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城之戰後,整個草原的天氣撥雲見霧,太陽不吝笑臉,整日在天上晃盪,等到了農曆三月,也就是公曆的四月時,整個草原的天氣開始回暖。
雖然寒風颯颯,但是卻沒有那麼冷了。而此時的歸化城,卻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無數牛羊馬匹在牧人的看管下,悠閒的吃着草,而更多的,則是如同螞蟻一樣,忙碌不停的草原牧民。
他們被聚集這裡,破土動工,在歸化城原來的基礎上,增擴外城,有了水泥之後,城池的修建便利多了,從此刻正在打下的地基就能看的出來,一座巨大的城市正在逐漸聳立起來。
外面苦力號子喧天,歸化城中,朱由校卻安穩異常的處理着政務,此時距離戰場結束大概有十來天了。他的大軍哪裡也沒去,就是在草原上掃蕩,清剿更小的部落。
由於不需要頭人貴族等進行間接控制,因此驃騎軍和驍騎軍的清剿是相當血腥的,殺掉他們的頭領,掠奪牧民,帶回牛羊馬匹。
此刻的歸化城附近,因爲他的動作,一下子聚集了四五十萬的人口,幸好當初中南半島的國家朝貢時送來了大量的糧食,不然他根本負擔不起真多人的嚼裹。
再加上天宮商號和後勤部的拼命轉運糧食,總算是讓他各種物資供應正常。
騎兵去掃蕩,步兵則留下來看家,監視着那些人羣修建城池。同時,一批批內陸無地的農民被送到了這裡來,他們大都是河北、山西、陝西人,當地土地不夠分,他們又想分的土地,只能這樣辦理。
當然,他們並不吃虧,來到歸化城後,有現成的牛羊馬匹分給他們,有修建好的房子,有皇帝免費送的馬車,還有天宮商號以及其他一些涉及毛紡織業的商人的訂單合同,甚至還有沒人五個銀幣的安家費,按人頭算,老人小孩都有,算是折抵了沒有的土地。
他們根本不用擔心未來的生活,只需要擔心自己能不能適應草原上的生活就好了。
同時,從內陸的支援源源不絕的到來,有着內府做支撐,朱由校所能動用的人力物力,要比內閣大的多。
官員、文吏、警察、商人,無數人的到來,讓這裡繁華異常,而有着皇帝的坐鎮,這裡又非常的安全。隨着朱由校的干預,很多忙紡織業都遷徙到了這裡來,羊毛那麼蓬鬆,不如就地加工,製成各種成品之後再販賣來的方便。
有了產出,有了人口,同時有了安全的保證,一個商業化的大城市就這樣逐漸成型了。當然,這些都是未來的設想,但是一切都可以預見的。
坐在琉璃金鑾殿中,朱由校看着文書上面各種的反饋,總算是鬆了一口氣,歸化城的局面算是搞定了。等到白城也發展起來,兩座城市分居兩頭,算是將後世內蒙古的底盤給鉗制住了。
這次征伐林丹汗可謂是收穫巨大,不僅獲得了大量的人口和底盤,更重要的是戰馬的獲取,他總算是讓自己十萬騎兵弄上了雙馬,不再是以前一樣,每次行軍都是慢悠悠
的走着,直到接敵後才發起衝鋒。
有了雙馬後,尤其是耐力悠長的蒙古戰馬,他的這兩隻部隊纔算是有了長途奔襲的本錢,有了大規模迂迴機動的能力。
這個意義十分的巨大,是戰略級的改變。
隨着歸化城走上正軌,警察隊伍的組建,城防軍的組建,以及各種官員的就位,野戰軍的作用逐漸減小,最後甚至都從日常中撤了出來,單獨駐紮在大青山腳下。
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小夥子,又是經歷過來戰爭,心中憋着的負面情緒不曉得幾多,雖然這些都被朱由校用嚴格的軍紀和豐厚的賞賜給壓了下來,但是一旦悠閒下來,沒有事情做,還是會出事。
故而,由於還需要在大草原等待一段時間,朱由校就開展了大學習活動,晚上所有人集中起來,集體學習文化課,識字掃盲,而老師,則是去年科舉後,分到軍隊中的那五千舉人。
雖然有很多人分到了四總部去,但是光是剩下的,也綽綽有餘了。
至於白天,更簡單,軍中大比武,隨軍軍校,籃球、足球,各種活動一展開,二十萬的小夥子玩的是不亦樂乎,不僅鍛鍊了軍事素質,還得到了放鬆。到了後來,朱由校甚至利用從各個蒙古高層頭人哪裡搶奪過來的歌姬舞女等組建了一個歌舞藝術團,到軍中表演,徹底讓軍隊從戰爭的緊張中放鬆過來。
“陛下,此間事了,何不班師回朝,緣何在此空耗糧餉。”面對皇帝的遷延,新任的呼和浩特知府,內蒙古行省左參議陳子壯同志問道。
他因爲河北的土改工作貢獻突出,便從都察系統出來,高升到了這裡,和他這樣的還有很多,甚至還有些小吏出身的官員,這次直接提拔成了知縣,到內蒙古的土地上給帝國做貢獻。
在大明,別的不多,能當官的人一抓一大把,不說以萬計數的舉人,但是那些文吏等雜流小官,都不知道有多少,他們的能力並不差,只是在學問上差些,纔沒有通過科舉,前途有限。
如今朱由校打破了科舉的枷鎖,升遷了很多人,讓他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如此大的基數下,朱由校根本不擔心某些舉人辭官不做,想做官的人全天下多的是。
面對陳子壯的疑問,朱由校笑笑,答道,“朕在等,等待一封奏摺的到來。”
“等奏摺?”陳子壯疑惑,不知道什麼樣的奏摺需要皇帝等待。
大明,京師。
文華殿中,幾個宰輔濟濟一堂,圍桌而坐,彙報着工作,坐在上首的,自然是名義上的次輔,實際上的首輔徐光啓了,他的下面,左右各坐着幾個人。
如今搭班幹了這麼久,相互能力也都瞭解了,分管的工作也就此確認下來,王佐一如既往的,管着工部,主持着目前整個大明頗受注目的築路計劃。
朱燮元負責人事工作,主要是對下面各個省份的官員進行考覈和督促,讓他們切實落實內閣下發的各種文件,不定時的他還要派人下去巡查
,一旦發現有陽奉陰違的,立刻查辦。
不僅要送到都察院進行罪名的審覈,還有做出行政處罰,革職,永不敘用,多少多少代禁止科舉,多近的親戚關係也禁止科舉。各種株連的處罰措施相當的嚴重,讓下面的官員怨聲載道,不過也正是這樣,才讓一直懶散慣了的大明官員難得的勤奮起來,操辦着各種事情。
至於其他幾位,畢自嚴負責經濟工作,管着商部,財部,以及稅收總局和海關總署,管轄的部門最多,範圍最廣,沒辦法,誰讓內閣就他財務方面的能力最強呢。
蔡復一則是負責暴力機關,比如兵部和警部。各地警局的組建,執行,內部肅清,甚至培訓等,都要他來操辦。而兵部的事務,雖然河北正在逐漸進行民兵的訓練,但是這個系統真正想要在全國實施,還有待商榷。況且,就算沒有問題,此時也沒有這麼多的人力物力來執行。
最後的李長庚,則是負責文化教育以及外交方面的事情,和楊漣、何如寵一起搭班工作,每日和翰林院啊,天宮院啊打打交道,規範下全國的出版社,勘定下書籍,然後出版些圖書,或者調節下藩國的關係。可謂是最輕鬆不過的工作了。不過因爲手裡有着遍佈全國的帝國日報,職責也不輕。
而十二部中,宗人府歷來都是獨來獨往,甚至都不上朝的,裡面的事務都是王常月說了算的,平常在內閣看到他們,基本都是來要錢的。
而國部和戶部,則由首輔徐光啓張總負責,同時土改工作,也是他親自指揮督促的。
這個就是目前大明中樞的權利結構了,各自一灘事,每日到首輔哪裡彙總,相互商量下各自的影響交流,而後辦公,頗有種民主集中制的風範。
沒辦法,和以往不一樣,因爲皇帝極強的控制慾,內閣的事務一下子多出了好多來,必須要這麼的人手才能關顧過來,不然整個天下都亂套了。
不過,今天聚集在一起,他們沒有聊自己的工作,而是一起討論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科舉。
自從去年皇帝想要改革,在會試的時候,設置了多個科舉科目,分流考試的舉人,然後取消掉了殿試,直接以會試成績定終身後,今年的科舉形式還沒有確定呢。
明年,天啓四年,上班呢,是秀才的考試,而下半年,則是秋闈,後年則進行春闈,然後讓人鬱悶的是,直到現在,皇帝還沒有定下科舉的形式。
若是放在前朝,他定然想都不想,考八股,這還用說麼,但是面對強勢至極的天啓皇帝,這些官員心裡都沒數了。
上次改了會試的樣式和內容,這次不知道還會不會改其他的呢。
“徐大人,不知道陛下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幾個閣老逼宮似的問道。沒辦法,皇帝出征前,和徐光啓談了整整一個晚上,若是說不是在交待走後的政務,誰都不信。
只是,面對詰難的同僚,徐光啓只能無奈的攤手,“關於科舉,陛下真的什麼都沒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