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將軍老了

不管是按照德川家光父親秀忠,還是祖父德川家康的壽命來算,德川家光都還有至少二十年的時光可以治理天下。

但是,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是明白。

德川家光的身體並不好。

以至於他已經開始命令畫匠製作東照權現(德川秀忠)的畫像,試圖試圖從父親大人那裡得到慰藉。

畢竟,這一年實在是發生了太多意外的事情了。

這一年,龜鬆丸夭折,之後不久的德川家光第六個兒子德鬆丸之母阿玉左雲自的時候,侍寢的阿里也懷了一個身孕。

這個時候,德川家光就不得不面臨一個複雜的情況。

儘管外邊都覺得將軍正值壯年,但他卻擔憂自己的壽命。哪怕他在挺個十年,最年長的孩子也僅僅是十來歲。

那個時候,又要怎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子嗣能夠安穩繼承將軍的事業呢?

又如何確保……餘下的幾個子嗣,也能安穩地生活下來呢?

德川家光甚至忍不住學起了當初建造名古屋城時的景象,也來修築幾個大城,爲幾個孩子打下一番基業。

沒有哪個父親不想爲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一切。

只是,大部分的時候裡,他們對未知的未來都顯得無能爲力。

德川家光無疑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之一。

但在這個問題上,他不僅要與人鬥,還要與天鬥。

“如果柳生但馬守還在,又會怎樣給我出主意呢?還是……一頓不留情面的批評呢?”德川家光明白自己築城的念頭很荒謬,如果真的被柳生宗矩知道,一定會收到一份嚴厲的諫言。

但是,現在他連這樣的諫言也收不到了。

望着肅穆的靈堂,德川家光感覺到了疲倦。

一番隆重的悼念之後,德川家光的身邊,緩緩走來了一人,表情嚴肅。

那是鬆平伊豆守,鬆平信綱。

作爲德川家光的親信大臣,鬆平信綱的到來結束了德川家光的拜訪。

他們走上了一輛進口的大明京師車輛工坊所產的大馬車,聽着鬆平信綱的彙報。

“爲吞併鄭氏,薩摩藩連結土佐藩,打算動武平定鄭氏之抗拒。但因明人介入,土佐藩被拋棄,於是勾結倭寇大首領渡邊雨宮。渡邊雨宮聯合大小倭寇一共三十五船人馬伏擊明國皇帝坐船……但被膠州號一船一戰扭轉局勢,殲滅了渡邊雨宮船隊。渡邊雨宮、山內忠豐、山內忠直紛紛投降。三日前,駐日大使王夫之抵達幕府,要求幕府解決土佐藩刺殺大明皇帝陛下之事……”

“此外,薩摩藩上報了中日自由貿易區之事以後,未等幕府批准,已經開始施行。明國船隊大肆由長崎轉移至薩摩藩。長崎亦是上奏幕府,要求懲戒薩摩藩擅自行動之事。”

“最近流浪武士增多,江戶治安開始敗壞。太上出宮受驚,爲此又要求江戶有司反省……”

……

鬆平信綱吐字清晰,一字一句說着最近的事情。

德川家光聽完以後,也沒有着急開口。

天底下一樁樁一件件的大事,可不是腦子一熱,腦門一拍就可以做出決斷的。

這麼多意外的事情紛紛涌入德川家光的腦海裡,讓這位有些疲倦的中年將軍顯得更加老態了。

雖然並沒有打算立刻做出決定,但聽到膠州號以一船之力扭轉局勢擊敗了三十五艘倭寇戰艦的,德川家光還是不由地驚訝出聲:“當真是被伏擊之後……反擊殲滅了渡邊雨宮?那個倭寇我聽說過,手底下的人許多都是墮落的流浪武士。跳幫作戰,連幕府的水師都要忌憚。”

“聽說,膠州號的火炮之兇猛,比西夷之船更甚。而且有一種可以引燃船隻的炮彈,大部分的倭寇戰艦經受炮火侵襲以後就失去戰鬥力,無法進行跳幫作戰了。”鬆平信綱解釋着。

“斯國一……”德川家光心頭一緊:“時代,又變化啦。”

似乎是柳生但馬守與天海大僧的死刺激到了德川家光,他又一次感慨時代的變遷。

“如果我們單單只是決定進行徹底的閉關鎖國,那麼也許還能避免水面力量的差距。但而今明人來勢洶洶,這樣的變化,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確是存在差距。但請將軍大人寬心,王夫之透露出來的態度並不咄咄逼人。”鬆平信綱似乎感覺到了德川家光心中的倦怠,趕忙給他鼓勁起來。

德川家光明白了家臣的心意,擺擺手,緩緩,說:“無論如何,要先將山內忠豐與山內忠直兩個人要回來。他們是我日本的大名與臣子,犯下的事情,如果簡單讓明人殺死,實在無法讓國民安信幕府可以保證他們的安危。”

鬆平信綱欲言又止。

德川家光笑道:“你想說什麼,我心中已經猜到。不外乎是明人受此冤屈,絕不會輕饒。我自然能夠理解。但日本國並非明國藩國,我相信明人能夠理解這一點。王夫之所以態度緩和,也是因爲日本國是一個獨立之國。在江戶,畢竟是日本的領土,有我幕府十五萬可控之兵。明人水師雖強,卻不會多作逼迫。放心吧,他們不會那麼魯莽,一言不合就要打打殺殺。”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德川家光也是有些累了。

鬆平信綱躬身一禮:“臣下明白,這就爲將軍大人去傳達命令。”

德川家光擺擺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馬車很快就只剩下德川家光一人。

鬆平信綱一走,車廂內就顯得格外的安靜。進口貨當然是質量一流,不僅在並不平坦的道路上感受不到很大的顛簸,避震性能一流,就是隔音效果也是上佳。

此刻的德川家光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那個有些太過於緩慢的心跳聲。

當然,伴隨着思考的加速,心跳自然也會重新加速。

面對明國這個即將抵達的客人,他需要懷着百倍的專注去鄭重對待。

山內忠豐與山內忠直,要過來應該沒有太多的問題。

但作爲交換,或者說註定應該付出的代價,最終的審判一定會順着明人的心意。日本國當然也有一些法律條款。但對比先進的明國,在司法審判上是絕對落後的。這是一個現成的理由。哪怕是到時候由日本人審判,裡面坐上去的法官說不定還是大明三法司的派員。

這方面,德川家光已經做好了準備。並不覺得有什麼需要牴觸的。

看着這車,看着那船,看着那炮。大明又是重新領先於世界了。

如果沒有薩摩海戰這一處事情,也許德川家光還要反抗一下,也許德川家光還是年輕氣盛,也許也會掙扎一二。

但都沒有也許,世界上也沒有那麼多如果。

所以,德川家光保持了謙遜的心,已經做好了學習中華的準備。事實上,日本在歷代雖然並沒有被中國吞併,但對於中國之先進是一直以來都保持了學習心態的。

這樣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態度上是毋庸置疑之認真的。後來學習英國,也不過是發覺英國強大。

尊敬強者,敬畏強者,從而學習強者成爲強者,這是島國人民居安思危的危機感。

另外薩摩藩的問題,在德川家光看來反而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長崎因爲薩摩藩的崛起而開始落後,這是兩個地方藩國的競爭,德川家光樂意見得。

至於中日自由貿易區的提前實施……德川家光倒是懷着期待的心情來看。

這本來就是幕府允諾作爲薩摩藩退還琉球的補償,既然是已經允諾的事情,稍稍提前施行也在情理之中。

他更想明白這個所謂自由貿易區是否真的可以獲得成功,爲日本人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

既然薩摩藩可以搞,那江戶當然也可以搞。

別忘了,明人這一回允諾的可是足足有四個通商口岸呢。

江戶是肯定會有一個的。

如果薩摩藩可以因此大獲收益,那麼江戶也完全沒有道理繁榮不起來。

哪怕到時候薩摩藩真的出了什麼亂子,天高皇帝遠,也不會影響到江戶。到時候再重新收拾,也是還來得及的事情。

唯一稱得上麻煩,或者說是德川家光心病的,那隻能是流浪武士了。

比起中國的農民起義,德川家光顯然更加擔心那些流浪武士會對幕府造成威脅。

歷來最強大的堡壘都是從內部率先工部。

對於武士的警惕,也是一般無二。

而且,比起中國揭竿而起的農民,日本的武士畢竟是職業軍人,一旦製造叛亂,那收拾起來可要比收拾一羣農民要麻煩得多呢。

……

懷着對武士的憂慮,以及對即將抵達江戶的中國皇帝之好奇,德川家光在一六四七年的七月二日見到了皇帝陛下的座艦。

這一回,鑑於上一次被偷襲的意外,朱慈烺也不顧什麼日本海上主權的尊嚴,直接就帶着龐大艦隊抵達了江戶港口。

港口之上,自然是旗幟飄舞,人頭攢動。

不僅有從各地抵達江戶的日本官民好奇地看着這個陌生的來客,也有千里迢迢從朝鮮,從江戶,以及此前移民日本的華人。

望着這樣強大威武的水師,不少華人都是昂首挺胸,興奮地大喊大叫了起來。

那是歡呼與欣喜的呼聲。

德川家光當然沒有在路邊跟着人一起如癡如狂,他就在港口上,仔細地打量着膠州號。

只是看了一眼,德川家光就不得不感嘆道:“這艘船,可真大呀。”

雖然對於朱慈烺而言,排水量才一千噸出頭的膠州號實在算不上鉅艦。但對於日本人而言,這已經是一艘不敢相信的大船了。

船大,堅固,就能載得動開的動更強的火炮。哪怕再是不懂海上軍事的學問,單單只是根據這個樸素道路也能明白眼前來客的威力。

當然,除去船隻,引起所有人矚目的自然還有皇帝陛下本人。

朱慈烺來了,穿着皮弁服,自信又優雅地出現在了所有人的身前,他招了招手,就見岸上隨同而來的無數華人都跟着高喊了起來。

“吾皇萬歲!”

“大明萬歲!”

“中日友誼萬歲!”朱慈烺笑着迴應着。

德川家光好奇地打量着這個年輕的皇帝,忽然對一旁提前趕回來的阿部忠秋問道:“爲何,這些人沒有跪拜呢?”

日本人當然可以不跪,但對於許多中國人而言,跪拜皇帝,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除非這一位皇帝實在荒淫無道。但顯然,從朱慈烺受歡迎的程度來看,並非如此。

阿部忠秋說:“這是陛下的意思,在陛下登基以後,就給朝臣設座。更是革新禮制,見陛下再也不必跪拜了。就是各地官府,也鮮少再有下級跪拜上級之事。至於百姓,自然再也不必跪拜了。”

“若只是由此看,倒是一個賢君。”德川家光頓了頓,提步上前,用一口頗爲僵硬的漢話開口道:“日本國幕府將軍德川家光,見過大明國皇帝陛下。作爲日本國的主人,歡迎貴客的到來。”

德川家光笑着看向朱慈烺,心中卻微微緊張了起來。

說起中日兩國的交往,可是有不少磕磕絆絆在裡面呢。

除了有過數度戰爭的歷史以外,最讓不少朝臣心中疙瘩的就是日本國的權力關係。名義上,日本國是天皇的。天皇萬世一系,是名義上的日本君主。但實際上,一切權利都掌握在幕府之中。

對於中國而言,幕府將軍這種存在,實在是對皇權的一種挑釁。

爲此,在中日交往之中,這個矛盾不知伴隨了多久,像是一根刺一樣紮在了大明大臣的心中,揮之不去。

而今,真切見到了大明皇帝。德川家光要如何稱呼自己的身份,又成了一個問題。

最終,德川家光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就這樣稱呼自己,忽略天皇,只在後續行程之中安排。

只不過……竟然稱呼幕府將軍纔是日本國的主人。

大明皇帝能不能接受,真是讓德川家光心中擔憂呢。

畢竟,從維護帝制的角度來看,朱慈烺也可能會有物傷其類的想法呀。

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四十一章:秦淮八豔,佳麗迭出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五十三章:帝國命運的路口第四章:小馬兒第六十八章:小白羊與大肥羊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四十八章:秘密武器第四十章:陳新甲的圖謀第二十九章:日使求見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十一章:剛正面第十五章:開始驗收賬冊了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二十九章:爭先恐後送錢第十三章:錦衣衛出動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十五章:擁兵自重第六十一章:爾虞我詐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八章:新儒者第四十七章:淺草寺與先聖殿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控的李自成第一百二十章:財狼來了有刀槍第一百一十三章:趙家娘子第九章:慕華賤夷第十章:緊急軍情第九十章:賣少了第99章:3年復遼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二十四章:朝鮮對明的門戶開放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七十四章:折服人心第十三章:江山永固的法門第三十二章:大明新生活第五十章:不平靜第一百一十二章:劃分天下第四十六章:初勝第八十三章:宣言第七十五章:不走套路要走心第九十三章:消化勝利果實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一百一十七章:啓蒙歌曲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二十一章:歐洲變了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六十九章:鐵騎的洪流第九十三章:消化勝利果實第十七章:火攻日本第三十三章:打擂臺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十九章:大手筆第四章:女天皇與新皇子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五十六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二章:首輔的憂慮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一百七十三章:霸氣見面禮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八十四章:神興寺第十章:微服出宮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一百三十八章:斷後第一百一十二張:前軍已復廣寧城第六十八章:勝負將明第二十一章:朝議平亂第十六章:創造歷史第十八章:戰果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二十二章:再度發招第十一章:剛正面第三章:權柄第三十六章:我上你掩護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三十八章:將軍老了第五十二章:平賊的希望是我軍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八十三章:偶遇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二十四章:順我者昌第七章:打進總兵府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九十八章:大兵出城第七十五章:喜訊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八章:送來的精兵第七十四章:有情人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二十二章:提前開打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三十六章:闖軍迎戰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第四十五章:才驚四座第一百六十九章:硬實力
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四十一章:秦淮八豔,佳麗迭出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五十三章:帝國命運的路口第四章:小馬兒第六十八章:小白羊與大肥羊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四十八章:秘密武器第四十章:陳新甲的圖謀第二十九章:日使求見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十一章:剛正面第十五章:開始驗收賬冊了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二十九章:爭先恐後送錢第十三章:錦衣衛出動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十五章:擁兵自重第六十一章:爾虞我詐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八章:新儒者第四十七章:淺草寺與先聖殿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控的李自成第一百二十章:財狼來了有刀槍第一百一十三章:趙家娘子第九章:慕華賤夷第十章:緊急軍情第九十章:賣少了第99章:3年復遼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二十四章:朝鮮對明的門戶開放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七十四章:折服人心第十三章:江山永固的法門第三十二章:大明新生活第五十章:不平靜第一百一十二章:劃分天下第四十六章:初勝第八十三章:宣言第七十五章:不走套路要走心第九十三章:消化勝利果實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一百一十七章:啓蒙歌曲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二十一章:歐洲變了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六十九章:鐵騎的洪流第九十三章:消化勝利果實第十七章:火攻日本第三十三章:打擂臺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十九章:大手筆第四章:女天皇與新皇子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五十六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二章:首輔的憂慮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一百七十三章:霸氣見面禮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八十四章:神興寺第十章:微服出宮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一百三十八章:斷後第一百一十二張:前軍已復廣寧城第六十八章:勝負將明第二十一章:朝議平亂第十六章:創造歷史第十八章:戰果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二十二章:再度發招第十一章:剛正面第三章:權柄第三十六章:我上你掩護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三十八章:將軍老了第五十二章:平賊的希望是我軍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八十三章:偶遇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二十四章:順我者昌第七章:打進總兵府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九十八章:大兵出城第七十五章:喜訊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八章:送來的精兵第七十四章:有情人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二十二章:提前開打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三十六章:闖軍迎戰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第四十五章:才驚四座第一百六十九章: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