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

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

晉國建都於海德巴拉,改名爲晉陽。

景泰六十年,晉王朱見湛改孟買爲邲棠市,建立集工業貿易於一體的港口城市。

同時,改西海口岸城市阿沃尼格達爲沚港,建設東方貿易中心。

沚港本來是谷國的土地,谷國送疆土五十公里給晉國,徐國也送晉國五十公里,這就有了沚港。

兩國也不再接壤。

尤其是徐國,已經完全淪爲晉國的附屬國。

朱見湛是皇十四子,今年剛好五十歲。

卻野心勃勃,他苦等親爹嚥氣兒,好吞併谷國。

統一印度,成爲真正的霸主國,不止稱霸南亞,還要稱霸天下,這是他心心念唸的事情。

他對基建不感興趣,對於搞經濟賺錢也不感興趣,谷國那麼富,只要吞併了谷國,工業基礎也就有了。

朱見湛還發明瞭先進的炮步戰術,炮兵和步兵結合。

在城外,一道道直衝雲霄的煙囪,冒着黑煙,一家家重工業工廠,就在城外,廢水排進河裡,造成魚蝦大量死亡。

只要谷國利用好地緣優勢,大搞貿易,把老晉王給熬死,兩代之後,谷國反而能靠經濟,在印度稱霸,甚至反戈一擊,晉國也得吃虧。

朱佑榷對谷王朱見淅的評價,是沒腦子。

谷王該禍水東引,把晉國的視線挪到寧國去。

寧國、許國是糧食出產國,只要吞併了這兩國,晉國什麼沒有?

晉國有五億人,最多能拉出來七千萬戰兵,人海戰術都能淹死谷國寧國,得到了兩國優勢,寧國那個建築皇帝,會是他的對手?

朱佑榷在晉國的感受,就是軍事強大。

國都道路破敗,無人管理。

晉國看似磨刀霍霍,其實是不敢滅亡谷國的。

奴隸們也不苟言笑,甚至比漢人還嚴肅,他們都是軍中的主力干將。

谷王不斷上疏哭求,晉國不停侵吞谷國疆土,谷王想回京,不想當外藩了。

老皇帝沒辦法,就在西孟加拉劃出一塊來,送給谷王,讓他建造國都。

軍工廠卻有十一個,生產出來的槍械炮彈堆積如山。

街上百姓沒什麼笑模樣,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甚至玩樂的孩子們都在踢正步、走軍陣,朱佑槿最大的感觸,就是簡單精練。

這幾年,他還不停撩撥晉國,遷都之後,跟晉國討要他送上去的國土,導致兩國越鬧越僵。

谷王朱見淅,性格軟弱,封在東印,就是因爲毗鄰大明,大明能幫他說話。

可千萬別以爲,谷王真的貪生怕死。

谷國,封在東印,和寧國以恆河爲劃分,和晉國國界線就比較模糊了,反正晉國往前,他們就往後撤。

本來定都在東印中心,但晉國越來越兇悍,他便遷都到了大明國界線旁邊,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

寧國想改爲秦國,恰恰有爭霸的野心。

本來西孟加拉也是明土。

晉國有一百萬,非漢人。

至於其他人,沒了。

在晉國,上升通道只有一條,就是當兵,打仗,戰爭!

據老人說,清理土著的時候,女人都殺過人。

躍居朝堂上的官員,也都是軍人,彷彿從上到下就是一個戰爭機器。

奈何谷王這些都沒想到。

讓他倆狗咬狗去。

戰雲密佈,是晉國最好的寫照。

一旦晉國打這裡,就等於向大明宣戰。

這些都是立功的奴隸,什麼人種都有,他們被釋放後,自動變成晉人。

誰讓谷王貪生怕死呢。

在這裡,軍事風氣極重,民間以當兵爲榮。

晉國最多的,就是這種重工廠,生產的全是軍工產品。

朱佑榷兄弟僅僅逗留三天,就實在待不下去了,轉道去谷國。

據說晉國的大炮,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炮。

晉國的學堂裡,學生們不敢嬉笑,上課之前,要唱戰歌,從小受的就是軍事教育。

封在東印,毗鄰大明,只要謹小慎微,安全無憂。

按照法統說,這塊土地屬於大明。

孩子們主要學的也不是文化知識,更多的是軍事知識。

和許國的慢生活、寧國的樂天派截然不同,這裡充滿了肅殺之氣。

晉國辦事效率出奇的高,卻沒有任何微笑服務,連普通女子都繃着臉。

谷王身高一米九七,是老皇帝諸子中最高的一個,也是腦子不靈光的一個,排行老十六,他母妃是秦妃,秦紘是他親舅舅。

可這傢伙誰也不像,秦妃聰敏,秦紘極具才能,他卻腦袋不靈光,和他親兄弟都不一樣。

不過,谷國的貿易也算做得風生水起,畢竟靠近大明,大明漏出一點就夠他們吃喝了。

但經濟發展極端不平衡。

西孟加拉地區,經濟特別發達,南方領土卻很不發達,越往南越貧瘠。

以前發展是均衡的。

谷王發現晉王的野心後,就開始把經濟中心向北轉移,靠近大明、寧國的地區,都是谷國發達地區。

人口也是,谷國總人口3.1億。

主要集中在恆河流域和西孟加拉地區。

按理說,谷國人口這麼多,不應該這麼弱啊。

一方面是晉國太強。

另一方面谷王實在不靠譜,這位腦子不靈光,政策是東一錘子西一棒子,秉政大臣也是阿諛奉承之徒。

有名臣要上疏大明皇帝,結果被谷王逼死。

導致羣賢退避,國內人心離散。

好好的大國之基,被谷王玩成了超級大弱雞。

谷王還是個頑主,什麼都愛玩。

朝政丟給太監、大臣去管,他就負責在宮裡瞎玩,國內建設都不太管,朝堂上貪腐嚴重,政局混亂。

這也是晉王盯着他的原因。

朱佑榷兄弟看見谷王,就看出他的虛弱,純粹是被酒瑟掏空了身子,今年四十九歲的他,看着沒兩年活頭了。

也就新醫學發達,否則谷王早就玩死了。

谷王哪方面都不咋地,但能生啊。

生了33個兒子,47個女兒,總數80個!

老皇帝才生了41個兒子,27個女兒,才68個。

谷王比老皇帝還能生。

在這一方面,谷王完勝所有藩王。

而磨刀霍霍的晉王,在生兒子問題上,卻十分難產,他只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可謂是藩王裡子嗣最艱難的一個。

谷王則稀鬆平常,今年還有一個嬰兒誕生呢,就是能生,氣死你們。

作爲一個超級玩咖。

上行下效,民間都以玩樂爲主,層出不窮的娛樂項目,朱佑榷兄弟倆玩得不亦樂乎。

戀戀不捨的離開了谷國。

乘坐火車去印度第五國,徐國。

火車從加爾各答(谷都)出發,沿途要經過不繁華的谷國南方,還要借道晉國,才能抵達徐國。

離開繁華的北方,看到南方情景,兄弟倆大跌眼眶。

“這是谷國?”

車窗外,山道縱橫,百姓衣不蔽體,火辣辣的太陽把人的皮膚烤得黝黑,這裡的百姓都是老年人。

道路也沒有瀝青路,全是土路,連熟土都不是,下起雨來就無法行走,路差屋破一窮二白,就是這裡的真實寫照。

一個個老人步履蹣跚,當火車停靠後,腦袋探進來賣東西。

經過了解才知道。

這些都是空巢老人,年輕人都去北方打工了。

這裡以前也是瀝青路,也是筆直板正的道路,以前也過着好生活。

可隨着晉國磨刀霍霍,谷國就徹底放棄了南方,把瀝青路全都刨了,熟土路也都毀掉。

還在兩國交界處,製造了五十公里的無人區,製造無數個爛泥塘,裡面全埋着炸彈。

南方再能種地發展貿易,谷國也不要了。

大不了丟掉全部南方,把晉國人口全都耗死在這裡。

兩國早已交惡,只是中央王朝不知道罷了。

谷國早就堅壁清野,徹底放棄了南方,專心經營恆河口的土地,使得谷國南北差異巨大。

谷國人口很少的原因,就是毀掉了南方,糧食無法養活太多人口,否則谷國人口還會翻一倍。

整個印度,養活30億人口是沒問題的。

專列短暫停靠後,再次鳴響汽笛,朝着南方駛去。

越往南走越荒涼。

除了鐵路線外,全是搞壞了的爛地,一旦晉谷兩國開戰,谷國會立刻切斷鐵路線,讓晉國陷入泥潭之間。

火車駛出谷國國境,進入晉國。

穿過一百公里,才進入徐國國境。

徐王,是皇十三子朱見漓,其母妃是白妃,曾外祖父是白圭。

朱見漓在皇帝諸子中,可以說是最不出衆的那一撥,所以封在德干高原上。

封在此好處是有,因爲土地貧瘠,糧食不多,又地處高原地形,少量兵力就能有效防守,而且礦產資源豐富,靠出口礦產就足夠自給自足。

壞處同樣不小,這裡不具備爭霸的資本,也永遠不可能參與爭霸,又毗鄰野心勃勃的晉國,不伏低做小都不行。

老皇帝如此封地,也是結合朱見漓的性格,朱見漓是不爭不搶的性格,又沒什麼才幹。

給他一塊好地,就會引起覬覦,反而會丟掉封國。

給他一塊壞地,他又不會治理。

只能給他一塊中不溜的封地,德干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爲450—900米,西高東低,由於多雨原因形成多條河流,河流把德干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樣東西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

從地理環境來看,這裡遠遠趕不上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富足,但和國內比起來,也是一塊好地盤了。

這裡的不富裕是和印度比的,可以看做是兩湖地形,其實也是不錯的。

徐王確實不太會治理,但治下8000萬人口,依舊活得不錯。

朱見漓屬於文不成武不就,就有一個優點,能聽進去勸諫,性格是人云亦云的性格。

當不好一個霸主,卻能當好一個仁君。

所以,徐國是所有封國中,最自由的一個國家,中樞幾乎不強制攙和百姓生活,百姓過得很自由很舒服。

朱見漓還不是要強爭霸的性格,徐國緊跟晉國,甘心當一個小弟,所以百姓就有福氣了,沒有徭役不用參戰。

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蛐蛐。

這一點,他像他祖父宣宗皇帝,民間都戲稱朱見漓是蛐蛐皇帝。

因爲蛐蛐,朝野上下經常勸諫,他都是笑着答應實際上還是偷着養蛐蛐,一國皇帝能偷着養,已經是朝野上下的福氣了。

有一次他急着出去鬥蛐蛐,但朝中官員來和他商量國事,他忍着不耐煩,愣是和大臣商量完畢,蛐蛐卻被悶死了,他在宮中哭了很久,事後也沒有責怪這位大臣。

百姓都說徐王是仁君,像仁宗皇帝。

可民間並不知道,仁宗皇帝的廟號是仁,其實和仁慈不沾邊的,他是狠辣暴戾的性格,可不是笑呵呵的大胖子。

反而最不寬仁的朱祁鈺,纔是真的仁慈。

從太祖,到太宗、仁宗、宣宗四帝,都談不上仁慈,甚至說都有點殘忍。

徐王今年也五十歲。

他和晉王朱見湛同齡,他知道寧王正在尋求改封號,他也想接手寧王的封號。

徐,是春秋諸侯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反而寧,在前朝不起眼,在本朝是個很重要的封號。

朱佑榷兄弟在徐國最大的感觸,是祥和。

朝中寬和,民間祥和。

政治環境非常寬鬆,自然就誕生了繁榮的娛樂業。

大明的小說,在徐國非常受歡迎,徐國誕生了非常多的小說家,像推理、偵探、愛情、武俠等小說,在徐國形成個個流派,反向出口全世界。

民間很多耳熟能詳的小說作家,全是徐國人。

徐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支電影。

用照片拼接而成的電影。

民間娛樂業高度發達,就造就了娛樂從業者,在民間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徐國建都在班加羅爾,改名爲徐都,也叫若木。

若木是春秋時期徐國第一任國王。

徐國這個封國,從夏朝開始得以分封,傳國一千六百年,在後世聲名不顯,其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諸侯國。

這兩年,晉國爭霸的野心越來越大。

徐國不像谷國那麼徹底。

但在兩國交界線上,已經開始架設鐵絲網,修建界橋,並開始埋設地雷。

上次爲了讓晉國滿意,徐國在印度東海岸獻土五十公里,給足了晉國的面子。

可晉王欺人太甚,竟想讓徐國幫助晉國,聯合出兵攻打穀國。

徐王沒有爭霸的野心,他也不是爭霸的人。

乾脆拒絕了。

之後晉國就開始針對徐國。

反正徐國也不怕,沿海地區,都有山脈做遮擋,大不了將海岸城市放棄,縮進大山裡,晉國也打不進來。

再說了,徐國就是一個屎殼郎,吃進去噁心不說,還沒肉。

印度五王中,徐國最窮了。

雖然礦產多,卻沒有充足的糧食基地,無法供養足夠的人口,自然也就不具備稱霸的本錢。

礦產再值錢也要人挖的,挖出來煉好了纔是錢。

徐國最大人口容量在1.5億左右。

這還需要和寧國搞好關係,徐國需要寧國的糧食。

所以,一旦聯合晉國攻打穀國,徐國的糧道就斷了。

誰也不是傻子,谷國一定會聯合寧國的,寧國必然會切斷對晉徐糧食攻擊。

別忘了,旁邊還有一個隱忍的許國呢。

其實,印度還有一個毫無存在感的鄫國呢。

徐國不爭霸也不參與爭霸。

徐王是屬棉花的,踩到就忍下了。

大不了就找宗主國伸張正義。

大明對世界的掌控還沒衰落呢,你晉國再厲害,能和大明掰腕子嗎?

哪怕親爹不在了,太子也會幫助徐國的。

因爲徐國的礦產,都出口給了大明,大明百越之地的生產,都靠徐國的礦產活着呢。

景泰六十二年,徐王萌生髮展工業的想法。

隨機就打消了。

因爲晉國要開戰的意思太明顯了,這個時候還是別當出頭鳥,徐國地爛人窮,如果人富了,估計晉國一定會第一個挑軟柿子捏的。

徐國本想將金奈建設成經濟特區。

項目都成立了,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因爲金奈距離晉國太近了,又在海上,很容易被晉國的海軍摧毀的。

有時候徐王覺得很憋屈。

明明徐國能變得更好的,就這個晉國,非不讓別人變好。

晉國窮兵黷武,像瘋子一樣打這個打那個的,要統一什麼印度,印度是你的嗎?你有統一的法統嗎?

這是陛下封的封國,我們都是大明的藩國,憑什麼你要當什麼霸主國?

陛下是你爹,不是我爹嗎?

我還是你兄長呢!

爲什麼就不能安分下來,好好搞活經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做一個安安穩穩的國君,難道不好嗎?

非要戰爭!

戰爭只會給百姓帶來災難!

難道你想讓印度進入魏晉南北朝的時代嗎?非得有無休止的戰爭,伱才滿意?

圖什麼呢!

朱見漓很討厭晉王,那個小老頭,個頭小心理變態,小蘿蔔頭。

小時候就因爲被兄弟們恥笑,所以長大了你就想報復?

如此霸道的晉王,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他就想統一印度,你被統一思想搞瘋了吧?這裡是印度,不是大明!沒有什麼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家都是一樣的封國,一樣的國君,憑什麼要當皇帝!

你怎麼不動動腦子呢!

就算你能統一大明,皇帝會同意嗎?大明會同意嗎?

你難道有本事和大明掰腕子嗎?

別傻了!

看看大明,已經進入電氣革命了,人家都有電話了,撥動按鈕就能在千里之外聽到聲音!

什麼年代了,還拿刀槍斧鉞去打仗呢?

徐王最討厭戰爭,也想遠離戰爭。

他不止這樣告誡自己,也不停訓導自己的兒子們。

他對自己的太子很滿意。

他本來有九個兒子,卻只有五個兒子活到了成年。

正因爲兒子死得多,他對兒子們的教育抓得特別緊,他自己不行,就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

徐太子朱佑欒賢名有禮,做事張弛有度。

近兩年,徐王正在放權,國家大事全都由徐太子朱佑欒來處置,他已經給朝廷上疏,要禪位給徐太子。

和其他藩王家裡不一樣,徐王這一點特別像老皇帝,貪權卻不霸權,懂得放權,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就像老皇帝,擔心自己人老昏聵,就將權柄逐漸過渡給太子、太孫,爺孫三代人共同主持朝政,堪稱一代佳話。

甚至,他在國內時,也主持過朝政的。

所有藩王,都處置過朝政的,甚至有很多都去當過地方督撫,如今遠在封地的藩王們,誰不記掛着老爹的好?

大明能有今天這般繁榮盛世,和老皇帝有直接關係。

所以天下百姓把老皇帝捧上神壇。

所以天下百姓不同意老皇帝禪讓。

這樣神一樣的皇帝,若他駕崩,哭聲會綿延萬里。

徐王知道自己最沒用,所以認真教育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給自己長臉,把徐國治理好,得到父皇的誇讚。

這是他最大的心願。

所以,他一直在學自己的父皇,把兒子教育好,就開始放權。

朱佑榷對朱佑欒的第一印象是帥。

朱佑欒說話讓人很舒服,看似油滑,卻又很真誠,和他呆久了,會生出士爲知己者死的心思。

連朱佑榷都願意和朱佑欒親近。

他暗暗思考,等徐太子繼位,印度局勢怕是會再次變化。

晉國行霸道,徐國行仁道,許國用忍道,寧國走王道,谷國則在致富路上狂奔。

沒有一個是白給的。

而五國太子,都是不好相與的,其中最厲害的就是徐國太子。

之前他還以爲,晉太子最厲害,因爲晉太子一身殺伐之氣,說話粗莽,像個將軍,作戰身先士卒,勇猛非常,是一代霸王。

可見識到徐太子之後才知道,晉太子不過莽夫罷了,徐太子算把人心琢磨透了。

兩個人一個像項羽,一個像劉邦。

未來印度就是一波楚漢之爭。

再看看讓許國、寧國苦惱的問題。

在徐國沒有。

徐國人口八千萬,漢人口達到7800萬,外族人口200萬。

信印教的人也不多。

因爲徐國給晉國當狗,晉國幫忙清理的,又將一些願意順服的土人,漢化成了漢人。

徐王做事潤物細無聲,看似什麼都沒做,悄無聲息的卻都做完了。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

但,只要是龍的兒子,就都是真神。

鄫國,是印度中最容易忽視的一個王。

這是朱佑榷兄弟在印度的最後一站。

鄫國,在陸地上也有一塊領土。

保克海峽,上的弧形領土,全歸屬鄫國。

但鄫國在印度存在感極低。

連老皇帝都會忽略他的存在。

整個斯里蘭卡島,都屬於鄫國,之所以封鄫王在此,因爲鄫王身體不好,是最早封出來的諸王。鄫王拖拖拉拉的活到了現在。

他是皇六子,母妃是毛妃,毛勝是他曾外公,娶的是項忠孫女。

今年五十四歲了。

已經纏綿病榻三年了。

來到鄫國纔是朱佑榷兄弟倆的真實目的,就是代老皇帝看一看,朱見潮的身體情況。

老皇帝在京師,擔心六兒子的健康問題,所以派兩個孫子來看看。

可兄弟倆看到的情況十分不樂觀。

據鄫太子朱佑梈說,鄫王已經三天不進米糧了,也就這幾天了。

聞訊,朱佑榷兄弟心情黯然。

堂堂龍子聖孫,也逃不過這一天的。

就在朱佑榷盤旋第三天,鄫王薨逝了。

老皇帝給鄫王的親筆信,沒人敢拆,只能隨鄫王而去了。

鄫國要向上國報喪的。

可朱佑榷卻攔住了鄫太子,因爲老皇帝歲數太大了,怕是經不起喪子之痛,先承奏疏到內閣,讓內閣看着情況報喪吧。

朱佑梈哭成個淚人:“父親在世時,就常唸叨要去京師見一見皇祖父,卻俗事纏身,無法去盡孝。”

“皇祖母薨逝的消息傳來時,父親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足足七天,再打開房間時,已經白了頭髮。”

“他總說,自己沒在皇祖母膝下盡孝,所以皇祖母早夭。”

“父親彌留之際,還在呼喚着祖父和祖母……”

朱佑梈已經四十四歲了,卻哭個不停。

其實毛妃也活到了六十歲,算是壽終正寢。

她是得了急病,需要開刀手術的,但她不肯被醫生看身體,堅持不肯手術,最後耽擱了病死的。

這事成爲鄫王心中最大的痛。

鄫王總說,如果他學醫的話該多好,他就可以爲母親手術了。

朱佑梈自幼是在宮中長大的。

和宮裡是有感情的,看看鄫國紫禁城的一草一木,完全復原紫禁城,復原的不是蒯祥建的,而是朱祁鈺改過的紫禁城。

像晉國的紫禁城,就融合了獨特的軍事建築風格。

谷王的紫禁城,就融合了印度當地的建築風格。

唯獨鄫國的紫禁城,一比一完美復刻。

鄫王是年長皇子,本該做印度六王中的霸主,畢竟他是最大的兄長,可他性子偏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來。

所以,在得知徐國送土給晉國,他認爲自己是兄長,有督促弟弟的責任,但他又說不了晉王。

乾脆將自己在陸地上的疆土,送給徐國,彌補徐國的損失。

就像馬爾代夫,本來也是鄫國的領土。

但因爲晉國霸道。

他將馬爾代夫當做禮物,送給晉國,消弭晉國和其他諸國的仇恨。

他做好兄長該做的責任。

但他還時時自責,覺得他這個兄長沒做好,每年他都會給中樞上疏,庇護印度五王,爲晉國開脫,爲諸國開解矛盾。

即便晉王很霸道,對鄫王,也得發自肺腑的叫一聲六哥。

朱見潮確實沒本事。

但他有長者風範,他能有效處置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每次他都吃虧,補貼自己的弟弟們。

像谷國吃了大虧,朱見潮送五百斤黃金,補償谷國。

谷王沉溺於玩樂,他則不停派使臣去督促谷王,教化谷王向善。

像許王愛搞基建,他就會蒐羅各種建築圖紙,給許王送去。

寧王和許王有矛盾,每次他都會調節矛盾,讓諸王恢復舊好。

別看鄫國存在感最低。

但鄫王卻是印度五王心裡最敬愛的兄長,他的話,有時候比太子還管用。

鄫國很弱,只有斯里蘭卡一塊地盤,國民3000萬。

軍政經實力都不強。

不是鄫國沒有,而是鄫王送給了諸王,鄫王內帑空空如也,所有資產,都送給了弟弟們。

像斯里蘭卡的清理,和晉國一樣徹底。

因爲第一遍是大明清理的,第二遍是晉國清理的,三千萬國民,全是漢人。

那次清理,是晉王主動派兵來清理的,可見兄弟感情。

鄫王病逝的消息,傳到整個印度。

五王不約而同起身,放下所有事情,來鄫國送葬。

就這份聲勢,足見鄫王在印度的號召力。

而送去大明中樞的奏疏,都只是提及鄫王病逝的消息,沒有人直接告訴老皇帝。

五王心裡都有他親爹的。

親爹年紀太大了,怕是經不起這份打擊。

朱佑榷兄弟倆,在治喪後,也要乘坐寶船,前往土耳其繼藩。

五王會面的情景,他們很想看。

但時間都是計算好的。

如果不按照時間走,奏報送到中樞去,會引起老皇帝警覺,所以他們的行程是不能更改的。

朱佑榷兄弟對着靈柩磕頭後,便離開了鄫國。

在鄫國港口。

他們看見鄫國百姓,臉上幸福而自由,這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國家,就如他們的王一樣,承擔着沉重的兄長責任,做好一個兄長,維繫好一個家庭,才能維繫好一個國家。

朱佑榷兄弟乘坐寶船,要穿過浩瀚的大唐洋,進入他們的藩國。

在登船前一刻,他們朝着大明紫禁城方向跪伏在地。

別了,故鄉,再也見不到了!

他們就如鄫王一樣,離開宮中後,就再也不可能返回故鄉了,土耳其,就是他們的新家園。

而在宮中。

朱見淇心情真的不太好,兩個時常相伴的兒子,出去繼藩了。

雖然家人還在宮中,但用不了幾年,也要去土耳其了,再也見不到了。

就像他那些弟弟們。

小時候,他還會擔心弟弟們威脅他的皇位。

可當弟弟們走了,再也沒回來的時候,他只剩下想念。

人老了,纔會懷念曾經。

朱見淇剛過完五十六大壽,不知道還能不能活過六十歲。

大明人均壽命正在增加,朝中老臣活到九十歲的很多,就連皇帝今年都八十六歲了。

但壽命是天註定的,誰也不敢說,自己也能活到九十歲。

朱見淇覺得能活到六十歲就知足了。

他兩個兒子每到一地,都會有奏報送到中樞來,兒行千里母擔憂,他這個當爹的是關心兒子的。

此時將心比心,他爹四十個兒子,全都出去繼藩了。

他爹的心思是什麼樣子的?

他不敢想象,換做是他,一定會病死的。

“算算日子,那倆混小子應該離開鄫國去繼藩了,唉。”朱見淇嘆了口氣。

按理說,他秉政應該在文華殿。

可在前些年,老皇帝就把文華殿變成了皇子皇孫讀書的地方。

多位皇子秉政時,都在養心殿裡。

後來養心殿實在太擁擠了,就搬去元輝殿,隨着皇子們都去繼藩了,他又搬去了養心殿秉政。

但是,後來老皇帝什麼都不管了。

他在養心殿就不合適了,而元輝殿已經改做檔案館了,要是拆除了又太麻煩。

老皇帝體恤他年紀大了,就將東宮裡的奉宸宮當做他的辦公場所,他也不用來回出東宮奔波了,在東宮裡就什麼事都做了。

這幾年,老皇帝愈發不管事了,太孫搬去了宮外,他就把東宮裡的承華宮也開闢出來,做太子秉政的地方。

可是太子的妃嬪都住在後宮裡的,成年兒子和外臣都要來回出入後宮,實在不方便。

景泰五十九年,老皇帝就讓太子的妃嬪住進東西六宮了。

談妃搬去仁壽宮。

老皇帝一度想把幹清宮倒出來,可把朱見淇嚇尿了,他還沒登基呢,哪裡敢住幹清宮啊。

這也不合禮制啊。

他的妃嬪,住進東西六宮也不合禮制。

但老皇帝覺得無妨,六宮閒置多年,再不讓太子後宮嬪妃進六宮住一住,怕是到死都住不進去了。

這就變成了,太子的妃嬪住進了六宮。

太子的辦公場所,從東宮變成了幹清宮。

太子妃也搬進了承幹宮,畢竟這裡曾經是唐皇后住過的地方,足夠彰顯她的身份。

而在老皇帝禪讓失敗後,乾脆就讓太子住進幹清宮了,太子妃也從承幹宮搬去了坤寧宮。

除了稱呼沒變外,太子其實就是皇帝了。

他擁有皇帝的一切了。

甚至皇帝十二璽,他都可以隨便使用了。

不對,老皇帝有十三璽,另一個璽是放在外面的,拿來給書畫蓋印用的。

交泰殿,是皇帝放璽的地方。

朱見淇正在幹清宮裡處置政務的時候,一個太監匆匆送來一份奏疏。

正常是轎子擡來的奏疏,很少是一本一本送過來的。

現在又接通了電話。

小事打電話就可以了,幹清宮裡有十七個接電話的太監,內閣八部六寺都察院監察司,一共十七個部門,十七個太監負責接電話。

像這種單獨送奏疏來的,肯定是大事。

朱見淇打開一看,猛地站起來:“六弟他?”

“太子爺,內閣收到幾封報喪奏疏,不能是假的,沒人敢拿鄫王爺的生命開玩笑的。”送奏疏的太監跪在地上道。

“六弟怎麼這麼突然啊。”

朱見淇慢慢坐在椅子上,內心裡十分難受。

他們兄弟間是有很深厚感情的。

除了老四外,他對其他弟弟們都不錯,都有感情。

“倒也不突然,鄫王爺已經纏綿病榻幾年了。”

“那也不能去了呀!”

朱見淇最驚恐的是,鄫王比他年紀還小,卻死了,他能熬過六十歲嗎?能熬死他爹嗎?

“太子爺,內閣那邊等着回信呢,告不告訴皇爺呀?”太監催促。

過了好半天,朱見淇才吐出一口濁氣:“不能告訴,白髮人送黑髮人,是這世間最殘酷的事情。”

“那此事……”

“瞞着陛下,讓內閣擬旨,孤蓋印,冊封鄫太子朱佑梈爲鄫王便是,再讓內閣擬定諡號,六弟最是寬厚,擬定一個上諡吧,廟號的話……”

畢竟作爲鄫國的開國皇帝,擬定中諡都是侮辱。

但不能不能用文、孝這樣先人用過的。

鄫王畢竟是朱祁鈺的兒子,用了文,太宗皇帝會不會跳出棺材幹死這個不孝兒孫?

如果真有地下,嘉靖肯定會被太宗霍霍死。

雖然是開國封王,但全世界通用大明景泰年號,哪怕有藩王登基稱帝,也不許用第二個年號。

年號是世界唯一的,統一用大明皇帝的年號紀年,這是景泰帝立下的規矩。

“用什麼廟號合適呢?”

正常來說,內封藩王沒有廟號,只有皇帝纔有廟號。

但畢竟外封了,也是一國皇帝,該有廟號的。

這是老皇帝之前就定好的。

可不能做太祖、高祖、太宗這樣的,更不能用仁、宣兩個字,這都是祖宗用過的,甚至連給老皇帝準備的廟號,也不能用。

天子七廟,諸侯五廟。

這是太祖時規定的祖制。

在諸侯五廟中,第一代就是太祖皇帝,接着是太宗皇帝、仁宗皇帝、宣宗皇帝和景泰帝。

也就是說,天下各路諸侯,等景泰帝駕崩後,都要入天下諸侯的諸侯廟。

第一代諸侯就要開啓第二個殿了。

按理說,想立第二個殿,要找出一個祖宗來做祖,比如把太宗皇帝改成成祖,就能單立一廟祭祀了。

像鄫王是沒資格單挑一廟的。

只能挑一個祖宗入廟,挑太宗是最合適的,他有本事又距離當代諸侯王比較遙遠。

要是敢挑朱祁鈺出去,朱祁鈺就敢下旨滅了他的國。

他朱祁鈺可不是亂臣賊子!

像朱見深的諸侯廟裡,就悄悄添了一個,他親爹朱祁鎮。

朱佑樘繼位後,又把朱祁鎮給請出去了,不放在諸侯廟裡祭祀。

因爲沒地方放了。

他爹也沒資格單挑一廟,得找個有資格的,怎麼看都是太宗皇帝。

朱佑樘是不承認朱祁鎮存在的,他是朱祁鈺的親孫,因爲朱見深是過繼給了朱祁鈺,法統上來說,朱見深就是朱祁鈺的兒子。

最關鍵的是,他是朱祁鈺養大的,對朱祁鎮毫無印象,在他心裡,朱祁鈺就是他親爺爺。

關鍵是朱祁鈺從來沒將他區別對待過,同一代當中也沒人將他視爲異類。

所以,他直接把朱祁鎮請出諸侯廟。

爲了讓他爹正式入諸侯廟,他就把太宗請出去了,暗戳戳的封了成祖,單獨立廟。

楚國的諸侯廟,就變成了,太祖、仁宗、宣宗、景泰帝、朱見深,他未來則進入第二個廟,成祖廟。

只有崇國的諸侯廟,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

他的諸侯廟。

則是太祖、太宗、仁宗、宣宗、朱祁鎮。

沒有景泰帝的牌位。

因爲他的法統,來自於朱祁鎮,而不是朱祁鈺,哪怕這個封國是朱祁鈺賜的,但法統就是法統。

這一點崇王沒做錯。

像宗室裡的諸侯王,諸侯廟也沒有朱祁鈺。

只有朱祁鈺的兒子們的諸侯廟,纔有朱祁鈺。

所以有了楚國珠玉在前,諸多藩王,估計都會把太宗皇帝請出來,變成成祖,單獨祭祀。

老皇帝還聽戲的時候,卻不知道朝中已經給鄫王議論廟號呢。

廟號這東西,本該由鄫國臣子來上的。

但中樞文臣卻抓着這權力不肯放過。

當然了,也是花花轎子人擡人,不能起個差的,不然會引起諸侯國不快,但也要根據政績來認真評判的。

可不能隨便給人上,要言之有物。

朝野上下提出三個,哲宗,取自知人則哲、濬哲文明、經德秉哲、世有哲王。

睿宗,取自睿智聖明、惟睿作聖。

真宗,取自惟治也本乎至道,惟德也所以稱宗。

都是良諡。

鄫王友愛兄弟、治理國家小心翼翼,勤勉非常。

只是國家沒有良好的政績,也沒有特別向上的功績可以吹捧,那麼就只能從本人睿智、友愛兄弟入手了。

朱見淇覺得哲宗,最符合鄫王。

經德秉哲。

朱見淇只是參與討論,拍板權還在文官手中,最終還是聽取了太子的意見,上廟號哲宗。

諡號就非常長了,主要字,是德,勤恤民隱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尊賢親親曰德、仁而有化曰德。

鄫徳王,哲宗。

朱見淇立刻派人,按照大禮儀冊封朱佑梈爲第二代鄫王,並送去中樞的賀禮。

忙乎完畢,他偷偷詢問司禮監,確定沒人給老皇帝透風,他才放心。

然後去養心殿裡拜見。

老皇帝心情不錯,似乎真不知道這件事。

“太子來了?”

朱祁鈺說道:“朕夢見了老六,他跪在朕膝下哭了好久,說沒給朕好好盡孝,一覺醒來,朕心裡不太舒服。”

“你派人去鄫國看看,老六這幾年纏綿病榻,是不是要熬不下去了,跑到夢中跟朕哭訴來了?”

“他是個什麼事不會說出口的性子,什麼事都藏在心裡,一個悶葫蘆。”

“這些年,他主持印度諸王的公道,雖然沒人向中樞上疏,但朕知道得一清二楚。”

“他能做好哥哥的角色,弟弟們也願意聽他的,這就是一個藩王該做的事。”

聽完這番話,朱見淇心裡咯噔一下:“兒臣這就打發去問,從太醫院多派些醫生過去。”

“嗯,鄫國醫療制度不太好,給老六配個醫療團隊,把他身體治好,他今年纔多大呀,朕五十多歲的時候尚能獵虎,他這身體實在太差了。”

朱祁鈺又吹牛了。

人回憶去年輕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戴上濾鏡,一些壞的事都變成好的了,說出來洋洋得意的。

“兒臣這就去辦。”朱見淇應了一聲。

“有事瞞着朕?”朱祁鈺目光如炬。

朱見淇嚇了一哆嗦:“是、是有一件事瞞着您。”

“說。”朱祁鈺一副瞭然的樣子。

“兒子想讓榶兒搬回宮中來,他在宮外太野了,聽說和什麼樂團搞一起去了,他堂堂太孫,怎麼能去唱歌?”

朱見淇岔開話題:“如果是唱戲也就罷了,居然是唱什麼流行歌曲?那是什麼東西啊!”

“管他幹甚,只要不耽誤正事,由着他去吧。”

朱祁鈺道:“別讓他回宮,他那太孫妃,不在宮中還見天來煩朕呢,回了宮裡她非搬進養心殿伺候,朕還想多活幾年呢。”

朱見淇忍俊不禁,他那兒媳婦可不着調,他也煩着呢。

“謝遷生出這麼個閨女,朕真是看走了眼,頭疼啊。”朱祁鈺很無語。

“爹,下次您就打發兒臣那去,兒臣對付她。”

朱祁鈺翻個白眼:“朕怕她把朕養心殿的房蓋給掀了,你說朕這輩子怕哪個女人啊?”

“你娘,皇貴妃,朕宮中三十多個妃嬪,朕都不怕。”

“你那幾個媳婦見着朕都跟耗子見了貓似的。”

“就這個小娘皮,見天的煩朕,嘴上說來伺候朕,其實是折磨朕的。”

“謝遷一個君子,教出這麼個不着調的玩意兒。”

“朕還真怕她了。”

朱見淇剛要說話,門外傳來一道嬌滴滴的聲音:“皇爺爺,孫兒來侍奉您了。”

“滾!”朱祁鈺大吼,中氣十足。

可謝雪怡笑盈盈的進來,跪在地上請安,沒等老皇帝答應,便站起來,樂呵呵過來:“皇爺爺,氣大傷身。”

朱見淇輕咳一聲。

謝雪怡猛地一縮腦袋,和太孫一模一樣,趕緊跪下給太子請安,然後老老實實跪着,裝得像個乖乖女。

“你嚇唬她幹嘛?”

誰能想到,老皇帝幫謝雪怡說話了。

朱見淇都懵了。

不是您嫌她煩嘛?我這幫您出頭呢,您回頭罵我幹嘛呀?

“滾滾滾。”朱祁鈺讓他快滾。

朱見淇算明白了,感情我是外人唄?

這老爺子嘴上煩她,其實樂在其中。

“謝謝皇爺爺。”謝雪怡瞧見朱見淇走了,笑嘻嘻爬過來,給老皇帝敲腿。

朱祁鈺覺得很舒服,忽然一擡頭:“你頭髮呢?”

 

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316章 屠龍者終成惡龍,狠狠鞭笞王誠!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20章 受命於天!朕朱祁鈺纔是皇帝!(近四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256章 打土豪分家產,自發鴿命也是利益驅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112章 狩獵場,韃靼人做獵物!給朕射殺!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427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177章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94章 撒歡兒地搶,放肆地殺!快讓老子在血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164章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177章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338章 兩年,東南聯軍覆滅,平暹之戰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1章 奪門前夜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111章 請北孔移居捕魚兒海!請南孔移居撒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4章 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293章 清理貴州,共管吐魯番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242章 朱大陰陽師祁鈺:朕噴死你們這幫廢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被屏蔽了
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316章 屠龍者終成惡龍,狠狠鞭笞王誠!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20章 受命於天!朕朱祁鈺纔是皇帝!(近四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256章 打土豪分家產,自發鴿命也是利益驅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112章 狩獵場,韃靼人做獵物!給朕射殺!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427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177章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94章 撒歡兒地搶,放肆地殺!快讓老子在血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164章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177章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338章 兩年,東南聯軍覆滅,平暹之戰第69章 送太妃去伺候先帝!太后,你聽沒聽到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1章 奪門前夜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111章 請北孔移居捕魚兒海!請南孔移居撒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4章 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293章 清理貴州,共管吐魯番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242章 朱大陰陽師祁鈺:朕噴死你們這幫廢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被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