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程朱理學的末路

第221章 程朱理學的末路

應天府,長安街,金府。

金幼孜和楊士奇相對而坐,兩人的眼睛都是直的,都是死死地盯着桌上的那三本書。

這三本書分別是《春秋公羊傳》、《春秋公羊解詁》以及《公羊傳疏》。

三本,每一本上都有公羊二字,這代表了什麼?

金幼孜和楊士奇默然不語。

在宋朝程朱理學出現後,儒家基本上就是程朱理學的天下了,一直到明朝也都在沿用程朱理學的思想。

而現在,作爲皇太子,且也是學習程朱理學的朱高熾,突然甩給了他們三本公羊學的書籍。

這意味着什麼?

“怎麼辦?”金幼孜最終還是熬不住了,將視線從那三本書上移開,看向了楊士奇。

然而,楊士奇還是沉默。

其實金幼孜也知道,當朱高熾甩出這三本書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讓他們來給建議了,而是讓他們來學習。

這是命令。

既然是在下命令,那就代表着朱高熾已經把這三本書讀過了,甚至是讀透了,不然的話就不是下命令了。

除此之外,朱高熾爲什麼是把這三本書給了他們兩人,而不是給了楊榮、楊溥等人呢?

這就是另外一個意思了。

“該做的,還是要做。”楊士奇嘆了口氣,站起身來。

“現在擺在你我二人面前的選擇也只有兩個,要麼遵從太子殿下的命令,爲殿下完成此事,要麼……”

說到這裡,金幼孜也嘆了口氣。

楊士奇雖然沒說,但他也清楚。

現在事情都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如果不按照朱高熾說的來辦,那等着他們的也就只有辭官回鄉一條路了。

是的,朱高熾只不過用了三本書、一句話,就決定了金幼孜和楊士奇的命運。

他可不僅僅是讓金幼孜和楊士奇看書的,他是太子,不是先生,不負責教書育人。

給他們兩人書,那就是讓他們看,那爲什麼讓他們看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讓他們負責推廣的。

在程朱理學的大旗下推廣公羊學,而且還是已經建立了兩百餘年的程朱理學,這個難度是相當之高的。

其實,程朱理學並非後世人想象中的那麼廢物,能夠在這個封建時代站穩腳跟,並且成爲當之無愧的主流思想,程朱理學還是有優點的。

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等思想都是程朱理學帶來的。

比如說張載的“橫渠四句”、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有程朱理學的影子在裡面。

但相比優點,程朱理學的缺點也很明顯。

程朱理學專求“內聖”的經世路線以及“尚禮義不尚權謀”的致思趨向,將傳統儒學的先義後利發展成爲片面的重義輕利觀念。

而且,程朱理學之所以能夠走到這個高度,其實並非是這個思想很出色,而是因爲程朱理學的天理是道德神學,給了王權的合法性依據。

同時,也是儒家神權的合法性依據。

所以,程朱理學並非是出色到了被整個社會不約而同的接納,甚至在其所誕生的南宋時期,程朱理學並不出色,而是直到元朝將程朱理學定爲官學之後才日漸興盛。

事實上,很多的前賢大儒對程朱理學都是報以輕視的,因爲程朱理學,其實已經不能算作是儒學了。

儘管宋明理學所說的是儒家思想,所使用的是儒家術語,但程朱理學,特別是陸王心學,所藉以建構思想理論體系的,是佛教本體論的思維模式。

所以,程朱理學也可以被看做是披着儒學外衣的佛學。

所以,所謂的仁之思想纔會偏離當初一部“掄語”治天下的孔聖人那麼遠。

只不過,在一個時代,更改且定義一門學說爲新的官學,其難度是很大的。

——

雲南,吳王府。

此時的朱瞻壑並不知道身在應天的朱高熾正在計劃這麼大的事情,不過就算是他知道也無所謂,因爲他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原本對於陳循的到來,朱瞻壑是覺得沒什麼必要的,因爲在朱瞻壑看來,其實朝廷才更需要陳循這種人才。

他自己本身就已經是激進派,或者可以說是鷹派的代表了,不需要一個陳循來幫助他。

不過,現在朱瞻壑發現,陳循的到來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兒。

最起碼,陳循可以做很多他沒空去做,或者說是做不來的事情。

“看來,世子的性格並非天生自帶,也並非無端滋生,而是有緣由的。”

陳循看着面前書籍,由衷地發出感慨。

“不過倒也是,這公羊學的大統一和大復仇思想的確是和世子殿下的性格不謀而合。”

“現在想想,在草原上築京觀,那是爲了報蒙元欺辱和欺壓漢人的仇。”

“火燒交趾,那是爲了報陳季擴父子肆虐大明邊疆之仇。”

“屠滅倭國,那是爲了報自洪武年間就開始的倭寇侵擾大明海疆,搶劫財物、劫掠我大明子民的仇。”

“還真是都能尋到根兒。”

朱瞻壑聞言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

這特麼什麼跟什麼,自己就在提前清理那些不是人的東西罷了,怎麼就成了你陳循探尋我性格的依據了?

“別說這麼多廢話,就說能不能行吧。”朱瞻壑看着面前的陳循,表情平淡。

他對這個陳循,可是報以很高的期望的。

“如果是在京城,那有些難。”陳循笑着放下了手裡的《春秋公羊傳》,看向了朱瞻壑。

“理學現在幾乎在大明所有儒學所到之處紮根,想要推翻理學推行公羊學,這無異於難如登天。”

“但是!”

陳循臉上的笑容帶上了幾分得意之色,甚至還有幾分自傲。

“這是在雲南,若是在殿下您的幫助下還做不到,那陳循也就不配來到這裡了。”

“那很好!”朱瞻壑猛地坐直了身體,從腰際扯出了一枚令牌,甩手扔給了陳循。

“這個給你,但是記住了,不該做的,伱最好不要碰,你得知道那個我並不喜歡的名號可不是空穴來風的。”

“不過,該做的,也不要猶豫。”

“只要你做得對,不管是誰刁難你,我都幫你解決!”

(本章完)

第243章 宗室亂第75章 女中人傑第70章 東南大地震第216章 嘲諷拉滿第172章 天時,地利第251章 有學有樣第202章 講道理和耍流氓第511章 穩如泰山第271章 付之一炬第487章 帝國的末日第211章 先埋下伏筆第35章 朱瞻基的轉變,朱棣的欣賞第84章 趕鴨子上架第331章 國基第452章 這個世界的骯髒第479章 熟悉的味道第299章 是庸人自擾,還是先見之明第305章 歷史的替代者第431章 合而爲一第10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517章 滿城縞素第511章 穩如泰山第481章 被遺忘的勳臣第209章 找麻煩的人第22章 動搖了?第361章 所謂的聯合第315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103章 沐家人第196章 即將失控第212章 報仇和奴隸貿易第96章 金牌信符第170章 推進,平安京第267章 由樂園第123章 東宮的釘子?第112章 見好就收第391章 喪家之犬第231章 朝廷……老爺子的態度?第258章 圖謀七載第515章 自信和自大是兩回事第309章 無人敢犯!第541章 最後的棋子落位第193章 新稅制下隱藏的暗流第443章 最後的汗國第214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178章 摘桃子?前提是得敢!第250章 聯合平叛第400章 亂成一團第219章 土豆計劃的後續第405章 終不似,少年遊第173章 無差別清掃第241章 什麼叫自發?第290章 世子殿下的苦心,你們知道嗎?第186章 自己家的未來第147章 搶灘登陸(二合一)第390章 被黑暗逼退的聖光第279章 仁宗教子第187章 給敵人挖的坑第162章 優待?只是表面而已(二合一)第25章 雲波詭譎,以進爲退第97章 漢王,仍有追隨者第456章 反間之計第308章 利益之下的嘴臉第23章 雙方的小心思第92章 意外?襲擊?第37章 第一次遭遇第59章 班師回朝,萬民慶賀第484章 冬天的戰爭,自有冬天的打法第388章 窘迫的法蘭西王國第216章 嘲諷拉滿第486章 意外收穫第255章 給老爺子的難題第170章 推進,平安京第51章 完了,玩兒脫了!第279章 仁宗教子第149章 回馬槍第524章 有些人,總是莫名的自信第111章 自己惹的,自己哄吧完本感言第100章 虎落平陽?第11章 市舶司的條陳第167章 頂不住壓力就算了,還異想天開?第139章 權的附庸(二合一)第55章 解決問題的高效方法第227章 草原之亂第21章 走眼了第262章 跨越五百年,相似的建築第422章 跳樑小醜第35章 朱瞻基的轉變,朱棣的欣賞第438章 燒出舍利的攻城第452章 這個世界的骯髒第6章 遲鈍的漢王爺第381章 我們的老大哥第372章 自己人和外人第289章 最喜歡內鬥的羣體第69章 止小兒夜啼?第485章 消除隱患第26章 亂起來了……第185章 以籌碼,換雲南第307章 世間萬般人第58章 朱棣的心結
第243章 宗室亂第75章 女中人傑第70章 東南大地震第216章 嘲諷拉滿第172章 天時,地利第251章 有學有樣第202章 講道理和耍流氓第511章 穩如泰山第271章 付之一炬第487章 帝國的末日第211章 先埋下伏筆第35章 朱瞻基的轉變,朱棣的欣賞第84章 趕鴨子上架第331章 國基第452章 這個世界的骯髒第479章 熟悉的味道第299章 是庸人自擾,還是先見之明第305章 歷史的替代者第431章 合而爲一第10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517章 滿城縞素第511章 穩如泰山第481章 被遺忘的勳臣第209章 找麻煩的人第22章 動搖了?第361章 所謂的聯合第315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103章 沐家人第196章 即將失控第212章 報仇和奴隸貿易第96章 金牌信符第170章 推進,平安京第267章 由樂園第123章 東宮的釘子?第112章 見好就收第391章 喪家之犬第231章 朝廷……老爺子的態度?第258章 圖謀七載第515章 自信和自大是兩回事第309章 無人敢犯!第541章 最後的棋子落位第193章 新稅制下隱藏的暗流第443章 最後的汗國第214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178章 摘桃子?前提是得敢!第250章 聯合平叛第400章 亂成一團第219章 土豆計劃的後續第405章 終不似,少年遊第173章 無差別清掃第241章 什麼叫自發?第290章 世子殿下的苦心,你們知道嗎?第186章 自己家的未來第147章 搶灘登陸(二合一)第390章 被黑暗逼退的聖光第279章 仁宗教子第187章 給敵人挖的坑第162章 優待?只是表面而已(二合一)第25章 雲波詭譎,以進爲退第97章 漢王,仍有追隨者第456章 反間之計第308章 利益之下的嘴臉第23章 雙方的小心思第92章 意外?襲擊?第37章 第一次遭遇第59章 班師回朝,萬民慶賀第484章 冬天的戰爭,自有冬天的打法第388章 窘迫的法蘭西王國第216章 嘲諷拉滿第486章 意外收穫第255章 給老爺子的難題第170章 推進,平安京第51章 完了,玩兒脫了!第279章 仁宗教子第149章 回馬槍第524章 有些人,總是莫名的自信第111章 自己惹的,自己哄吧完本感言第100章 虎落平陽?第11章 市舶司的條陳第167章 頂不住壓力就算了,還異想天開?第139章 權的附庸(二合一)第55章 解決問題的高效方法第227章 草原之亂第21章 走眼了第262章 跨越五百年,相似的建築第422章 跳樑小醜第35章 朱瞻基的轉變,朱棣的欣賞第438章 燒出舍利的攻城第452章 這個世界的骯髒第6章 遲鈍的漢王爺第381章 我們的老大哥第372章 自己人和外人第289章 最喜歡內鬥的羣體第69章 止小兒夜啼?第485章 消除隱患第26章 亂起來了……第185章 以籌碼,換雲南第307章 世間萬般人第58章 朱棣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