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7節 求援之錫克人有麻煩

最終廷議是免費給了倭人求援單上10%的糧食和一批救災物資,着火速組織運輸船隊把糧食與物資運達。

當是時,東南國與倭國的關係非常好,倭國認東南國做老大,老大還是得有老大的體面,因此該送的還是送了。

否則人家憑什麼認你做老大!

兩倭人感激涕零,其餘的糧食與物資則從東南國的糧食市場上購買。

東南國糧食爆倉!

由於技術的先進性,東南國的糧食產量很大,倉庫爆滿,倭人這一求購,中國人就把倉儲糧食給清理不少,都賣給倭人。

中國人也不欺負倭人,以優惠價格賣出大量的倉儲糧食給倭人,乃一家有賺二家便宜的事情,中國人得以把糧倉裝入新糧,而倭人則以優惠價格得到了大量的糧食,回去活人無數。

保科正太郎和阿部忠秋完成了使命,順利返回交差,都得到了嘉獎,功勞到手。

即管如此,兩人表面對中國客客氣氣,暗地裡並不感謝中國,而是暗恨中國人爲什麼不給大陸土地給他們!

……

印度孟買,中國駐印軍總部。

這裡原是印度一家土邦主的宮殿,該土邦主傾慕中國,把宮殿獻給中國人,成爲中國駐印軍總部。

中國駐印軍是中國(主要是東南國)成立的、駐紮在印度各殖民地上野戰部隊的統稱,現有陸軍五萬,海軍三萬,是中國在印度各殖民地的保護神,有他們的存在,印度人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中國在印度有很大的利益,首先中國在印度有不少的殖民地,印度是中國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每年中國都從印度得到了大量的財富,目前一年純利爲二千萬銀元!

而且印度是中國向西攻略的重要中轉站,沒有印度,中國想往西進軍,難吶!

宮殿用大理石構建,樣式美觀大方,總司令洪煕官在裡面辦公,總是心情很好。

但這天他卻緊鎖眉頭,覺得麻煩!

莫臥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派兵進入帝國西北部的旁遮普邦,藉口錫克人對帝國不敬,殺害、奴役錫克人!

經歷了被中國人進入德里都城的慘痛經歷後,莫臥兒帝國不敢惹中國人,但他們加害錫克人不在話下。

錫克人在印度諸族中最被中國人看得起,並且錫克人也是最親近中國人的民族,很多錫克人蔘加了中國人組建的僕從軍或者成爲警察,蓋因錫克人是印度諸族中的“奇葩”。

是一個正直、勤勞、BS乞丐、團結互助的民族,他們熱愛勞動!

得,中國軍隊的僕從軍裡,錫克人以人口比而言,是最高比例的,並且東南亞地區以至於中國的各殖民地都以錫克人作爲警察和守備隊,他們克盡職守,服從命令,作戰勇敢,深得好評,就連東南國國都旭日城也有不少的錫克人充當警察。

如今他們有難,消息報到了洪煕官的案頭處。

起因在於中國進攻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抵擋不住,乃飛鴿傳書到莫臥兒帝國,請奧朗則布相救則個。

以信鴿進行遠距離的傳送信息的大規模使用來自於中國,之後各國只要有條件,都使用了信鴿。

奧朗則布的父親就是建造著名的“泰姬陵”的沙賈汗,被奧朗則布謀篡上位,也算有爲,他穩定了北方的阿富汗局勢,阿富汗可是“帝國墳場”,他能夠在那裡分一杯羹,是有本事的。

接到奧斯曼帝國的請援書,讓奧朗則布很爲難。

之前他攻過中國人,不但佔不到便宜,還被中國人攻進了德里,大肆洗劫,令莫臥兒帝國損失巨大!

即使是中國人進攻奧斯曼帝國,在印度也駐紮有強軍,莫臥兒帝國打打阿富汗人可以,欺負印度阿三綽綽有餘,但要對上中國人的話,朝臣們一邊倒地反對。

先前莫臥兒帝國與中國兩國停戰後,中國是個喜歡做生意的國家,與莫臥兒帝國做買賣,也讓莫臥兒人瞭解了中國。

朝臣說了:“只要中國的那個皇帝(國王顏常武)還在位,不要與中國開戰!”

奧朗則布以之爲然,他知道中國皇帝是個熱衷於報復的狂人,動他一下下,他就會報復,把人家全家都賣掉,東西搶光光,太不好惹了!

可是不救奧斯曼帝國的話,也不好,大家同爲包頭佬,兄弟有難不想幫,說不過去。

但中國人太可怕了,可怕到奧朗則布絕對不敢惹。

想來想去,奧朗則布決定去害錫克人,理由是錫克人幫助中國人,當害了錫克人,在中國軍隊的錫克人軍心不穩,中國人的力量就會被削弱。

嗯嗯,相當於“曲線救國”了。

打的算盤很如意,旁遮普邦是錫克人的聚居地,他們的告急求援書信送到了錫克人其餘的聚居地,包括孟買。

在孟買的錫克人聯合上書,請求洪煕官出兵救援旁遮普邦的錫克人,進攻莫臥兒帝國!

其情可憫,但洪煕官有點撓頭!

洪煕官,是東南國現任首輔洪昇之子,而洪昇則是當年開臺王顏思齊的把兄弟,所以洪煕官是官二代,有實力,有背景,敢作敢爲。

但他也不敢主動挑起戰爭,因爲這是敏感時期,他必須保障東南國征服奧斯曼大業的順利,別看他擁兵八萬,但這八萬人馬是隨時可能支援奧斯曼前線,萬一在進攻莫臥兒帝國時,奧斯曼前線調動駐印部隊,他給不出來,那就麻煩了。

關鍵在於莫臥兒帝國並沒有直接進攻中國在印的殖民地,師出無名啊!

如果是莫臥兒帝國直接進攻中國人就好了,自衛反擊戰打響,旭日城是不會怪責的。

打着爲錫克人出頭的旗號?

拜託!人家是家務事,錫克人是承認莫臥兒帝國的統治的,好比某家裡兩人打架,你衝進去勸架,順手把打架者之一給幹掉了,這樣實在說不過去。

再者,真要打,莫臥兒帝國早集中了二十萬大軍,他們不進攻,光等待着東南國的進攻,萬一中國人與那些包頭佬打成牛皮,奧斯曼前線要調兵時……

勸說錫克人忍耐,等中國人收拾了奧斯曼帝國再說?

奧斯曼帝國是個老大帝國,不可能速下,錫克人會等到黃花菜都涼了。

洪煕官想來想去,終究被他想出了一個主意。

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855節 最好的廣告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856節 落實政策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1852節 兩老賊第1592節 諮議局成立第1340節 互相吹捧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734節 沉重打擊勳貴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2097節 紅海垂釣第225節時刻要學習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1560節 運河之錢不是問題第1363節 出乎意料的事多了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716節 柳如是的動作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115節金銅童子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1610節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第743節 攻徐州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老孃捉旗艦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95節豐收的季節第109節和氣交易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589節 撒拉丁不如你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93節喜與悲第1515節 兩國停戰之後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1812節 上將當戲子第1164節 三年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1350節 千葉合戰之主將倒下第1627節 俺是射鵰手的師傅!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829節 烈火焚城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791節 皇子的憤怒!第699節 先說服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617節 向葡萄牙人求援第160節真理出無疑惑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255節到呂宋之不急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728節 普布邊巴的感動第306節 地域黑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97節一夜變天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791節 皇子的憤怒!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1176節 孟買城之殤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1804節 不緊張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
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855節 最好的廣告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856節 落實政策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1852節 兩老賊第1592節 諮議局成立第1340節 互相吹捧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734節 沉重打擊勳貴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2097節 紅海垂釣第225節時刻要學習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1560節 運河之錢不是問題第1363節 出乎意料的事多了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716節 柳如是的動作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115節金銅童子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1610節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第743節 攻徐州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老孃捉旗艦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95節豐收的季節第109節和氣交易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589節 撒拉丁不如你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93節喜與悲第1515節 兩國停戰之後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1812節 上將當戲子第1164節 三年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1350節 千葉合戰之主將倒下第1627節 俺是射鵰手的師傅!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829節 烈火焚城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791節 皇子的憤怒!第699節 先說服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617節 向葡萄牙人求援第160節真理出無疑惑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255節到呂宋之不急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728節 普布邊巴的感動第306節 地域黑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97節一夜變天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791節 皇子的憤怒!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1176節 孟買城之殤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1804節 不緊張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