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宣言

如果陛下御駕親征,那這化整爲零顯然就不成了。

皇帝陛下一旦出宮就是衆人焦點,定然會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力。加上有過盛京一次被羅剎人突襲的經歷,安保之嚴格,定然超越過往。

在這樣高規格的安保之下,進攻羅剎人的行動就很難輕便下來。

“朝中不能……再議一下嗎?”李定國說。

“這事……對我等來說,也算不得如何保密的事情。我便說了……”說着,寧威就把盛京之事的原委說了出來。

此前,朱慈烺對於進攻羅剎的理由,也只是說身在盛京,竟然被羅剎突襲,實在恥辱。

但朱慈烺如此憤怒到要御駕親征,顯然就是因爲事涉皇后。

聽到朱慈烺寧願保大,在場衆人忍不住動容。

“陛下是個重情義的人。”紅娘子心中幽幽一嘆,定了定神,又說:“朝野之中,都是知曉陛下爲人品性。這個關頭攔着陛下不去御駕親征,那反而是讓大家都不開心。也非是陛下不顧理智,但若是這等事情一直憋在心裡頭,誰知道往後陛下真的失控起來,會有更大的不理智?”

“都督說得是。”李定國應聲下來:“既然如此,依我來看,卻是更加不能集中兵力,必須華政爲例了。”

“哦?”紅娘子知道李定國,這是軍中有名的智將,升遷得快,領悟東西也快。在陸軍學校進修的時間裡,甚至還兼職了陸軍學校的教授之職。兵法熟讀,若是開一科武進士,他亦是能乾脆利落取下武狀元。

所以,李定國說這番話,不會是爲了與紅娘子硬鋼。顯然,這是真有緣由。

“以陛下的性情,不會是那等莽撞之徒。所以,末將覺得,這個時候,更應該化整爲零。這一點,從陛下在盛京定下的戰略之初就可以預料了。”說着,李定國又重複起了朱慈烺那個封侯之言。

“在北疆、西疆那些中國未曾征服擴張的領域裡。朕宣佈,凡事能在方圓百里的地方建立起一座棱形城堡,並且有一百戶居民生活,朕封男爵。世襲罔替。”

“能得方圓百里,千戶之地,朕封侯爵。世襲罔替……”

“能得方圓百里,萬戶之地,朕封公爵。世襲罔替……”

……

“這不僅是爲了鞏固邊疆移民,更是代表着陛下的戰略思想。”李定國分析地說着:“北地遼闊,以至於在中原人口稠密之處的重兵集團作戰在這裡沒了用武之地。必須化整爲零,以單個小隊逐步蠶食,溫布推進,輔助以源源不斷從後方進入的移民,吞掉這遼闊的新疆域。”

“如此一來,這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我大明開疆擴土的事業。軍隊的目的,更要落實於對任何敵對力量的清剿……只不過這樣一來,整個支持就要變得格外龐大了。”朱笛喃喃地說着。

“若是能佔得萬里疆域,縱然多花銷一些又如何。總好過往後每年要空耗數以千萬的軍費在這漫長邊疆之上。就如同十年前建奴一樣……有時候,進攻纔是最好的防禦。只有進攻,才能讓敵人無暇侵略,疲於奔命。”李定國沉聲說道。

……

京師,甲字號國務會議廳里人滿爲患。

這裡坐滿了整個帝國的精英核心之輩。

朱慈烺面無表情,坐在上首的位置之上。下首左右兩邊的李邦華與倪元璐對視一眼,輕咳一聲,隨後由李邦華宣佈會議開場。

場上的聲音一下子沉悶了起來。

“在即將舉行的朝會之前,內閣班子,朝議擴大會議我們提前定好基調。有什麼問題,在這裡提出來。發揚集思廣益的精神,更避免無謂的內耗。在已經到來的強敵面前,我們每個人保持自信的信心之前,同樣必須保持足夠的團結,給與所有同僚互相足夠的支持。現在,就對俄羅斯宣戰問題,請表態。”李邦華說完,掃視全場。

“如何宣戰?戰爭方案可有確定,預備動用多少錢糧,戰爭預計的維持時間,我們的目的,我們的收益,我們要付出的代價,這些,李相都準備好了嗎?”黃道周說。

“對於現在的帝國而言,只有兩個選擇。戰,則必勝,無論怎樣的代價,無論多長的時間,獲取整個北方的領土。而不戰,自然不會有一切的問題。黃卿家,你只需要說出,戰,還是不戰即可。”朱慈烺的親自發言讓所有人心神凜然,皇帝陛下的堅決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黃道周久久凝眉,一想到那份傳言,卻還是微微一嘆:“臣唯願陛下平安。此戰,微臣同意,只請陛下三思,莫要草率行動。”

“微臣同意。”

“臣附議。”

“臣附議。”

……

密密麻麻,滿場都是林立的單手。

“這一場戰爭,也許有的人已經聽說過市井流言了。諸位都是真的心腹肱骨,帝國棟樑之才。有賴諸位,這七年來,大明變了個樣。中興之象興起,教育、經濟、軍略、文化,擴張無一不是卓有成效。而這七年來,朕一直也是盡力剋制朕心中那顆焦躁不安的心。剋制着,不給諸位愛卿之國的道路上添麻煩。但朕呢,的確有時候算不得一個理智的人。在這一回的對羅剎的戰爭上,的確算不得諸君宣傳上說的英明睿智。朕甚至沒想好如何開戰,就要急切發動戰爭。東北已經動員,帝國即將出徵……”

“陛下……”李邦華想要安慰說些話。

朱慈烺搖搖頭:“這些不過是實話罷了。朕登基這些年,諸位卿家難道還不知曉朕是什麼爲人麼?只不過,朕今日,委實不打算用利益、用嚴密的邏輯,來說服大家。朕只希望,只希望諸位卿家原諒朕這一回的任性。希望諸位卿家明白,我朱慈烺在是一個皇帝的同時,還是一位妻子,一位父親。朕甚至想過,哪怕舍了這皇帝的一切,也要以一個男兒錚錚鐵骨的心,去向那些卑劣的偷襲者復仇,無論付出什麼代價。”

“所以,此戰。一應開支,從朕的私庫裡走。而朕,也定然會爲打出一份對得起這份任性的家業。”朱慈烺凝視衆人。

黃道周聽完,胸中心潮起伏。

他回想起史書上歷歷在目,看到的一個個皇帝。

他們或者雄才大略,或者計謀無雙,甚至特長是好色、貪玩、修仙、自私……他們所有一切的描述,都是襯托着今日的朱慈烺是那麼的特別。

如果說,那些皇帝的雄才大略、計謀無雙、好色貪玩都特別讓人相信那是屬於皇帝的一切特質。那今天的朱慈烺,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很難想象這真的就是一個打造了中興偉業的皇帝。

這是一個真實的不行的人呀。

這樣的人,看起來真實又誠摯,卻比所有計謀,所有才略都讓人欽佩,讓人佩服,讓人忍不住生出爲他效命去死的心。

這,就是傳說中的人格魅力麼?

“陛下,也讓臣來說幾句話吧。”這時,黃道周出言說了:“臣呀,算是陛下朝中旗幟鮮明,猶如一座碼頭一樣的反對派了。也很榮幸地能夠用臣全部的學識,制止了陛下的幾次糊塗,或者成了這朝中所有人認爲,能夠阻止陛下做出什麼決定的唯一人。這樣的反對派,東林舊黨的領袖。今天感慨非凡。”

“臣曾經想過,這大明帝國之中,皇帝陛下居於怎樣的身份。是怎樣的存在,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臣從來沒想過,會冒出來。是陛下的寬容,讓臣有了這樣的膽略。也讓我中華君臣之道,進入了彼此傾心盡力的正循環之中。所以,今日,臣要說的是國語一言:爲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

黃道周頓了頓,環顧全場,說:“陛下憂慮如此,而臣等不能分憂,這是臣等之恥。而羅剎侵我盛京,猶如倭寇侵略南京一樣,更是我大明奇恥大辱。此等恥辱,便是我等所有朝臣之死罪。”

李邦華此事亦是出列:“以陛下權威,一言發令,臣等無不聽從。但陛下盛怒之下,依舊剋制着底線。在朝議之中,共邀朝臣議事。這是禮,禮遇朝臣,是將大明江山社稷納入心懷之中的禮遇。?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禮臣忠。臣等,忠心耿耿,亦是衷心願意爲陛下分憂,以恕死罪。”

“何來死罪,上下同心,此我大明江山社稷之福分!好了,諸位愛卿,既然如此。大明二八二年四月初六,太極殿上,朕要宣佈講話。這一場講話,除了是對北方羅剎人的征途,更是要爲我大明疆域,該換顏色,吞噬寰宇!”朱慈烺重重握拳,所有人起身一禮,心潮澎湃。

……

國務會議廳的對話很快就傳了出去。

因爲擴大會議的人員實在衆多,雖然會議記錄一向嚴格,卻還是傳了出去。當然,對於這一被後世紀念爲開疆元年的北征對話,並沒有人覺得,傳播出去這樣讓人心潮澎湃的對話有什麼問題。

這一番對話之中,不僅詮釋了一番良性互動的君臣關係,指引了帝制時代最美麗的黃昏之景,也爲大明社會改良,政治循序革新鋪平了道路。

在這樣君禮臣忠的關係下,再無誰會擔心這一片天地之下,會嫌棄恐怖的文字獄。

同樣,在朱慈烺誠摯感人的人格魅力下,所有人對羅剎鬼充滿憤怒。京師之中,長城內外,無不是提刀跨槍,準備着遠征北疆的男兒。

君憂臣勞,君辱臣死。

皇帝,就是帝國的體面,帝國的象徵。羅剎人刺殺皇帝,更害死了一位皇子皇女,這激起了國民們的憤慨。他們無不是爲陛下的遭遇感覺惋惜。

更何況,朱慈烺更是慷慨地拿出了私庫,要傾力投入進這一場北疆征途之中。

就這樣,當時間落在大明二八二年的四月初六時,衆人期待已久的北疆宣言開場了。

太極殿上,朱慈烺的身下,是四個組成方陣的大嗓門壯漢。他們會將朱慈烺的每一句話作爲人肉廣播傳達出去。

同樣,聚集在紫禁城外,也有衆多聞訊而來的市民。

大嗓門的壯漢方陣足以將聲音傳達到深宮之外,而外頭,也有不少自詡大嗓門的壯漢等待着接力。

內閣、樞密院、六部九卿大小衙門,在京文武官員,能抽出時間的,此刻都在宮內宮外等候了。

朱慈烺來得很早,甚至比預定的時間來早來了一會兒。

他招招手,全場一陣歡呼。

當朱慈烺抵達到預定的位置時,全場漸漸安靜了下來。

朱慈烺環顧全場,發表着這場註定改變時代的宣言。

臺下,受邀而來的駐華公使們彼此議論紛紛。大半年的時間裡,大家都已經熟練掌握了漢語。

胡里奧坐臥不寧,當他明白那些羅剎人是前任大使委拉斯凱茲高的以後,就經常神情恍惚。尤其是知道委拉斯凱茲身死以後,更是害怕自己也什麼時候交代在了異國他鄉。

倒是費馬,滿是以旁觀者的形態看着眼前的一切。

這裡大多數人對於中國人要對俄羅斯進行報復不以爲意。

俄羅斯只是一個三流小國,他們並不放在眼裡。只是,中國人竟然要挑戰嚴寒,用巨大的代價去佔領那一片荒蕪之地,卻讓所有人都感謝委拉斯凱茲的付出。

他們已經決心要迅速回信,去支持俄羅斯人。以免在中國人的進攻之下,俄羅斯迅速垮掉。

只有俄羅斯利用地利不斷纏住中國人,才能讓這個恐怖的強國注意力不會在海洋之上。畢竟,無數中國移民的蠶食實在讓他們感覺害怕。

唯有費馬……看到了更多表面意外的東西。

“國王陛下……再次向您鄭重地報告我所見聞的一切。在此前初始對中國人流連於表面的觀察後,我覺得我已經發現了一些內在的,深層次的存在。那是中國領導層讓人羨慕的力量。這個皇帝的開明、自信與讓人敬佩的人格魅力團結了他的臣僚。這注定俄羅斯面對的不僅是一支軍隊,而是一萬萬人集合起來的全部力量。我深信,在他們失去這種團結之前。世界沒有與之匹敵之國……”費馬靜靜地寫着,不會知道這一封信最終會成爲大明羅浮宮最著名的展覽品之一。

第五十二章:迎敵、戰鬥第一百三十一章:向前進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七十章:周王親迎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四章:女天皇與新皇子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二章:輿論清議第四十九章:南京守備第四十八章:千夫之勇,萬夫之謀第九十四章:黃河炸提第三十章:大買賣第六十五章:萬馬易主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六十四章:搶馬進行時第四十四章:領袖氣質第十二章:佔領朝鮮王都 百萬限免進行中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二十三章:朝議前奏第四十三章:李巖復起第一百章:軍心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三十八章:不甘心第二十九章:敵人的橄欖枝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八章:女醫師第六十二章:不一樣的出兵第七章:周王與代王第十三章:清兵真的入寇了!第二十七章:皇帝陛下抵達日本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五十三章:邊疆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十九章:大手筆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七十章:山賊與少女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六十四章:接戰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二十一章:年輕人的理想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十章:楚王面目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一百零八章:新任荷蘭總督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四十五章:怒斥洪承疇第77章:來自瑤池的殺手第八十八章:漲漲漲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八章:送來的精兵第十三章:沙場心機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五十七章:必勝的依仗第十四章:緊急軍情 百萬限免有加更第六十六章:帝國烈士永垂不朽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六十七章:預備登基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十章:接觸京派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一百二十章:財狼來了有刀槍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八十二章:戰爭到來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六十四章:搶馬進行時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八十七章:清丈田畝第三十章:決不屈服的朱慈烺第一百三十章:出兵第六十五章:愛國赤子之心第七十七章:收服忠良 微言活動內有紅包口令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一百零四章:攪局者
第五十二章:迎敵、戰鬥第一百三十一章:向前進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七十章:周王親迎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四章:女天皇與新皇子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二章:輿論清議第四十九章:南京守備第四十八章:千夫之勇,萬夫之謀第九十四章:黃河炸提第三十章:大買賣第六十五章:萬馬易主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六十四章:搶馬進行時第四十四章:領袖氣質第十二章:佔領朝鮮王都 百萬限免進行中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二十三章:朝議前奏第四十三章:李巖復起第一百章:軍心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三十八章:不甘心第二十九章:敵人的橄欖枝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八章:女醫師第六十二章:不一樣的出兵第七章:周王與代王第十三章:清兵真的入寇了!第二十七章:皇帝陛下抵達日本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五十三章:邊疆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十九章:大手筆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七十章:山賊與少女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六十四章:接戰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二十一章:年輕人的理想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十章:楚王面目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一百零八章:新任荷蘭總督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四十五章:怒斥洪承疇第77章:來自瑤池的殺手第八十八章:漲漲漲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八章:送來的精兵第十三章:沙場心機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五十七章:必勝的依仗第十四章:緊急軍情 百萬限免有加更第六十六章:帝國烈士永垂不朽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六十七章:預備登基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十章:接觸京派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一百二十章:財狼來了有刀槍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八十二章:戰爭到來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六十四章:搶馬進行時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八十七章:清丈田畝第三十章:決不屈服的朱慈烺第一百三十章:出兵第六十五章:愛國赤子之心第七十七章:收服忠良 微言活動內有紅包口令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一百零四章:攪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