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節 孫李夜話

列別德說錯話,他說斥侯沒有發現敵情,是已方斥侯沒有發現敵情,而明軍斥侯已經發現敵情。

因爲明軍的偵察兵裝備了炮筒式的大號望遠鏡!

想想它的放大倍率有多大?哪怕隔着一個林海,哥薩克在埋頭走路,他們的動作表情已經盡入瞭望遠鏡的光圈裡。

所以新伊城明軍大營就源源不斷地接到了哥薩克到來的信心,這給軍官們一個定心丸。

不怕敵人來,不怕敵人來多,最怕敵人不來!

明軍的參謀部預計到俄國人會來,他們判斷俄國人都是熱衷於報復的狂人,一旦激怒他們,他們就會暴跳如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幹一場再說。

當列別德憂心忡忡的時候,傍晚時分,新伊城的城牆上,明軍的兩個頭頭們則非常輕鬆。

晚風吹拂,軍旗招展,一門門大炮架設着,持槍士兵站立,警覺地注視着遠方,早早地打開了探照燈,亂照亂射城下的環境,這種強光探照燈雖然使用的是油燈,但經聚光後可以照出一里之外。

主持軍務的李定國和孫可望並肩而行,眺望着金輪漸沉,夜幕即將籠罩下的蒼茫大地,軍營連片,蔚爲大觀。

這兩人,與劉文秀、艾能奇都是八大王的義子,能夠被八大王在千萬人中選出來,可見確有能耐。

他們被招安後,顯示出能耐,被今上看重,譽爲“孤之魔家四將也,可爲護國四天王!”

魔家四將來自於《封神演義》,於前明隆慶年間成書,流傳很廣,膾炙人口,被今上借譽,從此,大明“魔家四將”即爲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

他們名聲遠揚,被委以重任,艾能奇到東北主持軍務,劉文秀則到了葉尼塞河與安加拉河的河口城,而李定國和孫可望坐鎮北海,負責對俄國作戰。

接到了俄軍將至的消息,他們言笑兮兮,鎮定自若。

就象大考前反倒是輕鬆的,早早做好了準備,到時間上場考試唄。

如果還考不好,則無顏見江東父老了。

“當時平定了北虜,戰火已停,我以爲能馬放南山,刀槍歸庫,豈料這些年來咱們四兄弟南征北戰,沒個停息,過幾天能夠與兄弟一起,並肩作戰,實在快哉!”李定國身材魁梧,話聲宏亮,性格爽朗,其人坦蕩蕩。

“是啊,難得這樣機會,我們一定要抓緊,確保萬無一失!”孫可望慢條斯禮地道。

相比之下,孫可望則神情狡黠,爲人精明,工於算計。

事實上,若無顏小強之穿,歷史走勢將是李定國和孫可望反目爲仇,手足參商。

大明不是沒有人才,賊中之李定國與官中之堵胤錫都是大明智者,一個主張聯明抗虜,另一個主張聯賊抗虜,卻都功虧一簣,不是被敵人打敗,而是被自己人在後面捅刀而敗。

真要是官軍、八大王餘部與李闖餘部合作,只怕北虜會被他們趕走也不出奇,不要以爲北虜是超人,單是一個李定國,就有驚人戰績,一年內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新明整合了所有漢家力量,制度管理下,哪怕是孫可望不得不去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無暇它想。

如果他敢搗蛋,自有政治軍官、監察軍官、參謀人員與情報人員層層把關,今上英明神武,掌握力強,誰都不可能做出什麼壞事來。

至於李定國,更是如魚得水,現在他只覺得渾身舒暢,預備來日大戰一場。

他被任命爲主將,決定擺出堂堂之陣,以最強的力量迎戰俄國人。

孫可望卻另有看法,他爲人陰損,主張以弱示敵,前面擺出一點兵力,引誘敵人來攻,再動用主力,一鼓而上,從而克敵致勝。

兩種戰法都被演練過,用哪一種都不成問題,大明軍制,將主動權下放將領,今天下午召集主要軍官開了個軍事會議,按李定國的方法執行,孫可望不死心,試圖說服李定國,他言之鑿鑿地道:“我軍列陣浩然正大,敵軍望之必定喪膽,只怕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我軍前軍盡廢!”

“可望,你都可以去參加科舉了!”李定國皺眉道。

“科舉,若是象現在海晏河清,參加科舉纔是正道啊。”孫可望惆悵地道:“豈有打不完的戰爭,最終我們都得解甲歸田,回家種菜嘍!”

他有野心,想的是坐北朝南,並不甘願統領大頭兵一生。

1644年,八大王張獻忠於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雖是草臺班子,也曾稱孤道寡,威風八面,孫可望看在眼裡,羨慕不已,若八大王成事,說不定他也可以嚐到那滋味,畢竟八大王的血親庸俗,義子生猛。

“那不是挺好嘛,其餘老萬歲也是想着這樣的世界啊!”李定國有所察覺他的玉望,委婉地勸道。

“老萬歲”是大西軍系統對張獻忠的稱呼,他們也就私底下說說,公開說是不行的,軍中監察則是隻眼開隻眼閉。

“老萬歲嘗言,若大明朝糧餉給足,他就在家過小日子,誰想做那提着腦袋幹活的事情!”李定國說道。

別看張獻忠鬧得兇,當初他也是前明的順民,做過捕快,也就是公安局幹警,當過兵,吃過皇糧,這“忠”字,首先獻給朱皇帝!

你想他這樣的體制內人員,要是過得去的話,他會去造反?!

正因爲朝廷不仁,連大兵的糧餉都剋扣,張獻忠家中都揭不開鍋,只好鬧糧餉,從此與大明分道揚鑣。

如今朝廷政治清明,萬民歸心,李定國正是看到這點,專心致志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孫可望再怎麼敢想,也是環境不允許。

“可惜老萬歲看不到今天的盛況,我軍軍威之盛,揚威於域外!”李定國說道。

孫可望話題一轉:“我們四人聯名上書,請朝廷恢復老萬歲榮譽,朝廷留中不發!”他忿忿不平地道。

李定國和順地道:“朝廷也難吶,我們畢竟是賊,如果老萬歲正位,那不是鼓勵大家做賊嘛!”

“哼!”孫可望冷笑一聲道:“我們受了招安,爲朝廷辦事,既然我們可以洗白,爲何老萬歲不能!”

他盯着李定國道:“你是站哪邊的?”

見孫可望牛心,李定國不與他辯論,直截了當地道:“你要是有今上的大炮與火槍方陣,你愛咋地就咋地!”

孫可望無話可答,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李定國手搭孫可望的肩頭上道:“好好打好這一仗吧,比什麼都強!”

孫可望勉強道:“好!”

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1548節 香菸(二)第1239節 至暗時期(一)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1052節 被嚇倒的桑賈克貝伊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267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2)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97節毛文龍掛第379節 戰艦上的歷程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664節 差點決鬥!第263節衆香之城第1857節 三哥晉階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1675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二)第592節 帝國殤始之天哭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1970節 另類火力逞威第1250節 破火船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55節三足·鼎立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1656節 行途中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1103節 此消彼長也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571節 驅虎吞狼之女魔頭都怕了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154節三聖經第12節 敢A我的錢!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432節 兩房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584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二)第1321節 很多槍!第262節 由來第2077節 安排事務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366節 我們差點戰敗!第851節 下鄉第547節 顏大少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86節勝利之後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367節 倭人的下場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060節 我的命還是值錢的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518節 流金時代(一)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第2085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二)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311節 又要打巴達維亞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744節 爲何反?第2069節 發財伊斯坦布爾!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2104節 突襲烏姆拉季綠洲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839節 剃鬚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1287節 改革居然完成了!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1256節 三天
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1548節 香菸(二)第1239節 至暗時期(一)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1052節 被嚇倒的桑賈克貝伊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267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2)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97節毛文龍掛第379節 戰艦上的歷程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664節 差點決鬥!第263節衆香之城第1857節 三哥晉階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1675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二)第592節 帝國殤始之天哭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1970節 另類火力逞威第1250節 破火船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55節三足·鼎立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1656節 行途中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1103節 此消彼長也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571節 驅虎吞狼之女魔頭都怕了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154節三聖經第12節 敢A我的錢!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432節 兩房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584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二)第1321節 很多槍!第262節 由來第2077節 安排事務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366節 我們差點戰敗!第851節 下鄉第547節 顏大少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86節勝利之後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367節 倭人的下場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060節 我的命還是值錢的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518節 流金時代(一)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第2085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二)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311節 又要打巴達維亞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744節 爲何反?第2069節 發財伊斯坦布爾!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2104節 突襲烏姆拉季綠洲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839節 剃鬚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1287節 改革居然完成了!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1256節 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