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

“賣報嘍賣報嘍”

“京師出現獻血潮,一百個單位的冷凍血庫乘坐專用飛剪船流星啓程前往福州府。隨行陸軍醫院醫療團一共三百零七人已經全部整隊出發。”

“皇帝陛下在遵化大營檢閱新成立的遵化府兵。他們將在三日後,改編爲海外臺灣支隊,爲祖國拓邊事業奉獻。”

“駐紮在仁川、威海、琉球、舟山等地的大明海軍艦隊今日前往澎湖集結待命。皇帝陛即將於大明二八零年十一月在廣州灣檢閱水師艦隊。據悉,這一次大明水師第一、第二艦隊將奉命清剿東半球所有大明兒郎足跡踏遍之處,嚴厲打擊針對華人華商的海盜。”

……

吳萬英走在街上,聽着賣報之聲響起,須臾之間就圍了一圈的人,大感好奇。

一聽,才發現原來都是東南之事的新聞。

作爲出事歐洲使團中的一員,吳萬英自然也明白東南之事的原委。他原本格外憤慨自己引狼入室,惹來了幾個虎狼之輩,憤恨地想着投筆從戎,從軍報國。

但冷靜下來,他也開始期待朝廷的反應。

畢竟,這可不是從前孱弱的大明啦。

本以爲,朝廷收到東南的消息以後,怎麼說也要議論個三五回,再加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定然要前後耽誤個好些時日。

未曾想,這纔過去了不過半個月的時間,朝廷就已經準備好了這麼多的工作。

這可不是嘴巴上嚷嚷打嘴炮,而是真真正正,額外切實的實際動作。

獻血與冷凍血庫顯然只是個幌子,是爲了掩護那三百多人的醫療團。

至於遵化府兵,吳萬英聽說過一些風聲。這是朝廷試行的新政策,國內暫且不怎麼推行,主要是爲了海外殖民地做準備。

在此以前,各個殖民公司雖然可以擁有武裝,但畢竟受限很多。有了這個受到朝廷與殖民地雙重管轄的府兵顯然就可以更方便地組織地海外殖民地軍隊。

至於大明水師的動作,那衝着誰去的顯然不言而喻。

澎湖這個地方,對於大明兒郎而言可以說是非常陌生。

但對於荷蘭人而言,他們一定記憶深刻。

因爲,當年荷蘭人就是試圖佔據澎湖引來了明軍,結果被廣東巡撫率兵圍毆,戰敗後被迫撤離,最後才暗搓搓地在臺灣建立了熱蘭遮城。

眼下,只要水師就位,這些蠻夷之輩對臺灣的包圍自然迅速破產。

甚至,就是大明水師直接對着荷蘭人發起進攻,不宣而戰,吳萬英也不感覺突兀。

大明水師是衝着剿滅海盜去的,而這年頭的英國艦隊幾乎就是海盜的代名詞。同樣,無論是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在海上航行的時候如果有機會,他們都不介意幹一票大的,轉身一變就成了海盜。

在海上,就連後世都有些感覺法律的運行出現了空白,那就更別提在這個叢林法則盛行的時代了。

……

“朝廷出手真是大方啊!”這樣想着,吳萬英快步回了京師大學堂。

他很想將這個新的消息分享給同學們。

不過,他的腳步還是慢了一些。他跑得再快,那也沒有賣報的報童快。轉瞬,京師大學堂裡就一片喧鬧之聲。

一個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舉着橫幅,唱着歌兒,揚着手中的報刊,說着大明出兵的事情。

“朝廷終於動手了,爲那二十萬大明兒郎動手了!”

“這纔是天朝風範,不在於如何耀武揚威與國內,而在於在這寰宇之中,撐起我大明兒郎行走天下的底氣!”

“想當年,唐三藏行走西域,只要自稱東土大唐之人,便關關可過,各國敬仰。靠的是什麼?是大唐將士殺破了突厥人的狗膽,是西域軍中健兒,揚威玉門關外,胡人無不膽寒。是王玄策一人數騎,縱橫天竺十數國。而今,這樣的盛事出現在我大明身上,如何不讓人高歌歡暢?”

……

吳萬英加入其中,看到了好些個同學都聚集其中。

隨後,不知道誰帶了個頭,歌聲突然響起。

“一條大河……”

“波浪寬……”

……

另一處角落裡李允兒靜靜地看着這一幕,情不自禁地回憶起了當初在朝鮮國的時光。

當年,就是皇帝陛下唱出了這一首歌啊。

“朋友來了,有好酒……”

“敵人來了,財狼來了,有獵槍!”

……

李允兒輕輕地跟着唱了出來,心懷爲之久久動容。

她的身邊,是久別重逢的柳英彩。

柳英彩這一回是隨着在漢城進修漢語的朝鮮留學生進入京師的。不比後世,韓國去北京留學的幾乎都是些國內混不下去的人。而今的大明,不管是京師大學堂、陸軍學校、國子監以及京師師範學校等大小院校都是一個名額千金難求。

畢竟,後世的美國教育雖好,但多少還有歐洲等老牌大學分流。而今的世界,對於漢城的朝鮮人而言,夢寐以求進入的學校左右就那麼幾個。

自然,競爭難度也就水漲船高。

因此,柳英彩雖然是戴罪之身,卻過得頗爲滋潤。這一回她想來京師,也破天荒被允許了。

不過,柳英彩畢竟是戴罪之身,身邊少有朋友,思來想去,他也就李允兒這一個稱得上相交親善之輩。

這樣唸叨着,柳英彩也就在京師大學堂這裡留了下來,每日與李允兒嬉戲,感情也親厚起來。

“怪不得來時,還有幸能得在釜山、仁川的軍艦護送。未曾想,是大明要用兵東南了。”柳英彩說,目光頗爲複雜了起來:“對了,允兒往後不打算回去了麼?”

“回去?是說漢城麼?”李允兒說。

“不覺得故土難離麼?”

“我可不這麼覺得,在這京師,無憂無慮多好呀。沒人催着你嫁人生子,也沒人對你穿着新鮮豔麗的衣裳投以異樣的目光。在這裡,我見識到了另一片可以張開翅膀的天空。又怎麼願意,回到過去的那個牢籠呢?”

“畢竟,是故國呀。”

“落葉歸根麼?我可不是那些迂腐的老人。也不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英彩姐姐,不如你聽我一言。多在這裡留些時日,現在呀,我可越來越覺得我是一箇中國人,一個大明女子。再也不想回到過去了。”

“入籍,不是得嫁人麼?”

“卻也不止。讀書進修,也能入戶。最少,依着兩年後我從京師大學堂畢業,也能拿到永久居留權。一張紅色的木卡,一直在這裡待下去。”

……

聽了李允兒的說辭,柳英彩神情複雜地離開了。

她在京師大學堂轉悠了一圈,見無人跟進,最後才自顧自地重新進入京師城內,進入了一個名曰朝鮮駐京辦公室的大樓之中。

這裡一應規格都修築得與大明裡各個各國公使館相似,但是,這裡並沒有掛着朝鮮駐大明公使館的名頭,而是朝鮮駐京辦公室的牌匾。

據聞曾經有人提過這一茬,但很快就被朝鮮駐京辦公室主任崔成恩罵的狗血淋頭,隨後灰溜溜地再也沒人敢提這事了。

固然,駐京辦主任與公使聽起來感覺差遠了。

但崔成恩很清楚,這哪裡是一個名頭有影響的?

說到底,朝鮮是駐京辦,那就是與湖廣、南北直隸這些大明省份一個關係親近程度的。掛一個公使館,自己弄成外人一樣,這不是討嫌麼?

不過……

崔成恩忽然間於上個月離職了。

據聞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他要回漢城擔任戶曹判書。這無疑是高升,而且還是手握實權的重要官員。

只不過,新來的駐京辦主任不知發了什麼瘋,竟然將一個當初曾經刺殺過皇帝陛下的瘋女人帶入了京師。

而今,這個瘋女人又來了。

柳英彩沈着臉,進入了駐京辦。

隨後,他見到了新任朝鮮駐京辦主任李繼勇。

李繼勇是個矮壯的漢子,身子骨橫向生長,看起來極有壓迫感,一張胖臉不予含笑,看起來彷彿很是憨厚的模樣。

但柳英彩的殺手生涯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表裡不一的人。

外表憨厚,內心指不定有多歹毒。

“京師大學堂一行怎麼樣?”李繼勇問。

“超乎預料的團結。”

“真是個讓人冷場的會答應呀……說說你聽到的一切。”

於是,柳英彩就將自己聽到大明最近出兵東南的動作,以及京師大學堂裡年輕士子們的反應一一說出。

待柳英彩也自顧自地將那首歌唱出來的時候,李繼勇臉色陰沉了下來。

這不僅是明人在亮劍,豪情四溢,也是說着當年抗日援朝以及最近平定朝鮮內亂的功勳。

李繼勇不知什麼立場,這會兒冷着臉不說話,倒是讓柳英彩閉嘴不言,他感覺到了氣場不對。

良久,李繼勇這才嘆了口氣:“罷了,你下去吧。”

柳英彩默然走了。

這時,李繼勇這才艱難地提起了筆。

他在做一個決定,一個自己萬分不情願的決定。

對於而今的朝鮮而言,什麼最重要?不是軍隊,不是稅收,不是民衆,不是貴族。而是與中國的關係。

與中國關係好,朝鮮的國運就昌盛。

如果與中國的關係不好,朝鮮的國運就不管了,國王的位置一定做得不安穩。

所以,李繼勇來了。

他帶着新國王李氵昊的期望,李氵昊坐上王位以後,竟然也不知死活地想要脫離大明的控制。尤其是在探聽到了各國使節入華的消息以後,於是把崔成恩升官,派出了自己的親信李繼勇。

但是,李繼勇多方打聽,很快就對李氵昊的任務感覺到了越來越大的絕望。

一開始,他是興致勃勃的。尤其是聽到了有三個國家要報復大明的時候,感覺找到了盟友,興高采烈。

但很快,大明的動作就來了。

這個動作之迅速,手段之猛烈,讓李繼勇投鼠忌器。

這個時候,柳英彩穿回來的消息就是最後一根稻草,迫使李繼勇改變了想法。

“殿下……不得不承認,大明的變化超乎預料。十年前我來時,各處身處戰亂,人人不得安息。朝廷內外交困,已是百年大國日暮十分。就是說大明驟然崩潰,也不覺得有多意外。但是……這一月的所見所聞,讓臣改變了想法。懇請殿下對過往的念頭再多謹慎。”

“對於西洋夷人之動作,臣將竭盡全力,細緻觀察。但願他們的兵馬……有傳言之中的強大。如若不然,切莫讓朝鮮百年根基,因此被大明一同埋葬!”

……

朝鮮蠢蠢欲動,法國人、瑞典人以及德意志人也同樣十分關切。

費馬作爲法國使節,當仁不讓地召集了自己的小圈子,他邀請了瑞典人文斯特普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使節弗朗索瓦。

不過,微微讓費馬感覺不爽的是,他本來也是邀請了朝鮮人李繼勇的。

但李繼勇卻很是抱歉地在最後關頭選擇了放棄。

唯一讓人感覺好受一點的,或許是朝鮮人李繼勇也婉拒了西班牙人的邀請。

這讓費馬感覺到了心裡平衡,也就不那麼在意李繼勇的缺席了。

“明國已經動手,動作還很是不小呢。諸位,如何看呀?”費馬在法國公使館裡召開了筵席,受邀的都是大明國以及法國名流。

這是純粹的西式宴會,吃飯也是自助餐形式的。

不少人感覺好奇,也很是關切這種公開談論國務的形式。

“如您所見,中國人的動作非常迅速。這不愧是一個滅亡了一個國度的古老強國。他們的確無懼軍事上的任何挑戰。”神聖羅馬帝國不願意得罪任何一方,誰邀請他都去,但也不想介入其中,說了一句大家都愛聽的場面話。

費馬笑而不語,又招呼着瑞典使節文斯特普。

文斯特普卻是很敏銳地感覺到了女王陛下一定會對中國皇帝贈予的禮物感覺喜愛,立場鮮明:“也許,倨傲的西班牙人,唯利是圖的荷蘭人,以及海盜出身的英國人都需要爲他們眼神不好的錯誤付出代價嘍。”

“哦?何以見得?我可是聽說過一個新消息,明國艦隊已經獲得一封新的命令:他們並不會主動進攻三國任何一支艦隊!”

衆人盡皆譁然,有些搞不懂了。

難道,中國人慫了?可是,不該啊。都出兵了,怎麼會慫?

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三十七章:清洗到徹底掌握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五十八章:親軍鎮場第八十八章:凱旋門上凱旋歸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九十一章:百態紛呈第一百章:還遼令第十七章:錦衣衛何在第十章:天下清名第一百五十六章:激戰奉集鎮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一百七十章:心尖盪漾第一百五十二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六十章:一勝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五十四章:軍中士氣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四十一章:兵戈北指第二十九章:抓捕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一百一十九章:激將第二十三章:收復河間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第六十一章:真假虛實第三十一章:一網打盡第六十五章:愛國赤子之心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一百五十八章:全面進攻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五十六章:遼南第106章:1份大禮第六十五章:拼殺第三十五章:復活吧,朕的飛熊團第一百一十六章:興子微微一笑第一百六十五章:捷報頻傳第143章:會師第五十章:不平靜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八十四章:豐收第一百六十六章:揚名乾清宮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一百零七章:中華的意識形態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二十一章:衝出京師大戰去第四十八章:千夫之勇,萬夫之謀第八章:多爾袞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一百六十五章:捷報頻傳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三十六章:排隊收錢第一百三十三章: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五十三章:小弟的怨念第九章:京營賬冊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二十章:治國大道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一百二十六章:我恨土豪第六十四章:捷報入京第三十六章:鄭成功第一百四十七章:天命所歸第十六章:一千年前就很吊第一百一十一章:逼退李自成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九十九章:巷戰第二十五章:籌劃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一百七十三章:霸氣見面禮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九十章:天理教少教主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五十章:冒險計劃第三十六章:我上你掩護第三十四章:皇帝的龍旗迎風飄揚第三十五章:攻守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四章:現世報來得快第一百章:還遼令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三十章:瘟疫已克第九十章:賣少了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八十四章:財政第八章:新制度第六章:認規矩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五十一章:漢文漢話
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三十七章:清洗到徹底掌握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五十八章:親軍鎮場第八十八章:凱旋門上凱旋歸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九十一章:百態紛呈第一百章:還遼令第十七章:錦衣衛何在第十章:天下清名第一百五十六章:激戰奉集鎮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一百七十章:心尖盪漾第一百五十二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六十章:一勝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五十四章:軍中士氣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四十一章:兵戈北指第二十九章:抓捕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一百一十九章:激將第二十三章:收復河間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第六十一章:真假虛實第三十一章:一網打盡第六十五章:愛國赤子之心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一百五十八章:全面進攻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五十六章:遼南第106章:1份大禮第六十五章:拼殺第三十五章:復活吧,朕的飛熊團第一百一十六章:興子微微一笑第一百六十五章:捷報頻傳第143章:會師第五十章:不平靜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八十四章:豐收第一百六十六章:揚名乾清宮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一百零七章:中華的意識形態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二十一章:衝出京師大戰去第四十八章:千夫之勇,萬夫之謀第八章:多爾袞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一百六十五章:捷報頻傳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三十六章:排隊收錢第一百三十三章: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五十三章:小弟的怨念第九章:京營賬冊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二十章:治國大道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一百二十六章:我恨土豪第六十四章:捷報入京第三十六章:鄭成功第一百四十七章:天命所歸第十六章:一千年前就很吊第一百一十一章:逼退李自成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九十九章:巷戰第二十五章:籌劃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一百七十三章:霸氣見面禮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九十章:天理教少教主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五十章:冒險計劃第三十六章:我上你掩護第三十四章:皇帝的龍旗迎風飄揚第三十五章:攻守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四章:現世報來得快第一百章:還遼令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三十章:瘟疫已克第九十章:賣少了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八十四章:財政第八章:新制度第六章:認規矩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五十一章:漢文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