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

楊鶯兒國學水平淵博,熟悉歷史,知道歷朝歷代好似剛建立的時候官員都比較清廉,然後官員就慢慢的腐化了,到了王朝末期,積重難返,勢不可挽。

現在東南國太祖還在,一切還都欣欣向榮,散發着勃勃生機。但爲什麼會這樣呢?東南國這三年每年宰掉的官員都比唐太宗一年十幾個死刑犯可要多呢。

雖然對比一下海那邊的新明朝,東南國現在的廉政已經做得挺不錯了,但官員們依舊前腐後繼的。

“中國千年的歷史,千里做官只爲財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還有衙門八字開,有錢莫進來,當官……老百姓說起當官的也潛意識的就認爲是個貪污受賄的。而當官的自己要是不貪點什麼,估計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沒本事了。”

顏常武呷了一杯茶,淡然地道:“即使是我做了許多的事情,想扭轉這種觀念,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你與歷朝歷代不的是,你把官府的職能分離,形成管治與服務兩大塊,創中國歷史之先例!”楊鶯兒眼睛一亮道。

以前官府的管治無所不包,現在東南國的官府與前大不一樣,職能進行分離,出現了一部分管人,另一部分服務的衙門,社會風氣有所改觀,事實上,要不是太祖時期,而且制度改革,否則以東南國如此富庶的程度,只怕早就貪官遍地,甚至整個東南國的走向都不在控制之中!

楊鶯兒不由想到了丈夫許多制度都是與衆不同,與中國歷史極大的不同,好象,是另闢蹊徑,創中華數千年之變局。

軍隊的政治教育、民衆的教育制度、衛生福利制度、文官制度……

還有空前龐大的情報系統,那些什麼東廠、西廠全都弱斃了

而且他根本不顧歷史譭譽,重建了“舉報制度”,即武則天時期的銅匭,實際上就是舉報箱!

武則天篡奪唐朝來統治,爲了保證她的統治,她大力推行告密制度,鼓勵出首,陷害他人,以泄私憤,邀功請賞,討好賣乖……

東南國也設立了“舉報箱”,而且還是很大規模的設置舉報箱,以及公開了舉報的郵箱,鼓勵官民舉報不法行徑,給予重金鼓勵!

對於那些偷稅漏稅的舉報者,他們將按照涉案金額的高地獲得最少5%,最多30%的獎勵金!

稅收是東南國官府的生命線,沒錢什麼都做不了,

還有是舉報官員的,自身也是涉案人員的會給予重大優待——減免相應罪責。自身不是涉案人員的就會受到一定份額的涉案資金獎勵。對於辦案人員,也會給予一定的份額的資金獎勵。

完善舉報獎勵制度,完善舉報人信息保密級別,以重金激勵官民積極行使舉報權利。

舉報獎勵制度,不僅重金獎勵舉報人,還爲舉報人提供保護,改頭換面,東南國實力強勁,能去的地方太多,舉報人可以開始新生活。

有所不同的是他沒有武則天的“酷吏集團”去幫襯,所有的案件都依法審判,交專業的有司部門進行審理。

而專業法律人員是以證據來審判,沒有濫殺。

一些人詆譭東南國領袖說領袖並不是不想殺,而是需要免費的勞動力---因經濟犯罪被殺的寥寥無幾,都被判處修地球,勞動改造,工作非常辛苦,以前堂堂的地方大員,一旦淪爲階下囚,在工地敲石子的事畫像場面可是上了報紙的!

種種的實例,舉報人的安逸和官員們從天堂掉入地獄的狀況,以致於官民觸犯法律少,誰都不想免費爲官府打工!

講究證據,所以誣告者沒有市場。

“我們不是告密,別搞錯概念,我們是舉報,舉報不法分子,而告密則往往出於私利,隨意誣陷,毒害了社會風氣!”顏常武下定語道。

兩中華之東南國,由於其成立是白紙一張,民衆對於領袖奉若神明,領袖的制度沒有引發反響,奉行不違,習慣於聽領袖的話,但是,一些觀念不能很快地扭轉,哪怕是領袖花了許多力氣。

而在新明,由於存在着大量的前朝分子、大批的童生、秀才、舉人和進士存在,他們因爲政治上、經濟上的失意而對東南國進行了全方位的詆譭,他們掌握有一定的輿論能力,瘋狂地攻擊東南國的制度在新明的推行,尤其對舉報制度是那個深惡痛絕!

舉報制度極大地危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樣爲所欲爲地官商勾結不交稅了,他們生意、土地都被重重徵稅,所以顏常武是海盜、海賊,說起他來,不會有什麼好名詞。

在以前,官商勾結,連稅都不用交,否則自有文官們跳將出來說“皇帝不與民爭利!”

在以前,兼併土地那個爽,擁地十萬畝的大地主屢見不鮮,這可是江南,十畝水田可以讓一家三口活得很好。

新明仿東南國,工商稅十分之一以上,暴利稅則爲二成五,土地累進稅制,擁地越多,交稅越重,舊讀書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至於楊鶯兒,老公是海賊,她肯定是賊婆,更有甚者,新明的前朝分子瘋狂地詆譭她是楊鶯兒將是武則天第二,等着謀朝篡位,奪他顏氏江山,這顏常武壞事做盡,將來報應不爽!

既是泄憤,也是離間,對於他們這種說法,情報系統不敢怠慢,呈報御前,顏常武看到,嗤之以鼻,不減對妻子的絲毫信任,而妻子也從無異動,沒有他們想要的“好消息”,令前明的那些傢伙倍感失望。

……

且說楊鶯兒在爲即使做了許多工作,還有官員腐敗而難過,但她更難過的是她親愛的老公即將離開旭日城,這是他在離開前出手解決社會不穩因素,勾決了那些死刑分子,快刀斬亂麻,待到後天殺民間犯法分子時,將會有千多人頭落地!

其實是提前的,應該秋天進行,那纔是“秋決”,現在則是“夏決”。

殺過人,五月東南季風起,顏常武準備坐船前往大陸!

萬分,萬分捨不得他離開,但是不能不讓他離開,畢竟海那邊的掌舵者朱真真過得比她的姐姐楊鶯兒吃緊得多,楊鶯兒這邊軍民團結如一心,而新明大陸則形勢錯綜複雜,據最新的消息是首輔姚明恭因病離位,馬士英接掌首輔大權,但對他不服者甚衆,他畢竟是前明官員轉職新明,只能勉力維持朝政不墮,已經很了不起了。

必須是老船長顏常武回朝掌舵,方能引領大明的航船駛過驚濤駭浪,他不離開不行。

多年的老夫老妻做下來,哪還不知道她的心意,顏常武無奈地道:“要走,要走,不走就要出大事了!”

第1459節 都在演戲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60節輕取敵船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698節 東南情報局已建成第43節艦員結構(一)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1275節 不殺人第15節送你三萬兩第1064節 招供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112節 呸!關於最近書友們對於本書中袁崇煥毛文龍的爭議的說明。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596節 天生一個仙人洞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1431節 倒想看誰來敲我的頭盔!第1821節 吃光抹盡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2037節 包頭佬不甘示弱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861節 大改造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1505節 三小時的戰鬥(三)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846節 過關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1671節 打城牆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2164章 自行車發明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414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一)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79節大海戰(一)第743節 攻徐州第1344節 千葉合戰之戰鬥歷程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20節軍制確立第1846節 過關第699節 先說服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672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一)第1713節 爭地第454節 慢一拍第1022節 嗨咖啡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793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的智慧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027節 好一個總督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1258節 先來鬥將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671節 黎塞留的忠告第1982節 再一次一片石第1067節 顛倒黑白的世間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466節 攻打安汶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454節 慢一拍第1491節 棒子來由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
第1459節 都在演戲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60節輕取敵船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698節 東南情報局已建成第43節艦員結構(一)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1275節 不殺人第15節送你三萬兩第1064節 招供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112節 呸!關於最近書友們對於本書中袁崇煥毛文龍的爭議的說明。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596節 天生一個仙人洞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1431節 倒想看誰來敲我的頭盔!第1821節 吃光抹盡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2037節 包頭佬不甘示弱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861節 大改造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1505節 三小時的戰鬥(三)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846節 過關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1671節 打城牆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2164章 自行車發明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414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一)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79節大海戰(一)第743節 攻徐州第1344節 千葉合戰之戰鬥歷程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20節軍制確立第1846節 過關第699節 先說服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672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一)第1713節 爭地第454節 慢一拍第1022節 嗨咖啡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793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的智慧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027節 好一個總督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1258節 先來鬥將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671節 黎塞留的忠告第1982節 再一次一片石第1067節 顛倒黑白的世間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466節 攻打安汶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454節 慢一拍第1491節 棒子來由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