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首輔的憂慮

“聖上,不欲議和了。”位於南薰坊,周府的書房裡,周延儒聲音嘶啞:“不僅陳新甲白忙活一早,連我也受了點掛落。還好那田弘遇還算講究,說是找田貴妃去了。接連失措,都說說,如何是好吧!”

房間裡,周延儒的兩位心腹相顧對視,都是看出了大大的不妙。

這裡,坐在左邊的是復社組織者,而今吏部文選司郎中吳昌時。這是個身材微微發福,面常含笑的青年官員八年前中進士,而今便是京中第一郎中,掌考文職官之品級與其選補升調之事,以及月選之政令。中層官員裡再也沒有比他更有權勢之人。就是小部尚書,大部侍郎也未必有其得意。

位於右邊的則是董廷獻,是周延儒的心腹幕僚,不知多少陰私之事與奇謀軌跡都出於他的腹心,同時也是周延儒的一個錢袋子。畢竟,堂堂一個帝國首輔,收受賄賂總不能還親自出手。相比而言,沒有官身只是私人幕僚的董廷獻就方便許多了。已經掛掉的劉澤清與侯恂,走的就是董廷獻的門路。比起吳昌時,董廷獻的門路性價比顯然更優。

但此刻,兩人相顧都是憂心。

自從上一次周延儒選擇朝着太子朱慈烺發難後,周延儒的地位就頗有些不妙。爲此,吳昌時便先獻計,試圖扭轉這種被動的局面。

吳昌時認爲,既然朱慈烺讓崇禎皇帝信重的原因是軍功。那麼,周延儒下一步也該從軍略出手。

但吳昌時與周延儒商議了一陣子,卻並沒有給出什麼復遼之計,而是神神秘秘給出了一個對清議和的方案。

在吳昌時看來,只要議和完畢,明清再無戰事。那麼手握重兵的太子就成了一個靶子,惹人猜忌。而周延儒,便能作爲壓制太子的佈局被崇禎皇帝信重。

而且。一直以來陳新甲都是勢單力薄,想要議和卻又擔心天下清議。雖然有崇禎皇帝寵信,卻沒有奧援,正是發愁的時候。

這個時候周延儒贊同議和,不僅能簡在帝心,也能拉攏到陳新甲這麼一個奧援。

結果……

崇禎突然之間竟是強硬了起來,直截了當拒絕了議和的提議,不僅如此,還將馬紹愉派到了開封去給朱慈烺慶功。

一向自襯對朱由檢性格琢磨格外清楚的周延儒接連失手。這無疑是一個高高懸掛的紅燈,警示着周延儒的前途。

再來個不好,周延儒的未來就要堪憂了。

於是,這才惹得周延儒將兩員心腹大將深夜喊過來,苦思對策。

這一次,吳昌時憋着笑容,想要說什麼,猶豫了好幾次卻沒有說出口。

最終,董廷獻幽幽地開口道:“總揆。若要琢磨對策,便要看這問題的根子出來了哪兒。”

吳昌時吃味了起來:“看來董先生是琢磨清楚了。在下靜聽高見。”

“來之!”周延儒止住了吳昌時的發作。溫笑着孤立董廷獻道:“還請董先生不吝賜教。”

見恩主重視,董廷獻也沒了什麼怨氣,輕咳一聲道:“學生以爲。這根子還是出在了太子殿下的身上。太子殿下能征善戰,自然免不了要朝堂之上有自己的聲音。而今的當權的是總揆一系的東林人,無論如何太子殿下也不會選。侯恂與太子殿下之爭,便是如此。依學生看,想要穩固總揆局勢,還得落在太子殿下的身上。”

“嗯?這不又是繞回到了原路?”吳昌時疑惑不解。

倒是周延儒,迅速反應了過來:“來之,你好好想想,別總顧着插話。別忘了。殿下可不是人臣之輩。”

不是人臣,自然就是人主。周延儒作爲文官之首要對付朱慈烺。那便是兩個勢力之爭。

若是周延儒是幫着崇禎皇帝壓制太子呢?這樣想着,周延儒頓時豁然開朗了。

董廷獻笑着繼續道:“聽聞太子殿下在河南自建一市。設官立衙,自行抽稅。爲的,可就是太子殿下那支驟然崛起的強軍啊。再看近日殿下上奏之事,革新軍制,以圖遼東建奴。這看起來是一片公心,可建奴入寇京師,卻不意味着殿下的大軍就要進京了麼?我大明京師的北門可就一個德勝門與安定門呢。”

董廷獻的話格外刺耳,說得便是唐朝長安大明宮北的玄武門。

但聽在周延儒的耳中,卻格外順耳。

“還請先生教我。”周延儒身段一下子柔了下來,就連吳昌時也不由露出了一點不得不服的表情。論起陰人,吳昌時還是有些欠火候。

此刻,吳昌時也不由正色道:“總揆前些時日的事情已經做下,這下子卻是犯難了。若是還要護住侯恂,卻更是艱難。畢竟……周王親自上書,又有高名衡聯名。侯恂想要保下格外艱難。還有,還有那議和之事……”

“總揆這些時日行差踏錯,卻不可再行更易了。不然,便更容易讓人以爲是易於的小人輩!”董廷獻臉色一板道:“我們現在這個陛下呀,那是一慣猜忌結黨,總覺得這是營私之事。所以,依學生看,侯恂卻是沒必要救,反而可以讓總揆親自下手,奪官削籍以正總揆一片公心,總歸保其不死便足夠交代了。如此一來,陛下再看總揆時,再將太子在河南所作所爲,不加分毫修飾上奏便可。”

說着,董廷獻就將河南里朱慈烺所作所爲都給說了出來。

聽到朱慈烺在恆信大商場、啓明市幾乎是建設了一個獨立王國以後,就連吳昌時也不由大嘆道:“太子這是絲毫不顧清譽了。簡直渾身上下都是破綻!對了,還未說這議和之事要如何辦呢?”

董廷獻輕笑一聲,自顧自地品了品一杯清茶,這才悠悠道:“太子殿下既然主戰,總揆難不成也跟着太子主戰?不議和,換個名目,停戰便是。”

所謂政敵,不就是反對政敵所支持的麼?只要朱慈烺敗了,議和又怕什麼?

至於對錯……於宋高宗而言,誰會在乎岳飛所作所爲是對是錯。人活當世,哪管千秋罵名?

周延儒撫着長鬚,心道,停戰倒是真的比議和好聽許多了。這麼一想,便將最後士林清議的擔心也拋卻,琢磨着朱慈烺那滿身的漏洞,大笑道:“天予弗取,反受其咎!就這麼辦了!”(未完待續。)

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六章:忠臣義士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一百零六章:不簡單第十五章:開始驗收賬冊了第二十七章:太原亂象第五十二章:虎賁營第四十八章:保定兵參戰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三十九章:接陣開打第十五章:一人對千軍 四千字大章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八十七章:清丈田畝第十八章:戰果第五十五章:擲彈兵出擊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十三章:戰火地中海第十六章:創造歷史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三章:御駕親征第105章:姐姐送你1個驚喜喲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三章:島津光久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四十章:一口毒奶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五十三章:重圍第四十四章:清軍總攻第150章:紅衣娘子軍第一百零六章:怎麼這麼能打第二十三章:藥王殿上第八章:通州大營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三章:出兵前奏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七十二章:另一樣神兵利器第三章:御駕親征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九十六章:隱秘驚天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五章:明軍虛實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七章:護軍名分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一百一十九章:激將第三十九章:接陣開打第十一章:工業強國論第五十八章:親軍鎮場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八十四章:財政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一百一十三章:趙家娘子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三章:天下烽煙起第二十三章:馬紮然的選擇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三十五章:復活吧,朕的飛熊團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十二章:人和人的差距第五十八章:揉捏日本第八十九章:公主的懷疑第52章:天罰1式火炮第一百六十章:戰戰戰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八十六章: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章:海外開發第四十四章:領袖氣質第三十六章:我上你掩護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四十四章:陰謀詭計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四十六章:軍魂第四十五章:爲何而戰第十六章:正式交接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六十章:天佑大明的神蹟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九十章:天理教少教主第四十八章:不曾拋棄第一百一十七章:保定將官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五章:明軍虛實第五十八章:威脅第十一章:天家無私情第一百一十八章:利劍出鞘第四十五章:復仇馬尼拉第五十七章:被無視的朝鮮人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二十七章:傷兵歸營
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六章:忠臣義士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一百零六章:不簡單第十五章:開始驗收賬冊了第二十七章:太原亂象第五十二章:虎賁營第四十八章:保定兵參戰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三十九章:接陣開打第十五章:一人對千軍 四千字大章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八十七章:清丈田畝第十八章:戰果第五十五章:擲彈兵出擊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十三章:戰火地中海第十六章:創造歷史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三章:御駕親征第105章:姐姐送你1個驚喜喲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三章:島津光久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四十章:一口毒奶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五十三章:重圍第四十四章:清軍總攻第150章:紅衣娘子軍第一百零六章:怎麼這麼能打第二十三章:藥王殿上第八章:通州大營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三章:出兵前奏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七十二章:另一樣神兵利器第三章:御駕親征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九十六章:隱秘驚天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五章:明軍虛實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七章:護軍名分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一百一十九章:激將第三十九章:接陣開打第十一章:工業強國論第五十八章:親軍鎮場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八十四章:財政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一百一十三章:趙家娘子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三章:天下烽煙起第二十三章:馬紮然的選擇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三十五章:復活吧,朕的飛熊團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十二章:人和人的差距第五十八章:揉捏日本第八十九章:公主的懷疑第52章:天罰1式火炮第一百六十章:戰戰戰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八十六章: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章:海外開發第四十四章:領袖氣質第三十六章:我上你掩護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四十四章:陰謀詭計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四十六章:軍魂第四十五章:爲何而戰第十六章:正式交接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六十章:天佑大明的神蹟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九十章:天理教少教主第四十八章:不曾拋棄第一百一十七章:保定將官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五章:明軍虛實第五十八章:威脅第十一章:天家無私情第一百一十八章:利劍出鞘第四十五章:復仇馬尼拉第五十七章:被無視的朝鮮人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二十七章:傷兵歸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