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國宴

京師大學堂。

傅青主的課又開場了。

作爲傳說中禮部預定好的修史編撰,傅青主的課程安排其實十分自由,開放。畢竟,他們做的是記錄歷史,分析歷史。但世界上每年那麼多新鮮事,總不能全都記錄在史書上。那叫史料,是新聞,而非是史學研究本身。

至於歷史的規律,那總是有一定滯後性的。

他得大家反應過來,原來有這樣的規律,這樣的道理在裡面,才能讓大家明白,這個事情是這麼個規律在裡頭。然後總結研究,分析討論。

故而,大多數的時候,傅青主都是扮演着一個經驗豐富的園丁,讓這些帝國最優秀的學生們發揮自己的頭腦,做出一番研究。甚至還從大學堂裡申請到了一批經費,打算來一個全國性質的調研。

做研究,閉門造車總是不行的。

甚至,傅青主還出國一趟。比如,那個就在重點研究範圍裡的朝鮮國。

未來的計劃很多,但要實施,當然要腳踏實地,堅定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基本的課程講完以後,又到了課堂上所有學生喜聞樂見,十分期待的大討論環節了。也許,皇帝陛下在士林裡曾經有過窮兵黷武的錯誤印象。

但無論如何,他對思想的包容卻是所有人衷心感謝的。

尤其是皇帝陛下親自在京師大學堂裡隱姓埋名講過許多大尺度的課。比如,傅青主就知道,在此之前,就有一個關於能幹貪官與不能幹清官取捨的問題。

有了這樣一個好頭,而今大明可謂是百家爭鳴。

原本許多不敢議論的問題,也紛紛出現在了衆人的案頭裡。

今日,作爲主持人的傅青主則是在黑板上默默地寫出了今日的主題:“議日本之行。”

“同學們,對於日本之行,有沒有什麼想討論的呀?”傅青主笑着看向臺下的同學們。

衆人沒有搶答,他們心知肚明地等待着預料之中第一個搶先起身的同學。不出預料,此人果然就是柳如是。

柳如是今天帶上了一層面紗,將左邊的面頰遮住,增添了朦朧的美感,讓不少年輕氣盛的學子們紛紛感覺呼吸加速。

這位同學出現在校園裡,實在是讓人沒有期待都不行。

畢竟,美豔驚人,如果正面對視,恐怕眼珠子都要挪不開。

好在,這是課堂上,是學派大師傅青主的課題討論,衆人都顯得十分鄭重,這才壓抑住了心中的旖旎。

“學生有一議題。”柳如是站起身,環顧衆人。他看着所有人專注看來,心中是微微地輕輕顫抖了一下。誰說女子不如男呢。至少,在研究學問的道路上。女兒家們也並非不行。這可比起在深宅大院裡,被人圈養這要好過許多了。

他想起了李香君也在這裡教書,心中不由動起了那個被錢謙益否決的念頭。

“柳同學請說。”傅青主笑着頷首致意。

這位同學雖然是女子,但才思敏捷卻勝過男兒。尤其上一回,若非皇帝陛下出手,恐怕也降不住這個角度刁鑽的小丫頭。

“日本國君不君,臣不臣。敢問老師,這君臣大義不分,我大明要如何與其交往呢?”柳如是笑道:“三十二年期,日本幕府制定公佈了《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堂而皇之地說日本天皇要把學問的修行和和歌的精通放在第一位,實際上就是限制天皇對政治的干預。如此嚴厲的法度甚至將天皇唯一的權限就只留下了第八條,按本朝先規決定年號。這樣孱弱的權利使得日本天皇實際上成爲傀儡。而幕府將軍,纔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如果按照我大明人看來,日本幕府就是一羣犯上作亂者掌權。按照民間通俗一點的說法,而今的德川家光,就是一個曹操。試問,我大明而今已經抵達日本。要如何面對這一切?”

……

“看來,如是姐姐又要要高論了。”一旁,偷偷趕過來聽課的吳巧兒咬着嘴巴,看向一旁躍躍欲試的李允兒,心道:看來又要有一番爭辯了呢。

別看李允兒與柳如是都算得上是至交好友,可每每都能在辯論的時候爭論起來,可真是讓人費解的很。

“柳同學的議題呢?”傅青主期待地聞着。

“自古以來,皆是名不正言不順。我大明身爲中華正統,自然不能容忍幕府此等犯上作亂之舉。理當匡扶正道,將日本天皇重新拉回正規。讓幕府這等犯上作亂之輩,盡皆繩之以法。”柳如是一說,衆人都是頷首點頭。

這的確是絕大多數人中認可最正常的言論。

畢竟,對於大明兒郎而言,如果有一個宰相能夠世代繼承,而皇帝沒有實權。那實在是咄咄怪事,擺明就是犯上作亂之舉。人人都要匡扶正道。

“好。還有哪位同學有不同意見嗎?”傅青主又道。

“學生也有一點看法,想與諸位分辨。”李允兒站起身,道:“陛下前往日本之行,說到底是爲我大明而去。一切一舉一動,都應以大明的利益爲先。天皇與幕府關係如何,是日本家事。若爲了一腔熱血,虛名之爭而使大明數萬兒郎不得不喋血沙場,這實非智者所爲。我認爲,陛下最終之舉。應該會默認日本格局,而非匡扶天皇。至於將幕府一干人等繩之以法,這也有一點問題。”

“什麼問題?”柳如是盯着李允兒,目光灼灼。

“是以日本國之法呢,還是以大明之法呢。就如方纔如是姐姐所言,日本已然修訂法度,認爲天皇只有根據先例決定年號之權。既然如此,那幕府一切所爲,自然是合法合理。若是以我大明之法,則又要明白,日本畢竟是一個獨立國家。如何依我大明法度呢?”李允兒笑着迴應。

柳如是又道:“這樣那樣的問題的確存在。但必須明白一個問題,我大明以陛下爲尊,一應權力歸於皇帝陛下。若是坐視日本有犯上作亂之輩而無動於衷,甚至不得不與之苟且。這讓皇帝爲中國之君之法置於何地?”

這話說開,可真叫是撕開了那一層最後的遮羞布。

等於是在直面君權合法性的根底。

就算是傅青主明白現在風氣開放了,也不由爲柳如是這勇氣道了一聲厲害。

這話,可真不是尋常人敢說的。

“我相信陛下。”李允兒輕聲地說着。

“但這是無解之局。”柳如是的聲音也輕了下來,但此刻,課堂卻是一片寂靜。所有人聽得清清楚楚。傅青主不會想到,自己一個記錄歷史的人竟然有朝一日,也會見證歷史。

這一場討論,註定會流傳下來。

李允兒擰着眉頭,想到了自己見到朱慈烺的一幕幕。

尤其是在漢城的講學,那樣的心胸,絕非是一個自私私立的熟人。

“帝國的利益高於一切。”李允兒腦海裡忽然間鬼使神差地道出了這麼一句:“大多數時候,陛下的立場與帝國的立場一致。也許,在極個別的時候,帝國的利益會與陛下的利益衝突。但我相信,陛下終將選擇帝國利益爲重。因爲,家國一體。況且……也許在我們看來,這是無解之局。但陛下……會給歷史一個漂亮的答卷。”李允兒說完,課堂裡一下子爭論紛紛。

……

朱慈烺自然也明白,這次與幕府將軍相見,定然會有各種各樣的麻煩。

事實上,面對這個問題,他腦海裡已經不知道準備好了多少個預案。至於日本幕府與天皇的尷尬現狀,也不知道討論了多少回。

這個問題頗爲敏感,手底下人也是噤若寒蟬,紛紛不敢提。

朱慈烺明白以後,卻是覺得算不得個什麼事。

不必大明的臣民們,畢竟是生活在君權時代裡。朱慈烺可是穿越客,若非時代的灌輸。他腦海裡壓根沒有皇權至上的思維。

在外交抉擇上,他實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

“朕這一行,可就要叨擾將軍了。我也十分期待,在將軍的治理之下,日本國的模樣。朕的到來,希望能爲中日兩國掀開一個新的篇章。這個篇章裡,將寫滿數之不盡的溢美之詞。”朱慈烺笑着握手,攜手進入江戶。

對於如何接待朱慈烺,日本人顯然做好了十分多的功夫。

曾經讓天皇頭痛的治安問題此刻無需擔憂,泥濘的道路亦是在短時間裡撲上了青石板轉。

一路看過去,都是體面而熱情的江戶士民。

很快,一個幾乎翻版與抵達首爾的安排進行了。

檢閱儀仗隊,聽禮炮轟鳴。最終,朱慈烺下榻在了日本人安排的行宮裡。

當然,伴隨着朱慈烺一入駐,裡面所有服侍之人都換成了明人。一應起居朱慈烺都是帶了人的。

不比朝鮮,還可以放鬆一些警惕。

有那一場海戰的警惕在前,誰都不敢大意。

當然,總體而言還是外鬆內緊。

朱慈烺的星辰安排並沒有受到影響。

撇去一應繁文縟節之後,朱慈烺在大奧裡參加了德川家光的宴請。

這顯然就是國宴了。

大明一方與日本一方都是準備了衆多的隨行大臣。

不過,比起上一回去朝鮮,朱慈烺這一回來日本的商人更多,官員反而較少。除了王夫之、陳貞慧以外,就是陳漸鴻這等顯然就是低級官員的事務官員。

相比而言,幕府這邊就顯得十分鄭重。

除了老熟人阿部忠秋,親信大臣鬆平伊豆守信綱、阿部重次等等日本國中叫得上名字的大臣都來了。

朱慈烺當然不會一個個都去觀察。他關注的是大名鼎鼎的御三家,也就是尾州、紀州以及水戶。

而今到場的三人則分別是德川賴宣,德川賴房以及德川義直。

簡單來說,這幾個就是日本的宗室。朱慈烺自己也有許多親戚,都是些皇親國戚。爲此,還下大了力氣搞過削藩,解決宗室問題。同樣,日本也有這三個御三家。

他們對於幕府而言,顯然是有利有弊。

幕府畢竟不是皇室,有名正言順,無可爭議的執政合法性。故而,試圖挑戰幕府的人不要太多。歷史上,由井正雪就是一號人物。

而幕府之所以能夠一次次鎮住日本諸多大名,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御三家的存在。

他們的存在,讓那些外樣大名不得不臣服幕府的威嚴。

但反過來說……也有不少野心家試圖從中獲利,時刻掀起一番風雲。

國宴很快就開始了。

讓朱慈烺稍稍放鬆的是,大家說的都是漢話。

“向皇帝陛下敬酒,祝您萬事如意。”德川家光心情不錯,朱慈烺的迴應讓他放下一顆大石。與意想之中年輕氣盛的模樣不一樣,朱慈烺對他的態度可以說稱得上是謙和。

並沒有什麼倨傲的態度在他面前,一路上的交談都可以說得上是和諧。

這讓原本有些緊張的德川家光放鬆了下來,國宴之上,自然是都是交代了不要說日本話。對於大多數貴族而言,說漢話並非是一門難事。

畢竟,很難想象在後世的中國,哪位高級官員一點都不會英語。

“謝謝。”朱慈烺謙和地應下。

很快,一個個名字被他記了下來。

一個個印象也紛紛初步定下。

德川家光顯得精力充沛,但朱慈烺卻敏銳地察覺到這位才四十來歲的中年人骨子裡藏着的疲態。他對自己的態度過於關注了,這並非是一個自信的將軍應有的態度。

顯然,他有所求。

有所求那就好辦,這說明主動權在自己這裡。

阿部忠秋是老樣子,親華派。鬆平信綱則顯得很沉默,但朱慈烺明白這恐怕是一個清醒而精明的日本人,他打量自己的動作一顆都沒有停止過。但同樣,也沒有一刻讓自己感覺到冒犯過。

至於御三家……

唉,怪不得歷史上德川家光的統治穩如泰山。雖然看起來儀表不凡,卻並沒有哪一個又怎樣出彩的印象。

不知道天皇……又是怎樣的人呢?

第四十五章:才驚四座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第三十九章:來者似不善第十二章:人和人的差距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九十七章:動手收網第四十八章:不曾拋棄第十九章:雙面間諜第九十章:海參崴與伯力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九十四章:目標阿爾巴津城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八十一章:洞房花燭第六十九章:勝利旗幟迎風揚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二十一章:歐洲變了第二章:蒙古援軍第四十六章:圍點打援第十一章:軍事會議 今晚還更明天限免加更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三十章:浩然正氣第二十四章:順我者昌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十章:天下清名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九十一章:百態紛呈第九章:朱仙鎮軍議第一百零四章:後勤之疑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七章:護軍名分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五十三章:動真格的第十一章: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十五章:目標:直搗黃龍 限免加更抵達第十七章:埃及帕夏上鉤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三十四章:賣國奸商第十七章:開封城裡丁督師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七十八章:計謀佈置第三十四章:賣國奸商第一百四十七章:斷後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五十八章:左手天堂右手地獄第六十六章:皇位之讓第十九章:使詐第四十九章:御門聽政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八十一章:最後的贏家是朕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三十二章:喜訊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五十六章:劍禪道場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五十一章:強兵利炮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四十章:日本小弟第七十九章:米價騰貴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八十二章:真會開玩笑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一百一十五章:想跑也跑不了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四十六章:初勝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四十一章:兵戈北指第二十章:治國大道
第四十五章:才驚四座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第三十九章:來者似不善第十二章:人和人的差距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九十七章:動手收網第四十八章:不曾拋棄第十九章:雙面間諜第九十章:海參崴與伯力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九十四章:目標阿爾巴津城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八十一章:洞房花燭第六十九章:勝利旗幟迎風揚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二十一章:歐洲變了第二章:蒙古援軍第四十六章:圍點打援第十一章:軍事會議 今晚還更明天限免加更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三十章:浩然正氣第二十四章:順我者昌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十章:天下清名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九十一章:百態紛呈第九章:朱仙鎮軍議第一百零四章:後勤之疑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七章:護軍名分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五十三章:動真格的第十一章: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十五章:目標:直搗黃龍 限免加更抵達第十七章:埃及帕夏上鉤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三十四章:賣國奸商第十七章:開封城裡丁督師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七十八章:計謀佈置第三十四章:賣國奸商第一百四十七章:斷後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五十八章:左手天堂右手地獄第六十六章:皇位之讓第十九章:使詐第四十九章:御門聽政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八十一章:最後的贏家是朕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三十二章:喜訊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五十六章:劍禪道場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五十一章:強兵利炮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四十章:日本小弟第七十九章:米價騰貴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八十二章:真會開玩笑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一百一十五章:想跑也跑不了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四十六章:初勝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四十一章:兵戈北指第二十章:治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