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

李定國這時候跑去營救永曆去了,張強一時半會兒也沒有反應過來,等他腦袋裡面的各種關係纏繞逐漸理清楚的時候,才緩緩的說道:“對於我們來說,正好,可以放心的打何騰蛟了,不用擔心什麼了,文安之和那幫大順的舊將都在四山州,他們手再長也管不到我們,不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傷害,這個情況可真是及時啊。”

“去給蕭飛傳令,儘快搞定何騰蛟,要不投降,要不就被滅掉,給何騰蛟帶個消息,先禮後兵。”

“是,大都督。”親衛傳令去了。

張強感到輕鬆了,起碼對手永曆大明不會和自己作對了,不可能和南明國聯手了,這樣自己要對付的就是一個實力不濟的南明國了,他們不會翻起什麼大浪花,至少不能和自己兵戎相見,他們都是華夏軍教出來的,知道華夏軍的厲害。

至於一些小手段,肯定有,問題是華夏軍會怕他們嗎?

不可能的。

李定國啊,你走的真是時候,張強就怕李定國帶兵來和華夏軍死磕,那個傢伙至少是明末少有的戰神級別的戰將,清軍很多將領都折在他手裡,要不是他實力較弱,要不是永曆扶不上牆,李定國可能帶領大明覆國,這點要是具體推演起來還真是有那麼一點可能的。

不過實在是幾個大明朝廷都是扶不上牆,不能幫他多少,他又是躲在雲南州那麼偏僻遠離中原,遠離財富和遠離資源的地方,不僅是窮山惡水,還是人口匱乏的省份,哪能應付得了吳三桂這樣有清軍源源不斷的輸送各種物資的大奸雄,最後不得不逼的遠走緬甸,後代成爲哪裡的漢人華裔。

而吳三桂憑着上國的優勢,逼着白莽交出了永曆,然後用弓弦勒死了永曆,結束了漢人最後一個抵抗的國君,漢人朝廷。

而漢人則開始了長達二百六十多年的被洗腦,被統治,被壓迫的時代,直到近代歷史翻開新的篇章。

華夏軍的各方都安排妥當了,張強也帶輕鬆了一些,帶着人手在湖廣州遊歷起來,去了各個地方,總體來說,經過這一個月來的戰鬥,湖廣州基本上已經安定了下來。

唐殿風很有一種雷厲風行的辦事效率,不到半個月上任的時間,就將湖廣州梳理的井井有條,各種官員隨着金華中樞的相繼配置到位,湖廣州的大明,南明,還是何騰蛟的私人派遣的官員,或者清廷任命的官員,一律被拿下。

華夏軍配備的官員上位,按照華夏軍的規制,開始改造各地的官府,梳理人事關係,提拔一批,打倒一批;很快已經恢復到戰亂前的安定狀態。

民情部派遣的官員和情報人員迅速的深入田間地頭,官府,商埠,進行明察暗訪,很快揪出了一批民憤極大的地主和豪紳,官員,抄家,抓捕,下牢。

很快張強就知道了這次抄家,下牢所收穫的資財有多少了。

不算那些物資,光銀兩就達到了一千萬兩,令華夏軍在湖廣州的財政一下充盈起來,拋去前期爲湖廣州的戰鬥付出的軍費二百萬兩,後期派遣民兵和官員付出的費用一百萬兩,消耗物資,彈藥,以及傷員,百姓安置用去的三百萬兩銀子,華夏軍獲得了四百萬兩盈餘。

這些都是華夏元摺合過來的銀兩數目,這意味着,華夏軍將在湖廣州的投入全部收回,還賺了四百萬兩,同時這四百萬兩銀子將作爲湖廣州的財政留在湖廣州,不用上交,等於華夏軍不用在湖廣州承擔前期建設的費用,少用了四百萬兩,極大的緩解了華夏軍的財政。

華夏軍雖說佔領了大明東南,西南一小半地盤,等於是把大明原先最富庶的地盤佔領了,所獲得的資財肯定要多,而由於張強開發出了各種賺錢的方法,比如販賣軍火,把各地的商品集中起來由華夏軍發賣,賺取了鉅額利潤,充盈了華夏軍的國庫,可華夏軍開支也巨大啊。

首先,華夏軍養着龐大的軍隊,軍費開支就是一筆巨大的負擔。

原先一個浙江州,華夏軍三個府的軍費開支是三百萬兩,後來擴大到了五個府的地盤,佔據了福建州的兩個府,軍費開支達到了五百萬兩,加上後來又養了水師,水師規模小的時候不過上百條船,十來萬兩的開支。

可張強對鄭採用兵,軍費開支就達到了百萬兩,還好,獲得了千萬兩的物資和銀兩,緩解了財政窘境,還賺了一筆,之後,又開始大修境內的道路,疏通河道,使用的雖然是俘虜和囚犯,可一些工具,以及監管軍隊的開支還是需要的,後來又開始造船,擴大水師,同鄭洪奎打戰,同荷蘭人好葡萄牙人打戰,軍隊越來越多,地盤越來越大。

軍費開支從五百漲到了八百萬,財政開支從一千五百萬漲到了三千萬。

彼時,除了核心地區三個府的稅收和打仗繳獲,只能靠販賣軍火,從鄭成功和西班牙人哪裡獲得一些收入,其他的地方還需要補貼,後來浙江州全面收復,多了十幾府的收入,但也是入不敷出,新打下的地方收的稅收還不如補貼他們的多。

之後拿下福建州把拿下的地盤給了南明隆武,緩解了不斷擴大地盤帶來的財政補貼的巨大支出,通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終於使得收支面前平衡了。

可後來又有了同清軍的戰鬥,南明幾乎被清軍打的滅國,不得不出兵,軍隊再次擴大,開支又大了,一次戰鬥之後,南明覆國,張強還是不敢接受那些地盤,等徹底打敗了清軍,殲滅敵人六十萬兵力,獲得了不少繳獲,同時把南明這個付不起的阿斗攆到了廣東州,穩定了局勢,才慢慢發展了起來,財政收入劇增。

這是因爲沒有多少大的戰事了,商路通了,而張強又大規模的販賣繳獲清軍和南明國的物資,獲得了南明國地盤上各府,各縣的府庫收入,才緩解了財政壓力。

如今華夏軍地盤上人口已經達到了五千萬,這是合併了湖廣州,江西州,福建州,安徽州一半,蘇州州一半,廣東州一半所帶來的地盤收益,人口收益以後達到的效果。

華夏軍的年收入已經達到了一億五千萬華夏元的收入,可以很輕鬆的照顧那些新佔領的地盤了。

不過能不補貼就不補貼,給華夏軍留多一些備用的資金,多爲老百姓做點實事纔是真的。

老百姓已經在華夏軍的領地內過了兩年沒有戰爭的年代了,現在很多老百姓已經開始接受華夏軍的統治了,隨着教育的逐漸擴大,窮人的家的孩子接受華夏軍免費教學的時間延長,很多中年人也開始上免費的夜校了。

他們也開始識字了,華夏軍地盤老百姓對於華夏軍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了,現在清軍和大明要想和華夏軍玩爭奪民心的把戲已經不夠看了。

一個是華夏軍邊界管理極爲嚴厲,除了商人,軍隊,一般人很難出入邊界。

另外一個是華夏軍絕對不會手軟,對說清軍好的,抓住就坐牢,和家人連坐,說大明好的,一律取消福利,不能去上免費的學校,不能進入官府任職,去商家,也會工資減半,並且隨時得去官府備案,檢查,若有不軌之心,馬上抓捕,下獄。

再就是華夏軍的地盤上不能看到清朝的那種頭型,哪怕是鍋蓋頭,還是小辮頭,都當清軍細作抓捕,這次不是下獄,是送俘虜營,服役。

同時獎勵那些舉報的人,舉報有獎,獎勵華夏元一百元。

在華夏軍領地內,看不到銀兩流通,只能看到華夏元流通,使得他們慢慢接受華夏軍的統治,習慣這種統治。

人是環境動物,你給他什麼環境,他就會逐漸適應什麼環境,不適應環境的都餓死了。

有高壓,還是有大棒加蘿蔔,百姓怎麼會還念其他人的好處呢?

隨着戰爭的繼續,華夏軍逐漸減少核心地區的軍隊,讓百姓忘記戰爭,核心地區除了主力駐守部隊,一些軍事禁區,民兵都已經外調了,守備部隊成爲主流,守備部隊也逐漸減少,職責也轉變爲警察的職責了。

目前野戰旅大部分已經調集到了安徽州和蘇州華夏軍佔領的地盤上了,民兵也向幾個重要的同其他勢力接壤的邊境地區轉移,內陸已經很難看到民兵了。

只有山中關鍵地區,關隘還有一些民兵和守備部隊駐守,防止敵人細作的滲透和破壞。

福建州除了沿海其他的地方已經沒有了民兵和作戰部隊了,當然,一些地方,比如懲戒營駐地,還是有的,哪裡可是事情的多發地段,不得不安排一些民兵和守備部隊,甚至有野戰旅,近衛旅的一些小部隊駐守。

爲了給領地內的百姓騰出工作機會,核心地區和一些已經歸化的地區,都沒有了俘虜營和懲戒營了,俘虜和苦役,重犯們逐漸轉移到了新佔領地區,建設那些地區的道路和城池,疏通河道,挖煤,挖礦,他們不拿工資,而百姓去的核心地區的那些礦產,山林,是要付工資的,通過勞動獲得自己生活物資,賺取自己的財富,是華夏軍提倡的。

又過了半個月,蕭飛和古月笙哪裡戰爭不斷,華夏軍同時和反正軍,起義軍,何騰蛟的明軍,李過的忠貞營作戰,還要一邊建設佔領地區的州縣,救濟百姓,抓捕反對者,可以說消息不斷,事情不斷。

可湖廣州已經逐漸擺脫了戰爭的陰影,百姓迴歸家園,民兵部隊也建立起來了,村衛隊也建立起來了,守備部隊逐漸配備到位,官員已經掌握了湖廣州全境的權利,正在推行佔領區政策。

從後方調集的俘虜和苦役陸續到位,有十萬苦役進入了湖廣州,開山鋪路,修葺城池,在邊境挖掘防禦工事,築城,主要是面對還是戰亂不休的雲貴州,爲了防止敵人從哪個方向攻入,唐殿風在哪裡安排了一個野戰旅,野戰旅是由後方守備團加上民兵部隊,加上從近衛旅一旅抽調的骨幹士兵和軍將新建的第二十五野戰旅。

從其他地方抽調的民兵部隊被打散編入野戰旅,或者編入湖廣州新建立起來的民兵部隊,甚至把一些前期作戰受傷的野戰旅傷員放到了村衛隊級別,去掌握部隊,支援地方建設。

由於海上的戰鬥基本沒有了,所以張強又從水師抽調了一些原先編入的野戰旅和民兵骨幹,甚至是一支三千人的完整的陸戰隊來,新組建了第二十六野戰旅,駐紮在湖廣州同廣西州接壤的邊境地區,看管南明國。

兩支新組建的野戰旅,加上湖廣州同湖北州邊境的第二十四野戰旅,三支部隊,加上近衛一旅,保證了湖廣州的安全,同時看管了三個方向的敵人,可以湖廣州的安全有了保證。

不久,近衛第三旅來到了長沙府,張強帶着近衛一旅進入了湖北州武漢府,同古月笙會和,他的近衛一旅由於連番抽調人手,已經不是滿編的了,考慮到近衛第三旅有兄弟單位,用不到那麼多兵馬,張強從近衛第三旅抽調了原先從近衛一旅抽調的人手,加上一些新培養的精銳,讓近衛一旅滿編,並且達到了一萬六千兵馬。

此時近衛一旅實際上已經不能叫旅了,叫師更爲妥帖一些。

很快張強就下了命令,讓近衛一旅提升編制和番號,改口叫近衛一師了。

編制兩個旅,原先的近衛一旅編制爲六千五百兵馬,近衛二旅編制爲六千五百兵馬,同時把炮兵旅獨立出來,編制爲近衛炮兵一旅,兵力爲一千人,騎兵爲近衛騎兵一旅一千人,同時還有張強直轄的兩個騎兵營,親衛營,斥候營。

原先的近衛二旅改爲近衛三旅,原先的近衛三旅改爲近衛四旅。但編制和兵馬不變,仍然爲一萬一千兵力。

一邊行進,一邊改編隊伍,抽調兵馬,補充近衛一師,同時補充近衛四旅,也就是原先的近衛三旅,抽調兵馬當然是從各個野戰旅抽調了。

野戰旅抽調是從前往後,從一旅開始,到十旅,這些先前編制的,有着各種作戰經驗,並且接受了戰場考驗的部隊。

至於野戰旅被抽調的人手,從後面的十一旅到二十旅補充。

這些旅抽調的人手從核心地區的守備部隊補充。

經過半個月的調整,補充,行軍,到達武漢府一個星期以後近衛一師成型,戰鬥力提升,裝備提升。

因爲戰爭,華夏軍越打越強,敵人越打越弱,也只有華夏軍才能獲得這種戰爭紅利。

第五百零六章 戰後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明烽火17-逆轉1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還是去南洋第七十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受阻2-學習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七百二十五章 穩贏第二百三十三章 讓世界亂起來,不要太超強第二百零一章 孩子,這就是命啊!第一百四十三章 鄭彩末日9第八十六章 可以訓練基層軍官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被偷襲之因第五百四十九章 軍人的天職就是戰爭第三百五十一章 燧發槍問世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三百零三章 親王被俘第二百零五章 五虎將之劉國軒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變第二百九十七章 詭異的婉轉:洪承疇其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尚禮拜見二百八十九章 部門官員配備第二百一十五章 絕不投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會鰲拜5第八百三十六章 陝西州戰事怎麼打?第八百一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利益牽扯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明烽火19-逆轉3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小子也欠抽四十二章 技能漏洞第四百五十三章 會鰲拜5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七百一十八章 再扶持一個勢力出來第六十一章 敵人不上當第六百九十二章 瓊州戰略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七百一十二章 後魯國時代第六十七章 收穫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金國的反擊第一百五十五章 製造糧食鈔票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五百零五章 士氣低落第五百七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八百四十三章 聲東擊西之計1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還是去南洋第三百五十章 毫無顧忌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工廠1第二十三章 大勝第一百三十九章 鄭彩末日5第八百二十四章 奠定勝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晉商細作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洋危機2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六十一章 敵人不上當第九百零一章 索額圖授首第三百一十八章 圍殲1第三百六十六章 魏無忌的心思第三百三十二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七百五十四章 澳洲危急1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三百三十六章 燧發槍研究討論七百七十五章 大清要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兇8第一百二十二章 決定性勝利第五百零七章 不過一堆廢品而已第一百三十章 練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一起背叛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然打擊第四百六十四章 會鰲拜16第九章 朱大小姐來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迴歸之路第三十一章 改編部隊第四百零二章 排槍對決2第二百九十章 要命的華夏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會鰲拜7第二百零四章 親眼目睹攻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七百一十六章 魯國混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驚慌失措第三百五十七章 彙報3第三百三十二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四百八十三章 敵人來了第七百九十章 新的人員培養第三章 我有一個任務交給你做第三百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八十八章 血肉磨坊1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八百九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1第四百二十五章 南明烽火6第一百六十九章 伏擊2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六百七十一章 老爺你好第七百八十二章 衰敗的日本人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
第五百零六章 戰後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明烽火17-逆轉1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還是去南洋第七十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受阻2-學習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七百二十五章 穩贏第二百三十三章 讓世界亂起來,不要太超強第二百零一章 孩子,這就是命啊!第一百四十三章 鄭彩末日9第八十六章 可以訓練基層軍官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被偷襲之因第五百四十九章 軍人的天職就是戰爭第三百五十一章 燧發槍問世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三百零三章 親王被俘第二百零五章 五虎將之劉國軒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變第二百九十七章 詭異的婉轉:洪承疇其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尚禮拜見二百八十九章 部門官員配備第二百一十五章 絕不投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會鰲拜5第八百三十六章 陝西州戰事怎麼打?第八百一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利益牽扯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明烽火19-逆轉3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小子也欠抽四十二章 技能漏洞第四百五十三章 會鰲拜5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七百一十八章 再扶持一個勢力出來第六十一章 敵人不上當第六百九十二章 瓊州戰略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七百一十二章 後魯國時代第六十七章 收穫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金國的反擊第一百五十五章 製造糧食鈔票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五百零五章 士氣低落第五百七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八百四十三章 聲東擊西之計1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還是去南洋第三百五十章 毫無顧忌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工廠1第二十三章 大勝第一百三十九章 鄭彩末日5第八百二十四章 奠定勝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晉商細作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洋危機2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六十一章 敵人不上當第九百零一章 索額圖授首第三百一十八章 圍殲1第三百六十六章 魏無忌的心思第三百三十二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七百五十四章 澳洲危急1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三百三十六章 燧發槍研究討論七百七十五章 大清要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兇8第一百二十二章 決定性勝利第五百零七章 不過一堆廢品而已第一百三十章 練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一起背叛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然打擊第四百六十四章 會鰲拜16第九章 朱大小姐來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迴歸之路第三十一章 改編部隊第四百零二章 排槍對決2第二百九十章 要命的華夏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會鰲拜7第二百零四章 親眼目睹攻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七百一十六章 魯國混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驚慌失措第三百五十七章 彙報3第三百三十二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四百八十三章 敵人來了第七百九十章 新的人員培養第三章 我有一個任務交給你做第三百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八十八章 血肉磨坊1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八百九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1第四百二十五章 南明烽火6第一百六十九章 伏擊2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六百七十一章 老爺你好第七百八十二章 衰敗的日本人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