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節 穿戲袍上臺演戲

今天不是大朝,衆臣各歸官衙理事,但作爲大明帝國最重要的五位內閣大臣,首輔馬士英、次輔楊天生、閣臣楊鋮新、堵胤錫、阮大鋮會同一起進皇宮,共商大事。

皇宮規矩大,哪怕是重臣也得循規蹈矩的,馬士英打頭,後面四位閣老一個接一個跟隨,他們寶相莊嚴,一絲不苟……大佬們出行很嚴謹,哪怕身邊沒有隨從開道,也是威儀深重,沿途衛兵致敬,宮人避讓!

不過這樣的氣氛很快地被打破了,只聽見後面一陣馬蹄聲傳來,迅速接近。

這宮裡敢騎馬的只有一個主兒,閣老停住了腳步,往後望去。

正是東南王顏常武,他騎着一匹神駿至極的白龍馬,沒穿着大明王爺的冠服,依舊一身東南國藍色軍裝,頭戴大蓋帽,身上筆挺的軍裝英姿颯爽,陽光下的勳章與勳表交相輝映,光環籠罩,神武威態,有如神祇!

五位閣老面子很大,東南王臉上先是浮起一些笑意,駛到他們身邊時駐馬停下來與他們打聲招呼,然後再次加速前進離開,他的後面跟隨了一個班的護衛,個個都是棒小夥子,他們揹着朴刀、雙筒噴子和火銃,還有二個背了盾牌,行動矯健。

東南王一行行動迅速離開後,堵胤錫是個有脾氣的人,他出聲道:“王爺先前笑了一下,大家說他在笑什麼?”

馬士英是首輔,最大的大佬,當然不會輕易出聲。

阮大鋮雖說是天下排名第五的文官---對於大明那些頭戴烏紗帽眼高過頂官僚來說,東南國雖然地方比他們大得多,實力更雄厚,但不夠他們老資格,大明纔是天下,所以阮大鋮地位頗高,不過他最爲景仰東南王,豈敢亂說話。

閣臣楊鋮新與東南王是海澄同鄉,不想說話。

唯有次輔楊天生撲哧一聲笑道:“他還是看我們穿着戲袍準備上臺演戲罷了!”

別人不敢這麼說話,楊天生是天底下第二個敢說話的東南王的長輩了,頭一位是東南國內閣總理大臣陳衷紀,相當於託孤大臣、諸葛亮的角色;另一位就是楊天生,正是顏常武的恩主,就是他一手扶持了東南王的上位,同時還是東南王的泰山大人。

有時楊天生自己都爲自己而慶幸,當初他幫助老友之子,年僅十五歲的束髮少年出任臺灣大龍頭之職,沒想到回報竟然是如此豐厚,瞧瞧,現在他是大明次輔,可他的出身是個海賊!

大明官場的尊卑等級分明,最講出身,不是進士出身入不了翰林院,做不得學士,不是學士進不了內閣。

而且海賊---嘿嘿,要是前明官場來說,簡直不是人!

可是楊天生卻堂堂正正站在了這裡,站在了大明的政治心臟,他自己都非常感慨,有時覺得自己有種發着夢的感覺。

不過他對於穿的官袍子很不感冒,更喜歡東南國那種中山裝---天知道爲什麼顏常武給這種衣服叫做中山裝,簡單利落,動作迅速,有利於殺人。

東南國的男官員是簡約式的中山裝加板寸頭,而大明官員則是梳着發髺穿着顏常武所嘲笑的戲袍子官服。

馬士英緩緩道:“官袍子,此乃本朝制式,王爺並不改之,有它的合理性!”

“馬相高見!”楊天生笑嘻嘻地道,大家都知道這位爺並不當一回事,哪怕貴爲次輔,閒時盡是短打,不脫海賊本色。

楊鋮新和稀泥道:“祖宗所置衣冠不可輕棄,東南國服式乃環境使然。”

東南國地處炎熱地區,要是穿起了官袍子人都熱死了,出汗多,人要是梳髮髺盡溼,不得不承認東南國的制服更有利於工作。

東南王在新明的改革,頭痛的事務多多,不會閒着沒事做進行官服和發髺的改革,難不成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中國行中庸文化,顏常武根本不用多做什麼,結果大明越來越多的仿效他來板寸頭和穿中山裝,尤其是年輕人,東南國女式裙子亦在大明流行,有的裙子還頗短……

五位閣老一步一搖地先是進過了午門,有五座石橋在前,稱“內五龍橋”,橋下爲內御河。過了橋就是奉天門,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華蓋和謹身三大殿。三大殿的東側有文華殿和文樓,西邊有武英殿和武樓,統稱爲“前朝”五殿。

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建造的。

奉天殿,則是人們常說的金鑾殿,是朱元璋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

新明皇帝朱由產亦曾在奉天殿擺過他的道場,但近年來,他越來越少在南京紫禁城出現,多在外地巡狩,眼不見爲淨----倒不是對他女兒監國公主朱真真,而是不想見呆在南京的那些朱家王爺,一天到晚就來說三道四的,只有春節、清明等傳統節日時纔回南京。

監國公主朱真真在文華殿召見羣臣,這文華殿乃皇家藏書場所,深宮歲月寂寞,朱真真性喜讀書,常在文華殿出入,據此殿以理朝政,她從不在奉天殿發號施令,只有父皇回來時才進此殿。

她坐正位,旁邊位置是顏常武,五閣老進內,向他們行大禮,哪怕他們位極人臣,皇家依舊至高無上。

君臣們很快進入了角色,處理起朝政來。

今天的議題很重要:對調!

大明諸總督、巡撫、布政使司、野戰軍長官等高級官員對調!

大明現有兩廣總督、雲貴總督、薊遼總督、宣大總督和三邊總督共五個總督及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陝西、貴州八巡撫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三個布政使司,加上駐紮各地的十個野戰軍的軍長,這些人,就構成了大明軍政中堅!

總督與巡撫同屬中央外派地方官員,均有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同時管官的權力,非同小可。

而布政使司爲省。俗稱爲藩司,代稱爲薇垣,布政使則俗稱爲方伯,爲地方官第一要員,主地方政務。

大明新編了十個軍,主要使用火槍火炮,可以說軍長掌握了強大軍力。

這些人平時地方任上權勢赫赫,跺跺腳地爲之搖動,朝廷都不敢輕視他們。

如今,東南王一回來,即時將他們全部對調!

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1732節 爲何收藏?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171節落子(完)第132節倭船來攻第1453節 王子的覺悟第1518節 撤退(三)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1003節 張家玉來了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1567節 運河之賺到了第148節會唔熊巡撫(二)第286節 見孫承宗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631節 范文程挨抽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849節 史鄉長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1679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一)第241節過線者死!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410節 兵不厭詐第1148節 奧斯曼人敗了!第1423節 圈套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1196節 海盜本色(二)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645節 亞齊戰事完第1656節 行途中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694節 廣州之事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艦長們逞威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1314節 滅虜會議(三)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051節 勝利的源泉第1068節 奧斯曼帝國宮廷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1483節 紅色八月,帝國花開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981節 考察地盤,準備開張第1979節 箭射莎車城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1765節 進攻的標準姿勢第1262節 朱由榔的眼淚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1372節 釋羅布丹珠心結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第209節劉之鳳的質問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1443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774節 寬宏大量的領袖第926節 租借科倫坡城一百年第105節人生大樂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744節 腿第1695節 機密不可外泄第1896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277節 英國人乾的?第594節 長官的召見第72節 洗個澡帶來的好處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
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1732節 爲何收藏?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171節落子(完)第132節倭船來攻第1453節 王子的覺悟第1518節 撤退(三)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1003節 張家玉來了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1567節 運河之賺到了第148節會唔熊巡撫(二)第286節 見孫承宗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631節 范文程挨抽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849節 史鄉長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1679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一)第241節過線者死!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410節 兵不厭詐第1148節 奧斯曼人敗了!第1423節 圈套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1196節 海盜本色(二)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645節 亞齊戰事完第1656節 行途中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694節 廣州之事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艦長們逞威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1314節 滅虜會議(三)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051節 勝利的源泉第1068節 奧斯曼帝國宮廷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1483節 紅色八月,帝國花開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981節 考察地盤,準備開張第1979節 箭射莎車城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1765節 進攻的標準姿勢第1262節 朱由榔的眼淚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1372節 釋羅布丹珠心結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第209節劉之鳳的質問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1443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774節 寬宏大量的領袖第926節 租借科倫坡城一百年第105節人生大樂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744節 腿第1695節 機密不可外泄第1896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277節 英國人乾的?第594節 長官的召見第72節 洗個澡帶來的好處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