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

景泰五十七年,正月,國慶。

朱見淇在東宮裡發怒:“老爺子到底是怎麼想的,封禪華夏英靈,四千多位呀,要花多少錢啊!”

“祭祀英靈,是不是需要人守墓,從其後人當中挑一支當守墓人,未來就要養着一個大家族。”

“這不是養着一年兩年,而是世代養着。”

“四千多位,就是四千多個大家族!”

“中樞負擔會多大呀!”

“年年祭祀,年年花錢。”

“現在財政收支寬裕,倒也不差這點小錢,以後呢?總有個困難時候,這筆錢成了固定支出了。”

“去年爲崑崙封禪,修了一條鐵路,造價幾個億!”

要不是他兒子去求情,估計老爺子還不鬆口。

楊氏可不慣着他。

“就依着老爺子便是。”楊氏安慰他。

早朝後,被他爹劈頭蓋臉一頓臭罵,讓他在門口跪了一個小時,才把他趕回東宮。

“不是頂,這件事就不該這麼辦嘛。”

“老爺子是今天想這一出,明天想那一出,處處都得花錢。”

他這副皇帝乾的,在前朝沒那麼大公信力,在後宮裡受他爹氣,回來罵媳婦兩句,媳婦也跟他不對付,實在太窩囊。

他總在想,我要不是長子,也出去繼藩該多好,總不用在家看他爹臉色活着。

全家就他不受待見,皇帝喜歡兒媳婦,喜歡孫子們,就討厭他這個親兒子,好像他是撿來的。

雖是冬天,殿裡燒着地龍,四季如春。

楊氏狂翻白眼,太子爺算是鑽錢眼裡了。

“在大明和各大藩國,同一天,聯合辦,普天同慶,各省都辦,然後聯歡會挨市搞巡演。”

楊氏氣呼呼地又回來了:“臣妾也不跟您置氣,也不住在東宮受你這閒氣了,我去萬壽宮跟我兒子住去。”

“我看呀,他就是想看戲,有他這麼不靠譜的嗎?辦這樣一場聯歡會得花多少錢?”

“老爺子不是說,春節、國慶、元旦要大辦嘛。”

“太子爺在陛下那受了氣,拿臣妾一個婦道人家撒什麼氣呀?既然太子不喜歡臣妾吟詩作對,以後臣妾便不碰這些文雅之物了,乾脆剪了指甲,去幹粗活去。”

朱見淇把火撒她頭上:“你倒是什麼都依他,難怪他最疼愛你,宴會上總誇讚你這兒媳有大詩才,又賢惠又孝順,反倒我,裡外不是人,我當的是大明的家,什麼都依他,那天下百姓還過不過了?”

她雖是太子妃,但六宮事務都是她在管的,皇帝喜歡她,天下人都知道。

見楊氏真的要走,朱見淇慌了,不說他爹會不會罵他,這事磕磣啊,大過年的,又國慶,雙節過着,太子妃回家了,傳出去多難看。

朱見淇苦笑:“還有你兒子,那個更不着調。”

太子妃楊氏安慰道:“老爺子開心,又是爲大明好的事,也不算是亂花錢。”

“夫人,夫人。”

朱見淇火大:“今年老爺子還要大肆冊封勳貴,我在養心殿勸了幾句,他說我賞罰不公,讓我滾出去。”

被哄了兩句,楊氏臉上露出些許笑容:“你呀,就跟老爺子頂牛,你能頂過老爺子嗎?順着點老爺子心意,把他老人家伺候舒坦了,比什麼都重要。”

“大明看似繁花似錦,遍地是機遇,遍地是金銀,可不未雨綢繆,這盛世怕是傳不到我手上,就會崩潰。”

朱見淇火大:“我回來跟老爺子說,老爺子反而罵我小家子氣,他不當家,不知道財政艱難。”

“這本是不該花的錢。”

兒子朱佑榶住在萬壽宮。

“那小子就跟老爺子說,辦一場華夏大聯歡會,遴選民間最優秀的戲班子、相聲小品大師、歌舞表演等文藝節目,搬到聯歡會上去。”

“我這家當的,早朝上被臣子罵,回宮裡還被爹罵,我這太子當得裡外不是人。”

“怎麼不算?”

“祭奠英靈,在一處祭奠就夠了,搞得四處祭奠,以後都要花維護費用的。”

朱見淇纔不肯低頭呢,悶聲道:“作詩要是能治國的話,我也去作詩,還治什麼國啊。”

楊氏讓人過來扇扇子,給太子爺降降火。

他今天實在生氣。

她的影響力,真的比太子還大。

朱見淇趕緊說兩句軟話:“我這不被老爺子氣糊塗了嘛。”

楊氏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都出嫁了。

她雖沒有文治武功,但女子中詩才第一,在民間有超級多的擁躉。

“我代父封禪,一路行程花了兩千多萬呀!”

“你說說,這錢夠他花的嗎?”

難怪老皇帝瞧不上他,咱能賺錢,也得會花錢,攢錢是攢不富的。

兒子就和他不一樣。

兒子是個會花錢的,但賺錢能力好像不咋地,好在老爺子攢下的家底兒夠厚,呃,也許夠兒子敗家吧……

“等他繼位後,我看這大明的家,遲早被他敗光了。”

朱見淇生氣:“夫人,伱是不是和我一樣的看法?”

因爲這事,他爹又罵他了。

他爹是支持大孫子的,只要花錢爲大明辦事,這錢就不虧。

他很想得到老婆的支持,也好壓制那小子。

那小子現在了不得了,連他爹都敢無視了,就不該讓他出宮去住,還有他那個媳婦,更是個不安分的。

老皇帝都拿她沒辦法,疼愛得都不想見她。

“臣妾覺得吧,這也不是壞事……”

朱見淇的臉直接就黑了,直接往外走,我想把腦袋扎進雪裡,冷靜冷靜。

但前朝是比較支持太子的。

都覺得皇帝過於鋪張浪費了。

其實皇帝對自己倒並不大手大腳的,皇帝在六十歲之後,就不食寒物了,包括冰塊,所以宮中也不再花錢儲備冰塊。

這筆錢,皇帝拿出來用作地震賑災款。

皇帝吃東西,也是能省則省,一般都用於養濟院,養濟孤兒。

剛出門,就看見謝遷急匆匆過來:“太子,您快去勸勸陛下吧,陛下又異想天開了。”

“什麼?”朱見淇激靈一下,他爹不會要斥巨資辦什麼聯歡會吧?

“不是聯歡會的事,黑龍江布政使進言,根據地理學家預測,東北氣溫比同緯度氣溫低十幾度。”

“原因是大小興安嶺無法阻擋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導致東北亞氣溫很低。”

“皇帝這一聽,就想着加高東北興安嶺的高度。”

沒等謝遷說完。

朱見淇腦袋嗡嗡響:“這得花多少錢啊?”

“計劃是一百億。”

朱見淇捂着心臟:“宣太醫吧,我要死在這了。”

“太子呀,大過年的,別說這不吉利話呀。”

“您要是倒下,就沒人勸諫陛下了。”

謝遷苦笑:“這不是錢的事,陛下現在想一出是一出,那中華江建設成功,毀了烏斯贓的自然環境,又導致印度北部乾旱無比,改變了氣候,總體來說弊大於利。”

“微臣最擔心的是,擋住了寒流,東北亞不冷了,突厥、韃靼、捕魚兒海三個省,容易被徹底冰封啊。”

朱見淇苦笑:“我爹是一天不折騰就難受啊,你說咋這麼讓人不省心呢。”

倆人快步走到養心殿。

聽到皇帝和朱佑榶這對爺孫興致勃勃的談論,朱見淇整顆心墜入深淵。

完了,他爹被說動不可怕,他兒子被說動了才最可怕。

他今年五十歲了,沒準走在他爹前面。

到時候他兒子繼位,肯定會走他爺爺的路線,大明能有好?

他那兒子多不靠譜,他最清楚了,估計就老爺子被他矇在鼓裡呢。

之前他說太孫不靠譜,還被老爺子一頓訓斥,說他懂個屁,讓他抓緊滾。

“太子,來,看看這道密奏。”朱祁鈺心情不錯。

朱見淇表示不想看。

他兒子朱佑榶興致勃勃給他講述,但他的語言中,又多了一條,把渤海灣和朝鮮灣填充,填出來兩個省。

再把庫頁島、北海道、倭國三島全部連上。

瓊州府也必須連上。

還要在炎海多多建島,用島礁和婆羅洲徹底連接起來,這樣大明也就變成了一個大整體。

加高興安嶺,直接好處就是東北亞溫度提升,本就富饒,會變得更加富饒、宜居,會增加無數農田。

壞處就是,突厥、韃靼、捕魚兒海,甚至蒙古四省,都可能受到寒流二次侵襲,變得巨冷無比。

但這些地區,本就沒什麼價值。

放棄也就放棄了。

按照朱佑榶的計劃書,預計投資280億,計劃建設100年,先提高東北溫度。

把黑吉遼朝倭變成富饒的宜居地,因爲丟掉了突厥、韃靼兩個邊疆省,填充渤海灣、朝鮮灣,就能增加兩個富饒省份。

等到以後技術成熟,再在邊疆四省裡找一座綿延的高山,進行加高,創造出第二個東北來。

如果用富饒的溫帶省份,換取寒冷的邊疆四省,預計能多養5億人口,是划算的。

加高興安嶺之後,會提升河北、河南、朝鮮的溫度,造成惡劣的環境影響。

弊端確實有。

大明地理學家,對同緯度所有城市,進行了溫度考察,發現只有大明東北溫度最低。

因爲西伯利亞是一片平原,來自北極的寒流,能夠隨意侵襲這片大陸。

需要一座高山,擋住寒流。

至於填充的沙土,去哪裡找,西北的沙漠多的是。

大明混凝土技術非常成熟了,樓房已經能建造11層樓的了,只是沒有電梯,有手動扶梯。

景泰五十五年,誕生了大明第一居民樓,11層高樓。

大明最高建築,是瓊州燈塔,塔高10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燈塔。

有技術,也有能力。

中華江尚且能建設成功,加高興安嶺,填充渤海灣、朝鮮灣,有什麼難的?

“陛下,您這是徵詢兒臣的意見,還是?”

朱見淇話沒說完。

奏疏就被老皇帝搶走了:“跟你說話磨磨唧唧的,甚是不爽快,太孫,你跟他說。”

朱佑榶跟他爹說皇帝的意思,他吐沫星子亂噴,比老皇帝還興奮呢。

朱見淇知道要壞。

“謝遷,不用朝廷的錢,錢朕出還不行嗎?”朱祁鈺躍躍欲試。

填出來兩個富裕省份,足夠抵消北方四省的損失了。

其實,這四個省,只是戰略縱深而已。

四個省總人口,還沒超過一百萬呢。

再說了,可以不止加高興安嶺,還能加高北面的山脈,最好製造出一個烏斯贓來。

“陛下,這不是錢的事呀。”

謝遷有些無語:“中樞正在釋奴,您忽然又要上馬大工程,需要多少奴隸?”

“您計劃是一百年,這中間會有多少變數啊?”

“其實東北現在也挺好的。”

朱祁鈺不開心了:“以前大明沒這個能力,朕也不勉強。現在高樓大廈都能蓋,填海造陸有什麼難的?”

“加高一些山脈,能讓東北變成和河南一樣的氣候,若加高捕魚兒海北面的山巒,說不定蒙古也成了富庶省份呢。”

“你們就一羣死腦筋呢!”

“就喜歡躺在功勞簿上享受,就沒有想做栽樹的前人嗎?”

“朕想爲大明栽樹,你們百般阻攔,都說了,錢不用你們出,朕自己出。”

“幾百億而已。”

謝遷沒聽到前面的話,聽到後面那句話了。

幾百億而已?

皇帝有多少錢?

沒人知道皇帝有多少錢,不是說皇帝在各行各業投資巨多,所以沒人知道皇帝有多少錢。

而是,皇帝參與在美洲開採金銀礦,非常多。

中樞密議過,皇帝手上的黃金,估計超過700噸,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皇帝。

反正有人說,紫禁城地下埋的都是錢。

這倒是真的。

內閣也收到風聲了,皇帝的養心殿底下,有一個巨大的藏寶庫,裡面裝着數不完的金銀財寶。

不,銀子都不配藏在這裡。

藏的都是頂級珍寶。

這還沒算字畫古董等寶物,那些放在兩個博物館了,那也都是皇帝私人物品,都是姓朱的。

朱見淇也被震住了,他爹到底有多少錢,他也不知道。

反正他知道,皇帝是一把一把真金白銀地往各行各業砸錢,絲毫不見皇帝窮。

朱佑榶蠕了蠕脣,爺爺這麼有錢,傳到他手上的時候,安靜的當一個敗家子好不好呢?

“咳咳。”

朱祁鈺發現財富外露了:“諸卿,朕的意思是該修。”

“陛下,您確定280億,全由您出嗎?”李東陽小聲問。

“胡說什麼呢,朕哪來那麼多錢呀。”

可養心殿的人都不信。

“別說錢的事了,這是爲百姓着想的大事,錢不錢的,多俗啊。”朱祁鈺岔開話題。

“陛下,烏斯贓環境專項治理,還缺兩千萬,要不內帑出嘍?”劉健腆着個大臉說。

“你要是不能幹,就讓李東陽接班。”朱祁鈺變臉了,這錢都說好了國庫出,憑啥內帑出。

“陛下,您看您說的,微臣上來,也沒錢呀。”李東陽壞笑。

朱祁鈺臉直接就黑了:“太子,把他們拉出去,朕不想看到他們。”

“陛下,一千萬,就一千萬。”

劉健嘿嘿笑道:“您出了這錢,聯歡會的事,微臣幫您想辦法。”

“滾蛋,聯歡會是太孫的事,你讓太孫掏錢。”朱祁鈺纔不傻呢,這次錢掏了,下次內閣還找他,皇帝可不當這個冤大頭。

劉健不懷好意地看向太孫。

朱佑榶可不敢和皇爺爺站在對立面上,他還想繼承萬貫家財呢。

最後好說歹說,皇帝從內帑掏了二百萬,纔打發走他們。

“皇爺爺,您跟孫兒說個實話,咱家到底有多少錢?”朱佑榶有點小激動,當敗家子的好日子要來了。

“有個屁錢,朝廷是這要錢那要錢,民間發展也要錢,研發還要錢,朕哪來的錢?抓緊滾,再晚一會,朕就把你剁了賣了換錢去。”

朱佑榶敢斷定,他爺爺準有錢。

他忽然有點明白了。

老皇帝不遺餘力的支持藩國,藩國那些皇帝,逢年過節的誰不孝順孝順他們的爹,像美洲、澳大利亞、非洲,金銀珠寶鑽石最多了。

老皇帝只要勾勾手指,他們就會不停往皇帝手裡送。

所以,看似藩國沒有給大明好處。

其實這些好處是給皇帝了。

可老皇帝保密工作做的好呀,連朝堂上都不知道,皇帝在藩國做大生意,賺海量的錢。

皇帝對加高興安嶺,非常感興趣。

他已經派人去西伯利亞考察了,看看北面有沒有比興安嶺更合適的地方。

翌日早朝,朱見淇和羣臣全是牢騷話。

認爲大明沒必要折騰了。

www ▲Tтká n ▲C ○

奈何皇帝已經派人去東北考察了,並向全社會徵集意見,反正中樞想吵,那就讓天下人跟着一起吵,看看能吵出什麼結果。

果然,密奏內容曝光,引起全社會熱議。

東北人倒是希望過上溫暖日子。

但河北、河南人不想啊,本來夏天就夠熱的了,這要是阻止寒流過來,他們會不會更熱?

突厥四省百姓是堅決反對,他們習慣了寒冷生活,不想改變居住環境。

至於填充兩個海灣,反對聲音倒是不大。

也有生態學家擔心,填平海灣後,會不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丟失,會不會造成環境不可逆的影響。

近幾年,蒸汽機的推廣,工廠增多,排污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警惕。

再加上中華江的修建,嚴重破壞了烏斯贓的良好生態環境,這幾年中樞斥重金治理環境。

污染,已經近幾年最熱門的話題。

中樞也在花錢治理,不斷下文件,解決排污、排放等污染問題,甚至,爲了保護京畿環境,把重污染工廠挪去了天津。

北直隸,只剩下北京和天津兩個市了,土地完全連在一起,分不清哪裡是北京,哪裡是天津。

南直隸也是,只有南京和上海兩個市。

而隨着工廠挪走,北京房價下降,天津房產增值,但天津環境問題愈發嚴峻。

景泰五十六年,中樞決定從天津遷走二十家重污染型企業,遷去倭國。

今年年初,又遷出二十家重污染企業,去倭國。兩地房價出現小幅度下降,民間出現了離京潮。

而北直隸常駐人口,是3000萬,居住人口高達5000萬。

但京師沒有出現嚴重的霧霾。

因爲提早重視環境問題,關停所有不符合環保規定的企業,又將大批企業轉移去倭國。

倭國已經成爲大明重污染產業轉移的主要地區。

皇帝對倭國的定義,就是重污染型企業。

因爲倭國臨海,適合排污,再者倭國這個地方,地理環境太差,常年地震火山,很不安全。

再說了,大明還沒將收復倭國提上日程呢,雖然倭國幕府不斷懇求皇帝,收了我們吧。

皇帝還在榨乾倭國最後一絲元氣。

還有一個因素,從景泰八年開始,就大規模種樹,五十年來,不許砍伐,又不停種樹,整個北直隸,鬱鬱蔥蔥,一片綠色。

近幾年,新顏料的推廣,民間房子也開始刷油漆,五顏六色的,皇帝又允許民間使用皇色和紅色,民間彩色房子很多。

不止北直隸,整個大明,都是彩色的。

不是原來一派灰黑色的色調。

以前顏料貴,隨着從石油中拆解出來油漆,顏料價格跟着暴跌,於景泰四十六年,油漆就步入千家萬戶了。

景泰四十七年春節,內帑出資,給城牆刷上顏色。

Www☢ttκa n☢¢O

這幾年,過年過節,皇帝都會出錢,給天下增加色彩,但這筆錢皇帝不打算自己出。

他提出廣告的概念,讓商人競拍城牆廣告,用這筆錢,彌補粉刷城牆的成本,還有賺頭。

之後,地方就把這筆錢給吞了,也不用皇帝出資粉刷城牆了,交給地方就好了。

景泰五十年,林業司從伊國引入沙漠椰棗,試圖在西北沙漠中種植。

椰棗是熱帶樹木,需要改良基因,纔有可能種植成功。

林業司研究所,正在研究這個課題。

藩國佔據世界後,開始和大明互通有無,大明的東西,出現在藩國,藩國的東西出現在大明,整個世界逐漸連通成一個整體。

“老四十可真能想美事,讓他二兒子去丹麥,他怎麼不上天呢!”

朱見淇收到陳國奏疏,直接駁斥回去。

而這道奏疏,被抄寫官員抄了一遍,送去了養心殿。

老四十一啓程去就藩了,如今爲皇帝掌奏疏的,是朱見淇家的老二、老三朱佑榷和朱佑槿。

他倆挑出需要皇帝看的奏疏,給老爺子過目。

朱祁鈺看完,嘿了一聲:“你們的爹呀,就是小家子氣。”

“老四十是有眼光的。”

“丹麥這個地方,能遏制卡馬爾聯盟,又能遏制德國的野心,戰略眼光是不錯的。”

“也難怪你爹不開心,老四十隻想讓大明出力,不給大明好處,陳國撿便宜,讓他太子吃虧,你們爹能樂意?”

朱佑榷和朱佑槿對視一眼。

他們知道,等打下奧斯曼,老爺子就會將他們倆也分封過去。

所以,他們不止要熟悉政務,還要熟悉各個藩國的事務,等他們繼藩後,就要和這些國家打交道了。

“爺爺,大明沒有餘力爲藩國打仗呀。”朱佑槿試探皇帝的態度。

“不是餘力不餘力的問題。”

朱祁鈺道:“這是態度問題,這次朕幫了陳國,其他藩國呢?都想讓兒子去繼藩,朕幫不幫?”

“按照你爹批的,送去陳國。”

“陳國想佔據這塊地方,朕允了,但地盤要他自己打。”

其實。

朱見溽也知道,老皇帝不會同意的。

陳國只是想佔據這塊地方,必須得把卡馬爾聯盟給搞崩潰了,才能火中取栗。

他其實覺得英國這條狗比較好用。

隨着荷蘭躺平,英國獨木難支,這個時候是馴服英國的最好時機。

朱見溽做出了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

收服英國。

英國本就是個馬仔,先跟西班牙混,又跟葡萄牙混,又荷蘭混,現在跟着陳國混。

英王這麼快服軟,因爲明奧戰爭,大明取得壓倒式勝利,在景泰五十七年六月,兵圍首都瑟於特。

奧斯曼首都好幾個,瑟於特只是其中之一。

大明付出十幾萬傷亡,取得戰爭第一階段勝利。

大明開始用慣用技能了,對瑟於特附近所有城池,進行屠殺。

結果,佔領區大規模倒戈,大明陷入戰爭泥潭。

剛取得的戰果,在八月就全都吐了出來。

明奧戰爭,竟以大明戰敗而告終,明軍累計損失超過二十萬人,算是大敗。

這是大明對外戰爭中,罕見的大敗。

但奧斯曼也不好受,損失戰兵超過40萬,百姓死傷近500萬,焚燬城池百餘座,可見明軍的破壞力。

而明匈戰爭中,即便有德皇參戰,大明還是幹翻了匈牙利,對匈牙利地區開始屠殺。

蔡王朱見涯繼藩於此。

同年,趙國朱佑椆拿下了芬蘭,成爲波羅的海上的霸主。

加速了卡馬爾聯盟的崩潰。

中亞四國的領土糾紛,讓中樞十分頭疼。

大魏貪了太多領土,讓其他三國不滿,而中樞稍微處置不當,就會讓四個藩國離心離德。

朱見淇不敢處置,請皇帝親自處置。

皇帝大手一揮,將藩國分界線重新劃定,勒令藩國按照大明劃定的分界線來規定疆域。

朱見淇一看,差點吐血。

皇帝把富饒的領土,全都劃給魏國了,這是逼着中亞打仗啊。

本來諸國就對疆域劃分不滿。

這回皇帝給魏國撐腰,估計中亞戰爭會立刻點燃。

同時,也鬆了口氣,皇帝對藩國是既幫又防。

中亞平靜,大明就不會平靜。

果然。

老皇帝的圈畫完,許國認爲老皇帝偏袒魏王,立刻起兵伐魏,伊國和寧國響應,三國伐魏。

魏王朱見濬,卻貪圖阿富汗全部領土呢。

三國剛好把藉口送到魏國嘴邊,魏國先下手爲強,吞掉阿富汗全境,並在阿富汗地區大規模徵兵,積極備戰。

中亞瞬間戰雲密佈。

這也是大明藩國內部,第一次戰爭。

引起諸多藩國的密切重視。

主要是看中樞什麼反應,中樞會不會勒令停戰,恢復和平呢?

如果不是,中樞是支持列國擴張?還是隻支持魏國擴張?

老皇帝尚在,誰都得考慮老皇帝的想法。

不是親爹的原因。

而是老皇帝神鬼莫測,誰也不知道,他藏着什麼底牌。

老皇帝敢封藩國,就敢滅藩國,別以爲老皇帝是什麼善男信女,絕不是明奧戰爭第一階段敗了,就敢小瞧大明瞭。

看看吧,老皇帝絕對不會臨陣換帥的,而是會告訴統帥知恥後勇,朕要看到勝利。

這是老皇帝的胸襟,也是老皇帝的底氣,他對明軍有着巨大的自信。

估計用不了多久,大明就會取得大勝利。

中亞開戰的時候。

國內卻因爲四大項目,吵得不可開交。

景泰五十七年年底,皇帝下令,加高東北山脈的計劃開始實施,徵召民間所有地理學家,去東北開始測算,拿出計劃書。

工部給出的報價是160億。

老皇帝覺得貴,用不上這麼多。

開始聆聽民間建築公司的報價,這也是民間建築公司,第一次參與大型國家基礎建設。

通過計算,民間報價在90億左右。

至於中間爲什麼差這麼多,得問問各級官員拿多少啊。

皇帝對這個價格還不滿意。

別以爲他不知道朝堂上下貪腐嚴重,工程造價多少錢,對標景泰十五年左右,一目瞭然。

那個時候,修一條完整的京滬高速路,造價在700萬左右。

現在,一條同等里程的高速路,造價超過3000萬。

別忘了,那個時候瀝青多貴,現在瀝青值幾個錢?還有鐵路運輸呢,當時全靠板車運。

工部尚書往返於養心殿,希望皇帝讓工部主持修建,雖然工部造價偏高,但質量非常好啊。

景泰十二年,修建的瀝青路,至今已經用了四十五年,只是小修小補,尚且正常使用中。

重修的黃河、中華江大項目,經得住考驗。

皇帝也在算一筆賬。

交給民間公司,加上後期維護費用,就算使用時間短,也是划算的,問題是加高山脈,又不是人用,怎麼會壞呢?

於景泰五十八年,正月初一,皇帝決定,把工程價碼壓縮在85億,交給民間公司去做。

中樞派官員統籌。

民間企業,第一次參與國家大項目,這次試驗,打響了地方建築企業崛起的第一槍。

國企、皇企都有建築公司,但皇帝都覺得貴。

工期預計40年完工。

期間要配套修建一條鐵路,用於土木等原材料的運輸,還要在凍土地區,開辦配套工廠。

這些配套設施,不算在工程報價之內,全算上,總報價120億。

但配套工程是永遠能用的,早晚能賺回成本來的。

凍土地區夏季時間短,施工時間就短,所以要充足準備,抓緊工期。

同時,填平渤海灣和朝鮮灣計劃也提上日程。

經過地理學家、氣象學家的認真研究,科學實驗,得出結論,填平兩灣,容易造成河北、河南、山東、北直隸四省氣候乾燥,水資源變得匱乏。

但最大的問題是,會失去多個天然良港。

影響最大的是天津。

天津能作爲京畿門戶,靠的是優越的海運優勢,一旦天津港消失,出現一個新省。

那麼京師就完全成爲內地了。

運輸成本大大增加,天津的存在意義也沒那麼大了。

甚至天津,這個北直隸第二大城市,會因此而衰落下去。

但朝野上下非常支持的原因是。

大明京師,遠離海路,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哪怕是海邊鬧起倭寇,或者有藩國叩開大明國門,也威脅不到北京。

中樞北有熱河,東有新地,完全不用擔心京師暴露在敵人兵鋒下的危險。

鐵路的發展,一定程度替代了海運。

或者再引入一條河來,用河運替代海運。

還有一個好處,大明距離朝鮮和倭國更近了,陸路交通讓朝鮮,永遠無法脫離大明。

有了朝鮮,未來有機會填平朝鮮到倭國的路,倭國也永遠無法脫離大明瞭。

所以,中樞經過反覆合議,決定填平兩灣。

因爲黑土地非常富饒,兩塊新土,需要從北面凍土區,運來黑土,填充一米左右。

東北的黑土地,也就一米左右。

新填充的兩個省,也按照東北黑土地規制建設。

皇帝還是聆聽民間報價,民間報價60億,40年工期。

皇帝覺得時間太久了。

最終造價78億,30年完工。

民間有學者表示,保護海洋資源,應該在填平之前,驅趕海洋生物。

中樞表示無視。

現在的生產力,能夠填平就很難了,還管什麼環境,以後再想辦法吧。

最重要的是水資源。

華北並不缺水,可新增加兩塊大陸,就未必了。

有學者提出,南水北調,將南方的水,調到北方來用。

可現在的技術,是沒辦法實現的。

也有學者提出,修建大壩,人工調節水資源,並用水力發電,一舉兩得。

這種說法,得到中樞認可。

認爲可以在華北諸多水系上修建大壩,根據氣候人工調節水量,節約用水,爭取讓新地,能夠充足使用到水資源。

但省不是辦法。

皇帝把主意打在了葉尼塞河上。

能否從捕魚兒海上引水,北水南用。

凍土區的水,流入北冰洋完全是浪費嘛,用捕魚兒海的水,滋潤蒙古、熱河、河北、新地。

這個工程又是巨大的。

工部給的報價是70億,民間沒有公司敢接這種單子,治水方面,還是治水司有經驗。

治水司的報價是77億,效果也無法保證。

說實話,整個葉尼塞河,大明幾乎完全沒有用途,完全是一條浪費的河流。

如果能將葉尼塞河改道,整個北方就盤活了。

學者甚至提出,用葉尼塞河,給大明整個北方注水,這樣關中、山西,寧夏,全都跟着受益。

本來也是,加高興安嶺後,北方凍土區完全封存了,人類完全沒法居住了。

葉尼塞河也完全沒用了,甚至捕魚兒海能否存在都是個問題,存在被徹底凍住的可能性。

必須得想辦法利用。

經過一番合議後,決定啓動葉尼塞河改道工程,內帑注資80億,工期25年。

用葉尼塞河,給大明整個北方注水。

加高興安嶺,讓東北亞變成氣候宜人的寶地。

填平渤海灣、朝鮮灣,填出來兩個省。

第四個工程,是填平雷州半島和瓊州府中間的最短距離,在炎海填造人工島,縮短瓊州府到婆羅洲三省的距離。

第四項工程是最小的,也是四季都能作業的工程,總投資50億,預計打造一條完美的島鏈,連接內地和婆羅洲。

大明海灣很多的。

從西往東的孟加拉灣,莫塔馬灣、曼谷灣、北部灣。

太孫朱佑榶躍躍欲試,老皇帝填平了兩灣,等他繼位之後,第一個填平的就是北部灣。

縮短交趾和廣西的距離。

再修建一條人工運河,降低馬六甲的唯一性,讓馬六甲不再是大明的唯一戰略重心。

他這些想法,可不敢和他爹說。

太子是反對皇帝如此瞎建設的。

大明根本就不缺土地呀。

大明領土兩千多萬,還填平什麼疆土啊,有這功夫,都不如收拾幾個藩國,讓藩國納土稱臣便好。

可惜,太子沒有任何話語權。

皇帝防着太子繼位後中斷工程,直接下達死命令,朕的國策,後世之君,敢半途而廢,天下藩國,共擊之!

這話太狠了!

就是說,朱見淇敢不幹,那麼就換個皇帝,藩國所有皇帝,都有權力打進紫禁城,進紫禁城的就當皇帝。

朱見淇是有苦難說,這話不就給他下的緊箍咒嘛。

看看朱佑榶,那個小王八蛋,跟他爺爺談了幾天,臉上帶着激動之色,彷彿在說,等我登基,我把所有海灣全都填平。

我不管了,你們就瞎折騰吧。

景泰五十八年,中樞公佈景泰四大工程。

算上這四大工程,景泰朝一共有六大工程,根治黃河,修建中華江,足夠讓景泰帝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

而這四大工程上馬,至於口碑如何,只能後世評判了。

四大工程總投資330億,完工期,預計在100年左右。

錢,雖說全是內帑出。

但財政估計也得幫襯一些,如果內帑掏不出來,財政也得負擔。

所以呀,閣臣這幾天都在榨老皇帝的棺材本。

民間百姓可是歡欣鼓舞的。

有工程做,就有錢賺呀,幹皇家工程,不用擔心工資問題,這是鐵飯碗。

預計景泰六十年,開始建設。

這項計劃,會影響後世千年計劃,作用比京杭大運河用處還要大。

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217章 出手就千萬兩銀子,這纔是藏富於民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170章 你喜歡磕頭,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298章 種子之爭,暹羅大城,屠殺西夷!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81章 陛下,陳循的心是黑的啊!這纔是皇權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244章 攪屎棍子,把皇帝噴破防了!(加更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445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將至:胡濙的秘密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84章 啪!你的賢名是用皇爺的惡名換來的!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192章 抽絲剝繭,京師地下的秘密!上刑,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06章 以死明志,若由太子登基,大明必亡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383章 漫畫熱,偵探熱,童話熱,第二次明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133章 朕賞你的,你得接着,朕不給你,你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101章 宮中選美!查糧行動!糧食,好多糧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
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217章 出手就千萬兩銀子,這纔是藏富於民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170章 你喜歡磕頭,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298章 種子之爭,暹羅大城,屠殺西夷!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81章 陛下,陳循的心是黑的啊!這纔是皇權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244章 攪屎棍子,把皇帝噴破防了!(加更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445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將至:胡濙的秘密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84章 啪!你的賢名是用皇爺的惡名換來的!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192章 抽絲剝繭,京師地下的秘密!上刑,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06章 以死明志,若由太子登基,大明必亡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383章 漫畫熱,偵探熱,童話熱,第二次明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133章 朕賞你的,你得接着,朕不給你,你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101章 宮中選美!查糧行動!糧食,好多糧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