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

維也納,後世歷史上奧地利的首都,也是有名的”世界音樂之都“,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音樂家在這裡譜寫了無數華美的樂章,讓維也納隨着音樂響遍了整個世界。

其實,這個時候的維也納也相當的有名,當然,他的名氣並不是靠音樂傳播的,這個時候維也納之所以有名,是因爲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一度是整個歐陸擋住無愧的霸主,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奧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差不多佔據了整個歐陸一半的面積。

維也納作爲神聖羅馬帝國的都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整個歐陸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一度被稱爲歐陸的心臟。

但是,但是這個心臟的地位隨着三十年戰爭的爆發,便一去不復返了。

後世歷史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德三世在三十年戰爭之後,被迫與反哈布斯堡聯盟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神聖羅馬帝國帝國幾乎被肢解,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滅亡。

而這一世由於費迪南德三世的親妹妹安娜公主嫁給了大明帝國的皇帝陛下,神聖羅馬帝國獲得了大明帝國大量武器支持之後,實力並沒有跌入谷底。

再加上大明帝國主持成立了大明哈布斯堡聯盟,幫助西班牙和葡萄牙頂住了反哈布斯堡聯盟的進攻,同時又與沙俄大打出手,牽制了整個反哈布斯堡聯盟的主要精力,神聖羅馬帝國甚至被反哈布斯堡聯盟列強扔到了一邊,再也沒有理會過了。

按道理,有如此好的喘息之機,神聖羅馬帝國應該能重整旗鼓,再度崛起。

但是,就像斐迪南二世說的那樣,費迪南德三世只能當個盛世明君,而不能成爲亂世梟雄,他心地實在是有點太善良了,竟然不知道趁機組織大軍將各路諸侯一網打盡,反而空守着幾個公國得過且過!

不過,他不動手,並不代表別人不會動手,這不,大明帝國的鐵路剛修到維也納,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的電報就跟着到了。

電報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問他短時間內最多能集結多少軍隊。

由於神聖羅馬帝國是大明的盟國,對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現狀朱慈炅還是比較瞭解的,儘管他不停的提供武器支援,現在的神聖羅馬帝國還是老樣子,諸侯林立,根本就不鳥他們的皇帝陛下。

要不是急着去找荷蘭的麻煩,朱慈炅還真的懶得管他這位大舅哥的破事,要知道神聖羅馬帝國這會兒可有三百多個諸侯,光是這數量就能讓人頭皮發麻,一個個去收拾得費多長時間,又得花多少錢!

但是,他現在不管都不行了,因爲荷蘭和維也納之間還夾着一個諸侯林立的德意志聯盟,不收拾他們,鐵路就修不過去。

朱慈炅這意思就是讓他大舅哥集結軍隊,準備開幹了。

很遺憾,費迪南德三世並不是一個開疆擴土的雄主,甚至連收拾手下那幫不聽話的諸侯他都沒想過,總之,他對戰爭並不熱衷,碩大一個神聖羅馬帝國,所有軍隊加起來竟然還不到三十萬!

就這,還是大明帝國不斷支援武器的結果,要不是朱慈炅給他支援了十多萬軍隊的武器裝備,他手底下恐怕才十來萬軍隊。

其實也不能怪費迪南德三世不思進取,他治下還有奧地利公國,波希米亞王國,西里西亞公國等一大片廣袤的疆域,他又不是什麼雄才偉略的主,光是管理這些疆域就夠他頭疼的了,他哪裡還有時間去考慮收拾其他諸侯的問題。

對於朱慈炅的電報,他錯誤的理解爲這是大明帝國要求他出兵了。

他雖然不擅治國,但也不是加斯東公爵那樣的酒囊飯袋,對於整個歐陸的形勢他還是比較瞭解的。

現在,大明帝國正在面臨多線作戰的困境。

在沙皇俄國,大明帝國二十多萬陸軍正堅守烏山防線,而且還在烏河一線與反哈布斯堡聯盟四十萬聯軍對峙

在西班牙南部,大明帝國六十萬海陸聯軍正堅守瓜迪亞納河入海口,與反哈布斯堡聯盟列強的海軍對峙

在法國南部,大明帝國與西班牙聯軍正與數十萬法軍對峙

而且,大明帝國還要駐守歐亞運河,還要駐守南亞,還要駐守南洋,還要駐守西伯利亞,光是他知道的這些就已經足夠恐怖了。

他認爲,大明帝國怕是有點撐不住了,這是來向他求援來了。

大明帝國可是整個大明哈布斯堡聯盟的支柱,如果它垮了,整個大明哈布斯堡聯盟就完蛋了,這點他還是很清楚了。

於是乎,他罕見的豪氣了一把,直接回復朱慈炅道:神聖羅馬帝國可以支援陸軍二十萬!

才二十萬?好吧,勉強也算夠了。

荷蘭這會兒可是整個反哈布斯堡聯盟的核心所在,朱慈炅自然不能讓他們好過,現在,歐亞鐵路都修到維也納了,再怎麼滴,也要修過去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這會兒大明帝國的兵力的確有點捉襟見肘了,但是,並不是費迪南德三世想象的那樣,需要神聖羅馬帝國來支援了,他是要聯合神聖羅馬帝國從陸路向荷蘭發起進攻。

至於這兵力從哪裡來,他早有考慮,有些地方稍微擠一擠還是能擠出一兩個軍團的,湊個三十萬大軍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首先,他派出了禁衛軍第二軍團,令史可法率手下十萬大軍直接乘坐火車趕往坎大哈,與遠征軍第一軍團匯合。

然後,他又電報聯繫蘇伊曼,請他調集重兵屯駐奧斯曼帝國與波斯薩法維帝國邊境,用以震懾波斯薩法維帝國。

然後,他又令秦拱明率定遼軍從海路趕往位於地中海沿岸的歐亞鐵路支線港口,從那裡趕往維也納集合。

最後,他直接將遠征軍第一軍團主將侯世祿提爲陸軍副元帥,令他率遠征軍第一軍團和禁衛軍第二軍團趕往維也納與那裡的定遼軍還有神聖羅馬帝國的二十萬大軍匯合,對德意志聯盟諸侯發動攻勢,邊修鐵路邊前進,目標直指荷蘭!

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九章 明爭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九章 明爭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
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九章 明爭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九章 明爭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