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

這條軌道是戴維先生主政下完工的,線路從蘇伊士城到塞得港,陳德接過了擔子後,正在修建一條從開羅到蘇伊士運河中段的伊斯梅利亞城,待到此軌道一成,中國人已經建好了開羅到蘇伊士城的軌道,建立了蘇伊士城到塞得港的軌道,又建立起開羅到伊斯梅利亞的軌道,而從開羅順流而下,自尼羅河河口向東航行,可到塞得港,一個大閉環交通的建立,極有利中國人對蘇伊士運河的管治。

軌道交通繁忙,驢子拉車、駱駝拉車,拖動車廂奔騰不休,車廂裝人貨,讓人驚奇的是,在對開的一段車廂上,裝的滿滿的都是衣着花花綠綠,一副休閒派頭的各國民衆,包括中國人、八國小跟班、阿三等等,大部分是中國人。

他們既非軍人,又不是建設者,更不是商隊,看得對面的陳德有點發楞,他在軍中呆久了,與社會都有了隔膜,不明白爲什麼交通繁忙的軌道上有這些閒人,方敏兒瞥了一眼道:“這是旅遊團!”

嗯,中國的旅遊業開始成行成市了。

在古代出行相當悲摧,出行三大方式,一是乘船;二是乘車馬;三是11線。

再無其它,由人擡轎子出行,很可能轎伕沒事,轎上的人卻在受罪,太慢,且路上不平,被晃盪得不是嘔吐,而是吐血!

交通極爲不便,遠行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古代的江河運輸業很不發達,加上沒有現代化的船隻,航線少且短,花費也頗高。

至於乘車馬,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並非窮人可以做到。

大部分的農民和小商人出門,多以步行爲主(大部分時候還要負重,挑擔步行)。

在長距離的行走中,由於道路崎嶇,走路距離過長等原因,一般一天下來,由於血液下積到腿部,雙腿就會痠痛不已。自然直接影響第二天的行走。如果是在山地或者丘陵行走的話,由於需要登高和攀爬,痠痛就會更加厲害。

古人在實際中發現,如果在腿部綁上布條,可以有效減輕腿部的痠痛,利於長距離的步行,這就是綁帶的來由。

道路崎嶇,山高路陡,許多地方要攀爬而上,甚至是後人跟隨前人的屁股而上。

一遇風雨同舟,道路阻塞是必然的。

飲食的不便,出了城就是荒地,哪有什麼休息站?

走着走着,路上跳出小強,強盜攔路,危險!

小強的危害性極大,前不着村後不挨店的,叫天不靈叫地不就,路人被殺死後一埋,神不知鬼不覺,誰會頂着這個危險去活受罪,送掉自己的小命?!

關鍵是你沒錢!

由於商品經濟的落後,普羅大衆連溫飽都不易,哪有閒心與閒錢去旅遊。

至於少數闊佬的出行,不是旅遊業,那是炫富,少許人的窮遊,則是自討苦吃!

只有東南國的建立,隨着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商品豐富,銀元多多,終究出現了旅遊業。

越來越多的人有銀元,國家也鼓勵他們花錢,建立起保障線,讓遊客有得吃有得玩,不至於中途餓死,同時也有強大的軍力保證了他們的安全,因此,三桅遊船自遙遠的東南亞啓航,出了馬六甲海峽的西邊出口,到達佛祖的眼淚---斯里蘭卡,在那裡買了寶石,既可去緬甸感受佛意,購買翡翠,更可去阿三那裡看他們跳大神,去幹了這碗恆河水,再就是到波斯感受波斯帝國的威風,又或者進行勇敢者的遊戲,橫渡浩罕的阿拉伯海,到達亞丁,順紅海而上,抵達開羅,從而見識非洲風光。

所到之處,吃好喝好住好,旅行社的導遊們帶着他們遊山玩水,盡嘗當地美食,到西方的中國人自此絡繹不絕。

這是往西走的路線,北上則是內湖旅遊---南海就是中國的內湖,沿途皆爲中國的勢力範圍,從東南亞出發,可到安南、暹羅、柬埔寨、老一遊迴轉廣州,此時到家了,自東南沿海而上,明國大有看頭,又可以到達登州後,從那裡渡海,去朝鮮吃人蔘公雞,到倭國見識正宗的唐朝建築。

附提一句,在倭國,皇宮是可以任由中國人蔘觀的,只要你付錢就行。

要是你錢多,交上一百個銀元可以成爲倭國公卿的座上客,送上一千個銀元,倭國現任後西天皇陛下與你共進晚餐,親切交談---大家交流毫無問題,說的都是中文,如果你再給天皇陛下送上合他心意的禮物,天皇陛下會爲你的扇子上題字。

不是東洋鬼文,而是比大部分中國人寫得更好的漢字書法,讓你帶回家鄉誇耀一下。

在倭國,天皇陛下是窮B一枚,幕府時代開始,天皇就沒了實權,鬼都不會上門!

大多數天皇一輩子都在做幕府的傀儡,到了江戶時代,幕府頒佈了《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天皇徹底地成爲了政治吉祥物。

按制,天皇陛下禁裡御料每年大約三萬石,聽起來不少,實際上只比地位最差的的大名(近三萬石高)多一點而已。

更坑天皇的是:他還要負責他滿朝公卿的薪水。

以三萬石的收入要不下上百名公卿的薪水,這些公卿的收入可豐收而知,難怪你只要出一百銀元,就可以見到他們的公卿高官,與他們稱兄道弟!

所以天皇賣字是有歷史淵源的,例如正親町天皇(1557-1586年在位),他的父親後奈良天皇與祖父後柏原天皇正值亂世,窮困潦倒,不得不賣字爲生。

後西天皇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隨着貿易的發展,中國的商品大量涌入倭國,倭國許多民衆也變得富有,而且物價也上揚了,但幕府卻不給天皇提工資。

後西天皇的臣子們發現到倭國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畢竟兩國一衣帶水,倭國深受中國的影響,說着同樣的話,交流毫無阻礙。

倭都是京都,臣子們推出了參觀皇宮一日遊,除了給中國人安排旅遊,他們還賣紀念品,給的錢多,可以見到天皇……

天皇以此幫補家用,江戶幕府自然不很高興,認爲有辱國體,於是天皇說你們給朝廷錢,我們就不辦皇宮一日遊了。

幕府又不樂意白白給錢給天皇花用,折衷是隻允許中國人進皇宮裡參觀,說中國人是天朝上國,給中國人蔘觀不算丟臉。

這是掩耳盜鈴,其他國家的人想要參觀倭國皇宮根本沒有問題,怎麼辦?

好辦,冒充中國人的跟班就成了,結果,有一個緬甸駐明國的使臣就去暢遊一番後回到南京,某次他與一個倭人爭吵,那個緬甸人脫口而出道:“你想老幾,勞資還跟你們最大的頭頭一起吃過飯呢,相談甚歡,他叫我做伯伯!”

“什麼?”倭人驚道。

緬甸人出示有天皇落款蓋印的摺扇,貨真價實,倭人落敗而逃!

緬甸人如此,中國人更不用說,他們簡直就象中國商品行銷世界,無處不在!

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163節書房夜話之議諸事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1232節 賊勢熾第55節終於等來了藉口第1717節 虧本生意好好幹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1630節 又一次教科書式的進攻(一)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34節戰俘生涯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1175節 大明大改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2031節 瓦希裡狙殺帕夏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843節 中國人在馬爾馬拉海第1849節 一聯值百萬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1772節 你有的選擇還好說!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101節明年更美好第1007節 王上萬歲!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1250節 破火船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991節 錫克人蔘軍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2107節 大美人,濫好心第1309節 部隊出動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2084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一)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673節 世事難料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1079節 海黛入鄉隨俗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630節 又一次教科書式的進攻(一)第878節 負責任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2182章 南京大變樣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5節初議事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1575節 雪茄老祖第548節 在天津第1168節 一團糟糕的明廷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879節 印度離上帝太遠,離華人太近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993節 知道什麼是開國領袖嗎?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435節 真正的敵人出現第18節真相大白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1577節 越南省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1516節 撤退(一)第7節實幹興家,空談誤事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1399節 奧朗則布來摸華人屁股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126節 陰謀的醞釀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767節 拖手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203節南虜顏常武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1060節 我的命還是值錢的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
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163節書房夜話之議諸事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1232節 賊勢熾第55節終於等來了藉口第1717節 虧本生意好好幹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1630節 又一次教科書式的進攻(一)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34節戰俘生涯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1175節 大明大改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2031節 瓦希裡狙殺帕夏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843節 中國人在馬爾馬拉海第1849節 一聯值百萬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1772節 你有的選擇還好說!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101節明年更美好第1007節 王上萬歲!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1250節 破火船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991節 錫克人蔘軍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2107節 大美人,濫好心第1309節 部隊出動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2084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一)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673節 世事難料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1079節 海黛入鄉隨俗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630節 又一次教科書式的進攻(一)第878節 負責任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2182章 南京大變樣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5節初議事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1575節 雪茄老祖第548節 在天津第1168節 一團糟糕的明廷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879節 印度離上帝太遠,離華人太近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993節 知道什麼是開國領袖嗎?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435節 真正的敵人出現第18節真相大白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1577節 越南省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1516節 撤退(一)第7節實幹興家,空談誤事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1399節 奧朗則布來摸華人屁股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126節 陰謀的醞釀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767節 拖手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203節南虜顏常武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1060節 我的命還是值錢的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