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

東南府諸事順遂,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而大明明卻是苦B得緊,陷入困境。

公元1642年,乃明崇禎十五年。

二月,李自成破襄城殺陝西總督汪喬年。

如今李闖王打出了風頭,殺上個把總督都不是件事,至於殺什麼總兵、參將簡直不值一提!

李闖王包圍開封重鎮,官軍交戰不利,無法解圍!

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天牢大獄的一位清瘦老人得到了釋放,剛出獄不久,天使即至,老人官拜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着他率勁旅以解開封之圍。

他就是孫傳庭,大明最後的希望。

孫傳庭(159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

算得上他是明朝中“以文臣行武事”的佼佼者,

崇禎九年(1636年)三月,他請纓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農民軍,在榆林建軍,號爲秦軍。

老闖王高迎祥進攻西安。孫傳庭領秦軍鎮守,高迎祥無法攻克,遂意圖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孫傳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激戰四天後,高迎祥潰敗,後被俘,送往北京處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繼任闖王。

新任闖王同樣在孫傳庭手裡討不了好,崇禎十一年(1638年),他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闖王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一時心灰想死!

明朝官員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外敵,而是自已人,孫傳庭和頂頭上司楊嗣昌及中官高起潛矛盾頗深,兩人隨手搞他,一裡一外,一唱一和,搞得孫承宗居然耳聾了!

孫受不了,引病告休,結果這麼一個功臣,楊嗣昌仍不放過,言孫傳庭稱病乃推託之舉,惡毒地說孫承宗如“白起不應召也!”

白起是怎麼一回事?

他與秦王不和,不肯領軍作戰,秦王怒,賜劍白起,令其自盡。

這還得了!崇禎帝偏聽偏信,聞言大怒,將孫傳庭貶爲平民後,又將其禁囚,以待判決。

楊嗣昌倒臺,崇禎帝手裡無人可用,只好將孫傳庭釋放,着他領兵對付流寇逆賊。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孫傳庭是個傳統文官,領了詔命,匆忙出京。

他離開後,崇禎皇帝心中稍安,但按下葫蘆浮起瓢,另一個憂慮可怎麼解!

皇宮,欽安殿,供奉着三清祖師,檀香沁人肺腑。

香菸一股股的飄向空中,大明帝國皇帝的默祝也隨之飄向了那無邊無際的虛空之中。

崇禎皇帝與周皇后共同參拜三清祖師,祈求國運昌盛。

周皇后,蘇州人,父親周奎,母親丁氏是周奎的繼室,家境清貧,周氏年幼時就操持家務,遷居北京後,周奎在前門大街鬧市裡以給人看相算命謀生,生活艱苦。

但周奎的女兒爭氣,天啓六年(1626),當時的信王朱由檢爲了大婚挑選王妃時,主持後宮事務的懿安皇后,以長嫂代母的身份,從衆多候選人中挑選了周氏。朱由檢即位以後,周氏就由信王妃晉升爲皇后。

周皇后是位仁心賢德的女子,掌管後宮之後,特別節約,削減了不必要的花費,也不爲自己的親屬在皇上那裡乞討恩澤。即使逢年過節,大臣命婦們入朝參賀,她所給的賞賜完全按照禮節規定,從不濫加施予。

她與皇帝是結髮夫妻,之間的感情不錯,見皇帝心情不樂,特意與他到欽安殿燒香拜聖。

拜過三清,皇帝心情轉好,對周皇后道:“朕心甚喜,三清祖師必會保佑我大明順順利利!”

周皇后亦道:“陛下乃天下共主,親自求請三清祖師,得他們保佑,大明中興有望。”

說得還是很開心的,崇禎皇帝甚至還說起當初小的時候,在這欽安殿捉迷藏的事情。

周皇后見他時復歡笑,不再是前陣子擰起眉頭,欣慰地點點頭。

然而!

他們腳步一邁出欽安殿門,就見首領TJ王承恩跪於道左,高託一個金盤,內有一個奏本,說道:“稟皇爺,關外吳三桂八百里加急!”

崇禎皇帝身體不由得一顫!

他定下神來,吸了口氣,取過奏本來看。

啊!

吳三桂奏報:“松山洪承疇兵敗!”

事實是松山被圍半年,城中食盡,副將夏成德開城納清兵。總兵官曹變蛟被俘殺,巡撫邱民仰等死之。洪承疇被執,於瀋陽降清。

松山告破是在劫難逃,因爲朝廷根本沒有援兵解救他們。

至此,堅守多年之寧錦防線被衝破。四月,清軍破塔山、杏山。明僅有關外孤城寧遠。清軍逼近山海關。

當年老督師孫承宗出關外,主持寧錦防線,把戰火擋在關外。

結果彈劾他的奏章比他人還高,言官認爲修築城池,拒敵於關外不是好計,白費浪費朝廷錢財,但現在看來,言官就是嘴炮!

是的,清軍固然還從其它關口進關內,可是沒有了寧錦防線的牽制,一想到清軍逼在眉睫,就在眼皮底下的壓力,崇禎皇帝只覺得輕飄飄的文書重若泰山。

他不由得身體一晃,早就注意他的周皇后趕快將他給扶住,周圍的宮人也過來幫忙。

崇禎皇帝伸手推開她們道:“朕沒事!”

他啞聲道:“把兵部尚書找來!”

……

朗朗日月在上,大明人才濟濟,如不是運氣奇差,國運衰落,也輪不到北虜肆虐,流寇逞威的地步。

兵部尚書陳新甲,算得上是一個人才,他是四川省重慶府長壽縣人,萬曆三十六年舉人,授定州知府,之後一路升遷,崇禎十三年,進兵部尚書,從而成爲是從明弘治年間(1488~1505)工部尚書賈俊以後,以舉人身份做到尚書(正二品)要職的第一人。

他是勇於任事,當時軍事危急,大臣們都不願當兵部尚書,所以陳新甲當上了。

崇禎朝的兵部尚書不好當,瞧瞧他前任的下場:

崔呈秀下場:自縊死;

閻鳴泰下場:遣戍死;

王在晉下場:革職查辦;

王洽下場:下獄死;

申用懋下場:革職查辦

樑廷棟下場:服毒死

熊明遇下場:革職查辦

張鳳翼下場:服毒死

楊嗣昌下場:服毒死

傅宗龍下場:革職下獄、戰死

還有一個袁崇煥,加了兵部尚書銜,下場最慘:凌遲,就是千刀萬剮,慘吶,百姓分食其屍!

老闆太叼,臣子不易爲。

崇禎皇帝用人,不僅愛殺兵部尚書,他是什麼官都愛殺,宰相都不例外。他當17年皇帝,殺或者貶的宰相共15人,乾的最長的也不超過2年。

幹實事不阿諛奉承的官員,他覺得此人不尊重自己,殺或貶;

會拍馬屁的官,他覺得此人不幹實事,殺或貶;

人緣好的官員,他怕威望高把自己給比下去了,殺或貶;

人緣不好的官員,他覺得此人人品不好,殺或貶;

貪財的官員,自然是殺或貶;

不貪財的官員,他覺得是在博取好名聲,想幹什麼?殺或貶;

沒幫派的官員,他覺地此人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殺或貶;

有幫派的官員,他怕拉幫結派有奪權的威脅,殺或貶。

瞧,誰能在崇禎皇帝手裡討得好了?

叫神仙來做他的大臣都幹不了!

東南府老大顏常武堅決不趟大明這混水,就因他知道大明有崇禎皇帝是好不了的。

但要是他自己親手搞掉崇禎皇帝,那又是下克上,對自己名聲不好。

總之,崇禎剛愎自用,心胸狹隘,除了勤勞,沒有真正的才能。只用殺人來掩蓋自己的用人不當和戰略失誤。

說到底就是個變態!

對比於他,明朝那些過去東南府的官吏們印象深刻,他們侍奉顏大少,簡單就是美,文官只須做到三點:

一是忠心於他;

二是尊紀守法;

三是能賺錢!

而武官前二點與文官一致,第三點改爲能打贏仗。

東南府的官員,從不用擔心禍從天降,只要不是攤上大事,就算被執,頂多是“發海島從事開發事”進行勞動改造,比海那邊的同行們幸福得多。

所以,陳新甲接到詔命,讓他進宮面聖,他已知關外之事,心中不由得打鼓,想想前任們的下場,不由得悲涼萬分,萬念俱灰,出發之前,先向家人安排後事……

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2169章 不能停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445節 硬剛(一)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796節 我們的征途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1532節 嚇寶寶一跳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1857節 三哥晉階第480節 消滅土著的策略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2185章 直落(三)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849節 史鄉長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第122節琉球人竟勝東南府一籌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180節大海戰(二)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1934節 鄭柞的雄心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92節爲什麼不是他坐龍庭呢?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117節 真正的贏家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1794節 不對眼第905節 想當初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987節 肉呢?肉在哪裡?第1534節 頭盔與長矛第1683節 楊展之開心第389節 紅毛番國學水平比你高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639節 準備,請準備!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223節 朱家子孫反大明第98節女婿強撐!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993節 知道什麼是開國領袖嗎?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917節 七天下城之慾打雄城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689節 凱旋而歸第719節 阮大鋮的幸運日第2054節 戰前心思第75節顏大少是倭人?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509節 沒錢了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850節 準備發起進攻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884節 十天破城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1285節 穿戲袍上臺演戲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796節 我們的征途第673節 世事難料第1195節 海盜本色(一)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341節 攻心孫元化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146節東南艦隊與福建水師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32節倭船來攻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396節 全亞洲的白種人,聯合起來!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
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2169章 不能停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445節 硬剛(一)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796節 我們的征途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1532節 嚇寶寶一跳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1857節 三哥晉階第480節 消滅土著的策略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2185章 直落(三)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849節 史鄉長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第122節琉球人竟勝東南府一籌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180節大海戰(二)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1934節 鄭柞的雄心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92節爲什麼不是他坐龍庭呢?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117節 真正的贏家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1794節 不對眼第905節 想當初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987節 肉呢?肉在哪裡?第1534節 頭盔與長矛第1683節 楊展之開心第389節 紅毛番國學水平比你高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639節 準備,請準備!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223節 朱家子孫反大明第98節女婿強撐!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993節 知道什麼是開國領袖嗎?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917節 七天下城之慾打雄城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689節 凱旋而歸第719節 阮大鋮的幸運日第2054節 戰前心思第75節顏大少是倭人?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509節 沒錢了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850節 準備發起進攻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884節 十天破城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1285節 穿戲袍上臺演戲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796節 我們的征途第673節 世事難料第1195節 海盜本色(一)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341節 攻心孫元化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146節東南艦隊與福建水師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32節倭船來攻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396節 全亞洲的白種人,聯合起來!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