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有威脅和沒威脅
就在前兩天,陳洪剛見到秦太監時,態度不夠恭敬,大概就因此落下了禍根。
在秦太監眼裡,能夠因小而見大,見微而知著。
今天陳洪就敢對自己態度不恭敬,將來就能騎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
尤其陳洪還是方皇后身邊的親信,越早處理,因果越小,難道還要留着等待他進一步發展壯大?
這就是爲什麼在宮裡活得最久的,往往就是謹言慎行、不輕易把真正情緒外露的人。
陳洪就因爲一次情緒外露,付出了慘重代價。
但方皇后沒有對秦太監產生任何懷疑,並非是方皇后不夠聰明或者,而是正常人想不到這種事兒。
以一個正常人的思維角度而言,陳洪可能對地位很高的東廠提督秦太監有“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想,暗地裡使絆子都是有可能的。
誰又能想到,秦太監居然對一個地位遠不如自己的陳洪產生“可取而代之”的念頭?
而且毫不猶豫的在短短一兩天時間內就立刻佈局,並採取行動。
所以秦太監纔會如此淡定,而且此時此刻方皇后除了他秦福,也沒有更值得信任的太監了。
驅逐陳洪只是第一步,那麼接下來第二步就是,證明自己能夠比陳洪做得更好,更值得上位者依賴。
而方皇后經歷了乍聞陳洪背叛消息的衝擊後,就沒有再繼續問“爲什麼”。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程度,再問爲什麼沒有多大用,以後怎麼辦纔是應該最優先考慮的事項。
至於秦太監到底值得不值得信任,方皇后決定再試探一下,便開口問道:
“先前聽說你大張旗鼓的漫天撒網,在京師大肆追查逃出宮的那幾個人,這是爲何?爲什麼不先從更簡單的宮裡查起?”
雖然方皇后站在秦德威角度,選擇了信任秦太監,但這種反常的辦案手法終究心裡的一個疙瘩。
歸根結底,方皇后也不希望那幾個人被挖出來,誰知道會不會牽連到自己。
秦太監知道,這時候不能再賣關子了,連忙如實答道:“皇后有所不知,此乃瞞天過海之計也,名爲追查逃出宮的幾個人,其實是另有目的。”
方皇后忽然來了興趣,“還有什麼目的?”
秦太監也不藏着掖着了,繼續答道:“慈慶宮梃擊案表面是一羣宮人在太后寢宮鬧事,其實根源在於當初在慈慶宮侍奉太后的宮人不用心,故意慢待太后。
所以這些宮人才會畏懼被太后報復,從而產生了慈慶宮當日那場鬧劇。
所以要追查梃擊案,追本溯源要從宮人慢待太后查起,如此才能真讓太后出口氣。
又因爲太后寢宮規格高,所以來這裡鍍金的宮人也不少。
與此同時,因爲當初皇上讓張佐負責監視慈慶宮,所以張佐也就趁機塞了不少徒子徒孫同鄉故舊到慈慶宮鍍金,這些人其實都輕慢虐待過太后!
張佐是北直隸人,他的徒子徒孫同鄉故舊也多是京師周邊的人。
所以東廠在京師周邊大動干戈,其實是按圖索驥,去周邊尋找張佐那些徒子徒孫同鄉故舊的親屬去了,盡力蒐集一些罪證。
至於追查出逃宮人,只是打個掩護而已。”
方皇后愣了愣,想不到秦太監還有這一手,這方面的產生的疑慮也漸漸消失。
但還是有個不解之處,再次問道:“慈慶宮梃擊案也好,輕慢虐待太后也好,本身就已經是悖逆大罪了。你去查其它罪證,又有什麼用處?”
秦太監滴水不漏的說:“因爲太后體面總是要維護的,有些事情還是要爲尊者諱。
雖然宮裡人都明白怎麼回事,但是總不能昭告天下人說,太后受了奴婢的欺負吧?
那太后的臉面何在?皇家的臉面又何在?娘娘你身爲皇后,理論上是太后的晚輩,那麼天下人又將如何看待娘娘伱的孝道?
所以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找一些其他罪證,將那些悖逆之人打發了。”
方皇后也只能說:“秦太監辦事當真是妥帖!”
隨即聽到秦太監補充說:“因爲此事機密,爲了保密便儘可能少讓人知道,連不參與行動的陳洪都沒有告知,所以可能導致陳洪產生了些許誤會。”
這時候,方皇后又想起了陳洪來找自己告狀的事情。
莫非自己當時只是選擇了繼續信任秦太監,就導致了陳洪的離心離德?
如果真是這樣,方皇后也只想罵人,人心也太不值錢了!
秦太監沒給方皇后太多思考的機會,趁熱打鐵的說:“今晚還有第二件事情,正要奏與娘娘。
那就是今日真抓到了一些罪案線索和人證,都能指向張佐的乾兒子周義,而且周義就在慈慶宮當過管事。”
方皇后深深的看了秦太監一眼,昨天才接手,今天就有了收穫,是應該誇獎你秦太監效率神速呢,還是早有預謀,就等關鍵時刻拿出來?
但無論如何,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秦太監確實比陳洪各方面強太多了,陳洪根本無法比。
而且現在已經失去了陳洪,不能再失去秦太監,不然身邊就會出現一個真空期。
秦太監最終通過了考驗,方皇后正式詢問道:“那麼你認爲,應當怎麼辦?”
秦太監答道:“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下面並沒有一定之規,最多制定幾條預案罷了。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先觀察對方的反應,然後臨機應變的選擇策略,再後發制人。”
與此同時,在司禮監掌印太監張佐的外宅,早早睡下的張佐又被叫醒了。
當初伺候皇帝時,因爲嘉靖皇帝喜歡半夜看奏疏的習慣,作爲司禮監掌印很難早睡。
如今皇帝昏迷不醒,張佐就難得可以天天早睡了,年紀大了不得不注重養生。
但今晚的不速之客實在特殊,一干長隨和門客都無法做主,只能又把張佐請了出來。
真正的宮鬥,不會像五百年後的電視劇那樣,反反覆覆拉扯幾十個回合的。
往往一招之間就見生死,沒有第二次機會,除非有能掌控規則的大人物全力庇護。
但目前的陳洪就需要庇護,宮裡這些能掌控規則的大人物裡,陳洪所能求到的,並有可能成功的,也只有司禮監掌印太監張佐了。
看着陳洪,張佐也是驚詫莫名。因爲實在是毫無徵兆,陳洪突然說來投靠就來投靠了,張佐沒有一絲絲的預料和準備。
有那麼一瞬間,張佐甚至懷疑陳洪是來當臥底的。可是這個手法太糙了,完全不像是有精心準備的佈局。
耐着性子,聽完了陳洪講起來龍去脈,甚至聽到了陳洪暗示皇后和慈慶宮梃擊案有關,張佐卻一點興趣都沒有。
只冷淡的說:“我只說兩點,第一,如果你真的做過那些事,冒犯過慈慶宮,那你跑到我這裡,豈不就會被別人認爲是我包庇你,然後一起被你拖下水?
第二,你說這些又有什麼意義?就算我包庇你又有什麼意義?難不成還要我幫你報仇?
方娘娘再怎麼樣,也是皇后之尊,我並沒有廢后的權力,也不能把方娘娘怎麼樣,所以你這個方娘娘身邊太監,對我一點用處都沒有。”
張佐雖然說的冷酷,但也不是沒有道理。
陳洪對司禮監掌印張太監並沒有多大價值,難道還能指望利用陳洪來廢掉方皇后?
此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瞧不起陳洪這種背主的行爲。
所以你陳洪真要死,就請安安靜靜去死,不要總想着拖人下水。
感覺自己正處於生死邊緣的陳洪爲了保命希望,哪裡還能拖延下去,便咬着牙對張佐說:
“我也只說兩點,第一,我並不是來投奔張爺的,而是請求張爺將我扣押的!
第二,沒有拖張爺一起對娘娘不利的意思,我也並不怨恨娘娘。但是張爺就不想想,怎樣去對付秦太監?”
張佐本來漫不經心的正想打哈欠,想着趕緊把陳洪打發走了,也好繼續睡覺。
但聽到陳洪所說的兩點後,張佐立刻就坐直了身體。
如果說對付皇后沒意義,那對付秦太監就是相當有意義了。
在太監繫統裡,秦太監是二號人物,一直是對他的掌印位置威脅最大的人。
關鍵在於,秦太監既不是興藩從龍之臣,又不是北直隸的同鄉,張佐很難接受和相信秦太監。
連續數年來,秦太監一直讓張佐寢食不安,一直到皇帝昏迷不醒,但瘦死駱駝比馬大,秦太監依舊是最危險的那個人。
“那你再說說看?”張佐心裡不停想着,但嘴上仍然是冷淡的語氣。
陳洪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急忙就繼續說自己的構想:
“那秦太監雖然抓到了人,但缺少了我這個中間鏈條,所以不可能直接指向方娘娘。
而且從主觀上來說,秦太監也沒有針對方娘娘的意思。
所以能夠斷定,秦太監對方娘娘完全沒有威脅。”
張佐忍不住比劃了一下:“說重點!”
秦太監對方皇后毫無威脅,這也值當說出來?
“寄人籬下”的陳洪趕緊繼續說:“而且今晚並不是我投奔張爺,而是張爺你抓住了我,然後我如實交代了一切前因後果,包括我指使別人梃擊慈慶宮的惡劣事情。
而且我這個人是直接聽命於方娘娘的,所以我出了事後,也可以反過來指向方皇后。
總而言之,張爺你因爲抓住了我,所以對方娘娘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張佐聽到這裡,輕輕拍了下扶手,稱讚了一句:“甚好!”
一個對方皇后有威脅,一個對方皇后沒威脅,兩者之間的差別,就便是政治小白也能看出來。
陳洪聽到了鼓勵,覺得自己保命的概率又大了幾分。
然後陳洪就說到了最關鍵處:“所以張爺你完全可以與方娘娘進行交涉,就針對秦太監!
而方娘娘迫於張爺你的威脅,肯定會選擇放棄對她並無威脅秦太監!
這樣的話,張爺你的目的不也就達成了麼?”
張佐摩挲着光禿禿的下巴,聽起來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機會,陳洪反水這種事情,真是可遇不可求,不能白白浪費了。
反正送上門來的大禮包,不試白不試,就算一無所獲也沒什麼損失。
又到次日,張佐便來到仁壽宮萬春宮後殿,覲見皇后方氏。
“關於慈慶宮梃擊案,查到一些線索。”張佐行過禮後,開門見山的說。
聽到這句,方皇后心裡異常惱怒,陳洪果然背叛了自己,把什麼都告訴了張佐!不然張佐哪來的“線索”?
但方皇后面上仍不動聲色的說:“此案前日已經交給了東廠秦太監去辦,張太監你當時也在場,爲何你私下裡又去查案了?”
張佐一本正經的的答道:“本非有意去查案,只是偶然得到的線索,有個叫陳洪的人全都招了。”
聽到如此明白的話,方皇后氣憤的拍案道:“陳洪是本宮這邊的人,爲何不將陳洪送回來處理!”
張佐答道:“他大部分話都是胡言亂語,只怕已經失心瘋了,爲了避免驚擾娘娘,就沒有將她退回。”
方皇后怒氣未消的迴應說:“如果你只爲了說陳洪這件事,那就可以退下了!”
張佐緊接着說:“索性我手裡有了線索,所以煩請娘娘再給東廠下旨,讓東廠還是把梃擊案移交過來,也好我覈實比對。”
方皇后推脫道:“你若有線索和人證,大可移交給東廠,又何必大費周章再重新審問?”
對於方皇后的推脫,張佐早有預料,便暗示說:“我審和東廠審,當然是不一樣的。唯一的相同之處,大概是都會不讓娘娘沾染因果。”
方皇后頓時感受到了被威脅的滋味,負氣道:“我發話又有什麼用,你們這些大璫自從皇上昏迷了後,一個個都只知道自行其是,又何嘗聽過我的?”
張佐半逼宮說:“下旨不下旨是娘娘的事情,但那秦太監如果公然抗旨,則是秦太監的事情了。”
無論如何,今天一定要抓住機會,就算打不死,至少也要重創秦太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