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

送走了遠征軍團之後,朱慈炅就只能等他們的消息了,在這個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遠隔重洋傳遞消息,一兩個月能有一個來回就算很不錯了,國內他還可以八百里加急,國外他唯有等待,他很不喜歡這種感覺,但電話、電報都只存在於他的記憶中,現在壓根就沒有電,他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沒有電生活也要繼續,大明崛起的腳步更不能停下來,過完正月十五,他立馬啓動了京東鐵路項目,何謂京東鐵路,就是京城到東大營之間的鐵路,這段鐵路全長大概二百五十里,雙向雙車道,他計劃用三個月時間時間就修通。

二百五十里三個月時間修通,也就是說一天要最少修三里長,可能嗎?這個不用懷疑,完全沒有問題,因爲朱慈炅準備招很多很多民工,具體招多少,還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

這個實驗其實就是現在京城西邊修一個大型的調度站,這個調度站主要是停放火車和給火車掉頭用的,車站他準備修在城北,但鐵軌一直要延伸到城西,因爲王恭廠在京城西面,正好火車掉頭也需要一個巨大的圓弧,所以這個帶巨大圓弧的調度站就定在京城西面了。

這個鐵路在大明乃至當時整個世界都是一個新鮮玩意,朱慈炅也就知道先要鋪石子,然後墊枕木,再在上面鋪設軌道,好像轉彎的地方還要外高內低,這樣火車轉彎的時候才能產生向心力,不至於直接飛出軌道。當然這些都是一個大概的認識,具體石子要鋪多厚,枕木要用多粗的,拐彎的地方要傾斜多少度,他都沒有具體的數據,這些都必須通過實驗獲得。

也就是說先要用這個調度站做實驗,實驗的時間他定在一個月左右,後面正式修鐵路的時間其實只有兩個月,兩個月修二百五十里的雙車道鐵路,他是不是有點太想當然了?這個完全不是想當然,因爲他準備投入巨大的人力,一萬不行就來兩萬,兩萬不行就來五萬,五萬不行就來十萬,反正前期的平整地面和鋪設石子甚至是鋪設枕木都不需要什麼技術,一般的農民工就能完成,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想起了一個發展經濟的方法。

這個方法其實後世的人大多有耳聞,那就是率先啓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爲經濟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這話有點理論化了,如果直觀的來說,那就是石子需要錢買吧,木頭需要錢買吧,人工需要錢吧,這些錢最終是要落到沿線各地的平民手裡的,他們有了錢就有了消費能力,就會去買東西,就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是鐵路修建過程中的擴大內需。鐵路修成以後,沿線各地的商品運輸也方便了,商人來往也方便了,商業活動就會越來越頻繁,這樣經濟就會慢慢增長。

朱慈炅其實一直在想怎麼讓大明的經濟快速增長,要讓經濟增長就必須搞活市場,要搞活市場就必須有消費羣體,這個消費羣體從哪裡來,最大的消費羣體就是普通老百姓了,問題他們沒錢啊!所以先要讓平民百姓有錢,才能談經濟增長,怎麼讓他們有錢呢?先搞基礎設施建設,讓他們賺點錢;再提高糧食價格,讓他再賺點錢;然後還可以推廣特色養殖,建勞動密集型工廠等等等等,老百姓有錢了市場就活躍了,市場活躍了經濟自然就會慢慢增長。

這個鐵路建設只是讓老百姓有錢的第一步,所以他準備瘋狂招工,能招多少就招多少,反正他現在有的是錢,先投入一點,讓老百姓富裕起來,慢慢的大明的經濟就搞活了,這樣他才能收入更多的錢。

這些都是後話,還是先說修鐵路,第一步是實驗,這個實驗自然是宋應星負責的,首先他帶人把內城西面的城牆挖了個洞,沒辦法,走其他城門太麻煩了,直接將王恭廠西側的城牆開個動,先鋪上軌道平板車的小軌道,運東西出去就方便多了,這個朱慈炅自然是同意的。

開完洞就要鋪軌道了,現在他可沒那麼多鐵礦石,所以軌道也只能先鋪個幾里長的小環形軌道,就跟一般體育場的環形跑道差不多。

這個軌道也不是說鋪就鋪的,因爲軌道的標準形狀還沒定下來呢,朱慈炅只是大概給他畫了個工字形的軌道截面,具體這個工字下面一橫多寬多厚,中間這一豎又是多高多厚,還有上面那一橫又是多寬多厚,內側又短多少合適,這些都是要試的。

軌道不可能做成實心的方剛柱子,那樣的話一米軌道就不止一百多斤了,浪費材料不說,還不好固定,做成工字形是毋庸置疑的,這個寬度高度和厚度也不一定就會和後世的軌道一模一樣,因爲材質不一樣,在明朝這會兒是不可能造出優質的軌道鋼的,而且軌道不是拉出來的,也不是壓出來的,在明朝只能鑄出來,這個強度就比拉出來或者壓出來的低多了,所以,這會兒做出來的軌道肯定要比後世的軌道厚重,至於具體厚多少那就要實驗了。

還有石子要鋪多厚,枕木要用多粗的,拐彎的地方要傾斜多少度,這些都要一項項的實驗,把個宋應星忙的,帶着一幫學生和一大羣民工,把個幾里長的鐵路鋪了挖,挖了鋪,用最新定型的蒸汽火車頭在上面不停的來回碾,一會兒鐵軌碾裂了,一會兒石子碾塌了,一會兒枕木碾斷了,不知道多少次差點翻車,也不知道出了多少次軌,差點沒把宋應星折騰死。

要知道一百多噸的火車頭,如果出軌了,要修復再撬回來需要費多大的勁啊,那會兒可沒有大吊車,宋應星爲此專門做了十個巨大的吊葫蘆和十個巨大的鐵架子,每次擡鐵架子和吊葫蘆都能把人擡吐血,就更別說把火車頭慢慢吊起來撬回軌道了。

其中的辛苦就不多說了,總之宋應星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鐵路的各項參數都測試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施維拉那邊的第一批鐵礦石也送到了,鐵路終於可以開工了。

施維拉其實剛擊退奧朗則布的第一次進攻就開始收集鐵礦石了,差不多過年的時候他就已經收集齊了兩百萬斤鐵礦石,也就是說這邊遠征軍團還沒出發,那邊鐵礦石就已經發出來了,這會兒能到也不奇怪。

有了鐵礦石就好辦了,小高爐使勁燒起來,軌道鑄起來,銑牀銑兩刀,鑽牀在打兩排孔,然後就可以往外鋪了。爲了方便運送軌道,宋應星特意將王恭廠所有軌道平板車的軌道全部換成了標準鐵軌,間距也調的和鐵軌一樣寬,軌道平板車也全部重做了,而且還多做了幾十輛,這樣軌道就不用擡了,直接鐵路鋪到哪裡,軌道平板車就推到哪裡,只要把軌道從平板車上面擡下來就行了。

兩條並行的軌道,一條是往過送軌道的,一條是往回拉空車的,一輛軌道平板車上的鐵軌用完了,直接把空車擡到另外一條軌道,然後後面滿載的再推上來就行了,至於空車,一個人騎匹馬,可以輕輕鬆鬆拉回去一長溜。

這鐵路的鋪設進度是驚人的,反正朱慈炅不在乎錢,一口氣就招了十萬民工,一部分人由工部的官員帶着專門去架橋,一部分專門運石子,一部分專門準備枕木,一部分專門平整路基,一部分專門鋪設石子,一部分專門鋪設枕木,宋應星和他的學生們只要帶着人檢查一下,然後往上面鋪鐵軌就行了,速度簡直快的驚人,一天就能鋪設五六裡!

鐵路鋪好了沒有火車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鋪設鐵軌的事情宋應星慢慢交給幾個學生負責去了,他則帶着大部分學生造火車頭和貨運車廂去了。

按朱慈炅的意思,先試運行幾個月,試運行期間每天每邊發一趟車就行了,這樣的話就需要兩個火車頭。至於貨運車廂,一個火車頭按理來說最少可以拉三四十節,但那樣就有點危險了,剎車和減速都需要很長的距離,動作太猛的話很容易造成脫軌,所以朱慈炅和宋應星商定,乾脆先一個車頭後面掛十節貨運車廂試試。

其實,十節貨運車廂已經不少了,要知道一節貨運車廂載重最少都是五十噸,也就是十萬斤,一趟就可以拉一百萬斤,現在商業活動還沒有繁榮起來,光拉軍用物資,這運貨量已經足夠了。

人多就是力量大,鐵路的鋪設速度完全超乎了朱慈炅的想象,到三月底,京東鐵路竟然全線貫通了!

正好,此時施維拉的第二批鐵礦石也運送過來了,同時也傳過來消息,遠征軍團終於到達果阿,而奧朗則布的大軍還沒有打過來,也就是說,邁索爾城應該算是保住了,除非莫臥兒帝國派三四十萬大軍壓上來,不過這種可能性基本是沒有的,邁索爾只是邁索爾土邦王國的都城,並不是莫臥兒帝國的都城,莫臥兒帝國沒必要這麼瘋狂,也不可能這麼瘋狂。

邁索爾城保住了鐵礦石供應就有了保證,朱慈炅總算可以集中精神關注國內的發展了,第一件事自然是測試京東鐵路。

京城這邊正好有遼東四個軍團的武器、彈藥、糧草和輜重要往東大營的港口運;東大營那邊也正好有兩百多萬斤鐵礦石要往京城運,朱慈炅直接下旨,三月二十六號到三月二十八號,京東鐵路正式試運行三天,至於爲什麼選這個日期,現代人都懂得,六和八那都是吉利數字啊。

三月二十六日一早,朱慈炅親臨城西的調度站,主持第一趟列車的發車儀式,這天京城又是萬人空巷,整個城西旌旗招展,彩旗飄飄,數十萬京城居民幾乎把整個調度站都圍住了,朱慈炅不得不出動幾乎所有在京的錦衣衛前來維持秩序。

第一趟列車先是滿載着武器彈藥在調度站立緩緩的運行了一圈,所有在場居民驚歎如潮,這麼巨大的鐵傢伙竟然能自己動,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朱慈炅自然是一點都不吃驚,他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陣,列車運行平穩,剎車系統和轉向系統工作都很正常,基本上沒問題了,吉時一到,他立馬站起身來,威嚴的一揮手,朗聲道:“發車。”

“嗚”列車一聲長鳴,緩緩的開出調度站,開向遠方,慢慢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朱慈炅站在那裡接受這平民的歡呼,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火車都能造出來,大明崛起的腳步誰人可擋!

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章 閹黨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五卷 第三十一章 共同的語言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
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章 閹黨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五卷 第三十一章 共同的語言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