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

“若按照經濟論,達到通貨膨脹,臣以爲不會。”

“因爲我大明多年嚴重錢荒,市場上銀幣嚴重供應不足。”

“而且,民間百姓的生活需求極大,市場廣闊,完全可容納得下十幾億銀幣。”

葉盛回答道:“臣和丘翰林討論過,以大明的體量,起碼需要二十億塊銀幣,超發的話纔會造成通貨膨脹。”

丘濬就在南京,他以經濟論而名聲鵲起。

“然而,陛下打下偌大疆土,又移入漢民進去,大明領土擴張了兩倍有餘,百姓富裕,自然丁口繁盛。”

“以大明的體量,起碼三十年內,不會產生通貨膨脹。”

“而且,隨着大明人口暴增,這個年限還會延後。”

葉盛也在研究經濟,想踩在丘濬的肩膀上,寫出一篇鉅著來。

“葉卿,江南情況你也知道,有何見解?”朱祁鈺問。

葉盛從袖兜裡拿出奏疏,跪在地上,雙手奉上。

“陛下去蕪存菁,將懷有一技之長的江南士紳留在原地,只收浮財,餘留土地,臣以爲是掩耳盜鈴,捨本逐末。”

“江南士紳的根,是土地,沒有土地,何來士紳?”

“陛下只是移走人,卻不剪除土地兼併之患,如此屠殺、移民,大動干戈,不過是解了癬疥之疾,不出三十年,江南士紳復矣。”

“屆時,士紳必然變本加厲,以報陛下今日之仇。”

“請陛下慎之、戒之。”

葉盛就差指鼻子罵人了。

江南的土地,他確實沒收。

“依卿之意,當如何?”朱祁鈺這是考校葉盛。

移民士紳不難,奪走土地也不難,難的是怎麼分地!

江南釋放出來的佃戶太多了,若均分土地,怕是一人也分不到多少。

殺人、移民,不會造反,最多損失元氣而已。

一旦分地不公,那麼江南就沒了。

“陛下,臣之意,是加大移民力度,不止士紳要移走,佃戶也統統移走,開拓交趾,開拓雲貴!”

葉盛也明白皇帝之難。

但不能因噎廢食,必須要做。

“據臣所知,蕩清數府,就釋放出七百多萬佃戶,江南全部蕩清,怕是會釋放出近兩千萬人。”

葉盛道:“憑藉江南,絕對養不起這麼多人。”

“浙江釋放出來的佃戶,就近移到福建、廣東去。”

“江南的,則往雲貴交填充。”

沒錯,江南真實人口數量,可能高達四千萬人!

江南包括安徽、江蘇、南直隸、浙江,這是廣義上的江南。

大明的人口已經過億了。

朱祁鈺輕笑:“葉卿,你說得容易呀,先期移民交趾,死了多少人啊,朕天天被都察院指鼻子罵。”

“朕也覺得心疼,雖是罪人,但也不該死得不明不白。”

“所以朕改了移民策略。”

“這不死人的移民,可知朕多花了多少錢啊?”

“本來一艘船能容載1200人,現在只裝120人,就要走一趟,這移過去一個百姓,只運費朕就花了十塊錢啊!”

“到了交趾,還得發這發那的,朕最少要花三十塊錢!”

“整個江南有兩千萬人要移走,你說說,朕六億就沒了呀!”

“江南走了這麼多人,是不是需要重建?”

“如此富庶之地,需要幾年才能緩過來呢?”

“朕會大力發展江南,把北京有的,全都在江南開一遍,估摸着還得投入幾千萬。”

朱祁鈺也無奈,打散了江南士紳,也讓錢袋子癟了。

葉盛渾身一顫,磕頭道:“臣知陛下難,但既然移民,就當做完,做得徹底,使江南再不能成爲大明掣肘,而是成爲大明臂助。”

“葉卿,似伱這般的奏疏,朕收到了十幾本了。”

朱祁鈺讓他起來:“不是朕心疼錢。”

“而是交趾進入雨季了,朱英送來密奏,請求暫停移民,交趾遇到雨季就寸步難行,甚至和內地斷了聯繫。”

“葉卿,你說貿然移入這麼多人,交通不通,造反怎麼辦?”

“陛下的意思是?”葉盛跟着皇帝的思路走。

“必須修路,原來的馳道在交趾不行,雨季就會被沖垮,必須修瀝青路,在雨季能順暢通行。”

“如此才能保證交趾永遠攥在朕的手心裡。”

“可是,沒有石油啊。”

“朱英的密奏裡寫着,交趾找不到石油。”

“而且,廣西軍因爲屠殺導致個個富裕,已經不願意當兵吃餉了,都想去當小地主。”

“這樣也好,廣西軍一直都是桎梏,朕一直想解散,卻沒機會,藉機解散了也好。”

“交趾缺兵,朕已經調貴州軍去支援交趾了。”

朱祁鈺讓葉盛坐下:“控制交趾,難在氣候、地形、疾病上,若大明能控制這些,交趾就永遠不會丟。”

“陛下,臣以爲可鼓勵秀才學醫……”葉盛道。

朱祁鈺擺擺手:“秀才老爺看不上賤業,再說了,大明疆域擴張太大、太快,四處都缺人,秀才也缺呀。”

“朕已經令太醫院,從養濟院招募一批孩子,讓他們跟着學醫了,三兩年就能學成。”

“葉卿,你可能忘記了,朕從景泰九年,就令天下將孤兒送到京師去,朕來養着。”

“這幾年,朕養了孤兒十七萬人。”

這是皇帝的驕傲。

這些孤兒,本來是必死的,卻因爲皇帝一道聖旨,活了十七萬人,這些人,未來會爲皇帝效力。

葉盛爲之動容:“陛下養濟孤兒,功德無量。”

本以爲當年皇帝只是說說呢。

沒想到一直在做。

朱祁鈺得意地笑了起來:“朕希望這大明,幼有所養,老有所依。”

“這些孤兒放在地方朕不放心,朕就接到中樞來,親自養着。”

“這些孩子,朕全都培養成醫者、工匠、軍吏,長大後就可爲大明效力,也不枉朕養他們一場。”

“陛下愛民如子,臣感同身受。”葉盛誠心叩拜。

“起來。”

朱祁鈺道:“交趾得熬幾年,熬過幾年,就有充足的醫者使用了。”

“有瀝青鋪路,這地形也能勉強克服,起碼不會斷了和中樞的聯繫;朕還會開闢航道,走船通往大明各地。”

“如何對抗惡劣氣候,朕就沒辦法了,只能跟當地的土人學。”

酷熱倒是可以忍耐。

但可怕的連天暴雨,漫長的雨季,該怎麼辦呢?

葉盛忽然想到什麼:“陛下,臣知道澎湖巡檢司旁邊有小琉球,而小琉球本就是漢土,但我朝閉關鎖國之後,就放棄了小琉球。”

小琉球就是東番島,就是彎彎。

“何意?”

“臣覺得可將浙江佃戶,移去小琉球,開墾小琉球。”

葉盛發現皇帝眼睛亮起。

“好,改小琉球爲寶州府,隸屬於福建,讓儀銘開闢航道,清掃附近倭寇,派人往寶州府移民。”

葉盛苦笑:“陛下,想清洗倭寇,要先在長江口打硬仗啊,或打或招降,才能蕩清福建外的倭寇呀。”

沒錯,在家門口都打不過倭寇,到了深海上,拿什麼打?

朱祁鈺看向馮孝:“去把老太傅請來,宣金忠過來。”

江南士紳都被搞定了,倭寇還有什麼難的?

金忠就在宮裡,戍衛皇帝呢。

他最先到。

朱祁鈺問他:“倭寇事,處置得如何了?”

“回皇爺,在南、淮士紳中,共有177家和倭寇有聯繫,只有三家逃走,其餘皆被廠衛控制,皆已抄家。”

“如今長江口的倭寇,招降十一萬人。”

“但根據倭寇供述,在長江外,有三十餘萬,盤踞在各島之上,招降難度很大。”

朱祁鈺皺眉:“倭寇這麼多嗎?”

別忘了,景泰十年就抓了一批了,就十幾萬了,難道倭寇六十多萬人?不能吧?

“皇爺,本來倭寇確實沒這麼多人,但廠衛動靜太大了,很多士紳流亡海外,才導致數額龐大。”

金忠回稟:“而且,我國船支在海上,運送交趾的船隊,被打劫一批,導致倭寇人數暴增。”

“但奴婢估摸着,可戰的倭寇不超過十萬人,藏身哪裡暫時還未知。”

“只要能拿到他們的航線,我明軍有希望全殲其人。”

對大明水師別抱有太大信心。

朱祁鈺心知肚明,看向葉盛。

“微臣以爲,可整編倭寇俘虜,編入水師之中,我軍尚弱,不能和倭寇決戰,可徐徐找到倭寇的老巢,一點點剿滅。”

葉盛比較保守,畢竟他對水師沒什麼信心。

正說着呢,胡濙姍姍來遲。

“陛下,進士榜送來了。”胡濙十分激動。

整場會試塵埃落定後,才送到南京來。

“狀元是誰?”葉盛問。

“劉健。”胡濙笑道。

“可是薛敬軒的高徒?”

葉盛也認識這個劉健,但不是什麼好名聲,此人被皇帝訓斥一頓,打發去西北當了兩年的吏員,不然早就高中了。

朱祁鈺忍俊不禁,劉健沒少被他收拾。

倒也長進,考個狀元出來。

“把他的文章呈上來,朕看看。”朱祁鈺沒看名次,先看劉健的文章,是不是作弊了。

“陛下,這劉健的文章可是真才實學,您把他外放兩年,真的沒少長進。”胡濙打趣。

葉盛撫須而笑,拿過來榜單,細看名錄。

“咦?陛下,這張敷華也名列前茅,您對他的教育看來是有效果的呀。”

葉盛大笑,頗爲懷念在京師的日子。

“哼,浪子回頭金不換。”

“葉卿,你看看他的卷子,再看看他殿試的記錄,別是作弊來的成績吧?”

朱祁鈺嗤笑:“這劉健的文章,文采差了幾許,遣詞造句多少有些揉揉造作,朕看着沒有狀元之才。”

胡濙翻個白眼,您就硬挑毛病吧?

這篇策論寫的非常漂亮。

“對策倒是行之有效的。”胡濙回答。

“是嗎?沒看出來。”

其實,在會試結束後,內閣就抄錄了一份卷子,送來了,他朱祁鈺都看過了,就是嘴硬不願意承認劉健優秀。

“朕看閔珪的卷面,比他倆的都好。”

朱祁鈺道:“多虧了李東陽生病,不然他劉健可不是李東陽的對手。”

衆所周知,李東陽是您的心頭好。

但您也別這麼偏心呀,劉健也很不錯的。

“別讓劉健和張敷華在中樞閒着,讓他倆去最忙的地方做事,別養在翰林院裡。”

皇帝越用誰,說明越看好誰。

朱祁鈺要磨礪劉健,劉健這個人,能力卓著,但性格弱點也很大,不好好打磨,日後也未必能大放異彩。

“葉卿,剛纔說什麼來着?”朱祁鈺放下名錄,說回正事。

葉卿也放下試卷,他先看名錄,後看試卷。

跟胡濙複述一遍。

胡濙微微皺眉:“陛下,現在不是動兵的時候啊,水師尚且未成建制,如何就貿然征戰呢?還是以撫爲主,儘量招撫。”

“葉卿的意思是,開發寶州府,將百姓移到寶州府去,緩解內地人口壓力。”

胡濙不知道哪個是寶州府,說是小琉球改的。

“陛下,開發寶州府是好事。”

“但海軍怕是難以爲繼,老臣的意思是,還是先操練海軍,讓新水師熟悉海洋,再派人招撫倭寇。”

胡濙道:“與其戰爭,不如花錢買和平。”

這話朱祁鈺不喜歡聽。

“陛下勿惱,只要這些人上了陸地,還不是咱們說了算的?想殺就殺。”

“再說了,先把沿海的諸島收回來,在上面駐軍,多設炮臺,再操練步軍、水師盤踞其上。”

“海上小道星羅棋佈,只要全部被我明軍佔據,以陸地爲依託,大明水師還是可以一戰的。”

胡濙覺得詔安是最好最快的辦法。

“再讓龔永吉派人出使倭國,和倭國建立聯繫,勒令倭國管好百姓,不許入明爲盜。”

朱祁鈺想打一仗。

胡濙卻認爲,沒必要打仗,詔安即可。

“那就請老太傅來主持此事吧。”朱祁鈺懶得管了。

“老臣遵旨。”

這等沒皮沒臉的事情,皇帝不樂意做,胡濙只能負擔下來。

其實,招降倭寇,算不得什麼羞恥的事情。

奈何皇帝口氣太大,揚言滅了所有倭寇,這都一年多了,水師砸進去海量的銀子,卻還不成建制。

想建成大規模水師,需要十年之力。

現在比不得永樂朝啊,永樂朝是有元朝的老底子在,而且太祖皇帝建國時水師就是舉世無敵。

景泰朝,是從無到有的建設。

能在一年時間,建造六艘寶船,已經看出大明底蘊恐怖了。

其實,按照朱祁鈺的構想,是不想收容倭寇入軍的,會帶壞水師的風氣。

問題是大明確實沒有水上實戰型人才,只能用倭寇,迫不得已。

“寶州府不比交趾,交趾開發了上千年。”

“而寶州府還是原始狀態,移入士紳肯定不行。”

“可把佃戶先移過去,朝廷設立知府管轄。”

“蕩清倭寇後,澎湖可多多移民,畢竟澎湖是被我中原經營多年,有充足的田畝自給自足。”

“用澎湖挾制寶州府,這樣寶州府就不會丟掉了。”

胡濙諫言道:“陛下,還是往交趾移民最好,交趾往西,土地無邊無際,只是缺乏開發而已。”

“朝廷運過去大批農具,足夠開發交趾荒地了。”

朱祁鈺卻止住胡濙話頭:“老太傅,一到雨季,大明就和交趾斷了通信,一旦移民過多,造反該怎麼辦?”

胡濙皺眉,皇帝不是擔心百姓造反。

而是擔心朱英、王偉這樣掌兵權的人造反。

“陛下既不放心,就不該全部用江南士紳填充交趾。”

胡濙道:“陛下可用口音不一樣的人填充交趾,製造地區矛盾、口音矛盾,中樞自然穩如泰山了。”

朱祁鈺凝眉:“開發森林,需要人把力氣往一塊使,而不是互相拆臺,那樣的話,交趾就會陷入無休止的內耗之中。”

“陛下,天下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

“您既然要解放江南,打斷江南可能造成的壟斷地位,就得相信交趾,相信朱英。”

“而非猶猶豫豫,這不是您的治國之道呀。”

如此冒犯的話,也就胡濙敢說。

朱祁鈺嘆了口氣:“是朕想多了,等雨季過去,就大規模移民過去。”

“朕會催促各鐵廠,大規模打造農具。”

“再派入兵卒入交。”

“原廣西軍解散,讓歐信去做總兵,朕放心朱英、夏壎。”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皇帝的用人之道。

“陛下聖明。”

胡濙臉上露出笑容:“江南不需要士族抱團羣暖,但交趾卻需要明人抱團羣暖而開拓新地。”

“所以陛下強制移民,老臣並未阻止。”

“甚至朝中多有勸諫之疏,皆被老臣擋了回去。”

“蓋因交趾確實需要江南人去開拓,論這天下人,對種植、做官、經濟、商業如此精通的人,江南人居首。”

“老臣以爲,開拓交趾,只有江南人才能做。”

“江南人又擅長抱團羣暖,又有文化,懂經義知禮儀,懂得忠君報國,開拓之事是最適合的。”

反正移民也打不斷,皇帝一意孤行。

胡濙撿好聽的說唄。

從交趾說到了朝鮮,又說到了西北。

“馮公公勸諫陛下是非常對的,您調走範廣,誰來拱衛您呀?”

胡濙皺眉:“陛下,您情繫天下,朝野上下的安危皆系您的手上,您絕不能出事。”

“這是南京,比不得北京安全,您萬勿保重龍體,天下才能正常運轉。”

“何況。”

“西北戰事並沒有陛下您想的那麼嚴重。”

“滿速兒再厲害,難道還能頂得過我大明一國之力?”

“寇深爲人老辣,若自知不敵,絕不會逞英雄的,他是個老持穩重的人,這也是您當初爲何派他去甘肅的原因。”

“又有神英、範升、範炅、陶瑾等一班良將輔佐。”

“就算拿不下吐魯番,守住哈密,也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王來在吉林,徵召了一批又一批生人去西北。”

“這些生人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已經衰落的東察合臺汗國騎兵,是打不過他們的。”

朱祁鈺把這茬忘了。

王來真會剝削東北土著,用各種大明商品買他們的人,幫助大明徵戰。

“朕只是想盡快攻打東察合臺汗國,因爲朕的夢境,指引朕說,東察合臺汗國的西邊有石油。”

“您該知道,石油多麼重要。”

“大明和交趾被雨季打斷來往,只要鋪一條瀝青路,雨季也能照常通行。”

“而交趾西邊,全是良田,朕需要瀝青路,來控制整個中南。”

“同樣的,朕也需要用瀝青路來縮短天下的距離。”

“這天下太大了,只靠驛道,朕覺得難以深層統治。”

朱祁鈺後半句話沒說,他想皇權下鄉。

胡濙對皇帝的夢境,絕口不提,而是道:“但尋找瀝青也非一日之功,等明年再派範廣統兵即可。”

他預計,明年皇帝就要回鑾了。

朱祁鈺卻沒這麼樂觀,鹽政尚未犁清,江南士紳移了一半,還有倭寇環伺,一年時間未必做得完。

正說着呢,幾個太監搬着托盤,托盤內裝着奏疏,送進幹清宮。

從北京運來的奏疏,會裝載轎子裡,由太監運進宮中,如從內閣運到司禮監的流程是一樣的。

但這些,都是批完了的奏疏謄寫的副本。

馮孝壓低聲音:“皇爺,王公公可能有麻煩事了。”

朱祁鈺瞳孔微縮,揮退胡濙、葉盛等人。

馮孝立刻將幾道奏疏雙手奉上。

朱祁鈺打開來看,皆是都察院御史彈劾王誠的奏疏。

主要彈劾王誠姐姐楊娘,兩個孫兒王三和王四,此二人在廬州府搶掠良婦爲妾,鼓弄軍權,鞭笞士卒。

這些不算什麼,窮人乍富,做點荒唐事,最多被訓斥一番而已。

畢竟人家有個好舅爺,王誠,是皇帝最信任的太監。但是!

接下來的內容,氣得朱祁鈺瞳孔發赤。

“這上面說的,都是真的嗎?馮孝!”朱祁鈺陡然爆喝。

馮孝嚇得跪在地上:“皇爺,奴婢不知。”

朱祁鈺又打開其他幾本奏疏,奏報大同小異,其中王一夔的奏報,還列舉了證據。

嘭!

朱祁鈺將奏章砸在地上:“朕剛和葉盛吹噓完,朕收養了天下十七萬孤兒,是朕愛民之舉!”

“這才一刻鐘啊,就打朕的臉?”

“他王誠沒有香火,是想招兩個混蛋當成香火繼承嗎?”

“來人,讓王誠滾過來!”

“朕親自問他!”

王一夔的奏疏上寫着:

凡經過廬州府的孤兒,先由王三、王四來挑選,顏色好的男孩女孩留下,賣入青樓,賺取銀子。

這兩年,共經手孩童71起。

合肥知縣向中樞稟報此事,結果知縣被滅口,事後被報病死。

真正讓朱祁鈺憤怒的是,一地知縣,竟然說死就死了,王誠真就一點都不知道嗎?

爲何不報?朕難道沒有容人之量嗎?缺你那幾兩銀子賞賜嗎?

幹清宮上下,全都匍匐在地。

發火之後。

朱祁鈺也在沉思,這簍子是誰爆出來的?

是在京師的于謙?

還是江南的士紳呢?

不像是于謙,于謙若知道,不可能忍這麼久。

若是江南士紳的反擊,這只是開胃菜,後面會有大動作。

“傳旨,調毛勝去掌安徽軍,抓捕王誠的外甥孫!”朱祁鈺沒有袒護,而是最快做出決策。

“皇爺,此事是小,您的安危是大呀。”馮孝勸諫。

朱祁鈺目光閃爍:“這奏疏既然送到南京來,就說明內閣沒法批,也不敢處置。”

“而朕用太監掌兵,本就讓朝臣不滿,不論文官還是勳臣,都不滿太監掌兵。”

“此案爆出來,不是衝王誠來的,是衝朕來的。”

“把王誠宣回來,兵權給毛勝。”

“去辦。”

之所以選毛勝,因爲毛勝和他是姻親,一榮俱榮。

安徽軍關乎着皇帝西門戶,非常重要。

王誠真是幹什麼都不行,吃白飯第一名,連兩個狗崽子都管不好,還能管住十幾萬大軍?

“奴婢遵旨。”

馮孝嚥了口唾沫:“皇爺,怕是後面還有……”

有小太監急匆匆跑進來。

“皇爺,宋偉送來消息。”

馮孝檢查後,雙手奉上。

朱祁鈺接過來,皺眉御覽,猛地瞳孔一縮:“好個揚州府啊,原來是你們啊!”

宋偉清查鹽政,殺了揚州諸多鹽商,積極生產食鹽,緩解北方用鹽危機的時候。

爆發了養濟院瘦馬案。

揚州府,揚州知縣桂怡請宋偉代爲上疏,曝出揚州瘦馬內幕。

所謂揚州瘦馬。

因爲鹽商匯聚揚州,以運河爲基,批量製造富商,而富商有了錢就想找些好看、有才藝還聽話的女人。

瘦馬行業就應運而生。

經營者會買些長相好看的女孩,進行專業訓練,培養各種才藝,待女孩長成後,按照一等、二等賣給社會各個階層。

而鹽商家中皆養瘦馬,並以此攀比、爲榮。

皇帝初到南京,就有官員進獻瘦馬,被朱祁鈺貶謫,並施以鞭刑,方纔終止進獻美人之風。

但瘦馬,早就形成了產業鏈。

皇帝不喜歡,富商喜歡,達官顯貴喜歡啊。

然而!

從景泰八年開始,皇帝實行新政,對民間進行改革,尤其是大規模移民,蕩清天下流民,導致瘦馬行業,買不到可購買的女孩。

景泰九年,皇帝下旨,將天下孤兒送入京師養着。

這就絕了瘦馬的路。

景泰十年,因爲瘦馬稀缺,一匹一等瘦馬炒到十萬兩銀子。

要知道,景泰年間,五兩銀子足夠一家七到八口過上一年小康生活,日子富足。

一匹瘦馬,就價值十萬兩銀子!

可見江南之富。

奈何女孩難尋。

他們就動了人販子的心思,四處偷女孩。

但各地都在搞移民,各地督撫爲了政績,犯罪就移民,導致人販子也被抓了,這條路走不通。

他們就想辦法,花錢打通關節,從各地養濟院做手腳,把顏色好的女孩留下來,再花錢買通宮裡的太監,將這個孤女除名。

有的地方官員不敢參與,他們就收買船老大,就說這女孩途中死了,或者女孩調皮掉江裡了。

本來揚州瘦馬,只在原南直隸挑女孩。

皇帝徵召孤兒入京,他們反倒能挑天下好看的女孩。

正因爲瘦馬是暴利行業,長江兩岸,皆有商賈在馴養瘦馬。

當然了。

皇帝大搞移民,導致青樓生意也不景氣了,青樓也走這條路購買女孩,花費比以前更少,卻能隨便挑女孩,青樓又火爆起來。

“哈哈哈!”

朱祁鈺垂下手,哈哈大笑,笑聲森冷至極:“原來是朕,在助紂爲虐啊!”

“朕以爲是收養天下嬰孩,給孩子們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卻不知,是朕害了她們啊!”

“朕不來南京,都不知道人心之惡!”

“朕以爲朝堂上,已經是人吃人了,卻不知道這江南,比人吃人還厲害,是獸吃人!”

“而這些禽獸,卻披着人皮,僞裝成人。”

“他們欺騙朕,欺騙天下,欺世盜名!”

“除了這桂怡,這麼多年爲何無人稟報此事?難道滿朝忠貞之士,都不如一介知縣嗎?”

“陳舞陽在哪?”

馮孝跪伏在地:“回皇爺,陳舞陽在常州府。”

“調陳舞陽去揚州。”

“給朕查,這揚州瘦馬,到底是誰培養出來的!”

“整個環節的人,有多少抓多少!”

“可誤殺,但絕不可放過一個!”

“朕廢了教坊司,想讓婦人不受其苦,但朕是低估了禽獸的壞心思!”

“所有瘦馬環節內的人,男人凌遲,女人充入青樓,男嬰、女嬰不許放過,皆擲殺!屍體不許掩埋,餵養牲口!或丟入海中!”

“再傳旨!”

“各地官員誰在包庇這瘦馬行業的人?一概奪職,妻女充入青樓,其家男丁充入奴隸,永不赦!”

“再傳旨!”

“天下官員,何人買過瘦馬?”

“皆罰俸一年,若有再犯,都回去種地吧,不要在朝廷上噁心朕,再把這些人編纂成名錄,問問他們,你們女兒被馴成瘦馬,你們心中是何感想?給朕寫出來,送到朕手裡!朕要看!”

“再傳旨!”

“天下商人,何人買過瘦馬?”

“其家罰銀十萬兩,婦人放歸。”

“再傳旨!”

“勒令天下官員自省,都讀的什麼聖賢書?聖賢書教導你們,殘害生靈嗎?孔聖老人家看着你們呢!”

“再傳旨!”

“令五法司,派人調查天下各地養濟院,所有人員,在職期間是否有違規之跡,若有,按大明律處,若無則調入北京養濟院,天下養濟院,裁撤!不再設!”

“再傳旨!”

“調東廠,去查舉報書中所有經手的人員,包括養濟院人、船伕、地方吏員等等,一經查明,男丁誅殺,妻女充入青樓,永爲賤籍!”

“再傳旨!”

“宮中的太監,凡參與者,立刻誅殺,凌遲!”

“再傳旨!”

“所有涉事青樓,參與者皆誅九族!青樓婦人皆充入教坊司,並解救所有女孩。若有幕後主使,皆查明,皆誅殺!”

“再傳旨!”

“江南所有青樓,停止營業,金忠呢?讓金忠去一家一家查,這青樓究竟是誰在背後支持的?這樓中的婦人是從哪來的?若有違大明律之處,皆按大明律懲處,絕不姑息一人!”

“再傳旨!”

“令五法司派人來江南,給朕查!朕要知道真相,誰敢騙朕,朕就誅誰九族!包括五法司所有官吏,別把朕的話當放屁,查不清楚,朕就讓你們都陪葬!”

馮孝跪伏在地,皇帝是真的怒了。

一口氣傳出這麼多道聖旨。

朱祁鈺眸中含怒,這是鹽商的第二招。

朕接下了!

離間朕和王誠,想讓朕丟了安徽的兵權嗎?

還是以爲,區區此事,就能讓朕丟了天下人心?

馮孝驚恐。

皇帝又要炮製大案了。

查瘦馬,就會查出更多的士紳,更多的官員。

那麼,皇帝的目標是誰呢?

馮孝沒琢磨明白,皇帝肯定暗藏深意。

“皇爺……”

“去傳旨!”朱祁鈺不聽勸諫。

馮孝無奈,只能去請老太傅,看看胡濙有沒有辦法。

胡濙聞聽此事經過,微微皺眉:“當查!”

他比宮中太監看得通透。

這是鹽商給皇帝出難題,威脅皇帝停手查鹽商呢,可皇帝是受脅迫的人嗎?

一定要查,不止要查,還要徹查。

讓這些在背後鼓舌的鹽商,一個都跑不了。

“老太傅,這是南京,若宮中出點問題,可就完了。”盧泓急得不行,他擔心的是懲處太監,讓宮中伺候的人兔死狐悲。

別忘了,宮中的宮娥,都是天下官員的女兒,倘若其父兄犯罪,在皇帝尚不知情的情況下,她們會不會鋌而走險呢?

“怎麼出問題?陛下懲處幾個太監,就能出問題了?”

胡濙知道,盧泓擔心太監不忠心,會心中慼慼,擔心自己的事發了,被皇帝懲處。

太監都貪財,尤其在幹清宮伺候的,可謂是權傾朝野,錢財都是極多的。

若皇帝懲處了涉事太監,難免會離心離德,這是人之常情。

但因此而謀害皇帝,恐怕不敢吧?

“老太傅呀,這是在南京啊,帶來的太監就這些,難以調換。”

盧泓壓低聲音:“而且,宮中關係盤根錯節,宮裡和宮外,都是通着的,若是有人行大不韙之舉,可怎麼辦呀?”

“陛下怎麼說?”胡濙皺眉。

若不懲處太監,那麼太監會更加囂張,以後怕是連皇帝都難以抑制了。

除非皇帝心狠,清洗掉所有太監。

那麼,他最信任的幾個太監,都得死,因爲宮中的關係,是以他們爲首的。

“皇爺正在氣頭上,誰也不敢勸啊。”

盧泓也貪財,但他是皇帝身邊的人,非常清楚,若皇帝沒了,他就會立刻失勢。

“唉,老夫入宮一趟吧。”

路上,胡濙在思考,該不該勸諫呢?

皇帝做事越來越不循章法,皇權在手,已經不聽任何人的,是否該給他一個教訓?

吃點苦頭,才能聽話。

進了幹清宮。

皇帝正在看奏章,面沉似水,一看就是在生悶氣。

“參見陛下。”胡濙行禮。

朱祁鈺擡起眼皮子:“老太傅怎麼來了?”

“陛下連下十道聖旨,老臣不得不來。”

“老太傅是勸朕的?”

朱祁鈺眯起眼睛。

胡濙嘆了口氣:“老臣也不想勸,但您過於激烈,老臣擔心物極必反,對您有傷害。”

“是太監的事?”

朱祁鈺瞟了眼盧泓,嗤笑道:“家奴而已,難道還能反天不成?”

“陛下,大意失荊州。”胡濙提點他。

“朕知道,但家奴再不治,怕是連朕的話都不聽了。”

朱祁鈺道:“朕對人好,但有的人,不吃好,就喜歡被鞭子笞打,朕有什麼辦法?”

“乾脆就成全他們,也讓他們知道,這宮裡誰是主子。”

胡濙也不勸了,低頭不語。

皇帝大意了,人大意就會犯錯,犯錯多了,就會自己摔跟頭的。

得讓皇帝知道疼,別總用熾烈的皇權去傷人,這樣只會引起天下人的反感。

這也是重要的一課,得讓皇帝自己體驗。

“老太傅對此事怎麼看?”朱祁鈺問。

“只是揚州的亂象罷了。”

朱祁鈺點了點一本奏疏,馮孝拿給胡濙看。

這是御史彈劾王誠的奏疏。

“看來此案是衝着聖上來的呀。”胡濙看得通透。

“您說下一步棋,是什麼?安徽造反嗎?”朱祁鈺笑了起來。

胡濙竟也笑了。

一個棋手,下一步棋若被對方看透了,那麼就會失去先機,根本不可能贏了。

“陛下,未必只有安徽造反。”

胡濙卻看到了江西。

江西被金忠折騰慘了,若說心裡沒恨,那絕對是假的。

而且,金忠、楊信等人離開得匆匆,導致清洗並未徹底完成,很有可能會被利用。

“江西若反了,湖南、廣東、廣西也不會消停的。”

朱祁鈺嗤笑:“交趾又要和內地斷了聯繫,馬上也會造反的。”

“這麼一來,整個南方就亂了。”

可是,皇帝還有心樂。

“陛下聖明,若都出來造反,反而是好事。”胡濙也在笑。

若地方亂了,南京反而安全了。

最讓他擔心的是皇帝的安危,而不是地方的安危,地方就算亂,也不會有大亂。

各地都有督撫,哪個是蠢貨?

方瑛還沒走呢,方瑛在,兩廣就亂不起來。

馬瑾,可不是庸才,那是被強勢的金忠壓着,真論實幹、政績、打仗,馬瑾都比金忠強上許多。

而安徽督撫,是王竑啊。

王竑在江南有個響亮的名頭,王砍頭。

浙江縱然石璞有點弱,還有張固、胡豅鎮着呢,胡濙對兒子可太有信心了。

“看着吧。”

聖旨要送去內閣,由內閣再發出來。

與此同時,一道道密旨,從南京發出,送去山東、河南、熱河,最遠的一封是送去朝鮮的。

而在交趾。

移民的安置有條不紊,朱英的強權,讓廣西軍都覺得恐懼。

朱英可不是方瑛,親近兵卒。

朱英向來倨傲無比,他只認法度,他建立的規矩,違反就殺,不管你是誰。

他到交趾半年時間,殺了上千人。

也因殺人引發了七場叛亂,都被朱英蕩平了。

強權之下,變成朱英在交趾,一言九鼎。

御史彈劾朱英有自立之嫌,中樞卻不置可否,任由御史彈劾,也任由朱英折騰,只要交趾安穩即可。

郝暄從金邊回來,他是雨季去的,雨季回來的,在水裡泡着,回到驩州就病倒了,染上了重病。

他從柬埔寨買來42萬奴隸,活着到交趾的只有37萬,5萬人因爲雨季行走,各種原因死在路上了。

朱英組織人,把奴隸分發下去。

因爲雨季,道路泥濘難行,有奴隸逃亡。

新移民第一次過這樣的雨季,很多人得病,好在中樞提前囤積的藥材足夠多,否則交趾二百萬人,怕是要銳減一半。

但也有幾萬人死亡。

這就促使新移民開始研讀醫術,如何防範交趾的疾病、防範蚊蟲等等。

夏壎也在雨季來臨之前,收復占城全境,到達最南端。

整個交趾省,算是徹底成型了。

分派駐兵後,他也病倒了。

主要是不適應氣候,他寫信給朱英,想調回北部去,這天氣太熱了,他受不了。

而朱英也受不了啊。

朱英在山東呆了三年,過慣了北人的生活,結果到了這麼熱的地方,天天腦袋嗡嗡直響,他都懷疑自己肯定不長壽。

秦紘剛到交州,就病倒了。

也因爲受不了這塊的炎熱。

到了雨季就不停下暴雨,導致疫病頻發。

“這鬼地方。”

朱英只能死撐,皇帝連南京都嫌熱,來交趾試試。

和內地斷消息之前。

朱英收到皇帝的親筆信,說要往交趾移一千萬人口,並讓他做好向西開拓,多買奴隸,把森林挖空,變成耕地。

並給交趾撥了一筆錢,用來購買奴隸用的。

“這鬼天氣,根本沒法勞作。”

“那些士紳又嬌滴滴的,在屋裡坐着都嫌熱。”

“只能多多買奴隸了,幸好夏壎沒大肆屠殺,將佔城人變成奴隸即可,還得用這些人開拓交趾呢。”

朱英忽然靈光一現:“要是有硝石礦就好了!”

硝石製冰啊!

他此刻就懷念冰啊,要是能躺在冰上該有多舒服啊。

但他並不抱怨皇帝開疆拓土,因爲這交趾,本就是漢土,從古至今皆是,被安南人竊占而已,如今收回來,理所應當。

第257章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54章 上架感言!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書案(15萬)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444章 命運啊,朕想給世界上上強度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3章 暴殺門達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257章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43章 於少傅,天下可無朕,不可無君!(求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425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427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430章 老朱家,沒一個好東西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26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邊境向南推,開疆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111章 請北孔移居捕魚兒海!請南孔移居撒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329章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283章 烈火焚空,暴擊倭寇!官啊官,心裡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387章 華夏神論,西歐風雲,朱佑杬的雄起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
第257章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54章 上架感言!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書案(15萬)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444章 命運啊,朕想給世界上上強度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3章 暴殺門達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257章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43章 於少傅,天下可無朕,不可無君!(求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425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427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430章 老朱家,沒一個好東西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26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邊境向南推,開疆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111章 請北孔移居捕魚兒海!請南孔移居撒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329章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283章 烈火焚空,暴擊倭寇!官啊官,心裡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387章 華夏神論,西歐風雲,朱佑杬的雄起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