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

“大明人口超過五百萬的城市,北京、武漢、南京、上海、蘇州、揚州、常州、廣州、深圳、香港十個。”

“人口過二百萬的城市,瀋陽、天津、真定(石家莊)、保定、開封、南陽、濟南、青島、太原、大同、潞州、安邑(運城)、長安、延安、鳳翔、南鄭、蘭州、成都、重慶、長沙、桂林、南寧、驩州、交州、新益、珠海、潮州、廈門、紹興、湖州、鎮江、合肥、江寧、鳳陽三十四個城市。”

“像哈爾濱、長春、承德、福州等地,都逼近兩百萬人口,人口不受控制地向城市移動。”

朱祁鈺道:“朕也頭疼,人口高度集中一個城市,弊端極大。”

“不說其他,就是糞便處理,負擔都是極大的,像南方諸多城市,下雨之後內澇,每年都會淹死很多人。”

“但城市裡的人實在太多了,怎麼也趕不走。”

“以前叫城池,以防禦爲主,所以叫城池。”

“現在城池以坊市爲主,只能叫城市了。”

“還誕生了市民階級,他們不從事農業勞動,依靠工廠、經商爲生。”

“可供應城市的米糧,可是從印度買回來的,中樞又嚴格控制價格,導致很多糧商罷工,不願意做糧食生意。”

“戶部、財部都派人瞭解過,做糧商確實不賺錢。”

“若是米糧價格提高,城市人口壓力變大。”

“而人口高度向城市集中,導致民間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像江南竟出現土地撂荒的罕見情況。”

“中樞費勁巴力的去買糧食,國內有土地卻不種糧食。”

“朕有什麼辦法?”

朱祁鈺深表無奈:“南方不比北方,糧食儲存極難,成本自然是高的。”

“閣部重臣竟想引入外來人口去種植糧食。”

“被朕駁斥了,大明軍將流血流汗,不是給外人創造美好生活的!”

聽見皇帝抱怨的話,陳嘉猷覺得頭大。

好日子才過幾年啊,百姓竟墮落成這樣了?

主要原因是放開奴隸。

普通百姓家裡都養着一到兩個男奴,用來種地,小地主家裡都有十幾個,女奴恨不得湊出一個萬國拼盤。

朱祁鈺都擔心,國內爆發農奴造反,然後反客爲主,變成五胡亂華。

國內看似三億人,估計有一億奴隸在民間生存,其實是四億人刨食,漢人比例被稀釋降低。

甚至民間還出現了一種情況,偷偷讓奴隸生子,然後讓奴隸的兒子替代自己的兒子去服兵役。

陳嘉猷咀嚼皇帝的話,這是考校。

回答結果,決定着他的仕途。

“陛下,種地是天大的大事。”

“微臣以爲有三個原因,讓百姓不願意種地了。”

“其一,是奴隸的使用,人皆有惰性,過度依賴農奴,不願意勞動,貪圖享樂,自然人口往城市移動。”

“其二,因爲大明日子安逸,人皆是短時動物,很少人居安思危,中樞強壓米價,導致民間不珍惜米糧。”

“其三,陛下對百姓太好了,所以百姓認爲可以欺辱中樞,打着歪算盤琢磨着怎麼佔朝廷便宜,心思用歪了。”

他的見解倒是獨特。

朱祁鈺面無表情,聽他說下去。

“微臣有四策,請陛下細聽。”

“其一,中樞提升糧價和房價,用房價控制人口,逼人口倒流,糧價、油價、肉價也提升,讓百姓生出城市居住不易的念頭。”

“其二,加強移民,中樞對土地數量嚴格劃分,數量不夠的,全部移去新地。”

“其三,中樞對農業進行補貼,增收城市居住稅,這筆稅補貼給農戶,讓農戶收入,略高於商販、工人收入。”

“其四,嚴格控制民間奴隸數量,開始向民間徵奴隸爲役,把奴隸累死在民間,快速減少奴隸數量,並提高奴隸售價,讓普通人家用不起奴隸。”

這個陳嘉猷,本事沒落下啊。

朱祁鈺臉上露出滿意之色:“接着說。”

“微臣以爲,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有大壞處,但也有小益處。”

“人多力量大,人口集中,就會誕生高度發達的商業,手工業、製造業等密集型工廠,也會降低人力成本。”

“而中樞對工廠是大力扶持,您也希望用機械替代人力,進而解決土地撂荒等問題。”

“所以,能否找到一個支撐兩者的節點?兩全其美?”

“中樞能否回購一批土地,然後成立墾殖公司,僱傭一批城市勞動力,農忙的時候,就僱傭一批人去皇莊墾殖,農閒的時候也不用開工資,這樣一來,一年能節省兩到三個月的工資。”

“而這些人還是城市人口,城市閒置人口能賺到錢,也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

朱祁鈺愈發欣賞他:“你在印度這些年,沒浪費時間啊。”

“微臣一分一秒不忍浪費,這些年雖看不到大明書籍,卻將印度書籍基本看完,是以有些粗淺見解,請陛下勿怪。”陳嘉猷笑道。

“你這個辦法很好。”

“但是,皇莊這個口子不能開。”

“而收購撂荒土地,難免會形成大地主,土地兼併的問題,終究是要考慮的。”

“墾殖公司可以試試,讓閣部去商議吧。”

朱祁鈺笑道:“以你的功勞,可去地方當一任知府,歷練幾年,再調回中樞。”

大明高官,必須是進士,必須在基層歷練,當一任督撫,才能回到中樞進入閣部。

進士的標準從未降低過,雖然開恩科,但恩科卷面更難,錄取率更低,對進士這一關是絕對嚴格把控。

升遷之路是螺旋型的,從地方到中樞,再從中樞派去地方,反覆幾次,才能當督撫,才能進入內閣七部六寺。

陳嘉猷卻跪在地上:“微臣自知不是良臣益輔,也非曠世之才,中樞有李姚之偉才,地方有馬韓之雄才,臣不過米粒之珠,唯願一生在路上,爲陛下出使各國。”

朱祁鈺凝眉:“使臣這輩子沒什麼出息。”

“雖然伱在印度十二年,爲大明鞠躬盡瘁,你卻無法憑出使之功,躍居閣部。”

“陳嘉猷,你要想清楚啊,要一輩子窩在鴻臚寺嗎?”

陳嘉猷咬牙道:“煌煌盛明,怎能沒有使臣出使萬國?臣願意終生走在路上,爲大明出使,爲陛下揚威!”

朱祁鈺有幾分感動,華夏爲何屹立不倒,就是每一代人都會有些傻子,他們爲了這個國家,鞠躬盡瘁;爲了這個國家,死而後已。

每一個時代都有,會前赴後繼的爲這個國家,不辭辛勞的付出,甚至會爲這片土地而死。

這種赤誠的熱愛,才塑造了華夏之魂。

陳嘉猷明明有更好的仕途,憑出使印度十二年之功,可以去地方當四年知府,回到中樞再擔任侍郎幾年,再派去地方,七十歲之前一定能入閣部爲重臣,執掌天下,流芳青史。

可他卻選擇了一條最沒出息的路。

在鴻臚寺一輩子,也當不上寺卿的,因爲寺卿是不能出使的,要在朝中效力的。

朱祁鈺將他扶起來:“陳卿,你爲大明、爲朕做的,朕不會忘記。”

“朕會讓人把你的事蹟寫下來,在你走過的路上樹碑立傳,讓後人永遠銘記你的功業。”

“你雖在鴻臚寺,你雖是使臣,卻對大明有着重大功績。”

“朕不會忘記,明人不會忘記,後人也不會忘記!”

“你是大明英雄!是朕的張騫!”

陳嘉猷感動地哽咽。

他也有私心。

大明根本不缺官員,看看俞經就知道,一個小小的縣丞,精通多門語言,精通醫術,對大明政策瞭如指掌。

官員已經不是十二年前的官員了,而他在印度呆了十二年,和大明已經脫軌了,去地方當知府,怕是也會被上下糊弄,當個糊塗知府,半世英明葬送,淪落成笑柄。

而大明卻稀缺使臣,邊永、潘本愚回國後,執掌鴻臚寺,出使列國已經鮮有機會了。

像他這樣有大聲望傍身的使臣,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他要做皇帝的張騫,一生走在路上,最後憑此功列入文廟,這是他的私心。

皇帝大加賞賜後,便讓他回去和家人團聚去了。

“把邊永宣來。” www ●тtkan ●co

很快,邊永進來。

大明開海之後,尤其打崩了東南聯軍之後,真正做到了萬國來朝,大唐洋沿途各國,都跑來給大明進貢。

鴻臚寺的工作是極爲繁忙的,邊永有豐富的外交經驗,留在京師處理這些雜務。

皇帝對萬國來朝這等虛名不看重,甚至還不要臉的四處勒索,根本就不要天朝上國的帽子。

就要好處,只要好處。

這就讓鴻臚寺變得更忙了,以前鴻臚寺就是一個禮節部門,現在變成了勒索部門,皇帝開出的條件,他們極盡腦汁的去要。

然後還要寫成成績單,公佈天下,讓天下人看到皇帝多麼無恥。

皇帝沾沾自喜的說:勒索萬國,才讓朕有當萬國大皇帝的感覺。

“邊永,那些印度人你是怎麼安置的?”

“陛下,微臣還想問您呢。”

邊永苦笑:“那些印度人甚是不懂禮儀,微臣讓他們在學禮儀,還有人仗着會醫術,跟臣索要女人,真是一羣野蠻人啊。”

“找些印度女奴賞給他們,不許漢女和他們接觸。”

大明不是十二年前的大明瞭。

景泰二十三年,哪怕在犄角旮旯見到一個外國人,百姓都不覺得奇怪了,因爲太平常了,哪家富戶沒個西洋姬。

西洋奴隸也多,很多人家都有。

之前皇帝還想引進世界精英入大明,所以陳嘉猷極力招攬印度精英來大明,但現在嘛,大明不缺這些人才了。

尤其耿九疇等人從三亞回京後,上疏皇帝,務必嚴控西洋番人在大明生根發芽的風險,謹防他們鳩佔鵲巢。

陳嘉猷也提出這個擔憂。

瞭解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的統治者從來都是外族。

如今大明涌入大量外夷,大明極有可能爲人做嫁衣,盛唐不就是大量吸收外夷,才爆發了安史之亂?

就算不爆發安史之亂,盛唐也得爆發其他動亂。

所以,朱祁鈺一直在強制漢化,並小心翼翼吸引外族併入大明,對兵權更是謹慎又謹慎。

這也是朱祁鈺做事絕的原因,不殺光了,他不放心。

也是竭力推進大明是單一民族國家的原因,就是不許產生丁點分裂之心。

“若是有讓人悄無聲息絕育的辦法就好了。”朱祁鈺喃喃自語。

邊永翻個白眼:“陛下,就算有,人家早晚會知道的,還不怨恨大明?”

“你說他們生的孩子,會認爲自己是明人嗎?”朱祁鈺問。

“微臣也不敢說。”

邊永表示無奈,人都是慕強的,大明強盛被世界周知之後,就吸引了很多外夷進入大明定居。

說是貿易,其實就是來享受大明福利來了。

誰都想當天國子民,人都是慕強動物啊。

“邢郡王昨日入宮,跟朕說了血統論。”

朱祁鈺站起來,揹着手走:“如今民間很多混血兒長大了,他們長相和明人確實有區別。”

“不知道要幾代之後,才能完全變成明人。”

“以前是閉關鎖國,幾百年都等得。”

“但現在是完全開海,越來越多外夷進入大明,于謙就擔心,他們壯大之後,會誕生新的族羣,進而侵吞大明的果實。”

“朕苦心造詣做的一切,卻給外族做嫁衣,聽得朕一身冷汗。”

朱祁鈺面露狠色:“邊永,你說殺了他們怎麼樣?”

“陛下,此事微臣考慮過,但您說這些年咱們從國外買了多少奴隸呀,人家也沒亡國呀。”

邊永表示無奈:“殺一批再來一批,殺得完嗎?”

“尤其世界這麼多族羣,最好分辨的就是非洲、印度、東南夷,這些人最好分辨,憑多黑就知道了。”

“而歐羅巴諸族,咱們根本無法分辨出來他們是哪個民族,只是統一的用西洋代替,其實是非常不準確的。”

“甚至,在蔥嶺以西的諸族,也和咱們長得不一樣,但和西洋人長得還不一樣。”

“咱們殺了這麼多年,您就說說,安南人真的殺光了嗎?”

“老撾?柬埔寨?暹羅?哪個殺光了呀!”

邊永嘆息:“微臣甚至在想,若是不殺,全都融合併入大明呢?”

“可永樂朝就這樣做過了,安南不也照樣吐出來了嗎?”

“如今,大明屠了安南、老撾、柬埔寨,反而佔據了這些地盤。”

“說來也可笑,大明信奉的儒道,竟無法讓大明擴張。”

邊永長嘆一聲。

儒家思想是高度集權,高度集權就不允許擴張。

沒有儒家,華夏大地就不會永遠打不散,同樣的有了儒家,就不會快速擴張。

“既然沒法殺。”

“朕就在想,能否在民間散佈恐西的流言。”

“讓民間和西夷對立,進而阻止他們鳩佔鵲巢,摘取大明的勝利果實?”

“甚至出臺排西法案,讓西夷在大明寸步難行。”

根據景泰二十二年的統計,大明有三百萬外夷定居。

而民間有上億奴隸在活動。

這就是社會最不安定的因素。

朝廷能管束明人,因爲能用移民、誅殺威脅他們,但對奴隸卻無效,我們都是奴隸了,還怕個屁啊。

這些年,奴隸反殺主人的案件屢見不鮮,被處死的奴隸也多。

甚至有大規模屠奴的現象,並對蓄奴進行全方面限制。

民間鐵匠鋪最火的就是鎖鏈,給奴隸烙上鎖鏈,一輩子也那不下去的鎖鏈。

這隻會加劇奴隸和明人的仇恨。

“陛下,您這擔憂是不是太遠了吧?”邊永覺得沒必要吧。

因爲混血兒剛成年,正是婚配的時候,若是這條法案現在公佈,就會剝離混血兒和明人的血緣關係。

這些年,中樞是很保護混血兒的,極力宣傳稱他們就是漢人。

也正因此這些混血兒是承認自己是漢人的,對皇帝也是很擁護的,民間很多愛國詩歌,都出自他們的口中。

如果排西法案一公佈,那麼脆弱的平衡就會被打破,雜種這等污衊性的詞彙又會出現在混血兒身上。

這是皇帝決不允許的。

只要父母一方是漢人,那麼孩子一定是漢人。

別忘了,明人和蒙瑤壯回彝苗維各族都是不停通婚的,一旦把血統論公之於衆,那麼這些人會不會立刻反叛?

中樞決不許任何分裂言論出現,防的是外夷,不是自己人!

朱祁鈺沉吟:“那些外夷不回自己國家,定居大明幹什麼?”

“邊永,你沒想過這個問題嗎?”

“有家不回,在大明當二等人,圖什麼呢?”

邊永一愣:“可能是母國有戰亂,來到大明躲避戰亂吧?”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是他們的母國早就滅亡了?”朱祁鈺道。

猶.鈦人:你就直接報我身份證得了。

邊永卻道:“那不更好?直接併入大明瞭。”

“想得美,朕的大明是明人的樂土,而非野狗的去處!”

朱祁鈺可太知道了,大漂亮國就被某鈦族控制了,別看人家沒國家,卻控制世界。

這些人流亡一千多年了,還能完整保存民族。

他們跑來大明,絕對是要在經濟方面控制大明,進而實現他們的狗屁復國夢。

他們極善經商,自然會成爲很多貴族的座上賓,自然而然的就定居大明瞭。

但他們爲了維護血統,是不和外族通婚的,所以他們很容易就能辨別出來。

邊永笑道:“陛下,其實行使排西法案沒必要,不就三百萬人嘛。”

“微臣有一法子。”

“中樞可發佈法案,不許二等人婚配,不許生子,一旦發現立刻處死,包庇者閹割。”

臥槽!夠絕!

朱祁鈺竟然樂了:“你這個辦法好,在我華夏疆土上,明人是一等人,奴隸、外夷、沒有戶籍的全是二等人,不許婚配,就不許生子。”

“他們不管抱有什麼目的,要麼離開大明,要麼在大明當絕戶。”

“可他們來容易,想走就不行了。”

“再加一條,二等人離岸,每人繳納一百萬離岸稅。”

這樣就能保證血統的純粹性了。

“陛下,可單獨成立一個部門,專門收二等人的離岸稅。”邊永更壞。

“允!”

朱祁鈺心情大好:“太子也到了該婚配的年紀了,朕讓地方遴選些秀女進來。”

“朕打算從苗瑤彝壯臓蒙回朝索各族都挑一個美人出來,還有一個混血兒,一起嫁給太子。”

“皇子這麼多,都挑一個,封側妃。”

“你覺得如何?”

邊永翻個白眼,我就擔心太子的腰子。

“哈哈哈,各有風情,太子有福了。”

老爹受的罪,兒子們也別想逃。

皇帝都喜歡他們的女孩,權貴自然會跟風,民間自然也會求娶他們的女孩。

時間一常,就很自然的通婚了,通婚幾代之後,就徹底融入成爲漢人了。

邊永很清楚,皇子們的正妃是從重臣當中挑的,其中有耿裕的女兒、劉健的女兒、王越的女兒、李瑾的女兒等等。

太子妃主要從這四家當中挑。

似乎皇后看上耿裕的女兒,而耿裕的女兒有點看不上太子,覺得太子太笨,她似乎看上了四皇子朱見漭。

最讓邊永苦惱的是,他的小女兒也在皇子選妃的序列之中,也早早被接入宮中養着去了。

皇帝似乎更看重年輕人的意見,強扭的瓜不甜,人家不看對眼,爹媽咋撮合都沒用,貌合神離的過日子,都不舒坦。

聽說後宮嬪妃都和皇帝慪氣呢,各宮嬪妃都有兒媳婦人選,而皇帝卻讓他們自己看,而且主要聽從女方的意見。

嬪妃們都瘋了,到底誰纔是你的親兒子啊!

正說着呢,王華進來稟報:“陛下,內閣此事不決,請您決斷。”

邊永立刻退下。

朱祁鈺拿起奏疏,微微皺眉,這是範廣的上疏,他認爲帖木兒汗國正是虛弱的時候,應該趁機進入費爾幹納盆地,撕咬一口肥肉下來。

楊信也認爲,現在是好機會。

“李賢怎麼認爲的?”朱祁鈺見上面沒有內閣的批覆,皺眉問。

“回陛下,首輔難以決策,是以來問您。”王華回稟。

王華和謝遷,是一榜進士,同榜雙壁。

內閣更看好王華的試卷,想點他爲狀元,但皇帝卻認爲謝遷的試卷更務實,就點了謝遷爲狀元,王華爲榜眼。謝遷和王華是好基友,歷史上王華的狀元,是謝遷點的狀元,因爲王華倒黴,就是考不上,最後走了好友的後門才當上狀元。

而王華有個大名鼎鼎的超級牛人兒子,王守仁。

王華不是沒才華,單純的倒黴。

他以秀才身份,在交趾任官三年,得以多考一次舉人,是在交趾考的,交趾行的百越卷,所以就考上了。

又在新益州任職三年,就考中了恩科,和謝遷同榜。

如今,都在軍機處侍從皇帝身邊。

“西域太遠了,中樞鞭長莫及,讓範廣和楊信,根據西域情況,自己決策吧。”

朱祁鈺放下奏疏:“可是李賢覺得不妥?”

王華跪在地上:“什麼都瞞不住陛下,首輔擔心伊國公、建昌侯常年掌兵在外,會生出不該有的念頭。”

主要是西域太遠了,沒有水路溝通。

所以中樞出現了,不要西擴的聲音,擴多少以後吐出來多少,徒費銀錢。

民間這股輿論的聲音更大,都認爲停止擴張,經營好現在的土地就好了。

“楊信的女兒和小二十同齡,朕想和楊信做個親家。”

“範升的女兒和老十五同齡,嫁給老十五吧,做正妃吧。”

朱祁鈺明白李賢的意思,就是用皇子聯姻,捆綁功勳。

雖然太祖皇帝多次反對,但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不能不用。

他挑的兩個兒子,都是皇后的兒子,都是嫡子,這樣足夠安撫兩位了吧?

“陛下聖明。”王華恭維。

“少來。”

朱祁鈺笑道:“你和謝遷在一部效力,有沒有私下吵嘴的時候?”

王華翻個白眼,您可太八卦了。

不過,在皇帝身邊久了,瞭解皇帝的脾性,皇帝平時是很寬容的。

“微臣不如於喬遠矣。”王華謙遜道。

“朕還頭一次看見你王德輝這麼慫的時候。”

朱祁鈺笑道:“你可知,你的殿試試卷,比謝遷更優秀,閣部重臣都更看好你,是朕強點謝遷當狀元,你心裡作何想法?”

想死!

王華氣惱道:“這等家國大事,陛下怎能用來玩笑?”

“哈哈哈!”

朱祁鈺大笑:“不逗你了,說正事,你對西域怎麼看?”

王華正色道:“微臣以爲,西域可開發,但不能完全開發。”

就是說,要做好隨時丟掉的準備。

把西域作爲戰略緩衝之地,想法高明。

“西域確實貧瘠。”

朱祁鈺陷入沉思,他是想把疆域推到裡海去的,因爲裡海沿線,全是能源。

而且,裡海南面是波斯,毗鄰中東,能源近在咫尺。

哪怕有一天大明丟了百越之地,也能靠中東能源存活,仍是天朝上國。

可是,西邊的地形、氣候惡劣,又距離中樞太遠了。

就像在西域省,放兩個將軍,內閣都不放心,擔心他們關閉西域要道,起兵叛亂。

若繼續往西,憑現在的生產力是做不到的。

沙俄能控制遠東,那是因爲控制的地方都是嚴寒爛地,華夏根本就不要的爛地,後來才知道那地方有能源。

而且,有些能源,以技術劃分,也得需要兩三百年後才能開採。

沙俄確實有幾百年國運,運氣是真的爆棚。

現在,大明看重的疆域可不一樣,都是富饒地區,這些地方一定會引起各方覬覦,常年叛亂,統治幾百年再開發,那得用多少錢纔夠用啊。

以他朱祁鈺的強權,尚且無法說服內閣,後世之君呢?

“王華,你說巴克爾喀什湖就是大明的西疆了嗎?朕還想拿到西海呢。”朱祁鈺幽幽問。

王華略微沉吟:“微臣對西域地形瞭解不多,但西域的貧瘠無法支撐一場動用百萬大軍的大仗。”

“而大明佔據西域,必然小仗不斷,不停從內地增兵,只會讓西域更窮,越窮越亂,周而復始,陷入死循環。”

“微臣倒是覺得,走一步看一步,若能一口吞掉費爾幹納盆地,那麼大明在西部就有了一塊根據地,再行圖謀便是。”

“倘若吃不下,就請皇子分封出去,佔據費爾幹納盆地。”

分封容易,大明實控難啊。

朱祁鈺斟酌:“分封出去的皇子,會不會侵吞大明疆土呢?”

這得看後世之君的水平了,水平差,那肯定會被肢解的。

朱祁鈺打下再多疆土,後世之君不行,也守不住的。

好在肉是爛在鍋裡的,都是大明的。

成吉思汗就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蒙古互相打了幾百年,最後還有很多國家。

“罷了,不想太多了。”

朱祁鈺笑道:“雲南進獻來的茶葉,嚐嚐。”

“謝陛下。”王華喝了一口,味道和內地產的一般無二。

“十年前朱英就說過,老撾是種茶的好地方。”

朱祁鈺也喝一口,口感甘甜:“十幾年過去了,老撾的茶園全都可以採摘了,今年的茶價怕是要下降了。”

“微臣覺得比雲南茶味道更好。”王華道。

“重點是便宜。”

朱祁鈺站起來:“老撾那羣山環繞之地,遍地是種植園,去年就進入了盛產期,只是運輸難而已。”

“去年修了很多瀝青路,解決了運輸難題。”

“今年就能把國內的茶價打下來,讓全國百姓都能喝上茶。”

王華卻道:“陛下,穀賤傷農,茶樹要精心養護十年,才能進入盛產期,裡面的心血別人不知道。”

“正因爲茶價高昂,所以茶農賺錢。”

“今年茶價下降,茶農是要賠錢的,明年豈不把茶樹給砍掉了?”

這是基本經濟規律。

朱祁鈺笑道:“王華,價格打下來,大明三億人全都喝茶,會怎麼樣?”

“產量增加一倍,也不夠喝。”王華眼睛一亮。

“而且,茶葉是分等級的,越好的越貴,好茶有權貴人家喝,普通茶則進入百姓人家,中端茶葉出口。”

“這東西是喝得人越多,越賺錢。”

“別忘了,大明的原茶是不出口的。”

“出口的是品牌茶。”

“中端茶葉,包裝成高檔品,賣去國外,給國外人喝。”

“別說雲南、交趾、新益州等地全都種上了茶樹,就是整個南洋也種上,照樣賣得出去。”

“大明人口增長,喝茶的人就越多。”

朱祁鈺打算推出茶飲料,收割富戶一筆。

王華有些明白了,百越之地的種植園,很多都是皇帝開始種的,後來賞給了有功之臣,中樞很多官員,在百越之地都有茶園。

但皇帝手中還有,這些年也一直在往外賞。

“老撾之地,在老撾人手裡,是貧瘠不堪的土地。”

“到了大明手裡,就是富庶的種植園,漫山遍野的茶園。”

“原因是什麼?是老撾人懶嗎?還是他們笨?”

朱祁鈺問王華。

王華道:“是老撾人不掌握灌溉技術,在天災面前,沒有抵抗能力,所以造成了春天旱夏天澇的情況。”

“沒錯,就是技術!”

朱祁鈺道:“老撾統治的時候,就算把茶樹送給他們,他們也種植不出來!”

“在大明手裡,就是漫山遍野的種植園,什麼都能種出來!”

“土地,還是那塊土地,氣候,還是那個氣候!”

“因爲明人掌握着灌溉技術、種植技術、土壤栽培技術、化肥技術,甚至還掌握着防蟲防害的抗災技術!”

“這是華夏人幾千年總結出來的經驗!”

“所以,老撾到了朕的手裡,變成了幾十萬畝茶園,變成了王霸之基!”

“十幾年時間,大明把漫山遍野的森林全部推平,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種植園,變成了一塊塊藥田,把生地養熟,把天災人害不斷的惡劣之地,變成了宜居樂土。”

“所以朕說,西域在胡人手裡,那是一塊爛地,可到了大明手裡,就可能變成了富饒之都。”

“寇深在吐魯番種了葡萄園,變成葡萄酒基地,吐魯番葡萄酒,暢銷全球!”

“範廣搞圓蔥種植,供應內地人吃圓蔥。”

“戶部官員說西域氣候適合種棉花,如果大明在西域種滿了棉花,北邊邊疆省份,還犯愁沒有棉衣服穿嗎?”

朱祁鈺道:“這天下沒有什麼是貧瘠之土,只是本地人會不會挖掘,會不會開發而已!”

“那吉林、黑龍江,十年前是什麼樂土嗎?”

“洪武朝、永樂朝佔着都不用,宣德朝直接放棄了,但到了朕的手裡,吉林、黑龍江變成了糧食之都。”

“上百萬畝良田,支撐了整個北方的糧食供應。”

“朕爲什麼能征伐西域,爲什麼能往裡面投入一個億,就是有黑吉兩省給朕兜底。”

“朝鮮窮不窮?現在不照樣被黑吉供養得白白胖胖,人口超過了千萬?”

朱祁鈺笑道:“所以內閣想讓朕放棄開拓,朕是不同意的。”

“哪怕是萬里沙漠又如何?只要大明肯經營,那麼這塊沙漠之地,也能變成寶地。”

王華拜服在地,明白皇帝的開拓之心不會停止。

他也回內閣覆命。

李賢嘆息一聲,他今年也六十五歲了,不再年輕了。

若非皇帝給他配一個龐大的醫療團隊,六年前那場重病,他都熬不過去了。

“德輝,可知老夫爲何要放棄西域?”李賢對王華極好,甚至有將他收爲關門弟子的念頭。

“回首輔,下官以爲,若完全佔據西域,必須完全控制朵思,而朵思貧窮至極,又是半高原地帶,實控的話太虧,分封給土司,陛下又不願意。”

“西域投入一個億,那麼朵思就需要兩個億。”

“而這麼多錢,用在內地,內地會更加繁榮。”

王華瞭解李賢。

李賢也是一顆公心,他主要是在算算數,覺得哪裡合適,就把錢往哪裡投入。

“知老夫者德輝也。”

李賢嘆了口氣:“朵思都司實在太爛了,連一心做唐宗宋祖的太宗皇帝,都不想要那個破地方。”

“這些年,閣部進行多次推演,都想不到朵思那地方怎麼發展起來。”

“朵思都司估計有一百多萬人口啊。”

“這麼多人,怎麼養活?又地廣人稀,怎麼去漢化啊!”

李賢苦笑:“這麼一個貧瘠的破地,卻需要兩個億啊,如今戶部也不寬裕,就連陛下,都對這塊地視而不見,你就知道該有多差了。”

沒錯。

朱祁鈺都不想要,真的不想要,太爛了。

不止這塊不想要,興安嶺以北的兩省,蒙古都司和捕魚兒海,寧夏以北都不想要的。

真的太窮了。

可這些地方不要,上面就有一把懸在頭上的劍,要吧,每年又得往裡面砸錢。

中樞富裕的時候,投入一些可以,可終究有一天,大明會走向衰落的,上哪拿錢送給他們呀?

這些地方叛亂起來,絕對夠大明喝一壺的。

不是滿朝文武是蠢貨,而是從秦朝開始就知道,這些地方是爛地,壓根就沒有王朝要。

後面的韃清,也只是畫地圖而已,從來沒實控過。

不是沒這個能力,而是虧,太虧了。

永樂朝身體力行的做了一把,從那之後就沒有王朝幹這賠本買賣了。

往南擴張,起碼能得到收益,起碼能看見回頭錢,往這些地方投,就是無底洞,永遠是個賠。

下午,常德入宮探望孫太后。

兩宮太后近來身體都不好,常德和固安,都時常入宮陪伴兩宮太后。

從仁壽宮出來,常德牽着兩個孩子來拜見皇帝。

她和郭登成親後,和郭登生了兩個孩子,高齡產子,十分兇險,孫太后甚至下了懿旨,若常德有個三長兩短,就讓郭登陪葬。

幸好,母子平安,從未過宮的孫太后,親自去探望常德,據說郭登全程跪着,孫太后壓根沒給他一點好臉色。

“常德來了?皇太后身體如何?”朱祁鈺埋頭在看奏疏。

兩個孩子有模有樣的行禮。

“回陛下,母后身體不見好轉。”

朱祁鈺放下奏疏,擡起眼眸:“你近來入宮侍疾吧。”

“臣妾遵旨。”常德情緒不高,顯然孫太后生命快要走到盡頭了。

陽武侯薛廈娶了方家女,薛嫺則嫁給了歐信的兒子歐鏜做續絃,成婚前,還被封了郡主。

“陛下,添兒和十公主玩得很好,臣妾看他倆倒像是一對。”常德很沒有安全感。

雖然嫁給了郭登,一雙兒女都有了好歸宿,這就有操心起了郭登的長子郭添的頭上。

“他倆今年纔多大呀?”

朱祁鈺皺眉:“添兒是朕的親外甥,你是朕的親姐姐,郭登是朕的愛將,他的兒子是要繼承爵位的,操這麼多閒心幹什麼?”

常德眼淚止不住流。

她很擔心,母后死後,她就沒用了,皇帝會疏遠她,別看皇帝這幾年對她不錯,那不是親情,只是利用罷了。

看見她哭,朱祁鈺有點心煩,放下筆,走過來拍拍她的頭:“多大人了?跑朕這來哭鼻子?讓孩子們笑話。”

拉扯着她起來:“入宮好好侍疾,別想太多了。”

“姐姐跟弟弟哭鼻子,別人笑話什麼?”

常德順杆上爬,拉住皇帝的胳膊:“陛下,您要西征三緬,夫君想爲國效力。”

這纔是她的目的,賺個國公回來,她也就安穩了。

朱祁鈺並未責怪她干政,而是斟酌道:“南邊有王越,這一仗用不着郭登。”

“但呂宋的擴張需要一員干將,功勞不大,郭登能看上嗎?”

常德面色一苦,顯然是看不上的。

郭登是極有能力的,也想單獨領兵打一場大仗,憑大功榮封國公。

“楚王要去就藩了。”

“郭登娶了你,算是他的親姑父。”

“楚王就藩地並不好打,你要是捨得幾年分離之苦,朕可讓郭登統兵去非洲,爲楚王開疆拓土。”

一聽非洲,常德又不開心了。

這一去就是幾年,她閨閣寂寞啊。

“北邊也沒有大仗打,幾個小將就能解決了,還有宋傑壓陣。”

“郭登去了也沒有用武之地。”

“呂宋的小仗,你還看不上。”

“非洲還嫌棄太遠。”

“你說朕怎麼安慰你?”

朱祁鈺抽開她的胳膊,坐在椅子上,常德立刻給他倒了杯茶,送到嘴邊:“陛下,何時徵倭?”

“沒錢打仗。”朱祁鈺表示無奈。

“那就去非洲!”常德咬咬牙:“不掙個國公之位,就不回來!”

“你可真捨得啊。”朱祁鈺表示無語。

常德豎眉瞪他,朱祁鈺大笑。

郭登要去輔佐楚王就藩的消息不脛而走,第二天固安就入宮來,爲她夫君求官來了。

固安生了四個孩子,夭折一個,保住了三個,兩子一女。

“你那公公近來可還胡鬧?”朱祁鈺問她。

“父皇,公公不敢了。”

固安想笑,又不敢笑。

方瑛回朝後,舉辦了一場宴會,號稱交國公盛宴,在京城鬧得很大,結果把自己搞暈了,丟醜丟大發了,事後被皇帝吊起來抽十鞭子。

最近幾年老實了,可能是那次暈厥之後,某些功能廢了,不得不消停了。

“他再不老實,朕給你鞭子,你去抽他。”

固安翻個白眼,讓她去打公爹,以後日子過不過了?

“方涵想去立功,也是好的。”

朱祁鈺道:“讓他去找郭登吧,隨郭登一起出徵。”

一聽得去求常德,固安面露恨意。

“還恨常德呢?”

朱祁鈺笑道:“當年,你姑姑跟你開玩笑呢,就你當真了。”

“你這些年也沒少和你弟弟們開玩笑,朕說你了嗎?”

固安挺不像話的,皇子都在她手上吃過虧。

皇帝確實不管。

這一點上,皇帝是真的一碗水端平,固安怨恨的心理才找到了一丟丟平衡。

“郭登是有真本事的,他不像方瑛,寧願把真本事帶去棺材裡,也不教兩個親兒子。”

朱祁鈺點撥她:“讓方涵拜師郭登,跟着他好好學,日後也有成爲一代名將的機會。”

“謝父皇指點。”固安立刻去找常德。

朱祁鈺看着她的背影,幽幽一嘆,現在大明能打仗的人不少,但後繼無人啊,希望方涵能抓住機會,不說變成名將,也變成一個將才吧。

還沒好……

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427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407章 廢太子,穩定朝局,緩解危機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64章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138章 皇太后,朕踩着你,也踩着整個大明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138章 皇太后,朕踩着你,也踩着整個大明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292章 景泰九年大總結,君臣無時不在鬥(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105章 用兒子打老子,欠內帑的錢何時能還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486章 【番外三:朱見漭現代生活錄】【完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425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別人的文物,讓別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156章 欺君之罪的下場!林朱鬥法,敲打方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331章 用刀劈出工業革命之路,強勢開海,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420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 亂象 肅清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被屏蔽了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229章 既然漠北王無顏見先帝,就葬去倭國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337章 十三件大事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數三聲,殺一人,殺出個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
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427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407章 廢太子,穩定朝局,緩解危機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64章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138章 皇太后,朕踩着你,也踩着整個大明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138章 皇太后,朕踩着你,也踩着整個大明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292章 景泰九年大總結,君臣無時不在鬥(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105章 用兒子打老子,欠內帑的錢何時能還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486章 【番外三:朱見漭現代生活錄】【完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425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別人的文物,讓別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156章 欺君之罪的下場!林朱鬥法,敲打方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331章 用刀劈出工業革命之路,強勢開海,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420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 亂象 肅清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被屏蔽了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229章 既然漠北王無顏見先帝,就葬去倭國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337章 十三件大事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數三聲,殺一人,殺出個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