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變革

“聽組長一席話,我過去十年經義都白讀了啊。”

“還好沒空學八股,若是不然,再度二十年都是空擲!”

“我等歎服啊。”

……

衆人紛紛讚歎。

見此,朱慈烺忽然肅然一聲,喝問道:“但諸位睜開眼睛看看,現在的大明,現在的臨清榷稅分司能做到這一點嗎?”

朱慈烺一聲喝問,衆人紛紛一愣。

良久,常志朗苦澀道:“無萬分之一。”

“稅務財政,不僅是支撐起帝國運轉的基石,更是帝國職能的所在:二次分配。通過稅收的再分配,真正切實地讓朝廷擁有修橋補路,興水利,促農桑的力量,從而達到惠澤天下的目的。所以我要改變這天下。第一步,要做出我心中這一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真正順應天道的稅務財政制度!。”朱慈烺鄭重地說着。

衆人聽此,頓時紛紛肅然點頭:“大義所在,吾輩定當跟隨大人!赴湯蹈火無所畏懼!”

朱慈烺見六人如此嚴肅,反倒是笑了起來,道:“赴湯蹈火就太誇張了。跟着我做事,難道就沒點信心嗎?”

衆人頓時輕輕一笑,常志朗又開口問道:“如果剛纔大人所言放在其他人身上,我是決計不會信的。但既然是秦俠大人說的,那無論我是否能理解,我都相信!”

“哈哈,我秦俠要做的事情,當然不是空談大義的。我的謀劃,當然是具有可行性的。”

朱慈烺笑道:“就比方說這商稅吧。有的東西是臨清乃至山東都緊缺的,比如米、麥。有的是臨清氾濫成災,完全用不上大量傾銷的,比如錦帕。有些是高價高利的,有些是薄利多銷的。但我大明統統都只用三十稅一收稅。如此荒謬死板的稅收,竟是到現在也未改變。何其荒唐!”朱慈烺大聲道:“但只要在我手中一改,我能讓諸位以爲,只是與民爭利的稅收,變成一項讓萬民得利的善政!”

“蘇繡蜀繡,向來都是高官顯宦,富裕人家所用。提高稅率,自然不會傷及百姓。江南米稻,百姓每日都要吃用。若是我們提高稅率,大戶人家自然無所謂,但小民百姓每日生存就要艱難許多了。”

“可有了區分種類的稅收以後,我們提高蘇繡蜀繡的稅率,就可以在不傷及百姓不動搖民生的情況下達到稅收的增加。同時,我們再對外入大米進行零稅率,對內出大米提高稅率,從而減少行商的成本,達到增加臨清米稻存入的數量,最終達到米價下跌,讓百姓獲得實惠的目的。只要百姓負擔減輕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可以買得起蜀繡錦繡的帕子,這樣一來,外入的蜀繡錦繡又多了,咱們的稅收也跟着多了!”

“只不過輕輕改變一下稅率,便可以構建一個真正拔最多鵝毛,讓最少鵝叫的合格稅務制度!諸君,如此善政德政,足夠資格成爲諸位的追求嗎?而我值得諸位信任嗎?”

朱慈烺說完,常志朗等人紛紛聚精會神地盯着朱慈烺,每個人都感覺到一股豁然開朗的意思。

“我等本以爲收稅擴稅,是惡人所爲,總覺得有幾分對不住聖人教誨。今日聽大人所言,這纔有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的領悟。”常志朗常常一嘆。

另外一名監生也起身羞愧地道:“方纔我對大人所講的學問還有些嗤之以鼻,總覺得這是在奪民之利。今日明白了大人的胸中韜略,我吳森格外羞愧,原來我心中所懷的,只是爲了自己名利的僞善。”

朱慈烺笑着,讓兩人坐了下來,說道:“罷了罷了,都坐下來吧。既然大家認同我的志向,那我們就是同心同德的。這些話,留到慶功宴上再說也不晚。我們當務之急,乃是改革稅率,掌握稅司,革新稅務體制,建立起一套真正建立擁有二次分配的稅務系統,真正做到爲國爲民,不負聖君!”

“吾等願隨大人,同心同德,無所畏懼!”常志朗、吳森紛紛起身高呼。

見此,朱慈烺終於輕鬆地笑了起來,讓大家坐下,隨後拿出拿出一張紙,背靠書堆立在桌案上對衆人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可以討論一下第一個工作的思路要點了。”

“稅率的劃分!”

“總體上稅率的更改可以考慮這幾個方面。”

朱慈烺說到這裡,不知何時,常志朗忽然很是不體面地在朱慈烺的桌案上拿起了紙筆,刷刷刷地寫了起來。

其他人見此,也是忙不停地準備着記錄。

而朱慈烺呢,則是微微蹙眉着,整理着自己的思路繼續說了起來。

“第一,區分稅負主體,也就是說稅率調整以後,最終會承擔稅收成本的是哪些人。比如我們調高了錦繡綢緞的稅率只用擔心最後錦繡綢緞漲價富人不開心,但調低甚至取消麻布棉布這些普通百姓擔心漲價的商品,卻可以讓普通百姓減輕負擔。”

“第二,區分緊要稀缺程度,區分商品的種類,建立不同級別的稅率。比如歷來都不會嫌少的糧食,歷來都會壓制消費的酒……前者我建議免稅,後者,我要求高稅負!”

“第三,再考慮區分稅收的徵收成本。比如攏共就那麼幾十文的商稅就直接免徵了。當然,這個口子麼要注意控制,不能變成了政策上的漏洞。現在創業初期,暫時就不提了。但在具體稅務工作之中,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徵收成本的問題。嗯,這個成本包括貪腐、漏減的問題。”

朱慈烺說到前面兩個問題的時候,兩人還只是一副格外欽佩朱慈烺思路開闊,格外創新的感嘆。

但說到第三點的時候,幾人提筆頓時紛紛一頓,彷彿感覺到了冬日寒風在迎面吹來。

到這會兒,幾人這才忽然想起來朱慈烺在京師的作爲。

京師戶部那些根深蒂固了幾代甚至十幾代的胥吏可就是在朱慈烺手中被一手顛覆的啊!

一念及此,衆人紛紛一凜,暗自告誡起了自己壓住那些小心思。

第一百零九章:御駕親征復遼東第二十二章:軍火出口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九十八章:大兵出城第十二章:佔領朝鮮王都 百萬限免進行中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十六章:不信擡頭看第八十章:追殺第五十七章:被無視的朝鮮人第一百二十三章:殺機驚現第一百四十章:以皇太子的身份宣告第七十六章:阻擊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六十四章:挖坑設伏第八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五十章:不平靜第五十九章:三軍將士何在?第七十一章:奇謀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三十七章:清洗到徹底掌握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五十三章:一定要贏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一百四十七章:斷後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五十二章:平賊的希望是我軍第三十三章:騎兵對衝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九十二章:團結一致第六章:出宮安家第八十七章:封王第六十六章:帝國烈士永垂不朽第六十三章:打賭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四十七章:淺草寺與先聖殿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九十三章:臣服還是死亡第六十七章:篡位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一百一十八章:宋應星第三十三章:打擂臺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五十六章:難道是他?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五章:剷除碩鼠圖謀出宮第一百二十九章:衛國保家第八十一章:畏罪自殺第六十二章:小鮮肉朱慈烺第一百四十章:地獄無門送虜去第33章:第1軍第八章:新制度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一百六十一章:我血沸騰劍未冷第十五章:薊州城內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三十四章:賣國奸商第五十七章:戰術確定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十章:微服出宮第八章:新制度第六章:壓下來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二章:建太子護軍第七十六章:五京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十章:微服出宮第一百一十五章:陳綱立紀,救濟斯民第二十七章:喂罰酒,堆京觀第六章:朕的輿論攻勢第二十一章:司禮監的軍報第五十二章:虎賁營第五章:謀主柳如是的首秀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三十一章:佈局暗戰第五十一章:戰鼓擂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一百二十八章:撫順關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
第一百零九章:御駕親征復遼東第二十二章:軍火出口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九十八章:大兵出城第十二章:佔領朝鮮王都 百萬限免進行中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十六章:不信擡頭看第八十章:追殺第五十七章:被無視的朝鮮人第一百二十三章:殺機驚現第一百四十章:以皇太子的身份宣告第七十六章:阻擊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六十四章:挖坑設伏第八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五十章:不平靜第五十九章:三軍將士何在?第七十一章:奇謀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三十七章:清洗到徹底掌握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五十三章:一定要贏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一百四十七章:斷後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五十二章:平賊的希望是我軍第三十三章:騎兵對衝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九十二章:團結一致第六章:出宮安家第八十七章:封王第六十六章:帝國烈士永垂不朽第六十三章:打賭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四十七章:淺草寺與先聖殿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九十三章:臣服還是死亡第六十七章:篡位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一百一十八章:宋應星第三十三章:打擂臺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五十六章:難道是他?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五章:剷除碩鼠圖謀出宮第一百二十九章:衛國保家第八十一章:畏罪自殺第六十二章:小鮮肉朱慈烺第一百四十章:地獄無門送虜去第33章:第1軍第八章:新制度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一百六十一章:我血沸騰劍未冷第十五章:薊州城內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三十四章:賣國奸商第五十七章:戰術確定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十章:微服出宮第八章:新制度第六章:壓下來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二章:建太子護軍第七十六章:五京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十章:微服出宮第一百一十五章:陳綱立紀,救濟斯民第二十七章:喂罰酒,堆京觀第六章:朕的輿論攻勢第二十一章:司禮監的軍報第五十二章:虎賁營第五章:謀主柳如是的首秀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三十一章:佈局暗戰第五十一章:戰鼓擂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一百二十八章:撫順關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