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

朱慈回國了。

重新回到闊別已久的京師城以後,一切都顯得頗爲平靜。

如果在往常,征服東瀛日本國這樣的盛世定然是滿城狂歡,人人歡欣喜悅的。但到了而今,大家反而對這樣的喜悅多了幾分從容,少了幾分狂熱。

曾經的狂熱更多是來自於無奈,來自於心底裡的自卑與疑惑。

如果大明是天朝上國,中華文化是世界領先,那麼爲什麼文明會在野蠻的鐵蹄之下屈服?爲什麼煌煌大明,卻差點被一個建奴弄得亡國滅種,文明幾近斷絕?

爲什麼巍巍中華四千年,到了不肖子孫手中,卻連山海關都要守不住了?

有太多的疑惑,太多的失敗,太多的無奈,讓京師兒郎,讓大明兒郎苦悶,自卑,更是在亂世的絕路之下,必須用狠毒的心腸才能艱難存活下去。

於是,當第一場平亂李自成的勝利傳回京師的時候,人人狂歡呼喊。當時的皇帝朱由檢重重鬆了一口氣,終於在延綿不斷的噩夢裡找到了一點可以喘息的時機,看到了那回天有數的希望。

於是,當又一場於章丘擊敗阿巴泰的勝利傳回去的時候,歡呼之聲此起彼伏,長長地迴繞在京師的各個角落之中。彷彿不可匹敵的敵人終於在正面擊敗了他們。罪惡多端的敵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更重要的是,他們終於開始相信文明。相信漢家兒郎的力量,相信大明還有希望,有希望重新站起來。而不是被人呵罵成奴隸,跪在地上的奴隸!

於是當建奴被平滅的時候,大明子民從內心到膝蓋都站起來了。

他們站起來,相信自己依舊是那領先寰宇的強國。

就這樣,一切都顯得那麼從容有度。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讓人動容,在這樣平靜從容之下,藏着一個大國,一個強國源自內心的驕傲。

內閣已經接受善後事宜,在李邦華的主持之下,各個大臣們紛紛入駐自己管轄的部司開始忙活起來。

高名衡帶着兵部與太僕寺看着那兩萬餘旗本大軍,垂涎不已,打算調取一波人馬評定安南的亂局。那個在後世叫做越南的地方這會兒互相打得不可開交。但也不知道哪個夜郎自大的傢伙衝昏了腦袋,竟然窮瘋了一樣對過路的明商下了狠手。至於太僕寺,則是漸漸增加了軍隊後勤的職能。

傅淑訓當然是領着戶部與光祿寺計算如何讓幕府好生收稅,特別是收商稅。當然,最後還得分成上交到京師來。朱慈不愛繁文縟節,也不喜歡養閒人。光祿寺分在傅淑訓手中,則是不斷擴充職能,在朱慈的影響之下,開始演化出稅務局的架構。

就連看似低調,剛剛進入內閣的範景文也帶着工部與盯上了日本的各類礦山,中國缺洞,日本銅賤富餘,輸銀換銅是曾經商人賺大錢的不二法門,只不過後來幕府嚴禁就沒了機會。現在得此時機,如何能錯過?更何況佐渡島上還有衆多的金礦。

就連看似沒什麼存在感的禮部、刑部也躍躍欲試。管部的幾個大臣史可法、黃道周更紛紛說不能錯過。比如黃道周就說得名正言順,教化日本國民,乃是陛下旨意。一百萬書冊何其重大,不能荒廢前功。

教育是個好事,只要一代青年經過了明人教科書的教育,等他們長大,日本國就要變日本省了。

當然,更不能少了聯席會議上,審定功勳。

朱慈親自拍板定下了三百萬元的獎金池,這筆錢看似比起之前幾次賞格不多,卻着實激勵了不少人。畢竟,這一回參與的人少。主要參與軍功分配的一個團也只有一千六百人,賞了他們以後,再參與分配的人數就迅速下降,只有那麼幾十人了。幾十人分上百萬元的獎金,自然是人人滿意。畢竟,這一元大明寶鈔可是能換一兩銀子的。

審定功勳,升官發財,京師之中,一片歡騰氣息。

朱慈郎主持了久違的朝會,將懸而不決的許多政務一一敲定推進,這才被朝臣們放着迎來了午休。

雖然工作很累,不過朱慈的心情還是很好的。就在剛剛,樞密院裡送來了一個禮物。

懸掛在南書房側廳上的地圖更新了。原本代表着綠色背景的日本被換上了紅色背景色的領土。在東亞爲中心的新地圖上,中國這隻雄雞揹負起了蒙古高原的重擔,又終於將嘴巴前面朝鮮與日本這兩條蟲子吃了下去。

開疆擴土,這是標榜史書的功勳。這樣想着,朱慈不由想起了回京一路上聽聞的說的那個地方。

朱慈發誓,他真不知道里面有幾個大名鼎鼎的粉色人物。

九月一開學,到了新學期,京師大學堂最近選修當代史的學生又多了。這個沒有軍訓的年代裡,學生們上課的進展還是挺快的。

一開始作爲老師的傅青主還狠開心,覺得這是自己教導有方的結果。

但知道了真相以後,他就顯得有點哭笑不得。

蓋因柳如是作爲學姐主持了這一輪迎新。校園裡很快就有人記住了她的名字,學弟們很快就順藤摸瓜地找到了歷史系。

尤其在得知柳如是時當代史老師傅青主的助教,每門課都必定前去以後,前往聽課的人自然就更多了。

傅青主很快就將這麼一點小插曲給摔倒了腦後,昨天校長朱之瑜急急忙忙跑來讓傅青主最近上課謹慎一些,弄得他一頭霧水,摸不着頭腦。

他消息並不閉塞,知道朝廷之中對於他研究當代史的事情並無抨擊之聲。這很難得,也證明了他治學嚴謹,態度公正,得到了衆人的信賴。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朱之瑜的囑咐就顯得沒頭沒腦。但無論如何,能讓朱之瑜特地單獨跑來囑咐的事情肯定是大事。這位京師大學堂的校長論及地位可以比擬國子監祭酒。事實上,他還同樣擔任着教育總署長官的職司。這樣的官身護體之下,能讓他屈服的人少之又少。

懷着這樣疑惑的心情,傅青主去上課了。

傅青主踩着上課的鐘聲進了教室,一進教室,室內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李允兒撇了撇嘴,丟給了柳如是一個戲謔的表情,低聲說:“學姐大人魅力一級棒呢。”

傅青主治學嚴謹,但教學風格其實說包容開放的。故而,上課一向是很輕鬆。但這年代天下各地主要還是擅長的嚴師出高徒。於是,能進入京師大學堂的學生都是頗爲嚴肅緊張的孩子。顯然,這些新同學是衝着柳如是去的。

柳如是丟了一個白眼:“你喜歡,我都介紹給你。”

“纔不要。我的偶像你又不是不知道。”李允兒低聲笑了笑,腦海裡不由浮現起了那個身影。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見識過皇帝陛下那等英姿卓絕,權傾天下的美少年,誰還能受得了那些幼稚衝動,處處讓人感覺可笑的小朋友呢。

“再這樣下去,我怕是呆不了多久了。”柳如是聽了,卻是嘆了一聲氣。他三天前纔剛剛放下面紗。因爲一個月前輩錢謙益打得傷痕讓她心中悽苦,卻說不出話。

“講課快開始了。怎麼,上次的話題還想繼續麼?”李允兒眯着眼睛,轉開話題。

但柳如是也是沒好氣地說:“陛下的本事你自是清楚,可憐我卻成了小人。今次還是少來,我可說不過你。“

”咱們大名鼎鼎的柳如是難道也要怯場麼,放心啦。這回,少不得有人早就將你的根底打聽清楚了。你且放心,有的是人心爲你出頭呢。“李允兒說着,笑嘻嘻地,讓柳如是無可奈何。

上一回柳如是質疑朱慈,認爲應該匡扶日本天皇,打擊幕府。結果朱慈選擇了支持幕府。

這消息傳出來,不知道多少人表示失望。但現在,皇帝陛下前些天回了京師,日本之行圓滿功成。這一回的結果,大出柳如是預料。

的確,固守教條會敗壞國事。自此,柳如是再也不接這個話題。

但李允兒預料果然不差,當課堂進行到後半段開始自由討論的時候,果然有人舊事重提。

“學生以爲,當今盛世來之實在不易。若是因東瀛之事亂了綱常序列,使得君不君,臣不臣,這天下遲早便要大亂了!”站起來慷慨陳詞的是個約莫十歲的少年郎,名曰公孫藝。

見了這人,頓時就有不少人嘀嘀咕咕起來。公孫藝名氣不低,剛入學就傳出去了不少八卦。當然,是帶着粉色的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此人出身湖廣大族,武昌巨室,父祖叔伯在天下爲官,品級最高的三叔位居四川巡撫之位。

有錢,還是官二代。能夠輕易傳出名頭就容易理解了。

只是,李允兒見了卻是搖頭。虎父犬子呀。

“哦?如何說。”傅青主心下回想起來,明白了朱之瑜的擔憂。學校裡來了許多新生,曾經看不上這裡的官二代們也擠了進來。

來了新人,卻是不懂事的新人。怪不得校長會憂慮。

傅青主行的端坐的正,卻是不擔心,只是想看看對方到底有沒有高論。

只不過,角落裡的一個男子就顯得有些失望了:“如果京師大學堂只是這麼些誇誇其談的傢伙,那就太讓人失望了呀。”

“國朝以儒立國,綱常倫理,乃是正道。豈能因番邦外國之事,亂了我國根本“再接着,就是一些讓人聽得睏倦的話。

傅青主臉上看不清什麼表情,低頭應裡下來,不想讓他說話了。他是個人精,哪裡會看不到這小子說完以後,一個勁朝着柳如是擠眉弄眼。

這年頭的名妓更多的是明星,明星加名校,彷彿是火候十足的春藥一樣,勾起了這公子哥兒的心思。

柳如是皺褶眉頭,瞧着更多了幾分風情,看了他一眼,但一聲不吭。

見此,公孫藝卻是被這一撇的風情迷住了。心中即是惱怒這女子不給面子,又是心癢癢的不行。

好在,公孫藝開了口,大家都沒人表示反對。讓他很有些刷了名望的竊喜。

“本以爲過了一個暑假,這裡應當該是有些長進。卻不料,新進學的都是這般酸臭腐儒。”這是,屋內卻站起來一人,冷笑一聲。

這一聲喊出,卻是讓公孫藝一下子臉色通紅。

“誰?誰人鬼鬼祟祟。”公孫藝轉過身四散看去。

“某黃宗羲,光明正大,何來鬼鬼祟祟?”黃宗羲昂然看去,一臉看不起的表情。

“我倒是誰,原來是讀癡了的黃宗羲!”公孫一看對方,頓時冷笑起來:“日本之行,就不該有。身爲大臣,不思勸諫阻擊奸邪蠱惑聖上,卻只知道死,也來非議此等聖人大道?”

原來,黃宗羲還挺有名。只不過,這名頭顯然不好聽。因爲黃宗羲是太子監國時期的老人,但後來卻當了風塵俗吏,在街上管人靠右行駛,抓超速馬車,很有些俗氣。後來陛下登基,他跑去寫書,竟然辭官不做。

這固然有幾分名氣,有人讚揚他清高,但在現在這年頭,更多的人覺得他傻。

“奸邪?我且問你,若有這樣一人。面臨萬倍之敵出使異國,羣敵環伺,爲通商路,多方籌措,爲間強敵,深入虎穴。終開千萬外夷爲中國所用,這樣的人,你覺得是奸邪?”黃宗羲很是看不起公孫藝這種嘴炮黨。

“身爲國之大臣,王夫之不思教化東瀛蠻夷,只爲商賈輩從事,更不能勸解陛下。這不是奸邪是什麼?”公孫藝顯然十分不爽幾個殖民公司竟然就惹得朝廷命官赴險。

“哦?我什麼時候說王夫之王大使了?我只是覺得,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風範,讓人敬仰。倒是你,別說投筆從戎。我看,當今儒者,早已退化。也配提聖人之學?先看看,那一條絲綢之路,是如何讓漢唐強盛的罷!無知鼠輩,也敢論政?”黃宗羲一臉嘲諷。

公孫藝聞言,頓時知道自己被坑了。這時,一人帶頭鼓掌,公孫藝面紅耳赤,難堪無比。

b

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一百零七章:中華的意識形態第八十七章:買買買第七十三章:蒙古人中計了第十章:楚王面目第一章:偏師徵明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五十九章:回禮第六十二章:不一樣的出兵第七章:大鬧朝鮮第九十八章:裸城伏擊第七十五章:再入京師第一百三十七章:玩弄指掌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十七章:埃及帕夏上鉤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三十三章:打擂臺第二十一章:乾清宮的會議廳第十七章:京師盔甲廠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一百一十三章:拉開帷幕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六十一章:亡命而逃的多鐸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四十七章:殺你之人第九十六:胸有成竹第五章:海外開發第三十九章:來者似不善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二十七章:聲名卓著達江南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六十九章:太貪了第七章:明照坊的英雄第七十七章:德川家光的真面目第一百二十二章:闖軍一心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三章:天下烽煙起第八十四章:財政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一章:大明猛人第六章:壓下來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六十二章:不一樣的出兵第三十章:有喜了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三十七章:戶部清理京營覈算小組第九章:慕華賤夷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二十二章:瘟疫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五十一章:敘功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六章:忠臣義士第五十八章:威脅第九十三章:正道誅邪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十六章:當大爺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105章:姐姐送你1個驚喜喲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一章:天下不一樣了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二十五章:所謂正統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五十四章:破局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六十八章:小白羊與大肥羊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六十四章:挖坑設伏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二十章:朝鮮內情第十七章:埃及帕夏上鉤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一章:帝國的方向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八十六章:攘外還是安內第二十九章:收錦衣衛第十章:頭陣開打第四十一章:還真不客氣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
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一百零七章:中華的意識形態第八十七章:買買買第七十三章:蒙古人中計了第十章:楚王面目第一章:偏師徵明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五十九章:回禮第六十二章:不一樣的出兵第七章:大鬧朝鮮第九十八章:裸城伏擊第七十五章:再入京師第一百三十七章:玩弄指掌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十七章:埃及帕夏上鉤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三十三章:打擂臺第二十一章:乾清宮的會議廳第十七章:京師盔甲廠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一百一十三章:拉開帷幕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六十一章:亡命而逃的多鐸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四十七章:殺你之人第九十六:胸有成竹第五章:海外開發第三十九章:來者似不善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二十七章:聲名卓著達江南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六十九章:太貪了第七章:明照坊的英雄第七十七章:德川家光的真面目第一百二十二章:闖軍一心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三章:天下烽煙起第八十四章:財政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一章:大明猛人第六章:壓下來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六十二章:不一樣的出兵第三十章:有喜了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三十七章:戶部清理京營覈算小組第九章:慕華賤夷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二十二章:瘟疫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五十一章:敘功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六章:忠臣義士第五十八章:威脅第九十三章:正道誅邪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十六章:當大爺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105章:姐姐送你1個驚喜喲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一章:天下不一樣了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二十五章:所謂正統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五十四章:破局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六十八章:小白羊與大肥羊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六十四章:挖坑設伏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二十章:朝鮮內情第十七章:埃及帕夏上鉤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一章:帝國的方向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八十六章:攘外還是安內第二十九章:收錦衣衛第十章:頭陣開打第四十一章:還真不客氣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