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

像管仲、吳起、范蠡等可入文廟,也可入武廟。

從先秦開始,可以增補的名單太多了。

武廟尚需重新覈定,管仲、吳起、范蠡三人改入文廟。

商鞅、百里奚、鮑叔牙、范雎、文種、伍子胥、張儀、李悝、蘇秦、蔡澤、藺相如、荀息、申不害、樂羊、韓非、劇辛、呂不韋等等,實在太多了。

像商鞅、范雎、李悝、蘇秦、藺相如入文廟,沒有什麼問題。

伍子胥掘開楚平王墓,鞭屍之舉,給他降分很多。

朝臣討論一番。

最後決定,先秦名單:商鞅、范雎、李悝、蘇秦、藺相如、百里奚、鮑叔牙、伍子胥、尉繚、張儀、呂不韋、晏嬰、韓非。

韓非是朱祁鈺加進去的。

“入聖廟,韓非還不夠格,在文廟裡,他又沒有其他人的功績,但他的著作影響千古,暫且這樣吧。”

秦朝名單:李斯。

王綰、馮去疾等人終究差一線。

漢初文臣中的張良、蕭何、范增、陳平四個人是一定能進的。

“陛下,叔孫通和酈其食也應入廟。”

白圭的話,引起姚夔的反對:“酈其食取巧而已,靠一張利口奪齊國七十二城池,最終也因爲一張嘴而慘遭烹殺,老臣以爲他和張良等同殿,難免拉低了張良等人的檔次。”

“姚閣老,若文臣以張良爲界限,有幾個能入文廟的?”白圭反問。

酈其食算是縱橫家,外交家。

若酈其食能入,樊噲、王陵、灌嬰也該入武廟。

陸賈、周昌也應該進入的。

“酈其食就算了吧。”

漢初名單就定下來:張良、蕭何、范增、陳平、叔孫通。

叔孫通佔了儒家宗師的便宜,所以他顯得爭議性不大。

西漢的名單有:張蒼、張騫、金日磾、桑弘羊、董仲舒、霍光、主父偃、汲黯、公孫弘、晁錯、袁盎、張安世、蕭望之、蘇武、杜延年、魏相、丙吉、韓安國、韋賢等等。

其中不泛漢宣帝的麒麟閣十一功臣,但漢宣帝的麒麟閣十一功臣,多少有些充數之嫌。

也可能是史料丟失的原因,也可能不是亂世,太平盛世的功臣簿,在所難免。

反正麒麟閣十一功臣,霍光、張安世、趙充國是能入廟的,其他人有待考證。

像張蒼、蘇武等人的入廟爭議就很大了。

姚夔認爲張蒼、賈誼等功績不夠,蘇武重在品質,而非功業,這就差點意思。

像張騫、霍光、張安世、晁錯、董仲舒、主父偃入廟是沒有異議的。

公孫弘和桑弘羊,爭議性都很大。

公孫弘沾了儒學宗師的光,才進入名單。

桑弘羊則是漢武帝的錢袋子,和本朝張鳳一樣。

“桑弘羊入廟,公孫弘不入,金日磾也不入。”

朱祁鈺有意提高財政官員的地位。

“蘇武確實功績不夠,等大明打下捕魚兒海,建造一座蘇武城,城內建碑建廟供奉便是,不要入文廟了。”

西漢名單定下來:張騫、霍光、張安世、晁錯、董仲舒、主父偃、桑弘羊。

像樑丘賀這樣的易學大師,朱祁鈺就沒有提及了,只當不知。

朝臣提出來的東漢人傑:竇融、卓茂、桓榮、班固、趙憙、祭肜、虞詡、馬賢、王景、楊震、李固、杜喬、橋玄、陳蕃、張奐、黃瓊、黃琬、盧植等等。

但都爭議性很大。

比如竇融,竇融是軍閥出身,他所謂的功績,吹出來的居多。

比如李固,吹得天花亂墜,小故事一條一條的,拿出來唬人行,但進文廟就差點意思了。

還有楊賜,吹得天花亂墜,他兒子是楊彪,孫子是楊修,出身弘農楊氏,四世三公,史書也不知道是他後人鼓吹的,還是真的那麼厲害?反正有待考證。

東漢的名臣,怎麼看都有點華而不實。

這些世家大族的人才,有真才實學的倒是真不多,吹牛都是個頂個的好手。

像桓榮、班固,又非治世之能臣。

● тт kǎn● ¢ 〇

“班固是文史大家,桓榮是儒學宗師,那卓茂的政績究竟是什麼?朕反正沒看到。”

朱祁鈺道:“朕看東漢沒有名臣,不錄了。”

“陛下,您欲根治黃河,東漢王景是治水名臣,不如請他入文廟?”姚夔道。

王景是水利專家。

朱祁鈺斟酌道:“王景除了治水外,沒有其他功績呀,令治水司在王景修過的水渠旁邊,建廟拜祭即可,入文廟不夠格。”

“看看東漢的名臣水平,連破個黃巾,都是蓋世名臣了,在華夏長河裡,黃巾起義,實在太渺小了,就不比楚漢爭霸,就比三國名臣武將再看看,差得太多了。”

朱祁鈺也取消了盧植、黃琬等人的入廟資格。

那就看三國了。

三國名單就太多了: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陳羣、華歆、張既、鍾繇、杜畿、滿寵、董昭、劉曄、蔣濟、王肅、張昭、張紘、魯肅、諸葛瑾、步騭、顧雍、虞翻、薛琮、諸葛恪、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鄧芝、黃權、法正、龐統等等等。

人選實在太多了!根本寫不過來,都是實打實的,起碼水分小。

入文武廟的人也是最多的時代。

但有爭議的人也很多的,比如郭嘉、賈詡、程昱、諸葛瑾等人,能不能進文廟?

“陛下,程昱雖是文人,其實他是統兵之將,就算入廟,他也該入武廟,而非文廟。”

“郭嘉雖善出奇謀,但功績還是偏少。”

“賈詡之能,多是三國演義編造臆想出來的,不可否認,賈詡着實出彩,若把他放在東漢,他可爲東漢或西晉之名臣,完全可入文廟,問題是三國時代的名臣實在太多了,他的光芒被掩蓋了。”

“他若能進,諸葛瑾和顧雍、法正,是不是也該進入?”

“而以諸葛瑾爲標杆,那麼三國能進去的超過二十人!甚至更多呀!”

沒錯。

東漢二百來年的人才,在三國時代,蜂擁而出,爆炸式涌出來。

像賈詡、諸葛瑾、法正這樣的,真去東漢,估計家門都出不了吧?都是寒門,沒機會出頭的。

姚夔繼續道:“郭嘉能進,法正也是要進的,可法正之功,如何和荀彧、魯肅比?”

“姚大人,話雖如此,但郭嘉之謀,震古爍今,其十勝之謀,說盡兵法要害,魏太祖創業之初,皆靠荀郭之謀。“

白圭堅持認爲郭嘉能進。

郭嘉虧在歲數小、死得早上了。

“郭嘉進。”

朱祁鈺一錘定音:“諸葛亮、荀彧、郭嘉、魯肅、陳羣這五人是沒有異議的。”

陳羣獻上來的九品中正制,憑此一策,夠進文廟。

“陛下,若郭嘉進入,那麼張昭、張紘也沒有懸念……”

話沒說完,就被朱祁鈺打斷:“張紘差點意思,雖有江東二張之說,但張紘虧在死得早,才能並未完全展露,是以差了一線。”

“程昱和諸葛恪應該進入武廟的……”

朱祁鈺也沒說完,又被姚夔打斷:“陛下,那諸葛恪平定山越之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接下果實而已。”

三國人傑是真的讓人糾結。

個個都性格分明,戰功赫赫,長處特別長,短處也特別多,反而抉擇起來困難。

這些人傑,分散去東漢、西晉多好,就能大規模進入文武廟了。

“都入文廟?”朱祁鈺也糾結。

程昱、諸葛恪入文廟,多少有些不倫不類。

還是改一下武廟名單,入武廟。

“再加入蔣琬,蔣濟。”

蔣琬和蔣濟不是一家人。

蔣琬是蜀中名相,蔣濟是魏國太尉。

武廟之所以沒選姜維,是因爲姜維雖多次北伐,但沒有取得大規模戰功,不可否認是名將,但距離入廟還是差了一點。

“陛下,老臣以爲顧雍,也是鞠躬盡瘁的典型,應該入廟。”姚夔忽然道。

顧雍的政績雖然不是非常耀眼,但他爲相十九年,治理的吳國蒸蒸日上。

“若按姚公之標準,費禕、董允也可入廟呀。”白圭道。

姚夔搖搖頭:“蔣琬佔了諸葛亮的光,所以能入,費禕、蔣琬是後諸葛時代的蜀相,若他們入廟,姜維也該入武廟。”

這話公允。

朱祁鈺頷首:“而且,要是以這個標準的話,鍾繇也是能入廟的。”

沒錯,鍾繇治理關中,功勞甚大。

所以費禕、董允不入,鍾繇也就不能入廟了。

杜畿、張既等也就無緣武廟了。

“朕以爲荀攸也可入廟。”朱祁鈺道。

朝臣皺眉,荀攸確實出色,但其人沒有獨當一面的功勞,和郭嘉還不一樣,郭嘉的奇謀震古爍今,荀攸拿得出手的是斬顏良誅文丑。

“太祖皇帝曾說: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朱祁鈺道:“太祖皇帝對張遼、張郃、荀彧、荀攸評價如此之高,而張遼張郃入了武廟,荀彧是必入文廟的,就差個荀攸了?”

太祖皇帝喜歡,那就沒問題了。

三國名單定下來:諸葛亮、荀彧、荀攸、郭嘉、魯肅、陳羣、張昭、顧雍、蔣琬、蔣濟。

其中程昱、諸葛恪入武廟。

“諸卿,朕在想,諸葛亮可否入聖殿?”朱祁鈺拋出重磅炸彈。

入聖廟?

胡濙斟酌道:“陛下是想令諸葛亮當武聖?那諸葛亮和張良比起來,還有韓信,姜太公,您覺得誰更有資格呢?”

那肯定是張良啊。

張良和姜子牙比起來,還是姜子牙更牛。

“朕以爲,可將岳飛、張良、諸葛亮列入武聖,稱爲亞聖。”

這是十哲的感覺。

朝臣覺得不妥:“陛下,聖只能是唯一,孔聖爲文聖,姜太公是武聖,這是亙古相傳的道理。”

“陛下可將張良、諸葛亮、岳飛居一殿之首,沒必要入聖殿。”

如果讓張良爲聖,反而是拉低了聖的標準。

孔聖必爲聖,連孟聖都要降格。

和孔孟比起來,張良諸葛就黯然失色了。

思想,是影響幾千年,甚至影響華夏格局的存在,如何重要都不足爲過。

“就依諸卿的。”朱祁鈺答應下來,沒搞什麼十哲。

西晉就人才稀少了。

鄧艾、羊祜、杜預入了武廟。

能入文廟的,只剩下一個賈充。

西晉:賈充。

五胡十六國:宋配、張賓、王猛、權翼、陽騖、封弈、張袞、崔浩、王買德、尹緯、程遐等等。

王猛被放入武廟了。

這個時期,朝臣爭議不多。

宋配和張賓、崔浩都有資格入文廟。

五胡十六國名單:宋配、張賓、崔浩。

東晉則是:王導、謝安、桓溫。

南北朝的名臣也特別多,如蘇綽、楊愔、褚淵、蕭子良、高允、李衝、王肅、李崇、楊椿、盧辯、李憲、陸俟、李安世、李彪、崔光、元懌、溫子升、陸操、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趙貴、於謹、獨孤信、侯莫陳崇、祖珽、鄭子尚、高隆之、段韶、李穆、樑士彥、韋孝寬等等。

於謹在武廟裡,於謹歷經北魏、西魏、北周,王佐之才,戰功赫赫,功績是極高的。

蘇綽是提出用貪官殺貪官的名士。

唐代薛稷評價褚淵:張良之翼漢王,郭嘉之協魏主,宋武之得穆之,齊高之得褚彥:定策決勝,謀夫孔多。

將其和張良、郭嘉、劉穆之並列。

楊愔是高歡手下的謀主,北齊宰相,高隆之、段韶,都是高歡手下大將。

李衝是孝文帝改制的重要推動者。

高允,侍奉北魏五代皇帝,一代偉器。

所以,蘇綽、楊愔、褚淵、李衝、高允是必進文廟的。

王肅、李崇、楊椿、李彪等都是孝文帝時代的名臣。

盧辯、李憲、陸俟都是重臣。

李安世則首創均田制。

李虎,李弼、趙貴、於謹、獨孤信、侯莫陳崇是西魏八柱國,李虎是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弼則是李密的曾祖父;獨孤信則是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

“於謹進了武廟,獨孤信就入文廟吧。”

韋孝寬也是能入文廟的。

但已經入了武廟。

有意思的,列舉出來的人,都是北朝英傑。

南朝似乎除了名將,沒有名臣,看看南朝的名將:劉裕、檀道濟、沈田子、王鎮惡、蕭道成、陳顯達、蕭衍、陳慶之、韋睿、羊侃、曹景宗、王僧辯、陳霸先、杜僧明、蕭摩柯等等,數不勝數。

反而南朝全是名將,北朝多名臣。(難道作者查錯了?)

南北朝入文廟名單:蘇綽、楊愔、褚淵、李衝、高允、盧辯、獨孤信。

南北朝真的是羣英薈萃,天下有能之士都能得到充分使用,才涌現這麼多人才。

隋朝:高熲,楊素。

“朕欲將楊素移入文廟。”

朱祁鈺覺得,楊素的功勞,政治居多,戰功比政治少,所以移入文廟,更合理一點。

畢竟隋朝短暫。

唐初能入文廟的就多了。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虞世南、馬周是沒有疑問的。

倒是高士廉、蕭瑀在猶豫之中。

“陛下,高士廉被重用,更多因爲長孫皇后之母舅,其功遠非房謀杜斷而比,蕭瑀數次罷相,功過難定,是以老臣覺得不入。”姚夔道。

朝臣基本持一樣的意見。

朱祁鈺頷首:“岑文本和褚遂良呢?都是名臣啊,朕覺得也可入。”

“陛下,您已經將馬周列入其中了,馬周、岑文本、褚遂良,老臣認爲只能擇一而入。”

姚夔堅持。

朱祁鈺覺得可惜了,唐朝的人傑太多了。

這些人傑,都是可以立廟祭祀的。

“姚卿,既然馬周已經入了,就讓岑文本和褚遂良也進入吧,畢竟撐起了貞觀之治的人才,如何誇讚都是不嫌多的。”

朱祁鈺說了軟話,又爭論一會。

唐初人選定下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虞世南、馬周、褚遂良、岑文本。

盛唐的名單:李昭德、姚崇、狄仁傑、張柬之、婁師德、桓彥範、李多祚、敬輝、宋璟、張九齡、盧懷慎、蘇頲、張嘉貞、源乾曜、魏知古、張說、顏真卿等等。

李昭德、姚崇、狄仁傑、婁師德、宋璟、張九齡幾個人是必入的。

朝臣倒是一致認爲,盛唐名單不能再擴充了。

各朝代的名臣名將太多了,華夏這片土地上,真的是太能誕生人才了,人傑地靈之地。

盛唐名單確定:李昭德、姚崇、狄仁傑、婁師德、宋璟、張九齡。

衰落的大唐,能臣照樣不少。

段秀實、李德裕、裴度、高駢、劉晏、楊炎、陸贄、李泌、李吉甫、李絳、鄭畋等等。

因爲段秀實和高駢,屬於名將。

最後裁定,中晚唐名單:李德裕、裴度、鄭畋。

五代名臣人選就少了很多,如查文徽、韓熙載、馮道。

五代名單:韓熙載、馮道。

兩宋的名臣就多了。

但皇帝討厭宋朝,自然不會遴選太多人入廟。

趙普、范仲淹、包拯、寇準、王安石、韓琦、富弼、歐陽修、文彥博、張方平、司馬光、胡銓、周必大、孟珙、餘玠、文天祥等等。

“胡銓和周必大就算了吧,政績雖不錯,但過於軟弱,沒資格入廟。”

朱祁鈺直接把他們劃掉:“南宋就孟珙、餘玠、文天祥有資格入廟。”

他又沉吟一下:“就定孟珙和文天祥入廟,南宋的其他人就不必考慮了。”

朝臣也不敢說。

皇帝討厭南宋小朝廷,在朝堂上也經常說。

兩宋名單很快就定下來。

名單如下:趙普、范仲淹、包拯、寇準、王安石、韓琦、孟珙、文天祥。

文官最多的朝代,入文廟的竟然是最少的。

而且,選的都是變法型人才,范仲淹和王安石。

遼國和金國各挑一個。遼國:韓德讓。

金國:完顏宗幹。

元朝人傑可就多了,第一人選,就是耶律楚材。

“郭守敬也可入文廟,天文、曆法、治水都是大事,郭守敬是其中全才,朕也希望,大明也有這樣一個全才,輔佐於朕。”

很快,就把名單商議出來。

元朝名單:耶律楚材、郭守敬、伯顏、劉秉忠、廉希憲、阿魯渾薩理、脫脫、擴廓帖木兒(王保保)。

王保保應該放入武廟的,放入文廟不倫不類。

過了大元,就是當代了!

然而,開國功臣又多被誅殺,現在追封顯得不倫不類。

“凡是入文武廟的本朝臣子,哪怕曾經犯罪,朕也特赦其罪,恢復爵位,併入文武廟享受祭祀。”

比如藍玉,進入武廟之中。

但他本身是罪人,政治不正確,朱祁鈺只能下聖旨,特赦其罪。

“但後人不予追封。”朱祁鈺特意加了這句話。

“陛下聖明!”

一旦追封的話,不知道哪裡就會冒出來一位先賢后人,哭着喊着要爵位,大明豈不亂了?

只是承認功績,其他的是不承認的。

“李善長、胡惟庸,是要入文廟的,不管其犯下多少錯,功勞在此,該入文廟。”

這話就有違祖制了。

但皇帝正在想方設法拿回祖制的解釋權,修改就修改嘍。

“三楊也要入廟的,楊士奇、楊榮、楊溥……”

朱祁鈺斟酌起來:“朕本以爲胡廣也是能入廟的,但其後人不孝,便當個備選名額吧,夏元吉可有資格入廟?”

這人選,當代人就不敢置喙了?

但朱祁鈺着實雙標,連藍玉、胡惟庸等人都赦免了罪過,怎麼胡廣就因爲後人不孝,不能入文廟呢?

夏元吉是治世能臣,執掌財政,永樂皇帝能五次北伐,和夏元吉的能力是離不開的。

“入廟吧。”

“還有兩個人物,朕覺得難以決定。”

朱祁鈺問道:“姚廣孝和鄭和,該不該入廟呢?”

“太宗皇帝靖難功成,和姚廣孝是分不開的,只是大師是化外之人,不喜凡塵俗世,若朕一意孤行將其奉入文廟,大師英靈是否會不安呢?”

沒有姚廣孝,就沒有燕王一脈承嗣大統。

“陛下,鄭和是宦官呀,如何入文廟呀?”姚夔覺得不妥。

宦官豈能和文官一起,入文廟祭祀?

那豈不亂了綱常?

朝臣都反對鄭和。

朱祁鈺卻道:“班定遠能入武廟,鄭和之功,不比班定遠差,他七下西洋,煊赫大明國威,聲勢比班定遠更大更雄偉,如何不能入廟?”

“諸卿不能將鄭和看做一個宦官。”

“將鄭和看成名臣名將便是,畢竟他雖是宦官,卻從不幹政,甚至還甚是勇武,在靖難之中,身先士卒,立過不少汗馬功勞。”

您還知道宦官干政啊?

那您用多少宦官?

朝臣沒法辯駁,因爲定的是本朝人,朝臣參與過於尷尬。

像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不入文廟,反而太監鄭和入了文廟,這是皇帝往文廟裡摻沙子、摻屎呢。

“陛下,不如移去武廟?”胡濙不想自己入文廟的時候,旁邊站個太監,騒臭。

朱祁鈺瞥了他一眼:“那就入武廟吧。”

“待老太傅百年之後,必能入文廟。”

于謙是唯一活着入武廟的人。

畢竟人家的功績擺在那裡。

明朝現在的名單就是:李善長、胡惟庸、夏元吉、楊士奇、楊榮、楊溥、姚廣孝。

文廟,總名單如下:

管仲、商鞅、范雎、李悝、蘇秦、范蠡、藺相如、百里奚、鮑叔牙、伍子胥、尉繚、張儀、呂不韋、晏嬰、韓非、李斯、張良、蕭何、范增、陳平、叔孫通、張騫、霍光、張安世、晁錯、董仲舒、主父偃、桑弘羊、諸葛亮、荀彧、荀攸、郭嘉、魯肅、陳羣、張昭、顧雍、蔣琬、蔣濟、賈充、宋配、張賓、崔浩、王導、謝安、桓溫、蘇綽、楊愔、褚淵、李衝、高允、盧辯、獨孤信、高熲,楊素、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虞世南、馬周、褚遂良、岑文本、李昭德、姚崇、狄仁傑、婁師德、宋璟、張九齡、李德裕、裴度、鄭畋、韓熙載、馮道、趙普、范仲淹、包拯、寇準、王安石、韓琦、孟珙、文天祥、韓德讓、完顏宗幹、耶律楚材、郭守敬、伯顏、劉秉忠、廉希憲、阿魯渾薩理、脫脫、李善長、胡惟庸、夏元吉、楊士奇、楊榮、楊溥、姚廣孝。

一共98個人,空位比武廟要多。

而武廟也有修訂。

管仲和樂毅、楊素,送去文廟,程昱、鄧艾、諸葛恪、王保保、鄭和加入武廟。

又加入一個竇憲。

孫武、樂毅、田穰苴、白起、孫臏、廉頗、李牧、吳起、田單、趙奢、司馬錯、王賁、趙佗、項羽、韓信、曹參、周勃、彭越、英布、龍且、夏侯嬰、冒頓、李廣、霍去病、周亞夫、衛青、竇憲、趙充國、程不識、鄧禹、吳漢、賈復、耿弇、寇恂、岑彭、馮異、關羽、張飛、程昱、張遼、張郃、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諸葛恪、鄧艾、杜預、陶侃、羊祜、王濬、謝玄、杜元凱、王猛、慕容恪、石勒、冉閔、祖逖、拓跋珪、慕容垂、宇文憲、韋孝寬、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陳慶之、檀道濟、韋睿、劉牢之、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張須陀、長孫晟、李靖、李𪟝、李孝恭、蘇定方、尉遲恭、裴行儉、秦瓊和侯君集、論欽陵、郭子儀、王孝傑、王晙、李光弼、張仁亶、郭元振、李晟、薛仁貴、劉仁軌、黑齒常之、契苾何力、高仙芝、張巡、李愬、李存勖、李存孝、王彥章、楊行密、岳飛、曹彬、狄青、韓世忠、吳玠、耶律休哥、蕭撻凜、完顏陳和尚、木華黎、速不臺、者勒蔑、旭烈兀、擴廓帖木兒、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藍玉、傅友德、鄧愈、沐英、朱能、張輔、鄭和、于謙。

修訂之後,武將一共128人。

肯定有很多名將,應該入廟,卻沒有入廟,後續還可繼續修正。

“八座主殿,就有八個主位。”

“朕以爲,文廟主殿裡,張良、諸葛亮是能坐主殿的。”

“武廟裡,韓信、岳飛、李靖、衛青可坐主殿。”

武廟裡,空位太少,李𪟝和徐達也是能爭一爭的,吳起、孫武、白起、樂毅表示不服,關羽、張遼、周瑜也想坐一坐,蘇定方、常遇春深表不服。

文廟裡,就顯得不相上下了。

畢竟對治國的評價,是很主觀的事情,戰爭勝敗戰果如何是很客觀的,一眼便知。

“陛下,老臣以爲,蕭何也可坐一主殿。”

胡濙緩緩開口:“房玄齡、杜如晦也可二選一。”

他上去的時候,挨着姚廣孝也不錯。

于謙就難受了,挨着鄭和。

“文天祥如何?”朱祁鈺問。

胡濙卻道:“陛下,文天祥流傳千古的是精神,而非政績,老臣以爲房玄齡更合適。”

文廟四主殿主位也定下來:張良、諸葛亮、蕭何、房玄齡。

耶律楚材吃了輔佐蒙古的虧,否則他坐主殿,綽綽有餘。

霍光、荀彧、杜如晦、姚崇、蘇綽表示不服,包拯、文天祥也想坐一坐主殿,李善長、胡惟庸也想翻身。

“聖殿該供奉誰呢?”

姚夔卻道:“陛下,老臣以爲宜少不宜多,左供孔聖,右供姜聖即可。”

這話引起朝臣的贊同。

“那孟聖該在何處呢?”白圭問。

別看朱家人不喜歡孟子,但孟聖是要供奉的,像顏回、曾參、子思、荀況則不供奉?

那影響可就大了,估計會被天下讀書人罵到吐血。

這聖殿既然建立了,就要傳承千年的。

哪怕是改朝換代,也是要繼續供奉的,供奉不知道要幾千年,豈能把儒學宗師踢出去?

姚夔坐蠟了,他脫口而出,結果犯了大忌諱。

只能求救於皇帝。

“姚卿失言了。”

“但既然是聖殿,就不是誰都能入殿稱聖的。”

朱祁鈺幫他找補:“朕以爲,供至聖孔聖和亞聖孟聖,如其他儒學聖人,不供神像,只供牌位,列於文聖之側。”

得把聖人搞得多多的,畢竟我們華夏文化源遠流長。

“朕以爲,以後稱聖者,都可入聖殿,但只能供牌位,不供金身,除非其人功績,超過至聖先師,超過武成王姜太公。”

在儒教裡,是沒有人能超過孔子的。

論打仗,好像真的沒人超過姜子牙。

“陛下聖明。”

朝臣覺得這個辦法,能平息天下讀書人的怒火。

倘若不供顏回等人,可就把儒家得罪慘了。

所以都要供。

以後誰想進,得和這幾位掰一掰手腕了。

然後就是帝王廟了。

帝王廟的標準也不能太高,若按照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的標準定,能入廟的寥寥無幾。

“朕以爲當從黃帝始,歷朝歷代開國君主,有作爲的中興之君,都有資格入廟!”

廢話,要是不加中興之君,那麼他朱祁鈺怎麼入廟?

“朕打算設九殿九壇。”

“正中央爲黃帝殿,陪祀三皇五帝神位、神像,黃帝居中,左右爲燧人、伏羲、女媧、神農、有巢氏在左側,太昊、炎帝、少昊、顓頊、帝嚳在右側。”

三皇五帝還有不同的說法。

在《尚書大傳》,燧人、伏羲、神農三皇。

在《春秋運鬥樞》,伏羲、女媧、神農爲三皇。

還有《風俗通義》、《三字經》、《莊子》、《綱鑑易知錄》的三皇都是不一樣的。

尤其是《莊子》,有巢氏、燧人氏爲三皇,還缺一個。

五帝也是版本很多:

在《呂氏春秋》裡: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爲五帝。

在《史記》《大戴禮記》裡: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爲五帝。

在《資治通鑑外紀》裡: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爲五帝。

爲了全部祭祀。

朱祁鈺全都放進去了,睡也不得罪,和黃帝放在一個殿裡。

“左邊第一殿,中間放堯、舜、禹神位、神像,左右陳列夏禹王、商湯王、商中宗(太戊)、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

“右一殿,中間放秦始皇(嬴政)神位、神像,左側陳列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啓)、右側放漢武帝(劉徹)、漢宣帝(劉病已)、漢光武帝(劉秀)。”

這一殿,把漢高祖和漢武帝,放於秦始皇左右,文景宣三位傑出帝王,東漢王朝的開闢者漢光武帝卻只能居於最末,可以說,這一殿全是猛人。

“左二殿,中間放魏武帝(曹操)神位、神像,左側陳列漢昭烈帝(劉備)、晉宣帝(司馬懿)、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齊太祖(高歡)的神位、神像;右側陳列宋武帝(劉裕)、北周文帝(宇文泰)、梁武帝(蕭衍)、陳武帝(陳霸先)的神位、神像。”

左側多出一位來。

這就有意思了。

這一殿除了劉備,全是亂臣賊子。

但,不可否認,全是人傑。

“右二殿,中間放唐太宗(李世民)的神位、神像,左側陳列隋文帝(楊堅)、唐高宗(李治)、唐憲宗(李純),右側陳列唐明皇(李隆基)、唐宣宗(李忱)、唐代宗(李豫)。“

這一殿多少差一些,但這些皇帝,除了隋文帝外,都是唐朝皇帝,就顯得唐朝皇帝厲害了。

但和其他殿打起來,怕是要吃虧呀。

“左三殿,中間放置宋太祖(趙匡胤)的神位、神像,左側陳列後周世宗(柴榮)、宋仁宗(趙禎)、遼德宗(耶律大石)的神位、神像,右側陳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西夏景宗(李元昊)、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太宗(完顏晟)的神位、神像。”

這一殿,右側多出一位。

可憐巴巴的宋太祖,放眼望去,都是他的仇人,唯一進入的宋朝皇帝,還不是他的後人。

至於南宋皇帝,就別想太多了。

“右三殿,中間放置成吉思汗(鐵木真)的神位、神像,左側陳列元世祖(忽必烈)、元憲宗(蒙哥)、賽因汗(拔都)、元定宗(貴由)的神位、神像,右側陳列察合臺汗(察合臺)、元太宗(窩闊臺)、海都汗(海都)、伊利汗(旭烈兀)的神位、神像。“

這一殿爭議最大。

但這一殿是最猛的,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領土極爲龐大的蒙古帝國。

“陛下,咱們供奉元朝君主而已,怎麼還供奉這麼多大汗啊?”胡濙覺得彆扭。

“明承元制,大元是由四個汗國組成的。”朱祁鈺道。

窩闊臺汗國與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利汗國。

“朕既設這一殿。”

“這些君主,自然是要供奉的。”

“這些大汗,都是我華夏君王,待大明兵臨城下之時,也昭示着,曾經的大元回來了!”

這是法理問題。

可能在國外並不重要,但在中原這片土地上,尤爲重要。

朱祁鈺堅持如此放置。

已經放置六個大殿了。

只剩下兩個殿。

“左四殿,中間放置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左側放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的神位、神像……”

右側的首位,當然是他朱祁鈺了。

但,朝臣卻不這樣想。

一共設置九殿,空了一殿,擺明了是給自己準備的呀!

但是根本不可能!

明太宗變成明成祖,純粹是嘉靖的鍋,等於把永樂皇帝造反給實錘了,順便讓朱棣死後不得安寧。

祖有功宗有德,方是祖宗。

他朱棣何德何能,單獨開闢一殿,去做祖宗呢,地下還有親爹呢,他這是大不孝。

太宗皇帝也倒黴,稱帝的時候被文臣坑了一波,選用了“永樂”這個年號。

當時的文人也損,知道太宗皇帝沒文化,就使勁坑他。

永樂是方臘稱帝時用的年號。

方臘是反賊。

暗喻太宗皇帝是反賊。

死後又被嘉靖給坑了。

所以,朱祁鈺是絕對不會單獨開闢一殿的,等牌位擺不下了,就委屈委屈太宗皇帝吧,您還是去當“祖”吧。

“陛下,塑神像,是否會對先帝不敬?”胡濙擔心。

“無妨,塑神像也能讓天下百姓,乃至後人看一看歷朝歷代皇帝的風采!”

當然了,重點是給太祖皇帝洗白。

太祖皇帝不是鞋拔子臉,不是出門嚇死鬼的長相。

“讓陸祥親自雕刻。”

朱祁鈺之前就讓陸祥去學習雕塑了。

“再讓畫師尋找典籍,儘量還原華夏皇帝、名臣名將的原貌。”

“還要將畫像供奉於上。”

“那些沒入廟的名臣名將,以後在其家鄉,或者功成之地,設廟祭祀便是,都是華夏人傑,理應享受千古祭祀。”

“既然要建廟,就不要拘泥地方,建得足夠大,建得足夠恢弘!”

朝臣卻說,沒有地方啊。

朱祁鈺笑道:“朕沒說建在內城啊,建到外城去,令欽天監好好選址,在朝陽等各城都可以,挑選好地方就能修建。”

佔地面積要大,特別特別大。

供奉這麼多顯赫君王,名臣名將,不能小氣。

此刻,天都要黑了,總共討論了兩個半時辰。

茶水喝了一盞又一盞,身上都十分疲勞。

朱祁鈺站起來活動一下:“此事就這麼定了,交給工部督辦便是,讓蒯祥、陸祥、蔡信、楊青等用心督建。”

啓用的都是能工巧匠,千古俊傑。

“諸卿,說迴流民的問題。”

朱祁鈺道:“引起建廟之事,是從流民問題引起來的,當時朕要恩賞一筆錢,遭到諸卿的拒絕,才說起了建廟之事。”

“諸卿,該如何貼補流民生計呢?”

朝臣思維還沒轉過來。

馬文升率先開口:“陛下,只要按照常規手段安置即可,不宜過度。”

王復卻道:“陛下心心念念流民之事,不如中樞略微傾斜,給一點好處便是。”

馬文升卻皺眉。

先不說良善百姓會怎麼想,就說中樞恩賞的好處,真能實打實的落入流民手上嗎?

那些士紳可都不是好相與的。

中樞到地方的錢,能有幾分落到實處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陛下可賜幾棵果樹苗、桑樹苗,令其栽種後,皇家商行去收他家的瓜果、蠶絲。”

“再分配些紡織的活計,讓他們能賺一點錢。”

王復的意思是,不能給錢,也不直接給好處。

給人希望。

活下去的希望就可以了。

“王卿此言甚是,朕聽之。”

朱祁鈺認真道:“不止流民,天下百姓都要給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125章 閹了,留在宮中當狗!(均訂加更)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243章 含刀審訊,看我的彈指神通!(月票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177章第406章 以死明志,若由太子登基,大明必亡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別 別抽了,疼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113章 搶!邊將可開關搶掠漠北!束腳陋習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227章 吃這麼多,都把自己吃吐了,還在吃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別 別抽了,疼第99章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被屏蔽了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477章 戰後復甦:影視繁榮(十)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
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125章 閹了,留在宮中當狗!(均訂加更)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243章 含刀審訊,看我的彈指神通!(月票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177章第406章 以死明志,若由太子登基,大明必亡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別 別抽了,疼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113章 搶!邊將可開關搶掠漠北!束腳陋習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227章 吃這麼多,都把自己吃吐了,還在吃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別 別抽了,疼第99章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被屏蔽了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477章 戰後復甦:影視繁榮(十)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