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0節 龍脈所在!

顏常武於1656年乘東南風坐船回南京,處理的大事是一件接一件,每一件都堪稱是驚天地泣鬼神,也只有他纔有這樣的能耐能夠組織得如此強大的攻勢而臣民們信服。

又一件大事是攻略青藏高原。

中國的版圖,怎麼能夠少得了青藏高原呢!

作爲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顏常武不想吞併印度,但絕對會把青藏地區切切實實地納入中華的版圖,這樣中國的版圖才能夠符合他心中所思。

因此在他給南京方面的訓令中再三要求攻略青藏高原,必須實轄,中央政權的統治延伸進入青藏高原!

大臣們多不理解,那地方鳥不拉及的,沒有什麼資源,爲什麼老大就是這麼執着?

他們向朝廷上書,認爲自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我大明軍隊進入青海東部地區,到了洪武六年改西寧州爲西寧衛,並採取“裂土分爵,俾自爲守”的辦法,使他們互相牽制,作爲明朝的統治工具,一直對青海沒有實轄。

至於西藏地區自從唐朝時期的吐蕃國以來,就一直與中原政權保持着緊密的聯繫。之後的宋朝與元朝時期由於漢族政權的式微乃至消亡,導致中央政權與西藏地區的聯繫日漸減弱。

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明王朝之後,恢復了大部分中國疆域,中原政府與西藏統治者之間恢復了密切的往來。

其中茶馬互市成爲中原與青藏地區的一個重要交往方式,用茶易馬,可以鞏固國防,以制青藏地區的羌、戎部族。

在洪武年間,明朝政府在一次貿易中就運茶五十萬斤,換回了三萬八千匹馬,明朝政府與西藏地區貿易額度之大由此可見一斑。到了明武宗在位時期,由於朱厚照信奉佛教,他便派遣TJ劉允前往西藏迎回活佛。劉允出使的團隊攜帶了數十萬斤茶葉和食鹽等生活必需品,可見隨着明王朝的發展,其與西藏地區的貿易額是越來越大的。此事在《明史》中有如下記載:

“允至臨清,漕艘爲之阻滯。入峽江,舟大難進,易以小舟,相連二百餘里。及抵成都,日支官廩百石,蔬菜銀百兩,錦官驛不足,取傍近數十驛供之。治入番器物,估直二十萬。”

西藏地區完成了宗教改革,黃教取代了日益腐朽的喇嘛教原教派,這也是西藏地區沒有出現大規模暴亂的根本原因。

現時青海蒙古族人系明代由新疆遷來,其首領顧實汗,乃厄魯特蒙古所屬的和碩特部首領,牧於青海湖周圍、柴達木盆地及黃河河曲一帶,人畜興旺,勢頗強盛。

崇禎十年正月顧實汗殺原據青海與黃教爲敵的喀爾喀部卻圖汗,並其部衆四萬人,遂據青海。十二年滅康區白利土司頓月多吉。十五年進藏,滅與黃教爲敵的藏巴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權,大力扶植黃教。

顧實汗與明代關係一般,因爲他先前與韃靼人交好,韃靼歷天聰九年(1635),遣使赴盛京(今遼寧瀋陽)向韃靼人納貢通好。滅卻圖汗後,又遣使與韃靼人通好。使者於崇德七年(1642)抵盛京,備受款待。

韃靼人敗亡後,面對着中原王朝顧實汗遣使至南京嚮明朝納貢通好,並開啓茶馬交易,茶馬古道分川藏線和滇藏線兩路,頗見興旺,但大明的大臣們對顧實汗並不信任。

因爲前明與韃靼人相持時期,顧實汗不顧中原王朝正溯,去與蠻夷互通友好,實在可恨!

但大臣們誰都不想多事生非,哪怕是最激進的大臣都不想,要知道,真要是奪取這些地方,困難重重,想想當年大唐打吐蕃就知道厲害!奪下來之後,實轄青藏地區後只有付出,難得收穫。

名聲響亮的茶馬古道是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皮毛和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品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但大臣們判斷,我朝的東西比他們的東西更重要,我朝可以不要他們的東西,而他們卻少不了我們的東西!

大臣們有疑惑,於是監國公主朱真真召集他們,出示顏常武的手書,讓他們看個究竟。

顏常武明明白白地寫道:“青藏及新疆地區,是我中華龍脈所在!”

此話一出,大臣們唯有奉旨如儀,真抓實幹了!

朱真真召集內閣商量青藏攻略,對於他們這些老手來說,很快就確定了兩條腿走路,一是對青藏地區的統治者進行政治誘降,二是準備好軍隊,萬一政治上不能解決,那就進軍青藏,如果政治上解決了,駐軍照樣派得上用場。

他們很快選出了周正儒作爲攻略青藏地區的主要負責人,加兵部侍郎銜,他乃崇禎十三年進士,原爲監察御史,到四川巡鹽,旋擢川東道,長期在四川任職,對於茶馬古道並不陌生,非常熟悉藏區情況。

內閣要員非常清楚一些典故,比如守江必守淮,淮河若失,則北軍直達長江北岸,與江南兩分長江,長江難守。

同樣地,想要攻略西藏,應先經營川西,對於鞏固西藏有着重大的意義!

當時廷對,周正儒向監國公主朱真真啓奏道:“西藏地區海拔高、氣候寒冷與地形複雜等原因,也給我朝的治理造成了不小的困難。這裡地廣人稀,財賦微薄,在西藏地區養一個兵,就相當於在內地養8個,此可見西藏自然環境之惡劣。欲得西藏,軍隊偏重於依靠周圍省份的接濟,與西藏相鄰的川西地區,就是我朝在鞏固對西藏統治過程中,最爲關鍵的一個支點!”

“和其他方向相比,由川西進入西藏,在人力成本等投入上都是相對較小的。退一步考慮,假如從青海入藏,需要經過路途漫長的高原缺氧帶,而從新疆入藏,則要翻越沙漠和崑崙山,由此可見,川西對於經略西藏、鞏固西藏有何等的高效!”

馬士英贊成道:“周大人此言,行的是人間正道也!”

經營川西而入藏,這正是中原王朝的政治精英們權衡成本大小等因素後,所作出的明智之舉。

朱真真點頭道:“善!”

周正儒大膽地道:“欲得川西,須下打箭爐!”

第24節爾虞我詐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第419節 鼓動下南洋第1979節 箭射莎車城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761節 鯉魚躍龍門,乘風入九重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2067節 都看得開第1274節 心靈炸彈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433節 新兵一枚之丘逢吉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617節 向葡萄牙人求援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1243節 夜茶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834節 黑武士的冒險第2043節 包頭佬的逆襲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983節 白皮頂不住了2072節 開國大典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1051節 勝利的源泉第798節 進擊的大明!第2099節 偷水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2010節 海鎖堡壘的城牆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745節 堵胤錫的見解第2165章 不被重用的蒸汽機車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536節 他們有種,我們奉陪!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1149節 勝利的真正原因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1408節 打不下來別回來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1015節 向蘇伊士城前進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1018節 急攻開羅!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159節天下哪有攻不破的關隘!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646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三)第107節移民臺灣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947節 葉爾羌人的伏擊!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603節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第351節 男人外出,女人當家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第668節 皇家馬德里!第1761節 黃金艙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660節 天津保衛戰之殺殺殺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206節 美女如雲第1640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一)第1986節 受傷也開心第1599節 冊立皇太孫(二)第1459節 都在演戲第486節 撿到素丹一枚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
第24節爾虞我詐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第419節 鼓動下南洋第1979節 箭射莎車城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761節 鯉魚躍龍門,乘風入九重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2067節 都看得開第1274節 心靈炸彈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433節 新兵一枚之丘逢吉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617節 向葡萄牙人求援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1243節 夜茶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834節 黑武士的冒險第2043節 包頭佬的逆襲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983節 白皮頂不住了2072節 開國大典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1051節 勝利的源泉第798節 進擊的大明!第2099節 偷水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2010節 海鎖堡壘的城牆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745節 堵胤錫的見解第2165章 不被重用的蒸汽機車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536節 他們有種,我們奉陪!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1149節 勝利的真正原因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1408節 打不下來別回來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1015節 向蘇伊士城前進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1018節 急攻開羅!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159節天下哪有攻不破的關隘!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646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三)第107節移民臺灣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947節 葉爾羌人的伏擊!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603節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第351節 男人外出,女人當家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第668節 皇家馬德里!第1761節 黃金艙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660節 天津保衛戰之殺殺殺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206節 美女如雲第1640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一)第1986節 受傷也開心第1599節 冊立皇太孫(二)第1459節 都在演戲第486節 撿到素丹一枚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