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黃沙掩千古,功過後人說

番外:黃沙掩千古,功過後人說

燕京,某著名中學的課堂上。

一節平平無奇的歷史課,但卻顯得那麼的不平凡,只因爲這節課講的是種花家歷史上的一位特殊的皇帝。

“所以說,明高宗,天明皇帝朱瞻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講臺上,一個鬢生白髮的歷史老師看着下面的學生們。

一個能在花甲之年仍舊活躍在教書育人第一線的老師無疑是值得人們尊敬的,但此時此刻,卻並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

學生的想法都比較單純,他們沒有經歷過複雜的社會,想法通常只是基於問題而產生,但即便如此,這個問題他們也不好回答。

原因就是歷史上對這位明高宗的評價實在是太過多樣化。

好的評價,不說直接把明高宗吹上了天,但也相差無幾了。

至於壞的評價……基本上就差把明高宗說成是一個嗜血的戰爭販子和殺人狂魔了。

畢竟,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能有如此戰功,名下掛着如此之多亡魂的皇帝,僅此一個。

……

見臺下鴉雀無聲,講臺上的老師有些失望,但卻也沒有氣餒。

畢竟,他們是學生,而且只是中學生,他們來到學校就是爲了學習知識的,倘若他們什麼都會,那又何必來學校呢?

“不知道沒關係,不要氣餒,我們一點一點來分析。”

老教師說着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四個大字。

永樂七年。

“對於明高宗,我們都知道歷史對於他的記載除了出生在燕京之外,然後就是永樂七年,這期間幾乎沒有任何記載。”

“永樂七年,受北元餘孽的影響,我們中原的邊境屢次被衝擊,在永樂七年更是有了大將丘福等一公四侯出征塞外但卻戰死沙場的敗績。”

“在這樣的情況下呢,當時在位的明太宗朱棣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明朝接下來的動作自然是北伐。”

“但是呢,明朝的將領在洪武年間就殺的殺,退的退,到了永樂年間,老牌武將就剩下了一個張輔,但當時張輔還在雲南,平安南大越國陳季擴之亂。”

“在誰都信不過的情況下,明太宗朱棣就決定要御駕親征,而我們所談論的主角,也就是明高宗朱瞻壑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嶄露頭角的。”

說到這裡,老教師再次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詞,共計六個字。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以儒家治國,當時奉行的是程朱理學,號稱是以人爲本,以仁孝治國。”

“但是呢,明高宗卻在這次的北伐之戰中做出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想不到,也是違背整個時代的事情。”

“這件事情是……”

老教師的聲音拉長,語氣中也帶上了幾分期待感。

“築京觀!”

講臺下,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沒錯,築京觀!”老教師轉身在黑板上奮筆疾書,寫下了京觀兩個字。

“要知道,當時的明朝以儒家治國,奉行的是程朱理學,更是號稱以仁孝治國。”

“這孝,自然是孝順、孝道的孝,而這仁,自然是仁慈、仁德的仁了。”

“築京觀,而且還是築了一個由二十萬人的屍骨做基礎的京觀,這在當時極大地衝擊了人們的觀念。”

“這就相當於什麼呢?這麼說吧,辜先生曾經說過,咱們種花人骨子裡有一種十分獨特的品質,這種品質就是溫良。”

“明高宗的所作所爲,相當於是顛覆了人們對種花人的這種看法。”

“當然了,事實上歷史上能夠做到明高宗這種地步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畢竟他所留下的事蹟可不僅僅只是那些不好的,更有其他皇帝究其一生也達不到的高度。”

“畢竟,開疆拓土,當屬明高宗爲歷史第一人,成吉思汗都只能望其項背。”

“明高宗雖然征服了歐亞大陸,但卻並未銷燬其他民族所留下來的文化典籍,所以我們能從歐洲歷史上得出一些我們種花家歷史上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說,在明高宗之前,歐洲先後將兩個人稱呼爲上帝之鞭,第一個被歐洲人稱呼爲上帝之鞭的是歐亞大陸的匈人領袖阿提拉。”

“阿提拉的一生,足以稱之爲傳奇。”

“阿提拉是弒兄上位,在他的領導下,匈人不斷地擴張,最終兵臨波河,直指西羅馬帝國的都城拉文納。”

“然而,匈人帝國雖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最終也只是止步于波河,未能再向西挺進。”

“在阿提拉之後,被歐洲人稱之爲第二個上帝之鞭的就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大家都知道,咱們在學明史之前就是學的元史,成吉思汗全名爲孛兒只斤·鐵木真,而他之所以被稱之爲上帝之鞭,自然因爲對歐洲的進攻。”

“但是和第一任上帝之鞭一樣,成吉思汗也未能達成完全進佔歐洲的偉業,最終,成吉思汗征伐歐洲的腳步停留在了黑海一帶。”

“在這兩人之後,就是咱們這堂課所講述的明高宗了。”

“事實上,明高宗雖然被稱爲第三任上帝之鞭,也是最成功的上帝之鞭,但實際上明高宗卻從未有過上帝之鞭這個名號。”

“原因呢,是因爲明高宗的思想比較排外,這一點從他極力推崇公羊學就能看出來一點,因爲公羊學的主題思想就是大一統和大復仇。”

“大一統,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那什麼是大復仇呢?”

“對於公羊學,大家最熟悉的可能還是那句‘九世之仇猶可報乎?’”

“這句話是出自《公羊傳·莊公四年》,但實際上這句話只是前半段,不過後半段不在《公羊傳·莊公四年》這本書上,而是孔子所說。”

“春秋時,公羊曰:‘九世之仇猶可報乎?’孔子曰:‘王道復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那爲什麼說公羊學呢?公羊學又和明高宗的西征有什麼關係呢?這裡面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國家了,這個國家名爲帖木兒帝國。”

“很多人都不知道,帖木兒帝國曾經想要東征明朝,那時候帖木兒帝國的國王對明朝皇帝的稱呼是‘契丹國的野豬皇帝’,這顯然是一個蔑稱。”

“不過,還沒等帖木兒出發征討他眼中的‘契丹國的野豬皇帝’,他就駕崩了,最終這事兒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呢,好巧不巧,這帖木兒死在了1405年,這時候正是明朝的永樂三年。”

“後來,明高宗朱瞻壑在還是漢王世子的時候,把人安插在了明朝的市舶司中,最終通過鄭和下西洋,抵達了中亞地區,再通過中亞地區抵達中美洲。”

“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咱們種花家第一次跨越亞歐大陸的遠洋,最終取回了紅薯、土豆、玉米和橡膠樹等作物的種子。”

“當時明朝的寶船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明朝的造船技術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但即便如此,二百人……或者應該說是一百九十五人,即便是取得了明朝市舶司先進的造船技術,但跨越大陸板塊的航行,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而在這個過程中,明高宗朱瞻壑也得知了‘契丹國的野豬皇帝’這個稱呼,以及帖木兒意欲東征明朝的野心。”

“想想看,一個本就極力推崇公羊學大復仇思想的人,再加上得知了在遙遠的中亞還有對明朝虎視眈眈的敵人,明高宗能忍受得了嗎?”

“顯然是不能的。”

“當然了,這只是我們的推測,對於明高宗跨越如此遠的距離出征中亞和歐洲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有人說他是因爲知道了帖木兒對明朝的蔑視,也有人說是因爲要給他麾下的三員大將報仇,因爲錢勇、簡笑和祝三鳳這三個人是當時二百人中僅存的三個人,而且還在中亞地區遭受過非人的對待和屈辱。”

“還有人說,明高宗就是一個喜歡打仗的人,因爲在他西征之前就已經先後親自率兵征討並且滅掉了倭國、大越國、暹羅、南掌和德里蘇丹等國。”

“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無從得知,因爲就現有的史籍上沒有發現相關的記載,在中亞和歐洲地區的原住民中也沒有相關的消息。”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現在歐洲地區雖然仍有超過百萬的白人生活,但他們卻是被咱們種花家的文化給同化了的,因爲以當時明高宗的政策,不是漢人還敢出來招搖過市的話,那絕對是要被殺的。”

說到這裡的時候,老教師的精神明顯不如最開始的時候了,畢竟年紀也大了,再加上說了這麼多了。

打開帶來的杯子喝了口水,老教師再次開口。

“所以,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明高宗天明皇帝朱瞻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之前,有人用‘其功也卓,其過也彰,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來評價隋煬帝,但我個人不是很認同,我認爲這句話用來評價明高宗纔是最合適的。”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咱們分析一下。”

“其功也卓,這個不用多說,意思是他的功勞很大。”

“其過也彰,這裡的彰不是彰顯、表彰的意思,而是顯現的意思,意思是他的過失也顯現在人們的面前。”

“最後的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意思就是雖然有罪過,但也只是在眼前,而其功勞是一直延續下來的。”

“總結起來呢,明高宗就是一個功勞卓著,也有過失,但都是眼前的過失,他的功勞是一直延續下來的,直到現在。”

“我個人認爲,隋煬帝是配不上這個評價的,相較之下,明高宗才最貼合‘其功也卓,其過也彰’的說法,同時他所做下的功績用‘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來形容纔是最合適的。”

“爲什麼呢?因爲明高宗所做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是功,是保證自那之後種花家的穩定,使種花家不再擔心外部來犯之敵。”

“但對於阿拉伯、由肽和白種人這些人種來說,明高宗就是殺人無數的惡魔了。”

……

叮鈴鈴~

學生們最期待的聲音響起,老教師有些遺憾地轉過頭,看了看黑板上寥寥無幾的字,最終還是收起書本,看着學生們說道。

“下課。”

“起立!”

“老師再見……”

(本章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267章 由樂園第111章 自己惹的,自己哄吧第393章 與虎謀皮(上)第228章 朱瞻壑所帶來的影響第256章 富和強是兩碼事第105章 給沐家的見面禮第463章 其樂融融和刀光劍影第430章 從不曾認輸過第192章 朝廷的大動作第247章 公平第165章 搞我?我直接自斷後路!(二合一)第499章 利益分割第288章 給老爺子最後的……致敬第422章 跳樑小醜第421章 死亡其實才是最大的逃避第79章 試探第393章 與虎謀皮(上)第296章 恐懼的後遺症第23章 雙方的小心思第42章 不同的態度第328章 陽謀第74章 攮死你們!第71章 天子腳下第174章 史無前例的京觀第435章 想好要怎麼死了嗎?第139章 權的附庸(二合一)第136章 那個少年,他來了!第162章 優待?只是表面而已(二合一)第414章 大明之威!第21章 走眼了第222章 安內,攘外第302章 各方矚目第337章 棄車保帥?不一定好使第391章 喪家之犬第115章 大明的怒火第399章 曾經的對手第5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永樂大帝第10章 狗血男女第162章 優待?只是表面而已(二合一)第450章 莫出頭,出頭必被揍第308章 利益之下的嘴臉第292章 趙王第224章 犯錯,就付出代價第206章 意外的推動第40章 天大的漏第333章 心情複雜的鄭和第542章 終章第222章 安內,攘外第398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33章 認慫……怕是有些晚了第446章 背叛的結果第417章 眼中的未來第133章 華,夏第352章 那不勒斯王朝的誠意第239章 侵略?不,是思想解放!第107章 憑漢王做主!番外:帝國黎明(番外免費)第516章 曾經的功臣第62章 漩渦中心的漢王世子第73章 棺材見了打開蓋第447章 打不倒你的,都將使你更加強大(上第151章 一片狼藉第55章 解決問題的高效方法第413章 此刻盡顯!第180章 痛打落水狗?第527章 該是你的,不用搶第155章 興師問罪第325章 誰犯的錯,那就誰去解決第413章 此刻盡顯!第470章 權慾薰心的人都該死第164章 文官的危機感第450章 莫出頭,出頭必被揍第151章 一片狼藉第264章 從社會制度上開始第461章 來自明軍的警告(下)第490章 背叛者和被背叛者的結局第253章 奴性第277章 想走,也不是那麼的容易第140章 出兵之前的安排(二合一)第61章 各方的小動作第12章 棋盤上的小廝殺第452章 這個世界的骯髒第350章 兄弟夜談第440章 突然逆轉的形勢第516章 曾經的功臣第363章 有夢想是好事兒第200章 無法交流的二人第332章 催第210章 討好的人第480章 給孩子規劃第508章 蠢蠢欲動第185章 以籌碼,換雲南第159章 血銀(二合一)第267章 由樂園第480章 給孩子規劃第208章 馬刀砍出來的盛世第148章 以敵人之血第21章 走眼了第221章 程朱理學的末路第473章 孩子
第267章 由樂園第111章 自己惹的,自己哄吧第393章 與虎謀皮(上)第228章 朱瞻壑所帶來的影響第256章 富和強是兩碼事第105章 給沐家的見面禮第463章 其樂融融和刀光劍影第430章 從不曾認輸過第192章 朝廷的大動作第247章 公平第165章 搞我?我直接自斷後路!(二合一)第499章 利益分割第288章 給老爺子最後的……致敬第422章 跳樑小醜第421章 死亡其實才是最大的逃避第79章 試探第393章 與虎謀皮(上)第296章 恐懼的後遺症第23章 雙方的小心思第42章 不同的態度第328章 陽謀第74章 攮死你們!第71章 天子腳下第174章 史無前例的京觀第435章 想好要怎麼死了嗎?第139章 權的附庸(二合一)第136章 那個少年,他來了!第162章 優待?只是表面而已(二合一)第414章 大明之威!第21章 走眼了第222章 安內,攘外第302章 各方矚目第337章 棄車保帥?不一定好使第391章 喪家之犬第115章 大明的怒火第399章 曾經的對手第5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永樂大帝第10章 狗血男女第162章 優待?只是表面而已(二合一)第450章 莫出頭,出頭必被揍第308章 利益之下的嘴臉第292章 趙王第224章 犯錯,就付出代價第206章 意外的推動第40章 天大的漏第333章 心情複雜的鄭和第542章 終章第222章 安內,攘外第398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33章 認慫……怕是有些晚了第446章 背叛的結果第417章 眼中的未來第133章 華,夏第352章 那不勒斯王朝的誠意第239章 侵略?不,是思想解放!第107章 憑漢王做主!番外:帝國黎明(番外免費)第516章 曾經的功臣第62章 漩渦中心的漢王世子第73章 棺材見了打開蓋第447章 打不倒你的,都將使你更加強大(上第151章 一片狼藉第55章 解決問題的高效方法第413章 此刻盡顯!第180章 痛打落水狗?第527章 該是你的,不用搶第155章 興師問罪第325章 誰犯的錯,那就誰去解決第413章 此刻盡顯!第470章 權慾薰心的人都該死第164章 文官的危機感第450章 莫出頭,出頭必被揍第151章 一片狼藉第264章 從社會制度上開始第461章 來自明軍的警告(下)第490章 背叛者和被背叛者的結局第253章 奴性第277章 想走,也不是那麼的容易第140章 出兵之前的安排(二合一)第61章 各方的小動作第12章 棋盤上的小廝殺第452章 這個世界的骯髒第350章 兄弟夜談第440章 突然逆轉的形勢第516章 曾經的功臣第363章 有夢想是好事兒第200章 無法交流的二人第332章 催第210章 討好的人第480章 給孩子規劃第508章 蠢蠢欲動第185章 以籌碼,換雲南第159章 血銀(二合一)第267章 由樂園第480章 給孩子規劃第208章 馬刀砍出來的盛世第148章 以敵人之血第21章 走眼了第221章 程朱理學的末路第473章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