞞:“回大人,一共四千七百佃戶。”

這個數字,絕對十分驚人。

好在江南人不善戰,否則大明永無寧日。“可包含隱戶?”王竑又問。

司家家主眼角抽搐一下,這些隱戶,有被庇護的流民,有失去戶籍的良民,還有拋棄軍戶的兵卒,還有拋棄匠籍的工匠。

而司家家主回答太慢。

王竑隨手一指。

東廠一個番子,舉起弓弩,揚手一箭。

就看見那司家人當場被射殺。

司家家主瞪圓了眼睛:“大人……”

“回答!”王竑冷冷道。

司家家主震怖地看着全副武裝的廠衛,廠衛人數不多,但王竑有調兵權,整個南直隸的兵,他都可以調動。

“不包含。”

果然!

這個驚人數字,只是記錄在案的佃戶,還有很多沒有記錄的呢,這些人才是最危險的。

“有多少?”

司家家主小心翼翼道:“尚有1146人!”

範青瞳孔微縮!

還有這麼多人,而且,這個數字肯定是往小裡說的!

真實情況,會更多。

“都是什麼人?怎麼入你家的?”王竑問。

司家家主小心翼翼道:“回大人,我家人心好,看不得百姓受苦,便收攏了一些流民……啊!”

話沒說完。

司家家主慘叫一聲,他捂着肩膀慘叫。

東廠小五一箭射在他肩窩之上,鮮血淋漓。

“大人?爲什麼要射箭啊?我說的都是實話啊!”司家家主慘叫,箭矢刺入骨中,痛得要死。

“你家良善?也不要個臉!”

王竑冷笑:“從實招來,你家的隱戶,都是什麼成分?”

“都是流民啊!”司家家主哭嚎。

咻!

又一道箭矢,射在他的另一個肩膀上。

司家家主躺在地上,痛得渾身哆嗦。

“下一次,要你的狗命!”

他的話,王竑一個字都不信。

地主老財要是有好心,天下也就不會大亂了!

天下最壞的,就是地主老財,就是資本家!搞政治的再壞,不會壞百姓,而這批人,專門坑害老百姓。

“不許叫喚!”

王竑聽着心煩:“本閣最後問你一遍,說!”

司家家主咬着牙,生生不敢叫喚,但嘴角被牙齒咬破,溢出鮮血來,哆嗦道:“有匠籍,一些是造船工匠……”

範青詫異地看向王竑。

王竑和張鳳猜測的沒錯,永樂朝的松江府船匠,跟着寶船一起消失的,這些人,到底去哪了?

在朝堂的檔案裡,一直是一件疑案。

張鳳在確定尹家藏匿海船之後,就猜到了船工消失,也會本地士族有關係。

結果,一查還真的查到了。

這些船匠確實被本地士族瓜分了!

或者說,他們只是喝了口湯!

大頭應該落入權貴人間的口袋裡。

“只是船匠嗎?沒有軍戶嗎?”王竑隨手一指。

又一個司家人被射殺。

司家家主看着如閻羅般的王竑,悲鳴道:“大人,我司家對大明忠心耿耿,大明就是這般對待忠臣的嗎?草民雖是一介平民,但也要向陛下申訴,求一個公道!”

“忠心耿耿?”

王竑冷笑:“不要侮辱這個詞兒了,你是對利益忠心耿耿吧?”

“還要公道?”

“好呀!”

“你去向陛下申訴,看陛下是不是要問你,爲何你家窩藏船匠啊?要幹什麼?”

“還有一千多隱戶,你司家是要造反嗎?”

“陛下是會給你公道呢?還是誅你九族呢?”

王竑問題。

司家家主瞪圓眼睛:“污衊!這是污衊!我司家對大明忠心耿耿,絕不敢有任何異心?啊!”

陡然一聲慘叫。

一道箭矢,紮在他的心口之上。

他呆呆地看着王竑,萬沒想到,王竑會視人命如草芥!

隨意擊殺他!絲毫不顧後果!

“如此犬吠,留你有何用?”

王竑冷笑:“事實勝於雄辯,你司家窩藏工匠,窩藏軍戶,本該誅九族!”

“本閣看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誅首惡,即墨家產,舉族流放。”

王竑快刀斬亂麻。

也不顧司家人哀嚎一片,直接派東廠抄家,清點人口之後,打散了流放廣西、湖南、貴州。

範青看着王竑,這王竑真的不像是文官,更像是廠衛。

做事很辣,不顧名聲。

殊不知,這是王竑和皇帝的政治交易,若王竑顧及名聲,也就無緣首輔或吏部尚書之位了。

他很清楚,皇帝快要來南直隸了。

他殺的人只是開胃菜而已,等皇帝來了,士紳就會發現,自己有多麼幸運。

皇帝自然會幫他掩蓋殺人真相的。

王竑在江寧殺得人頭滾滾。

同時,李震親自率軍,來到江寧附近安撫流民。

王竑則趕往和州。

張鳳則派人統計流民數量,徵召大批船支,將流民裝船,運送去湖南。

沒有江寧士族從中作梗,移民流民比較順利。

負責運送流民的是金昭伯。

金昭伯是宣德二年進士,政績平平。

但他有個牛人老爹,他爹叫金幼孜,是永樂、洪熙、宣德朝名臣,有進文廟的功績。

張鳳選擇他兒子金昭伯,意味深長。

王竑在江寧殺得人頭滾滾,震懾士族,奇怪的是,附近幾個縣,流民竟然乖乖上船,聽話去了湖南。

以前他們可是百般不願意,怎麼忽然轉了性,願意被移出南直隸了呢?

張鳳預計,此次收攏流民共計十七萬人。

徵召的船支雖多,但也需要運載兩次,才能全部運完,他先寫信給韓雍、薛瑄和李匡,讓他們負責接收。

這邊裝船,運送。

那邊則要安置,分配田畝,發放種子、農具,建造房屋,還要貸款給他們一些急用的糧食。

而王竑,已經到了和州。

和州是南京直隸州。

王竑先挑和州大家族,甘家。

甘家也有官員在南直隸任職,其家詩書傳家,在本地頗有好名聲。

聞聽王竑來了,甘家人四處逃竄。

而翻牆出去的人,剛翻出去,就被人從外面丟了進來,運氣好的摔在土地上沒死,若運氣不好摔在石板上,直接摔死。

王竑則大搖大擺地進來。

讓人搬個椅子,坐在臺階之上。

把甘家所有人齊聚過來。

甘家家主渾身發軟,哆嗦道:“大人,我甘傢什麼都招了!”

“招什麼呀?”王竑笑眯眯問。

“我家也有隱戶,但我家已經釋放了,全都釋放出去了!”甘家家主不問自招。

王竑反而問他:“你是怎麼知道,江寧之事的呢?”

甘家家主一下子懵了,傻傻地看着王竑。

“本閣從江寧出來,只用了一日,便到了你家中,沿途不曾歇息,速度比馳道更快,你是怎麼知道本閣在江寧所作所爲呢?”

王竑本來語氣平和,卻忽然爆喝:“從實招來!”

甘家家主渾身一顫:“這、這!”

咻!

小五射出一弩。

一個甘家人慘叫個不停,沒有死。

小五衝王竑尷尬而笑,隨後射出第二弩箭,才把那人殺死。

甘家家主嚇慘了:“草、草民是從流民口中得到的消息,他們口耳相傳,速度比船支更快!”

王竑不信,一定是他身邊人,被士紳收買了,才提早傳遞了信息出去。

他也不在乎,他只是震懾士紳,不是將士紳趕盡殺絕。

他沒這個本事,也不會這麼做。

“本閣問你,你家隱戶多少人?”

甘家家主不敢不答:“1426人,多是流民,有少量的匠戶,但他們隱匿了身份,草民當時不知道呀,查清後,全都踢出了我家。”

王竑沒有糾結此事,繼續問:“爲何藏匿隱戶?”

這不廢話嗎?誰家不藏啊?

當然是少納稅啊,再者做點髒事,隱戶多好用啊。

“本閣換個問法,和州的流民,你家說了算不算?”

甘家家主都沒想到,王竑竟如此直接。

他囁嚅道:“本地因靠近南京,商貿發達,所以很多田土撂荒。”

“而本地江南糧食過於低廉,而物價又高,種田的農人連飯都吃不起,而當民戶又要納稅,很多百姓納不起稅,就主動當了流民。”

“我家雖是本地大戶,但流民之事,確實說了不算。”

他說的是實話。

穀賤傷農。

江南米糧太便宜了,若無漕運,能運去北方銷售,價格還會繼續下降,這會導致百姓拋地,士紳不種糧食,改種桑樹,做利潤更高的紡織業。

尤其是南直隸商貿發達,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商業和農業的矛盾。

大明在竭力重農抑商,就是擔心百姓從商,反而無人願意種地的窘境。

中樞竭力壓制南直隸,也是在壓制南直隸是商業,緩解商農矛盾。

然而,農民終究是勢單力孤,在資本面前,只能聽之任之,被人擺弄,偶爾反抗,也是暴力反抗,造反而已。

其實農民一直不清楚,壓迫他們的根本就不是朝廷,而是資本。

也許資本的背後是官員。

但農民最有效的手段,是反抗資本,而不是以卵擊石的去反抗朝廷。

“本閣問你,本閣欲將和州流民,以及和州全部隱戶、佃戶,遷出和州,你甘家同意嗎?”

甘家家主都懵了,我該同意嗎?

當然不能同意呀!

沒了佃戶,誰給我家種糧啊?

不種糧食,官府要收的農賦怎麼辦?民戶交不起,能拋地跑路,他們這些大戶,要是交不起,是要抄家滅族的!

這是地主和官府的矛盾。

“大人饒命啊!”甘家家主哭求。

“你家有手有腳,爲何不能自己耕地呢?”

甘家家主能說嗎?

和州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在我家手中,若把佃戶全都弄走,我家幾百口子人,就算全部下地,一百年也耕種不完啊!

“你甘家按照你家犯下之罪,繳納認罪銀,其他罪責,等本地知縣再判。”

王竑懶得廢話。

站起來要走。

甘家家主卻哭嚎道:“大人,您若遷走我家佃戶,我家田畝就要撂荒了!”

“若撂荒,如何供應北直隸糧米呀?”

“若無……”

猛地!

王竑停下腳步,慢慢轉過頭:“你說什麼?拿京師威脅本閣?”

“草民不是這個意思,而是……”

噗!

一道箭矢,從他胸口貫穿而過。

王竑厲喝:“任何人,敢枉顧京師安危者,一概誅殺!”

“無君無父之徒,何必浪費米糧?”

甘家人嚇慘了。

您也不聽完,就隨便殺人!

我甘家可以交錢,可以讓你們遷走丁口,可你也不能隨便殺人呀!還有沒有王法了!

還真沒有了!

皇帝派王竑來,就是用匪盜這一套,來對付士紳!

士紳和農戶耍無賴,和流民耍無賴,朝廷還拿他們沒辦法。

這回朝廷和士紳耍無賴了。

看看朕的刀口鋒不鋒利!

“你家有手有腳,如何不能耕地!”

“若按時交不上農賦,就等着滿門抄斬吧!”

“地府尚且寬裕,能容得下你九族魂魄!”

王竑又問一遍:“可聽明白了?”

甘家人敢說什麼呀?只能磕頭說明白了。

而家主的血,卻流到他們的眼前,心中一片悲鳴。

王竑根本就不管甘家死活,不,是不管士紳死活呀,這是官逼民反啊。

下一家。

也是和州大戶,姓梅。

梅家可和甘家不一樣,他家有女人,在定國公府中做妾。

但王竑進去,便直接道:“你家的妾夫人呢?”

梅家人嚇了一跳,梅氏雖是妾,但那也是國公的妾,你王竑官職再高,也高不過國公吧?

“大人,夫人自然要在國公府侍奉國公爺,如何能在孃家呢?”

梅家家主是梅氏的父親,頗爲沒有禮節。

他沒有功名,卻見官不跪。

王竑冷笑兩聲:“定國公已經自身難保了,區區一個妾室,本閣擡手可殺之!”

梅家家主大吃一驚:“定國公怎麼會?”

“怎麼?還擺妾老子的架子?”

王竑嗤笑:“來人,抽他三鞭子,再跟本閣說話!”

東廠番子直接按着梅家家主,把衣服脫掉,光溜溜地直接抽。

當着他兒媳婦的面!

梅家家主更多的是羞恥。

還不許他叫喚。

因爲王竑不想聽。

“本閣聽說,你家擅長織布,但對織工甚是吝嗇,本地織工多次起義,皆因你家而起。”

王竑幽幽道:“可有此事?”

“大人,這都是謠傳呀,我家雖有幾個紡織廠,但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做生意,給織工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明碼標價,沒有一絲一毫克扣。”

梅家家主洋洋灑灑,說半天沒說完。

“本閣問你話,你只說有,或者沒有,便可以了。”王竑告訴他。

梅家家主碰了個釘子,悶聲道:“沒有。”

“你家在籍多少織工?”

梅家家主訝然,你是來查案的還是來查紡織廠的呀?我家紡織廠多少織工,跟你有個屁關係呀!

咻!

一道箭矢,射穿一個梅家人。

“本閣快問,你快答,本閣沒工夫浪費在你家!”王竑冷冷道。

梅家家主眸露悲憫,那個被射殺的是他兒子呀!

“一共761人!”

王竑卻道:“七百多人,有三個大型紡織廠,一日竟紡織出來上千尺布?”

“怎麼?你家織工都是織女嗎?”

“都是神仙嗎?”

“一天能織出那麼多布?”

“當本閣不會算賬?還是拿天下人是傻子呀!”

王竑可不是隨便來的,每一家他都調查過了。

這段日子,東廠一直在蒐集南直隸所有士紳的犯罪證據。

那梅家家主急了:“大人,我家偶爾還會把活計放給民間百姓,自然是能紡織出這麼多布的。”

王竑卻指了一個人。

小五搭弓射箭,那個人眨眼被射殺。

梅家家主眼珠子通紅,他家仗着定國公妾室的勢力,在和州是一頂一的門戶,只有他家欺負別人家的份,哪裡被人騎在頭上拉屎?

“大人!”

“我家本本分分,商稅一分不欠,年年繳糧最多!”

“爲大明鞠躬盡瘁!”

“我家究竟犯了什麼罪?您擡手一指,便要殺了我家一個人!難道大明沒有王法了嗎?”

梅家家主受不了這份氣。

他平時威風慣了,根本不把朝堂官吏放在眼裡。

畢竟他是妾老子,哪個當官的不得給定國公幾分薄面呀,哪裡敢招惹他?

王竑嗤笑:“確實有國法,但對的是良善百姓。”

“而你,也配和本閣談國法?”

“梅澤,本閣既然來你家,就已經把你家查得徹徹底底。”

“你還在跟本閣狡辯,難道本閣代天巡狩,卻要跟你磨嘴皮子、說廢話嗎?”

梅澤滿臉不服氣:“大人代天巡狩,殺人總該有個罪過!我家人究竟犯了什麼罪!死也要讓人死個明白吧!”

王竑卻不理他:“本閣繼續詢問……”

梅澤卻打斷王竑的話,厲喝質問:“大人,您胡亂殺人,難道就不怕士紳羣起反擊嗎?”

“士紳?”

“你一個靠賣女當妾的阿諛之輩,也配稱士?”

“你梅家有幾個進士?有何人在朝堂上當官?”

王竑厲喝:“一個都沒有,談何士紳?你配嗎?”

“你不過是個鄉間地主老財,靠着送女當妾,得了定國公府的庇護,在和州胡作非爲!”

“本閣問你,你卻含糊其辭,說什麼把活計放給民間?”

“卻反問本閣,因何傷人?你若本本分分回答本閣的話,本閣會殺你梅家人嗎?”

“哼,你犯了重罪,卻反問本閣你犯了何罪?”

“你真當本閣來你家,是什麼都沒查嗎?”

“梅澤!”

“本閣問你,是給你悔過的機會,既然你不要,千萬別後悔!”

“本閣便直接告訴你,你梅家將上萬婦人,強制變成黑戶,囚禁你在你紡織廠內,爲你勞作!”

“景泰四年的和州織工造反,就是因你家而起,那些婦人的丈夫尋不到妻子,兒子尋不到母親,又求助無門,只能發動起義,造反朝廷!只是想帶回自己的妻子、母親!”

“而你,因爲有定國公的庇護,所以中樞沒有查到你,只是鎮壓了起義,卻沒追究起義的原因!”

“所以讓你這等禽獸,逍遙法外!”

“這些婦人何辜?她們的家人何辜?”

“本閣代天巡狩,既然查明,就要給這些無辜百姓,一個公道!”

王竑厲喝:“來人!”

“把梅澤九族,全部緝拿!”

“去菜市口,凌遲!”

梅澤軟軟跌坐在地上,根本不知道,這件事如何露了風聲?

疾呼道:“王竑!我女兒是定國公的妾室,你敢凌遲我?”

“你既然知道本閣叫王竑!”

“那就該知道,馬順當年,權勢滔天,本閣尚且敢打死他!”

“他區區定國公算個什麼東西!不過仗着祖上功勞簿的廢物罷了!”

“卻又庇護你這等禽獸!已犯下重罪!”

“本閣已經上書陛下,必然嚴懲定國公!”

“至於你家,本閣有聖旨、有天子劍,可憑天子劍,代天而行,上斬佞臣,下殺黎民!”

“本閣今日就要爲蒙冤的百姓主持公道!”

“來人!動手!”

王竑厲吼。

東廠上下齊聲應諾,開始進入府邸抓人,凡是遇到抵抗的,先砍一刀,別砍死,讓他們被凌遲,享受那極致的痛苦。

梅家這些禽獸,一個都別想跑。

出了梅府。

範青卻覺得王竑做得過分了,低聲道:“大人,咱們此來是震懾士紳,而非趕盡殺絕?”

王竑瞥了他一眼,好似本閣是錦衣衛,他是文官似的。

“怕什麼?”

“當年本閣在奉天殿上,尚且敢打死權勢滔天的馬順!”

“區區幾個士紳算什麼?”

“你若是害怕,就別跟着本閣!”

王竑讓人準備了飯菜,他簡單吃幾口,還要去下一家。

和州,要被他殺得變天。

而在和州隔壁的廬州府,王誠正在巢縣,巢縣距離和州,不超過一日的距離,中間隔着含山縣。

含山公主的封地,就是含山。

當得知含山公主崩逝的消息,王誠就察覺到了,整飭五府的機會來了。

他先從靠近南京的巢縣開始清理。

巢縣在巢湖邊上,巢湖上江匪橫行,縣城裡也並不安全,歐信擅長打山地戰,卻不擅長水戰。

廣西狼兵確實打不了水戰。

王誠只能去找金忠借人,但金忠手裡人手尚且不足呢,怎麼借人給他王誠呢?

王誠只能給宋偉寫信。

宋偉將麾下悍將,郭瑄借給王誠。

王誠請郭瑄率軍,平定巢湖江匪,收穫江匪近千人,組建水師,然後又請郭瑄在廬州府,沿江剿匪。

是以清剿士族之事,也就耽擱了。

直到王誠手裡有了一千五百人水師,王誠才跑來巢縣坐鎮。

而他第一件事,就是殺巢縣大族。

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105章 用兒子打老子,欠內帑的錢何時能還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459章 大戰起,用戰爭解決政治難題(一)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68章 景泰九年的大明,把安南王變成傻子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228章 雙帝會,仁道霸道之爭,請漠北王執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60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第215章 遇伏,誰敢殺我歐信?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363章 皇子封國,朕教皇子們用皇權,朱見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242章 朱大陰陽師祁鈺:朕噴死你們這幫廢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326章 朱祁鎮,爽死了!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141章 啪!廢物!你朱祁鎮就是個廢物!第318章 捅破天,那就抱着皇帝一起死!皇帝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67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硬抗世界(二)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77章 醫藥 釋奴 科舉,扶持藩國國策不容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
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105章 用兒子打老子,欠內帑的錢何時能還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459章 大戰起,用戰爭解決政治難題(一)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68章 景泰九年的大明,把安南王變成傻子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228章 雙帝會,仁道霸道之爭,請漠北王執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60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第215章 遇伏,誰敢殺我歐信?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363章 皇子封國,朕教皇子們用皇權,朱見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242章 朱大陰陽師祁鈺:朕噴死你們這幫廢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326章 朱祁鎮,爽死了!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141章 啪!廢物!你朱祁鎮就是個廢物!第318章 捅破天,那就抱着皇帝一起死!皇帝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67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硬抗世界(二)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77章 醫藥 釋奴 科舉,扶持藩國國策不容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