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之戰後,天啓皇帝帶着羽林軍匆匆離去,回國平叛,留個內閣次輔,東閣大學士,遼東總督孫承宗的是一個爛攤子。
整個遼東,因爲這一次計劃,大傷元氣,部隊士氣底下,遼民散亂,到處奔逃,各處城牆城堡空無一人。
好在,此時女真打敗,留守的都是老弱殘兵,無力進去,只能固守,甚至連遼陽瀋陽都放棄了,故而孫承宗不費絲毫力氣的恢復了遼東局面。
這一來一回的,整個遼東的故土回到了明朝手中,女真損失了五萬精銳,整個部族退縮到了長城之外。至此,遼東戰略態勢卻顛倒過來,女真固守,明朝把握着主動。
喪失了五萬精銳後,女真實力劇損,如今能守着地盤就不錯了。而明朝這邊,則士氣大振,孫承宗趁機開始鞏固內政,整訓兵馬。
儘管沒有了羽林軍強大的戰鬥力,但遼東當時有戰鬥力的兵馬還有七八萬,這些人野戰不成,但守城還是沒有問題的。女真損失慘重,根本無法扼守各大關卡,早就收攏兵力退縮回去,讓孫承宗輕鬆的收復了整個遼東故土。
而後,奴兒干都司被撤,正式建立遼東行省,巡撫爲熊廷弼,城防將軍爲羅一貫。至於留在這裡的李屠,是中央軍序列,不屬於地方。
此時的遼東,大部分都是後世遼寧省的地盤,北邊的開原鐵嶺地區,地勢崎嶇,東西北三邊都是陡峭的丘陵,明初修築了完整的長城,西起山海關,沿着遼西走廊,順着遼河往北,在開原處繞個彎南下,沿着長白山,一路修到了鴨綠江邊上。
這條長城,稱爲遼東鎮長城,是屬於明長城的一部分。
當然,此刻書面上是收復了,但是能不能守住還是個問題,整個遼東地區廣袤,人口卻僅有幾十萬,分佈開來,當真是地廣人稀。
邊防穩固後,孫承宗就開始梳理內政,給遼民分配田地,免除稅負,從關內吸引人口,整軍備戰。一如皇帝所想的哪樣,這裡全部免除了農業稅
,一切工事全部以銀錢僱傭,也因此,朱由校在這裡撒下了大把的銀子。
不過這些銀子下去,也讓遼東有了一絲興盛之氣。遼東地勢平坦,只要開發出來,就是一個巨大的糧倉,後世東北黑土可是赫赫有名的。
而且這有着非常多的資源,礦產,木材,草藥,人蔘,商機無限。隨着天宮商號在這邊進駐,購置特產,越來越多的商人朝這裡涌來,而稅分田的政策,也隨着宣傳,在關內傳播的越來越廣,失地農民紛紛報名移民。
儘管這裡田土都是國家的,農民只有永佃權,但這並不妨礙農民的熱切,精明的他們,從遼東政府的公文中,發現這種擁有,僅僅是名義上的擁有。
官府一不收稅,二不賣地,這塊田分給你後,以後就是你一直種,你去世後官府纔將地收回來,至於你生的子女,也不用擔心,地雖然不能繼承,但有子女出生,會重新分地。
這裡的政策非常自由,有人就有地種,人死了地收回來,分給其他活着的人,你不想種地了,領點農業補貼,去幹其他的事情。比如當兵、經商做工之類的。
當然,遼東免稅的政策僅僅限於糧食,你種糧食,不論是吃還是賣,都不收稅,但種植其他的就要收稅了。而且僅僅限於個人種植,大規模的承包種植不在此列。
對於土地政策,這些農民一改自己的見識短淺,瞭解的非常透徹。等到他們明白自己擁有永佃權和免稅後,立刻高興的拖家帶口朝着警局報名,然後被官府送過去了。
這些農民非常的明白,土地所有權什麼的不重要,只要自己能一直種地,上面收的糧食都歸自己,這就夠了,其他都是細枝末節,不必在意。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孫承宗已經接收了七八萬的關內移民,將他們分別安置下來。而等到南直隸戰事平定後,知道自己將有五十萬人發配過來,他更是高興壞了。尤其是這五十萬人還被分別判處了不同年限的勞役後,他更是興奮。
有這五十萬人,他能讓整個遼東變個樣。
相對於內政的進展順利,軍事方面就不咋樣了,城防軍還好說,用以前的軍隊改編就好,只是需要換成新式的訓練以及軍紀就好。
但驃騎軍的組建卻沒那麼順利了,整整五萬的騎兵,讓李屠幾乎愁白了頭,人不夠,馬也不夠,教官更是不夠。想大肆招人,孫承宗不允許,青狀都被招走了,誰去種地開荒啊,馬就更不用說了,又有耕地,又要建馬場的,根本沒有富裕的擠給李屠,教官就不用說了,羽林軍的五千騎兵,皇帝就留了兩千下來,如何能擴建出五萬人來。
最後無奈之下,李屠只能先行組建兩萬人,等到以後在招收更多的吧,兩萬人的騎兵,也差不多夠滅女真的了。
李屠現在最想的,就是帶着自己麾下兒郎東進,出邊牆,打到赫圖阿拉,奪個滅國之功。如今李屠的騎兵雖然技術還不咋樣,但裝備真心不差,胸甲雖然少,但卻全都是鋼製的,這可真是讓李屠高興壞了。
先期雖然只有一千,但後期還會源源不斷的送過來,其他的短火銃,騎槍馬刀就更不用說了,都是上好的貨色。他們的這些裝備,可讓城防軍那邊羨慕死了,他們到現在,還是用的繳獲女真的那些東西。
總之,無論是從內政,還是軍事方面來說,遼東都是一片欣欣向榮,更不要說,內府如今又琢磨這,準備在遼東灣建造鹽場的事情,皇帝所說的四大鹽場,他們可都惦記着呢。
等到鹽場一成立,哪怕受益全歸內府,但鹽丁們的消費,一樣能帶動周邊的興盛,而且遼東又將多一樣產物。
每日奔馳在遼東大地上到處巡查的孫承宗,也是心中一片火熱,遼東越興盛,他的功績自然越大,只要這樣平安幾年,自己絕對能夠問鼎首輔。
想到首輔這兩個字,他也忍不住心中一片火燒的感覺,只要能坐上這個位置,自己不僅能實現人生抱負,還能青史留名,這怎能不讓他熱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