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

攤丁入畝,就是對百姓以家庭人口數徵收的人頭稅,改爲以家庭田產數目來徵稅,土地階梯式收稅,誰的土地越多,交的稅越多,這就打擊了貴族、士紳集團對農民的土地兼併!

必須丈量土地,人口、田畝登記,可想而知,阮大鋮面對的將是佔地最多的藩王、勳貴、文官、武將、各地士紳等衆,他做的是虎口撥牙之事。

阮大鋮被授予欽差大臣關防,主持主持朝廷攤丁入畝、土地階梯式收稅事宜,各省文武官員悉得配合,毋得懈怠。

他先聲奪人,兩名上門送禮想說情的同鄉官員被他舉報,彈劾下臺!

在他的門宅上橫批寫道:“包黑之宅!”

意思是說他將向歷史名臣包公學習,廉潔到家,不收取分毫賄賂,表明了堅定的決心!

他的恩主馬士英請他過府,與他談起來,發現他已經是王八吃稱砣----鐵了心!

“石巢!”馬士英喚着他的字道:“凡事不可做絕,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他是受了很多人的委託,試圖來說服阮大鋮網開一面。

阮大鋮咬牙切齒地道:“正如國公爺所言的‘吾日暮途窮,唯有倒行逆施’!”

“我這一輩子,今上之前爲官不過年餘,卻閱盡人間滄桑!世間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只得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阮大鋮眼中露出了深刻的仇恨道。

“結果!過了這麼多年,我再看他!”阮大鋮激動地離位道:“他們盡被打落凡塵,而我卻青雲直上!”

“貴爲欽差大臣,左都御吏!”阮大鋮沉聲道:“今天,國公爺把這樣一個機會擺在我面前,我再不盡力,枉過人生!”

“石巢!我只是擔心你而已。”馬士英勉強道。

“不怕!”阮大鋮胸有成竹地道:“國公爺說了,船票有我的一張!”

說到“船票”,馬士英氣都不打一處來,顏常武做事簡直不留餘地,哪裡有中國傳統中庸文化的影子,他一炮接一炮,得罪了文官、又整治了武將,動過了勳貴,現在又站在了大明絕大部分的既得利益者的對面。

他憑什麼這麼橫?他所講的話被傳出來:“打得過就打,打不過我就坐上戰列艦逃回臺灣,怕什麼!難不成他們能過海峽來打我?”

對於這等憊懶的統治者,大家已經無力了,果然是海賊頭,事不諧時就下海。

可是,南明都不知道被他糟塌成什麼樣子了!

問題是,這麼一來,他簡直就是“不死之身”,打不過就逃,他還有捲土重來機會,攤上這種對手,大家都得思忖一下了。

馬士英無可奈何,唯有聽之任之。

阮大鋮走馬上任,他果然厲害,直接向湖廣開刀!

爲什麼要拿湖廣開刀呢?

湖廣乃是湖北、湖南兩省,有四位藩王的封地在湖南、另有四位藩王的封地在湖北,八藩王佔據了湖廣的大部分的土地。

常言道:湖廣熟,天下足,可是湖廣熟透的糧食,大半被藩王收進自家糧庫,朝廷顆粒無收!

阮大鋮膽生毛,他vs八藩王!

反正我名聲夠臭的,再臭一把也無所謂,抱着破罐破摔的心理,他根本不把藩王放在眼裡。

當然,所恃的是湖廣佈政使袁樞(袁可立之子)助他,總兵黃得功率領的三萬新軍,還有二萬東南軍,整整五萬精兵爲他的後盾。

於是,他罷除了湖廣按察使田大本(天啓五年的進士)和武昌知府宋之普(崇禎元年的進士)和十餘個州縣官員的職務,蓋因他們拖他的後腿,不配合。

一奏一個準,這邊彈劾上去,那邊就一堆官員丟了烏紗帽。

按察使的官職在地方上相當高,連他都被罷黜,一時湖廣官場肅然,無人敢違阮大鋮之命。

又把桂王朱常瀛派來的長史以咆哮公堂的名義給掌嘴一百,嘴都打爛了。

桂王朱常瀛就藩衡陽,張獻忠入湖廣,逃亡,隨着官軍復進湖廣,桂王朱常瀛回到衡陽時發現爲時已晚,他的土地被泥腿子們佔了,他好不容易纔將土地給搞回來,沒想到阮大鋮要他交稅,他不幹,與阮大鋮幹起來。

阮大鋮出動軍隊,包圍了他的王府!

南京來的詔令,着將朱常瀛關在王府,不得外出,否則,削爵送南京幽閉!

連王爺都低頭了,誰還敢出頭!出頭者死!

他動用軍隊,將膽敢反抗的黃石鄉紳張某舉族誅除!

湘潭縣鄉紳十數人被其捉至縣衙枷號!

……

阮大鋮在湖廣幹得起勁,一州接一州,一縣接一縣的土地產權明晰,讓湖廣諸藩王心中震恐,m的,朝廷來真的啊!

他們通過侵佔和別人投獻得到的土地都要吐出來,豈能容忍!

他們容易嗎,爲了得到土地,他們花了好幾代人的功夫!

八藩王派出使者到達京城,與滯留京城的諸王會商,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南陽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鐭、長樂王朱誼石、瑞安王朱誼防、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誼貴合計。

正好有個由頭,乃戶部以國家危機,財政困難,只發給諸王四分之一的俸給,得,日子過不下去了。

顏常武的錢多,但他不想餵豬!

明朝藩王是“世襲罔替”。皇帝除皇太子以外的其餘兒子,全部封爲親王。親王的世子襲爵,其他兒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長子襲爵,其他兒子要封鎮國將軍……以此類推。親王“歲祿萬石”,郡王、鎮國將軍等,均享受不同數目的歲祿。這是固定工資。每到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朝廷還得進行各種賞賜。有時候,這種賞賜比固定工資還高。

由於固定工資和賞賜,是按照人口來確定的。因此,大多數藩王都互相比賽着生兒子。畢竟,兒子生得越多,王府的收入越高;收入越高,大家的日子就越好過。因此,明朝的藩王,成爲歷朝歷代最會生兒子的王爺。

就這樣,明朝宗室成員的規模不斷擴大,人數像雪球越滾越多。根據《天潢玉牒》記載,200多年下來,到明朝後期的天啓時期,宗室總人數據說達到了60多萬。

明朝末年的宗室有十三萬,這還是經過戰亂的“削減”後的結果。

要養那麼多頭豬,顏常武不肯花大錢,能拖就拖,能省就省。

藩王們先向永明帝求情,然而永明帝愛莫能助。

想造反?

勳貴們的例子在前!

硬碰硬是不行的,福王朱由崧狠狠地道:“既然今上不理會,那麼就找祖宗去!”

哭陵!

第1939節 勝利者不受指責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289節 宣川浦之戰第1760節 海戰其實就是混混打架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948節 有水斯有財第1656節 行途中第134節販奴船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415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二)第1682節 中國人就是一條龍!第97節一夜變天第209節劉之鳳的質問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620節 黃金海岸第1625節 清楚敵情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279節 處大過部第1373節 聯合作戰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1786節 《羅馬條約》第778節 議搞晉商第431節 謠言第761節 鯉魚躍龍門,乘風入九重第48節過春節第130節倭國薩摩藩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754節 殺吳惟華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老孃捉旗艦第1989節 我軍損失很小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1418節 雄關難過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740節 進徐州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1867節 死星科技的巨炮入城嘍第1247節 高一功到任第867節 北方勝利鼓士氣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1555節 此起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355節 打·炮·歌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1768節 破堅城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2051節 咱也成爲了騎兵達人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1154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一)第747節 堵胤錫的成功第308節 惡棍也會心痛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1407節 敵人騎兵突擊第239節文趙氏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1866節 殺雞用牛刀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750節 各自的心事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895節 混亂的形勢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2070節 國號南華帝國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
第1939節 勝利者不受指責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289節 宣川浦之戰第1760節 海戰其實就是混混打架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948節 有水斯有財第1656節 行途中第134節販奴船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415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二)第1682節 中國人就是一條龍!第97節一夜變天第209節劉之鳳的質問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620節 黃金海岸第1625節 清楚敵情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279節 處大過部第1373節 聯合作戰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1786節 《羅馬條約》第778節 議搞晉商第431節 謠言第761節 鯉魚躍龍門,乘風入九重第48節過春節第130節倭國薩摩藩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754節 殺吳惟華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老孃捉旗艦第1989節 我軍損失很小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1418節 雄關難過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740節 進徐州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1867節 死星科技的巨炮入城嘍第1247節 高一功到任第867節 北方勝利鼓士氣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1555節 此起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355節 打·炮·歌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1768節 破堅城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2051節 咱也成爲了騎兵達人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1154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一)第747節 堵胤錫的成功第308節 惡棍也會心痛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1407節 敵人騎兵突擊第239節文趙氏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1866節 殺雞用牛刀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750節 各自的心事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895節 混亂的形勢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2070節 國號南華帝國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