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

薩爾滸單論地理,算得上一處不錯的駐兵之處。天『籟小

『說www.⒉3txt.com

先,這裡是山地。

背靠羣山,易守難攻。

其次,這裡有湖有河流。後世的大夥房水庫就在這裡。這對於所部兵馬過萬的第四師而言,是一處極其緊要的地方。上萬人吃喝拉撒,不說洗漱這樣奢侈的事情,就說做飯喝水甚至清晰傷口都需要水源。

背靠湖泊,又有溪流,這當然是一處上佳的駐兵之處。

當然,也不是說薩爾滸就是個完美無缺的地方。

攻佔了這個小城鎮以後,吳三桂便不由要感嘆一聲這裡有些絕地的架勢。

所謂絕地,就是因爲這裡竟是一處三面環水的半島山嶺。第四師駐紮上去,依靠着琥珀與河流交匯之處的水流,全軍可以格外便利的獲取水源。但上了山,想要下山可就不容易了。

不過,全軍上下也沒有什麼很緊張的。

大家都知道眼下順軍的主力在鴉鴣關呢。

既然是在鴉鴣關,那他們出撫順關就算遭遇敵人,也只會是分兵阻擋的偏師。

第四師這關頭,正愁着沒能趕上原計劃作爲先鋒大軍殺個七進七出,博得滿身功名。清人真要分派偏師來攻,第四師的將士們只會欣喜,而非其他。

這樣想着,安營紮寨的時光也就很快過去了。

一夜無話,翌日清晨,全軍便重新朝着東面準備繼續進。

全軍安營紮寨是個十分消耗體力的活兒,將士們一夜休整過後,早上的薩爾滸營地便顯得有些散亂。

吳三桂一大早就起來了,相比將士們的散亂,吳三桂卻是收拾得整整齊齊,不僅洗漱妥當,身上的衣甲也是修飾得乾乾淨淨,陽光照耀之下,閃閃光,看得格外精神。

見主將巡視,營內一陣慌亂,不少軍官們的呵斥聲緊此起彼伏的響了起來。

與此同時,另一邊,張德昌打着哈欠,草草的起了身,出了營房,迎面就看到了吳三桂。

“師長,這麼早就起了?”張德昌打着招呼。昨晚安營紮寨的時候,兩個團爲了誰更靠近湖邊給爭執了起來,張德昌氣得跑過去打得打,罰得罰,又是一陣大棒與胡蘿蔔使出去,這纔將事情給消停了下來。只不過,一晚上這樣的事情實在不少,張德昌這些天顯然也休息不好。

“是啊,這幾天心裡總有些不對勁,放心不下,就一早起來看看了。”吳三桂道。

張德昌捋了捋頭,搖頭道:“這種心情啊,我也能理解。開戰之前,總免不了胡思亂想。真打起來了,一腦門官司想着怎麼打贏,反而沒那麼多心理緊張得慌的滋味了。”

“建奴久不出戰,必定是有詭計的,敵人的詭計使出來了,我也就接着,多難都扛着。要是沒使出來呢,心裡老是想着,反而怎麼都不爽利。”吳三桂頓了頓,又道:“不過啊,這老是沒睡着,我心裡反而琢磨出了一些味道,軍師要不要聽聽我撈到嘮叨?”

兩人並肩着走,一面巡視着營地,一面說着話。張德昌感覺微微有些怪異。

作爲皇家近衛軍團出身的老根底,張德昌固然比不得施展邦、劉勝以及劉振這些嫡親嫡系,那也是排行較早的從龍之臣了。這倒不是說張德昌以後能有多富貴。而是人有遠近親疏之說。

在軍中,並非是一聲袍澤大過天。

沒有彼此互相依靠廝殺過的交情,光是靠上面隨便來幾個人宣講,那意義實在不大。

此前張德昌雖然知曉吳三桂,也有過一些照面的交道。但平心而論,兩人是既無私交,又無私誼,共同的朋友都沒有幾個。

作爲軍師,掌管各部樞秘處,就是如同後世參謀長的幹活。當然,隱隱的還有政委的職司。

也就是說,實際上張德昌是有些像監軍的。

故而,之前兩人雖然同在一軍之中,互相配合掌管第四師。但吳三桂一直以來的表現都顯得十分冷淡,既不疏遠抗拒公務,又不多說一句讓人覺得親近。

這樣的態度,張德昌聽說過不少。當然,比起吳三桂,那些聽說過的例子一個個都十分跋扈,壓根就不將監軍看在眼裡。比如說左良玉,這一位軍中也是有監軍的。只是,之前左良玉其部兵馬都儼然私兵家匪,哪裡會聽監軍的招呼。

現在,進入了戰場。吳三桂的態度卻是忽然間大變,這讓張德昌如何不感覺怪異?

變化的吳三桂彷彿解開了臉上的一層面紗,讓人更加真切看清楚裡面的眉眼與表情。

這時候,吳三桂的話語也不再那麼公式化,而是顯得讓人感覺真切了許多。

“師長要說,我這個做搭檔的,當然是要奉陪呀。只可惜現在是在軍中,不能飲酒,不然,在這白山黑水裡野遊,也有一番趣味嘍。”張德昌笑着。

“軍師這話說得,倒是比平常更加風趣了。”吳三桂恭維了一句,道:“軍師有沒有想過,往後我等要何去何從?”

“何去何從?”張德昌心裡警醒了稍許。

吳三桂站在湖邊,席地而坐,迎面威風吹拂,眯起了眼睛,涼爽而愜意:“這個世界的變化太大了。吳某在遼西時,學的是如何衝鋒陷陣,如何斬將奪旗。後來見到了陛下的新軍,當時大家都盛傳只是火銃犀利,別無他物。我不服氣啊,也偷偷採買了兩千杆火銃。這時候,卻現練一支新軍,卻是全然都未曾聽過的事情。如何令行禁止,如何分得左右,更重要的……如何獲得穩定的軍資,如何修繕兵甲?那一刻,我覺得啊,這世道變了。”

張德昌緩緩頷。

作爲親身經歷者,張德昌太明白吳三桂說的是什麼意思了。

朱慈烺起家,最爲亮眼的就是火器。彷彿擊敗李自成的是火器,殺敗阿巴泰的是火器,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於火器。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外行們只能看到那些被搞大新聞之人弄出來吸引眼球的地方,而內行人,便可以在這裡看到門道。

火器的犀利是吸引眼球之處,也是安慰失敗者之處。

但對於張德昌這個內行而言,他明白,更重要的是朱慈烺開啓了一個新的戰爭模式。

就彷彿在歷史的大潮之中親手開闢了一個分界線,分界線之前是古典時代,是冷兵器時代。分界線之後,便是近現代的戰爭模式,是熱武器的時代。

皇家近衛軍團能夠勝利,不僅依靠的是火器,同樣也依靠的是嚴格的紀律鑄就的新式軍隊。

此前,不管是李自成所部的闖軍還是官軍,一部兵馬裡頭,能打的就是帶頭衝鋒的戰兵,餘下要麼是裹挾上來的流民農夫,要麼就是一些濫竽充數之輩。

他們既無紀律,又無訓練,說是軍隊,不如說是一羣武裝起來的烏合之衆。

真正能夠看作軍隊的,也許就滿清的八旗軍可以看得入眼。

至少,八旗軍中上下全都是上陣殺敵之輩,他們軍紀嚴明,是真正的軍隊。

“師長的話,我有些聽不明白。”張德昌有些警惕。他預感到了一些不對勁。

吳三桂深呼吸一口氣道:“我一直在想,我吳三桂在這片天地之中,究竟要何去何從。當年投了建奴,後來臨陣倒戈。重歸大明,卻現這片天地早已不是我熟悉的天地。我熟悉的,是那個騎馬砍殺,關寧鐵騎縱橫無敵的過去。而不是現在這樣……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讓人茫然失措的世界。戰爭的模式改變的太快了,有的人,比如那位不世奇才李定國,是弄潮兒。但是……我……我恐怕,是另一種人。”

“師長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張德昌眯着眼睛。

“固執己見,固步自封的人。”吳三桂道:“一個鑽牛角尖的人。”

吳三桂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的處境。

雖然他依舊擔任一軍主將的職司,但樞秘處的存在讓他處處受制。新的戰爭模式下的新情況更是讓吳三桂過去的經驗統統失效。這意味着他作爲一軍主將,反而需要跟着手底下人來學習新東西。

這對於一軍主將的威信顯然是一個打擊。

再加上有一個投敵的過去,吳三桂地位尷尬,不言自明。

“師長,你可能想多了……我大明皇家6軍要成長,變強,不是爲了改變而改變。我們,是爲了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強大地守護我們背後的家園與百姓而變強。在這樣一個共同的信念下,我們學習……成長……師長……”

“軍師。記得沒錯的話,我軍是有戰時指揮權轉移序列的吧?”吳三桂目光灼灼的看着張德昌:“團長死了,營長接任團長,帶兵作戰。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不能擔任指揮任務的,班長上。”

“對……”張德昌心道,還有另一句話呢。如果師長死了,就是席軍師接任。按說,各部團級就該設立樞秘處了。只不過這年頭人手奇缺,實在沒有那麼多軍師充任,這才作罷。

“我知道了……”吳三桂說完,揮退了張德昌,自己一個人靜靜的在湖邊沉思。

待到所有人都走光以後,吳三桂這才鬆開了自己手中的一個紙條。

上面,赫然用滿漢兩種文字寫着一行字:若歸大清,封公爲蜀王。

“單字王……這是親王之位吶,只不過……哼哼,這四川可是遠在千里之外呢……只不過,你們,到底來了多少人?”吳三桂揉着腦袋,他一直以來擔憂的事情終於生了。

這讓他有些驕傲。

畢竟,這可是他瞞着上上下下,自己猜測出來的事情。

但驕傲過後,又是沉重。

他意識到,他恐怕要面臨這輩子最艱難的處境了。

張德昌離開了吳三桂,腦子裡回味着方纔的對話,一萬個問號在心裡升騰起來。

但他很快又將這一切拋卻,軍中,實在是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來處置了。

只不過,他剛回了軍營,就感覺到了有些不對勁。幾個老兵趴在地上,營門口,十數斥候飛快的奔了出去。

地面開始有了微微的震盪。

“有敵人!”張德昌迅明白了過來:“快去找師長回來!”

傳令兵很快就回來了,只是,臉上卻是茫然失措:“師長不在了!”

……

朱慈烺收編虎大威所部時,曾經留下了一個安撫之舉。那就是,各部長官可以預留一部分兵馬爲自己的親衛隊。糧餉,由朝廷支付。

這實際上是將之前各部將官的家丁部隊給納入到了大明帝國官軍的序列之中。

這一點,朱慈烺擴軍時已經極少有人意識到有什麼問題。

不過,當擴軍推進到關寧軍身上的時候,事實上就讓吳三桂掌握了一支爲數在五百餘人的親衛家將。

領着這五百餘人,吳三桂在夏國相的護衛之下衝出了軍營。

吳三桂領着兵馬上了一處小高地上。

隨後,一杆碩大的旗幟立了起來。

與此同時,敵軍的旗號也漸漸清晰。夏國相認出了對面的人馬。

“是正紅旗與鑲紅旗的兵馬!”夏國相的心一下子揪緊了,以至於身邊一名小兵約過夏國相擅自舉起一面杏黃旗揮舞也沒有反應過來。

代善軍中,鰲拜見孤零零奔出了十數騎,心中冷笑:“就這麼點人,也敢來掠陣?禮親王,看我鰲拜過去斬了此人!”

“且慢!”代善喝令一聲,道:“眼前一部,應該是吳三桂的人吧。前陣子愛星阿說策反了此人。我們且不急殺他!先遣人過去套一套話,摸一摸情況。瓦克達,你去!”

瓦克達如大多數的滿洲兒郎一樣,身材雄壯,不同常人的是,瓦克達看起來更加精明一些,一雙眼睛透着狡黠的目光。

鰲拜見此,冷哼一聲,不再着急出戰。

瓦克達是代善的四子,今年四十歲了。比起旁人,瓦克達在滿清將官之中算不得出彩之人。但是,伴隨着滿清人才凋零,死的死傷的傷,就如同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一樣,瓦克達也便成了大清國內出挑的人物。(未完待續。)公告:本站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一百二十一章:平叛第7章:1舉多得第二十三章:收復河間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十三章:新的命門第三十四章:另有隱情第五十九章:你惹不起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四十七章:開拓朝鮮第一百二十九章:秦兵第三十章:瘟疫已克第十三章:你以爲都是編的嗎第六十三章:全面反擊第二十六章:菜市口的法場第四章:督師出京第五十八章:揉捏日本第106章:1份大禮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三十八章:復我山河第七十一章:證明第五十九章 我能反殺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八章:解決問題第六十五章:留學生第五十一章:荷蘭求和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一百零四章:出征第二十章:陸軍醫院第七十一章:周延儒完了第四十三章:多鐸求和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五十七章:戰術確定第一百零一章:孤兒寡母第四十章:一口毒奶第五十六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一百零五章:日韓僕從軍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四章:東亞風雲已變色第一百二十九章:秦兵第五十一章:新的希望第十八章:太子講學第三十一章:開封危急第一百三十一章:援軍半坡店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十七章:揭曉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三十三章:諜戰風雲第九十八章:裸城伏擊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八十二章:烈士第二章:琉球往事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一百二十六章:伏兵猙獰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一百七十一章:金光閃閃第十二章:我何懼之?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第二十一章:乾清宮的會議廳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十七章:揭曉第五十三章:邊疆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十七章:開封城裡丁督師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九十四章:再來一段佳話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第二十五章:所謂正統第二十章:戶部的戰爭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十五章:饒命服軟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二章:漢城之內第六十九章:緣分第四十九章:南京守備第九十二章:團結一致第八十四章:決定帝位的時候第三十章:有喜了第五十六章:大明偉男子第七十二章:反戈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三十一章:英才輩出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四十六章:初勝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四十九章:張家窯
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一百二十一章:平叛第7章:1舉多得第二十三章:收復河間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十三章:新的命門第三十四章:另有隱情第五十九章:你惹不起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四十七章:開拓朝鮮第一百二十九章:秦兵第三十章:瘟疫已克第十三章:你以爲都是編的嗎第六十三章:全面反擊第二十六章:菜市口的法場第四章:督師出京第五十八章:揉捏日本第106章:1份大禮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三十八章:復我山河第七十一章:證明第五十九章 我能反殺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八章:解決問題第六十五章:留學生第五十一章:荷蘭求和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一百零四章:出征第二十章:陸軍醫院第七十一章:周延儒完了第四十三章:多鐸求和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五十七章:戰術確定第一百零一章:孤兒寡母第四十章:一口毒奶第五十六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一百零五章:日韓僕從軍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四章:東亞風雲已變色第一百二十九章:秦兵第五十一章:新的希望第十八章:太子講學第三十一章:開封危急第一百三十一章:援軍半坡店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十七章:揭曉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三十三章:諜戰風雲第九十八章:裸城伏擊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八十二章:烈士第二章:琉球往事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一百二十六章:伏兵猙獰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一百七十一章:金光閃閃第十二章:我何懼之?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第二十一章:乾清宮的會議廳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十七章:揭曉第五十三章:邊疆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十七章:開封城裡丁督師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九十四章:再來一段佳話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第二十五章:所謂正統第二十章:戶部的戰爭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十五章:饒命服軟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二章:漢城之內第六十九章:緣分第四十九章:南京守備第九十二章:團結一致第八十四章:決定帝位的時候第三十章:有喜了第五十六章:大明偉男子第七十二章:反戈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三十一章:英才輩出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四十六章:初勝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四十九章:張家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