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0章,王守仁的思索

京城火車站,王守仁從貴賓通道走了出來。

看看眼前的京城,竟然覺得很是陌生,這才兩年的時間沒有來京城而已,竟然感覺京城的變化又大了許多。

道路兩邊在等客的黃包車師傅,還有串流不息的自行車大軍,以及一輛輛奢華的四輪馬車, 還有偶爾能夠看到一輛輛呼嘯而過的奔馳汽車。

行人匆匆,都顯得很忙碌,外面的廣場依然熱鬧非凡,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吆喝聲此起彼。

“王大人!”

這時,一道生意響起,王守仁連忙看了過去, 只見對方穿着三品官員的官府, 帶着幾個四品、五品官員的人, 似乎好像是前來迎接自己的。

“樑大人!”

王守仁一看爲首之人,連忙拱手回禮。

來人叫樑儲,是戶部侍郎這個級別的官員,主管的是商稅,負責總管天下的稅務衙門。

這一點上面,戶部和其它禮部、工部、吏部、刑部、兵部是有所不同的。

因爲劉晉設立稅務衙門,開徵商稅,並且將商稅單獨出來進行徵收,成立了稅務衙門, 所以在戶部尚書之下,其實是又三個侍郎的, 以前是隻有左侍郎和右侍郎,現在再加上主管稅務衙門的就是三個侍郎了。

掌管天下稅務衙門, 負責徵收商稅的戶部侍郎, 現在大家一般稱之爲戶部大侍郎, 因爲其掌管稅務衙門,徵收商稅,權力非常大, 涉及的錢財也很龐大。

而且這個位置,以前還是現在的內閣首輔劉晉劉公所設立的,劉晉在戶部的時候,也是做這個事情的。

現在商稅又是大明最主要的稅收來源,大明一年收十多億兩白銀的稅收,基本上都是商稅,只有農業稅,現在的佔比已經微乎其微了,收上來的一些穀子、布匹之類的現在也不值錢了。

另外就是戶部這邊一般有升遷的話,也都是先從戶部大侍郎這邊開始升遷,像劉晉直接從戶部侍郎升遷到了吏部尚書,再從吏部尚書入了內閣。

還有韓文,原先也是掌管商稅衙門的,後來升了戶部尚書,現在也是成了吏部尚書,接替了佀鐘的位置。

不過到了樑儲的時候,按理說是應該是樑儲來升任戶部尚書接替韓文的位置, 但天子和內閣這邊卻是將在南直隸當布政使的王守仁給直接調回京城了, 而且直接就安排在了戶部尚書的位置上面。

這也是讓樑儲非常的鬱悶,自己明明年紀更大,資歷更老,又是戶部大侍郎,按理說是該自己上去的,卻是不想竟然被王守仁給佔了。

當然從級別來說,這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樑儲這個戶部大侍郎是三品官員,王守仁這個南直隸布政使是從二品的官員,現在當戶部尚書的話算是升一級,成爲了正二品的官員,自己當戶部尚書的話,那就是升兩級,除非是自己先升從二品,品級先上去,然後再當戶部尚書。

不管怎麼說吧,現在事情也是已經成爲定居了,想再多也沒有用。

其實大家都知道,王守仁之所以能夠平步青雲,除了他自身的才華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爲他和內閣首輔劉晉關係很不錯,另外天子也是相當的器重和欣賞王守仁,所以他才能夠和劉晉一樣,坐火箭一般的升遷上來。

也就是十四年的時間而已,他從一個個翰林院的小翰林成爲了現在的戶部尚書,而且極有可能,下一個入內閣的就是王守仁了。

這王守仁升官的速度比他爹還快,別看他爹王華是狀元出身,當官也已經許久了,但現在依然還是一個三品官員,王守仁現在都已經正二品的戶部尚書了。

這也算是大家現在時常談論的一個話題了,王守仁算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了,比自己老爹當的官還大,升官的速度還要更快。

“王公,一路辛苦了!”

樑儲看看眼前的王守仁,和劉晉一樣年輕,才四十多歲,五十歲都還不到,劉晉是四十歲不到就已經是內閣首輔了。

王守仁是五十歲不到就已經是戶部尚書了,也算是大明朝中年輕一輩的代表了,相比之下,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基本上都是白髮蒼蒼的耄耋老人了。

李東陽已經快要七十了,年齡不算太大,就是身體不好,老生病,佀鍾已經七十多歲了,韓文也已經七十多歲了,楊一清稍微年輕一點,但也是已經六十九歲的高齡了,剛剛退休的劉健,那更是八十多歲的老人。

可以說整個朝堂之上,幾乎都是六十七歲的老頭子,很多甚至於都已經八十多歲了,依然還在朝堂之上。

劉晉和王守仁算是白髮朝堂上面的一股清流了。

“樑大人不敢當啊!”

“直接叫我王守仁就可以了。”

王守仁連忙再次拱手回禮,這以前自己可是在樑儲手下爲官的,在南直隸負責徵收商稅的時候就屬於樑儲管,只是這一轉眼,自己倒是成了他的頂頭上司了。

“不敢,不敢~”

“上下尊卑豈能亂,王公現在是戶部尚書,朝廷重臣,自然是當得起的。”

樑儲連忙笑着說道。

儘管很鬱悶對方搶了自己戶部尚書的位置,但是自己卻不能露出絲毫的情緒出來。

眼前的王守仁,他和劉晉一樣,都是弘治皇帝身邊的紅人,現在大家都是看得出來,弘治皇帝現在是在不斷的調整朝堂的班子。

增加年富力強的新鮮血液進來,逐漸的將一些年老體弱的大臣送回老家去養老。

像李東陽,張懋,身體都已經不行了,李東陽估計着很快也要退了,他身體實在是不行了,三天兩頭都病,很多時候連早朝都沒有辦法來上。

如果正常來說,其實是應該讓李東陽來當內閣首輔的,這不僅僅是權力在提升一些,更重要也算是一種榮譽,一個文官能夠做到內閣首輔的位置,也算是位極人臣了,可以榮歸故里了。

但是李東陽身體實在是太差了,以至於弘治皇帝思索再三之後,還是覺得沒要必要再浪費時間和精力了,直接讓劉晉當內閣首輔。

李東陽過段時間就乾脆讓他回鄉頤養天年算了,估計着李東陽可能都沒有太長的時間了。

正如同劉健所說的,大明現在蒸蒸日上,弘治皇帝又要開創千古未有之鼎盛盛世,需要又能力又年輕的大臣來輔助。

這些老人家,身體不行了,腦袋有時候也昏昏的,不夠理智和清醒,像劉大夏,七十七歲的高齡了,腦袋就已經不行了,在西法戰爭一事上竟然說出了大明要調停的幼稚話來,還說世界要和平,天下百姓纔不會受苦的話出來。

儘管出發點是好的,但卻是不明白處在這樣的高位上,要站在大明帝國的利益角度去思索問題,而不是憑自己的喜好和儒家的那一套仁義道德來做事。

弘治皇帝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點,老人政治是不行的,雖然是穩,但年紀太大了,身體不行的情況下,處理國家大事就完全不行了。

如果現在不是有劉晉在撐着話的,可能內閣都要癱瘓了,李東陽和劉健都是已經無法在保持高強度的內閣工作了,已經沒有效率了。

而現在的大明,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新時代。

大量的新事物不斷的涌現出來,需要處理的不僅僅是大明內部的事情,還有全球範圍內和其它地區國家之間的事情。

考慮的問題也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什麼仁義道德治國的問題了,也不再是老百姓有沒有吃的,能不能穿暖衣服的事情了。

現在擺在大明帝國面前的,是大明日益突飛猛進的生產力和逐漸落後的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還有就是大明老百姓日益富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封建社會制度對老百姓限制和束縛之間的矛盾。

是實力越來越強大的資產階級、新式教育之時階層同傳統封建地主和儒家文人之間的矛盾。

這些新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它和以往歷史上的一切都是全然不同。

該如何治理這樣的一個國家?

這是弘治皇帝時常思考的問題。

大明的疆土前所未有的廣袤,大明人前所未有的富足,大明人和外界的往來和接觸前所未有的密集和頻繁。

還有大明內部成千上萬的部族,大明海外大大小小的藩國、殖民地。

太多、太多的東西都需要好好的去思索,也是以前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和現象。

面對這紛繁複雜的新局面和新矛盾,老一輩的這些文官們總是顯得不知所措,總是無法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就如同以前的時候一樣,大家明明知道國庫空虛,應該要開整商稅、重新丈量全國土地,限制地主士紳兼併土地,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商稅就是無法開整到,朝廷就是一直窮。

大家明知道邊防空虛,困頓,軍備廢弛,軍戶制度糜爛,然而就是想不出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以至於韃子年年扣關,東南沿海倭寇肆虐。

大家明明知道西南土司反覆無常,剿不完,滅不完,時常反叛大明,藉此索要好處,但是大家卻也是始終想不出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大軍剿完了土司叛亂,又繼續讓這些土司在當地當土皇帝,時間一久,他們又反覆無常,始終沒有人想到改土歸流,委派流官來解決這個問題。

傳統的這些文官要麼是明知道有問題,明知道該怎麼去做,但因爲利益問題就是不去做,而且還強烈的反對朝廷去做。

要麼就是這些文官,他們的腦袋裡面始終就只有儒家的那點東西,什麼仁義道德、以孝治國之類的,空而無物,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了。

根本就不明白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當中,什麼纔是最重要的,而且總是能想出一千種對付老百姓的辦法,卻想不出任何對付外敵的好辦法出來。

他們沉浸於儒家所提倡的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想之中,卻是又往往不明白家國天下的真正含義。

所以劉晉的表現在弘治皇帝看來就是何等的耀眼,劉晉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將大明帝國逐漸的從內憂外患的境地帶到了現在橫掃世界,天下無敵,又富裕繁華的鼎盛局面。

所以劉晉的升遷是非常快的。

基本上在一個位置上做一兩年的時間就升一級了,有時候甚至於直接越幾級提升,短短十四年的時間,劉晉就已經是內閣首輔了。

倒也是映了那句話,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奔馳汽車行駛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王守仁思緒萬千。

作爲一個追求格物致知的人,作爲一名偉大的思想者、哲學家,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是極其善於思考的一位偉人。

做官做到了戶部尚書這個位置了,也算是位極人臣了,是真正開始參與進大明帝國最頂層的權力核心了。

所要面對和思索的問題,已經不是南直隸一地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大明帝國的問題,同時也需要思索的是整個世界的問題。

這讓王守仁也是倍感壓力。

位置越高,責任就越大,一舉一動都關係深遠,影響重大。

仔細想一想大明這年來所發生的一切,變化實在是太大了,自己親身經歷其中,也參與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對於大明的鉅變,實在是感觸良多。

再想一想以前的大明,那個時候的大明,內憂外患,內部國庫空虛、地主士紳實力不斷的膨脹,土地兼併嚴重,西南土司反覆叛亂,遼東女真狼子野心,外部韃子年年扣關,年年南下劫掠,東南沿海倭寇肆虐。

只是十幾年時間而已,大明早已經不知道當初的大明瞭,內部海清河宴、國富民強,外部全世界大明帝國一家獨大,威服四海,海外藩國、殖民地遍地開花。

這一切、一切發展的都太快了,變化之大、變化之快,讓人根本就來不及有所反應。

自己在戶部尚書這個位置上,而且還有可能還會更進一步,將來要做的事情很多,大明帝國又該如何繼續變的強大起來,如何讓老百姓變的更加富足起來。

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好好的去思索,深入的去思索。

絕對不是說坐到了這個位置上面就去享受權力所帶來的滋味,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覺,在王守仁看來,這更多是責任,沉甸甸的責任。

大明如此大好的局勢,肩膀上的責任就更重了。

“還劉晉厲害,難以想象,他這些年所做的一切對大明產生了如此重大的影響,真偉人也!”

pS:今天也是一章大章,懶得拆分成2章~

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844章,這是在剝奪普通子弟受教育的權力第57章,人與自然第401章,轟動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1071章,真是讓人羨慕嫉妒第1627章,堅船利炮纔是未來的主流第569章,買下淞滬第2003章,依依不捨第1356章,維也納大戰(二)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933章,糧食大豐收的另一面(加餐)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247章,房地產第1788章,機械與傳統的力量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624章,這還是種地嗎?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911章,你們可以往西邊去搶嘛第1332章,就有了?第1884章,回京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1305章,第一例剖腹產第1031章,不急再等等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82章,天價糧食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1667章,國士無雙第30章,一對三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176章,將計就計第1207章,報紙廣告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53章,爲什麼不用煤?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256章,捕鯨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790章,來自天子的關心第1352章,驅狼吞虎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742章,佔領錫蘭島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738章,科提王國第2136章,大明式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2127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計劃第1349章,向西、一直向西第1074章,恩情易忘,耳光纔會讓人牢記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1593章,歐洲那一套在大明不管用第2009章,鬧騰起來的朝野第1211章,大明的新年3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18章,密謀第120章,平衡與制度第10章,賣鹽是個大問題第1365章,東歐戰局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1626章,英吉利海戰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958章,進京述職第205章,四輪馬車第1430章,非洲形勢第1293章,東籲侯思家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319章,鹽山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1190章,線路規劃第1791章,大明各地的規劃第2235章,大明皇家園林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2129章,留聲機賣脫銷了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74章,和我有緣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2028章,舉步維艱了第914章,切除腸癰手術(加餐)第1572章,好日子要結束了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316章,惡霸孫自祥
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844章,這是在剝奪普通子弟受教育的權力第57章,人與自然第401章,轟動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1071章,真是讓人羨慕嫉妒第1627章,堅船利炮纔是未來的主流第569章,買下淞滬第2003章,依依不捨第1356章,維也納大戰(二)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933章,糧食大豐收的另一面(加餐)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247章,房地產第1788章,機械與傳統的力量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624章,這還是種地嗎?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911章,你們可以往西邊去搶嘛第1332章,就有了?第1884章,回京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1305章,第一例剖腹產第1031章,不急再等等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82章,天價糧食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1667章,國士無雙第30章,一對三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176章,將計就計第1207章,報紙廣告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53章,爲什麼不用煤?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256章,捕鯨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790章,來自天子的關心第1352章,驅狼吞虎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742章,佔領錫蘭島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738章,科提王國第2136章,大明式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2127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計劃第1349章,向西、一直向西第1074章,恩情易忘,耳光纔會讓人牢記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1593章,歐洲那一套在大明不管用第2009章,鬧騰起來的朝野第1211章,大明的新年3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18章,密謀第120章,平衡與制度第10章,賣鹽是個大問題第1365章,東歐戰局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1626章,英吉利海戰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958章,進京述職第205章,四輪馬車第1430章,非洲形勢第1293章,東籲侯思家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319章,鹽山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1190章,線路規劃第1791章,大明各地的規劃第2235章,大明皇家園林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2129章,留聲機賣脫銷了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74章,和我有緣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2028章,舉步維艱了第914章,切除腸癰手術(加餐)第1572章,好日子要結束了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316章,惡霸孫自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