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

說起來他也是一代梟雄,深知打江山不易,治江山更難,一個好漢三個幫,殿中這些人掌握權柄,不能一味地光靠殺殺殺,必須懂得馬上管軍馬下管民,協助他治理好大清江山。

於是衆說紛紜,諸女真人破口大罵,將漢人說的無用之極,光靠槍陣大炮,算甚英雄!

有的韃子有見識,說東南軍來呀,頂多就是個守城,一旦離開城池,勞資就打他們的PP,側擊他的左右,斷他們的糧道,槍炮厲害又如何,又不是沒見識過,渾河之戰的浙兵火器也不弱啊,不照樣給我們給砍了!

倒是不錯,諸酋們心理膨脹,說我們滿洲勇士是不怕槍陣嘀!

有人即時說那是李開芳(最早歸降北虜的漢奸將領)用上明朝降軍開大炮,才把浙兵給轟散陣形的,否則他們槍陣照樣難破,都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於是呆在東京的佟養性猛打噴嚏,因爲殿上有人咒罵他鑄造紅衣大炮鑄個鳥出來,否則用大炮對槍陣,統統轟沒!

佟養性負責鑄造大炮事務,進展不大,讓諸酋嚴重不滿!

當中有人是他的政敵,叫嚷着要查賬,看他貪污多少!

鬧哄哄中,黃臺吉輕咳一聲,滿殿即時沉寂。

他向一個文官親切地道:“範卿,可有心得以教朕?”

被他點到名的乃範文寀,DD就是那個范文程,兩人都是早早投降北虜的漢人,是主動投降,還吹噓自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後代。

范文程被黃臺吉逼去江南做間諜之後,黃臺吉會做人,起用其兄範文寀入值朝廷,今天向他主動問事,以示恩寵。

範文寀是瀋陽縣學生員出身,讀過書,有點見識,從容地道:“陛下明見萬里,早有聖斷,臣豈敢獻醜!”

黃臺吉含笑道:“說吧!”

“喳!”範文寀說道:“稟陛下,如若明廷起用東南海匪,東南海匪又被其用,其實對我大清不利!”

“東南軍精擅槍炮,長於陣戰,如若被其佔據寧遠山海關一線,有水師相助,我軍若戰,必可取勝,但傷亡不會小,且其水師一直威脅我大清內陸,不可不防。所以,真是要戰,我們須得快速佔領寧遠山海關一線,避免其水師相助明軍。”範文寀分析道。

這是與明廷談和的理由?

諸酋不以爲然,倒是黃臺吉道:“範卿意猶未盡哪。”

“東南府顏逆名爲明臣,實爲明賊也!他雖聽從明廷號令,實際上包藏禍心,臣敢斷定,一旦我大清佔領北京,東南府必定會出兵南京!而且,他絕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黃臺吉大悅道:“範卿果然高明,來呀,賜黃金十兩!”

清廷中明白人不多,黃臺吉的起點高,看得遠,而範文寀則是自己的水平了。

衆人羨慕地看着範文寀受賜,這才明白了爲什麼黃臺吉有談和之意,一旦大清佔領北京,東南府就會出兵南京,有人還想到了東南府佔據江淮,搞不好就是南北對峙之局,但對方的兵艦厲害,能襲擾北方海邊,貌似是大清吃虧了。

談和,不佔北京,對方沒有藉口,也不能動用武力。

則想辦法,最好是大明與東南府交惡,如若宣佈東南府爲叛逆,則大清真會睡覺做夢都會笑。

這並非不可能,一旦大明剿滅了流寇,北方風平浪靜,那麼南方東南府,很可能落入朝廷的關注中,須知大明有的是熱情的言官,他們爲了消滅大明的謀逆而挖空心思,有敵人要嚴劾,沒有敵人也要創造敵人,東南府這等不馴,朝廷豈會放過他們!

更何況,大清在北京城裡的帶路黨、在江南的范文程也會助上一臂之力,幫助大明認清東南府這等逆賊的真面目,除之而後快!

當然也有滿洲的巴圖魯(勇士)認爲自己能夠一挑二,左打大明,右擊東南府,不過他們的老大黃臺吉向來有耐心,十年前已有能力打下北京也不動手,就是等待着良好時機。

明廷不足虜,現在的大敵是東南府,爲了消滅東南府,黃臺吉不惜與明廷談和,禍水南引,一旦明廷與東南府打出個結果來,黃臺吉就可以胡馬南下,席捲中國!

黃臺吉現在年不過半百,他認爲他等得起。

他指示索尼道:“與明廷談和,可象大遼與宋國般約爲兄弟之邦,不必苛刻!”

“臣領旨!”索尼叩首道。

……

當晚清宮外,有代善、濟爾哈朗、阿巴泰、豪格、杜度(老野豬皮之孫,長子廣略貝勒禇英第一子,實爲長子嫡孫,可惜運氣不好不能登大位)、尼堪六大酋一起求見黃臺吉,黃臺吉接見了他們。

原來諸酋退出後回去一琢磨,不對啊,我大清居然會懼怕什麼狗P的東南府,墮自家威風?而一向英明的黃臺吉對大明這麼寬容?

於是一個找一個,二個找三個,三個一翻倍,就到了六個人,找黃臺吉問個究竟。

公推出的代表,最老資格的大酋代善說道:“老汗在時,艱苦困厄遠勝於今,將兵俱少,裝備無多,然而老汗始終不渝(堅持造反事業)。陛下登位,連年勝利,明朝損兵折將,早不足爲慮!

那東南府確有能耐,海上稱雄,步兵佔優,然而亦有短板!

他們真要在山海關、寧遠駐紮,又有耐我何?

我不與之戰,只以遊騎巡弋,他們只要出動,就是我們的機會,搞得好的話,他們會在我們手裡全軍覆沒!

再者,東南軍頂多守寧遠一線,南是海,我們不與他們爭,東西北都是我方領土,我們照樣攻進明朝北方內陸,來去自如,東南軍卻不得戰,白費錢糧,不得功勞,豈能長久!

今陛下對大明友善,臣等不解,請陛下指點迷津!”

黃臺吉點頭道:“爾等有此心思,不懼東南府,確實爲我朝巴圖魯!

他離開座位,在殿中踱步,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道:“明廷不足慮,東南府亦不足慮,朕實慮我們自己!”

“我們自己?”諸酋被他說得糊塗了。

“是的,我們自己!如遼、金自長城之外入主中原,如今安在?蒙古佔據中國,其族人卻爲我驅遣!入主中原,諸族前車之鑑,不可不慎!”黃臺吉沉重地道。

第1446節 硬剛(二)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640節 四大植物助陣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98節女婿強撐!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1859節 吃得好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547節 顏大少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第314節 讓紅毛番滾蛋!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2037節 包頭佬不甘示弱第1844節 高雄169號艦的勝利第202節臺灣金色產業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482節 皇協軍的幹活(二)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1700節 楊康榜的痛快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1440節 鞭刑第1126節 陰謀的醞釀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389節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306節 地域黑第369節 顏大少的倭式婚禮第10節修路風波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2022節 得送十二面金牌了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963節 王子開齋記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1277節 一樁公案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722節 和離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88節絕對領導權第1066節 立規矩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2099節 偷水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624節 孫承宗的教誨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169節落子(四)第1169節 書生造反,三年未成!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948節 有水斯有財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第187節副提督的家事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2060節 不想死的蘇丹第1404節 速下城第371節 甘輝是烏鴉嘴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983節 白皮頂不住了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591節 好籤第1554節 誰勝誰敗第1042節 德叔管後勤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758節 入川之大戰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96節海洋貿易第476節 烈焰狂奔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8節初建軍(一)第845節 旭日港的夜火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1732節 爲何收藏?第1504節 三小時的戰鬥(二)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1541節 四帕夏失風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
第1446節 硬剛(二)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640節 四大植物助陣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98節女婿強撐!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1859節 吃得好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547節 顏大少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第314節 讓紅毛番滾蛋!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2037節 包頭佬不甘示弱第1844節 高雄169號艦的勝利第202節臺灣金色產業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482節 皇協軍的幹活(二)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1700節 楊康榜的痛快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1440節 鞭刑第1126節 陰謀的醞釀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389節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306節 地域黑第369節 顏大少的倭式婚禮第10節修路風波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2022節 得送十二面金牌了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963節 王子開齋記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1277節 一樁公案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722節 和離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88節絕對領導權第1066節 立規矩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2099節 偷水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624節 孫承宗的教誨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169節落子(四)第1169節 書生造反,三年未成!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948節 有水斯有財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第187節副提督的家事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2060節 不想死的蘇丹第1404節 速下城第371節 甘輝是烏鴉嘴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983節 白皮頂不住了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591節 好籤第1554節 誰勝誰敗第1042節 德叔管後勤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758節 入川之大戰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96節海洋貿易第476節 烈焰狂奔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8節初建軍(一)第845節 旭日港的夜火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1732節 爲何收藏?第1504節 三小時的戰鬥(二)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1541節 四帕夏失風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