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

顏琨說道:“廣開言路與其依靠科道言官,不如使用密摺,人人有份。”

朱真真贊成道:“琨兒所言甚好!”

朱和坪心中微嘆一口氣。

他反應不如顏琨快,顏琨猜到了,他還沒想出來。

依靠奏摺來收集政治信息,讓各部、各省官員之間以奏摺互相監督作爲獲取政治信息,這樣遠遠好過僅憑科道官員,避免科道言官因介入黨爭而導致信息不準的弊病。

兼聽則明!

科道官員和其他官員一樣獲得密摺奏事權,但打破了壟斷,以前只有科道官員去攻訐他人,現在其他官員也可以堂爾皇之地背後說人壞話了,如此朝廷對科道官員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賴性大大降低了。

“不過,奏摺多了,坪兒可就得辛苦了!”朱真真的目光轉向朱和坪道。

與其依靠科道言官,不如使用密摺,能夠駕馭這種制度,這需要執政者本人有敏銳的鑑別力和充足的體力。

“母后放心,兒臣能行的!”朱和坪趕快道。

“好,好!”兒子有出息,朱真真高興。

顏琨眼珠一轉,說道:“翰林院的人實在太閒了!”

翰林院清貴,是響噹噹的清流,他們閒着沒事做,熱心於科道官員同進同出,且他們是執政者近侍,對於

朱真真失笑道:“琨兒莫不成想把你父王練兵的一套用在大臣們身上?”

顏常武練兵有一套,他喜歡把兵往死裡練,然後灌腸般地餵飽那些兵,這招叫做“死去活來”。

當兵忙碌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多想了。

朱真真問朱和坪道:“皇兒你怎麼看?”

朱和坪遺憾地道:“目前不是良好時機!”

“那就一動不如一靜吧!”朱真真就此按下停止鍵。

過得一天,在審閱了衆臣子的奏摺之後,朱和坪發出旨意:天下臣民行密摺奏事制度。

密摺是將奏文寫在摺疊的白紙上,外加上特製皮匣的奏摺,外人無從得知。

皮匣的鑰匙備有兩份,一份交給奏摺官員,一把由朱和坪保管,任何人都無法開啓。官員自派親信家人送抵京城,不可擾累驛站,直達御前。並由朱和坪親自批答。

在以前官員對君主的報告,有題本和奏本兩種。但是由於它們不僅繁複遲緩,而且容易泄露機密。

並且朝制嚴格,就拿監督、彈劾權來說,中央主要是科道官員在做,你一個戶部尚書去彈劾他人,是狗捉耗子,多管閒事。

地方任上,則由十六道御史及外派的巡按御吏負責吏治,還有加了都御史頭銜的督撫也有彈劾與監督的權力,若無都御史頭銜,督撫去彈劾他人也是多管閒事(不過督撫都會有都御史頭銜以節制地方官員)。

普通地方官員連個彈劾權都沒有,比如一個知府想彈劾巡鹽御吏,必須由他之上的督撫代陳彈章,要是督撫不幹的話,知府也沒用。

現在不同了,皇帝特許的下級官員可直接向皇帝彈劾上級長官,密摺奏事使政令完全體現了皇帝的意志,使得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極限!

當然不僅僅限於打小報告,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讓朝廷得到更多的信息,不出紫禁城,就知天下事。

其實密摺制度不是新鮮事物,顏常武在東南國用過,大明也有用過,但用得較少,畢竟不是誰都想當特務的。

現在說得很清楚,不允科道風聞奏事,就用密摺制度取而代之,大行之!

如今正式成爲了一項制度,允許和鼓勵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員,直接向朝廷遞密摺,臣子們不由得欽佩不已,歎爲觀止。

“這一招真是高啊!”

密摺朝政進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權的神秘感!

起到了使官員、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內,督撫、布政使、按察使、道臺都可以獨自上折密奏,那麼誰還有膽量揹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摺制度使得同僚變成了“特務”,誰都有打小報告的可能,自然是防不勝防,於是只好老老實實。

還有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皇帝對密摺的重視程度高,有着優先御覽的特權,真正實現了及時的下情上達。

密摺制,等同於廣開言路,羣臣可以直言進諫,使大臣們相互牽制,加強了皇權。

科道官員不再把持言路,從而黨爭的手段被削弱了。

密摺奏事的權利只有得到朝廷寵信的人才能享有,臣子們爲了獲取朝廷的信任,紛紛獻媚,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

但密摺制度也有種種的不足,尤其是對於體力的要求。

密摺制度初起之時,官僚們的積極性很高,紛紛上奏,看到御案上半人高的密摺,朱和坪大皺眉頭!

不僅需要時間去看,還要花精力去想!

他深切體會到爲什麼顏琨要逃避的原因,爲什麼顏煜不想這個位置。

這工作不是普通人能做的,是超人才能做的!

……

朝廷不僅沒讓科道風聞奏事,還進一步削弱了科道官員的權限,科道由原來的言官,轉變爲朝廷耳目,意味着科道的監察基本上停留在行政程序上,離開了決策過程。

以前六科給事中具備了人事監督、紀委和業務部門的權利,現在只能專職做探子,他們的封駁權被極大的削弱。

他們只能就部務進行封駁,但對朝廷發佈的政務已經失去了封駁權。

密摺制度的創建,使得科道的政治監察功能相應地被削弱,意味着監察權的擴散,密摺不僅讓朝廷得到足夠多的信息,而且可以較好地避免結黨之嫌。

最終,皇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這是對前明文官制度的反思與進化。

前明文官爲什麼這麼叼,就是欺負皇帝離不開他們,科道官員成爲黨爭的急先鋒。

而朱和坪大力推行密摺制度,大臣們誰都不知道其他人是人是鬼,很可能今天張三與李四商量什麼事,李四一轉身就密告給朝廷,把張三給賣了。

因爲密摺僅朱和坪或者朱真真可見,誰知道密摺裡寫了些什麼!

對於密摺裡的密告,朱和坪不必都去查,隔不多時查幾個官員,極大地震懾官員們,他們不清楚什麼時候會查辦到自己的頭,不敢肆意而爲,朝政漸清。

所以朱和坪在辛苦的同時,發現臣子們無復之前的傲氣,感覺到自己的辛苦還是蠻值得的!

第1043節 抹黑奧斯曼帝國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1719節 進藏難!第83節遠遠炮擊第351節 男人外出,女人當家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980節 新買賣開張的地盤第90節定鼎之戰(五)第1484節 伏擊之硬核緬甸人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1053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一)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769節 殺鰲拜第708節 東南府出兵!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2060節 不想死的蘇丹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604節 資質很重要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1459節 都在演戲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1194節 贏後分豬肉第1052節 被嚇倒的桑賈克貝伊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125節琉球天變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651節 窮B沙皇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40節兩邊都不服氣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1575節 雪茄老祖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9節初建軍(二)第222節計劃改造戰艦第1114節 來生願爲領袖帳下一小兵第1408節 打不下來別回來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2062節 蘇丹獻璽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438節 新兵一枚之到懲教排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948節 有水斯有財第1830節 佔上風也打不贏的白皮第9節初建軍(二)第2185章 直落(三)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1679節 去往阿拉斯加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1076節 開羅人晉見領袖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95節天才助我第397節 戰前遐想第240節再來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115節金銅童子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12節誘之以利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
第1043節 抹黑奧斯曼帝國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1719節 進藏難!第83節遠遠炮擊第351節 男人外出,女人當家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980節 新買賣開張的地盤第90節定鼎之戰(五)第1484節 伏擊之硬核緬甸人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1053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一)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769節 殺鰲拜第708節 東南府出兵!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2060節 不想死的蘇丹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604節 資質很重要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1459節 都在演戲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1194節 贏後分豬肉第1052節 被嚇倒的桑賈克貝伊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125節琉球天變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651節 窮B沙皇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40節兩邊都不服氣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1575節 雪茄老祖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9節初建軍(二)第222節計劃改造戰艦第1114節 來生願爲領袖帳下一小兵第1408節 打不下來別回來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2062節 蘇丹獻璽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438節 新兵一枚之到懲教排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948節 有水斯有財第1830節 佔上風也打不贏的白皮第9節初建軍(二)第2185章 直落(三)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1679節 去往阿拉斯加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1076節 開羅人晉見領袖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95節天才助我第397節 戰前遐想第240節再來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115節金銅童子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12節誘之以利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