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喜訊

現在,新春的爆竹聲已經過去了半個月,帝國,也迅速變得格外不一樣了。

首先變化的是朱慈烺的心情。

當王卓如帶頭交納賦稅,並且將天津兵亂全部事情供述以後,朱慈烺盡展笑容。儘管高爾儼與樑清標都還死撐着沒有開口,但毫無疑問,京畿一地的稅賦改革已經再無阻礙了。

經歷了這一回迅速平叛,帝國也有信心再處理任何危急。尤其是當朱慈烺將二號令發佈後,各地實際上已經開始漸漸接受這一道政令。

前前後後,宛平大興縣的示範、各地學校士子衙署實習、鄉試名額增加以及最關鍵的一環寶鈔納稅,一整套的組合拳下來,原本那個壓抑了帝國將近三百年的頑疾開始冒着滋滋滋的青煙。

那是頑疾煙消雲散的跡象。

就如同病竈裡染了一把火,將一切壞死的組織切除、焚燒,總之不再讓他襲擾健康的身體。

今天,是朱慈烺登基的第二個念頭。大明新元二七七年的一月十三日。

這一天,昭和殿裡響起了久違的清脆算盤聲。

放在往日,這是絕不敢有人弄出這樣的聲響,生怕打擾到皇帝陛下的。

但伴隨着內閣財政大臣兼戶部尚書傅淑訓喜笑顏開的到來,情況又變得有些不一樣。

儘管戶部已經再三覈驗過了。但顯然,值守的侍讀學士謝洪運看到那個數字後,卻依舊固執地要求由中書舍人再行復核一遍。

傅淑訓笑着答應了,朱慈烺丟出了一個期待的表情,也欣然應允。

昭和殿的偏殿裡算盤聲很密集,聽在衆人的眼裡卻是非常歡快。那種感覺就彷彿是在聽銀元在錢箱裡撞擊着,叮噹作響。

當朱慈烺又看完第十三封奏章以後,傅淑訓從偏殿回到了正殿。滿臉笑意的的傅淑訓帶着滿臉震驚與歡喜的謝洪運來了正殿,朝着朱慈烺行禮。

謝洪運緩緩深呼吸一口氣,這纔對朱慈烺,道:“聖上,覈對仔細了。”

朱慈烺緩緩點頭。他是比較理解謝洪運的,此君活躍的那個時候正是朝廷上騙下瞞的時代。虛報軍功,虛報政務的事情不要太多。

雖然在外人看來,在朱慈烺一邊侍奉的舍人就那麼十幾個,在足足有一本大辭典一般厚的材料裡檢驗出問題無異於是登九重天。不過,謝洪運也是有絕活的。

這也是朱慈烺此前無意間傳出來的招數。

想要判斷一個賬冊問題在哪裡,那當然是極其困難的。

但想要判斷一個賬冊有沒有問題,那就簡單多了。

總而言之,一部正常的賬冊裡各個字數出現的頻率總是相對而言均勻的。從一到九,各個數字的分佈縱然有多有少,也絕不會相差巨大。

但如果賬冊裡頭有幾個數字出現得特別多,有幾個數字又出現的特別少。那基本上可以判定,此賬冊有問題了。

謝洪運腦袋裡一個個數字過濾下去,最終緩緩吐出一行數字:“截止七日前,北直隸登記在冊的稅源田由原來的一共49256836畝地新增到而今一共97541367畝,根據漲幅,這依舊還在上升期!其中,還因爲過年的緣故耽誤了一些。按照預計,到了明年,恐怕還會上漲!按照北直隸的稅額計算,一共需交稅糧598622石。但眼下,光是去年秋稅要求官紳補繳的田賦就實際收到一共就收到三百五十萬新寶鈔元。按照帝國中央銀行給出的匯率,折糧一百零七萬六千四百五十三石。按照銀兩計算,這就是至少三百萬兩銀的新增賦稅!這還不算北直隸去年已經交納的三十九萬石田賦。”

這意味着,整個北直隸地區一共上繳了足足有去年四倍的賦稅。

儘管北直隸地區有朱慈烺竭力推動,效果出衆的原因。但無論如何,足足四倍的增加,足以將空虛的國庫重重塞進一顆補藥。

三百萬兩,與此前樞密院提交上來的需求顯然還有兩百萬兩的差距。

但只要一看傅淑訓的表情就知道,這已經不算是個事兒了。

“最重要的,恐怕還是這一回寶鈔的價值重新被激活了。”傅淑訓也整了個新詞,道:“這一點,對我大明而言,恐怕是比起這一百萬石新增稅糧更重要的事情!”

傅淑訓身爲戶部尚書,博古通今,尤其對前宋的掌故瞭如指掌。

當年南宋面對蒙古幾乎佔據半個地球的力量依舊苦苦支撐了數十年,以江南半壁抵抗了數十百萬蒙古大軍數十年的進攻。

光是想一想都知道那需要多麼巨大的軍費開支。而今大明幅員萬里,比起南宋當年掌握的地盤可謂是超出三倍有餘。但就是這樣龐大的幅員,卻不足宋朝頂峰時期的一半財政收入。這自然是咄咄怪事。

雖然其後朱慈烺的批閱裡點出了幾個關鍵詞:海外貿易,商稅。

但對於傅淑訓而言,無論是海外貿易還是商稅,都需要培育,需要時間。相反,宋朝時期成熟的紙幣體系就足夠引人深思了。

通過發行紙幣,實際上讓朝廷擁有了更加廣闊的財源。

最少,也可以通過超發貨幣通貨貶值來轉嫁財政壓力。當然,傅淑訓想的不是這一茬。他想的,是寶鈔重新恢復信用得以流通以後,朝廷就可以光明正大用寶鈔來支付軍費,支付官員工資了。

知道朝廷有帝國中央銀行發行兌換,有民間實力雄厚的恆信錢莊承兌,更有最堅挺的信用:繳稅作爲擔保。

三重保障下,也不愁官員將士再將寶鈔視爲廢紙,而是可以漸漸接納。這事實上讓原本苦於國庫空虛的傅淑訓有了解決之法。

事實上,一個成熟的經濟體也不能總是搞貴金屬貨幣。

銀元固然美好,卻無法承擔起國民經濟龐大的需要。尤其是劣幣驅逐良幣,更是會讓市場猶如一個無底洞,再多的銀元也填補不來經濟活動之中所需的銀元消耗。

反倒是紙幣恢復信用顯然更有利於經濟活動的便利,從而讓商業更加便利流通,更能恢復國民經濟。

要知道,這年頭交易是十分複雜的。買個東西不是給個銀子就行,還得稱重看成色,用剪刀將銀子剪開。就是銅錢,那也是因爲發行稀少,市面充斥各種質量差勁的錢幣。甚至爲數衆多的地區依舊只能以物易物。

作爲帝國的戶部尚書,又擔任了新任內閣的財政與經濟大臣,傅淑訓自然懂得其中三味。

“今春過後,此前困擾的財政問題便不再是問題了。”謝洪運亦是唏噓不已。

曾經朱慈烺愁眉不展了數月,又固執不肯裁剪軍費需求,這自然是讓他們這些做臣子的此番見了這一份勝利果實,歡欣雀躍。

吏部。

黃道周與史可法一前一後,腳步急匆匆地走進了李遇知的辦公室。

此刻,李遇知正在皺着眉頭聽着屬下彙報工作。見黃道周與史可法聯袂來此,李遇知驚訝地連忙齊聲迎接:“黃相公與史相公聯袂來部,下官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說着,李遇知打發走了手下,連忙請人待客。

黃道周與史可法都不是愛虛禮的人,擺擺手,示意一切從簡。

兩人進了內間,各自落座。這裡是李遇知私人辦公休息的地方。朱慈烺登記後,六部衙門都進行了或大或小的重新裝修。各部的辦公條件都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就如同李遇知這裡,外間是辦公會客的地方,內裡其實就是自己私人休息的地方。有一處書桌,有幾個椅子用來待客。

能夠在內間議事,顯然是李遇知重視,知道這裡隔音更佳。

“我們這一番前來,也算是巧合了。一聽戶部將京畿新增的田畝報了上去,便驚訝得難以自制。乾脆,也就過來,與伸伯議一議。”黃道周說得坦誠,反而讓李遇知一下子不知如何回覆是好。

史可法直入主題:“想必,吏部應是都收到了各省要求新增人手,照比北直隸推廣稅法的摺子了吧。”

李遇知聞言,不由輕輕吐出了一口氣:“陛下在京畿所爲,大多爲妙策。別的不提,就說引秀才、舉人入縣衙府衙省城各處衙門實習,這就是一大妙計。可謂是兩全之法。光是這一點,湖廣、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以及陝西都上了摺子要求施行。自然,也要求吏部多派遣人手。方纔,我就是與文選司在商議此事。”

“如此一來,朝廷百官恐要翻倍了。”黃道周皺眉了起來:“戶部肯批覆這麼多銀子作爲工食銀髮放?就是將各省的秀才、舉子實習的工食銀批了,那也是至少上百萬兩的數目。這”

在以往,就是一次大戰的軍費都未必能擠出這麼一個巨大的數字。

“據我所知,在內閣財務會議上,這些都通過了。”史可法是廉政大臣,事涉財政的事情便會跟上審計,故而也得到了抄送,知道這些事情:“陛下不日就會簽署發令,昭告天下。”

“價值三百萬兩的補交稅款也怪不得朝廷這一回底氣如此之足。”李遇知說着,又是一番感慨了起來。

要知道,北直隸可從來就不是什麼納稅重鎮。北直隸額定稅糧是五十九萬石,南直隸也只有六十萬石。而大明一共的稅額是兩千六百萬石。這是基本的田賦。

按照北直隸這一回擴增的規模,到時候今年秋稅下來,朝廷能夠獲得四倍於以往的稅糧,光是隻計算田賦,新增預算能夠高達一萬萬石。

這雖然是最理想的情況,誰都明白很難達到。但只要翻一倍,別說官吏翻倍,就是全體官吏人數翻一倍工資再翻一倍,朝廷也給得起。

“更重要的是,這一回是通過寶鈔發俸祿啊到今年,朝廷已經打算用寶鈔支付天津新修築學校的銀兩了。”黃道周的語氣十分奇怪。

現在各地的學校學生能年紀還比較大,有些高年級的教師亦是從縣學府學裡頭調用過來的。這些人要是知道自己的俸祿變成了寶鈔也肯定會不滿。但不滿歸不滿,爲了保持寶鈔的信用,他們也定然會調轉風頭,竭力鼓吹納稅光榮,逃稅可恥。

幾人相顧無言。

“認了吧。”良久,史可法沉沉吐出一口氣:“此前,是我等以爲取消官紳優免之舉,實在是螳臂當車。但眼下陛下這一手出來,再抗拒,就是我等螳臂當車了。”

黃道周皺着眉頭,他盯着史可法的面目,感覺有些陌生。

但這時,李遇知也是出聲道:“我也以爲,此刻不管是消極反抗,亦或者強行出頭,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官,因俸祿一舉已經坐到了田賦改革派的一面去。吏,亦是因爲學子實習,皇權下鄉足以深刻改變地方權力分配。這等弱勢人和已經不再我處。至於天時地利,更不必談。我以爲,這一回再反抗已經沒有意義了。”

黃道周閉上眼,沒有說話。

他本來是想抱團取暖,繼續振作的。卻不料,一同抗爭的隊友卻率先選擇了放棄。

“也許,黃相公還不知道考成法實施的情況罷。”史可法又道:“廉政總署雖然非我直管,但每月都會抄送報功於我。此事,吏部亦是有參與,李部可以說道說道。”

“我等,只不過醫師幹活執行的人,上頭一點改動的權力都沒有交給吏部”李遇知苦笑地說着。

兩人如此一言,反倒是讓黃道周起了興致:“莫不是兩位還頗爲認可這新考成法?”

“然。”兩人緩緩頷首。

李遇知又道:“就用天津巡撫侯寶森之事來說罷。聖上用天津之事做了試點。留三部賬冊且不論,總歸是將平叛之事提交上了考成之冊上。天津有司各處,具是由此但上了職責。考成一出,侯寶森即可行動,出兵配合金吾軍金吾團已與一月前平叛完成,押解亂黨入京。當然,重點不是這裡!重點是”未完待續。

...

第一章:太子表示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七十八章:決鬥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九章:新東林黨第九十一章:冤大頭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三十章:龍歸大海第四十三章:多鐸求和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第十七章:伏擊第五十七章:勝利信心第六十一章:大軍出關第六十章:海上來兵第五章:招賢納才第一百零三章:擊退哈巴羅夫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二十一章:司禮監的軍報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六十三章:紛紛出兵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七十九章:金山銀海第六十九章:最高權力第二十章:最強戰營踏征程第二十二章:心服口服第四十二章:第一輪第五章:明軍虛實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五章:仁川登陸第十四章:工匠來了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五十三章:動真格的第一百二十六章:伏兵猙獰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一百一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十六章:大維齊爾柯普呂律第十五章:一人對千軍 四千字大章第三章:天下烽煙起第三十章:出兵平叛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三十八章:還有一事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七十章:新式武器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七十九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六十七章:篡位第六十二章:平定瘟疫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三十五章:復活吧,朕的飛熊團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七十六章:贏家是他第十八章:億萬富翁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十七章:新考成法第一百二十六章;八旗齊聚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一百一十四章:毀城奪糧第五十三章:小弟的怨念第三十六章:隻手扭轉戰局第三十章:連下兩城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十二章:劍拔弩張總兵府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一百一十章:還有一支援軍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七十九章:傑日涅夫的計劃第六十一章:拐走戰艦第十三章:前鋒第七章:明定國是第二十二章:再度發招第三十四章:陳皋文的殺招第八十章:追殺第六十六章:南京軍機處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三十九章:來者似不善第九十八章:出兵平倭第七章:明定國是第一章:太子的闊氣第六十一章:解放菲律賓
第一章:太子表示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七十八章:決鬥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九章:新東林黨第九十一章:冤大頭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三十章:龍歸大海第四十三章:多鐸求和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第十七章:伏擊第五十七章:勝利信心第六十一章:大軍出關第六十章:海上來兵第五章:招賢納才第一百零三章:擊退哈巴羅夫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二十一章:司禮監的軍報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六十三章:紛紛出兵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七十九章:金山銀海第六十九章:最高權力第二十章:最強戰營踏征程第二十二章:心服口服第四十二章:第一輪第五章:明軍虛實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五章:仁川登陸第十四章:工匠來了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五十三章:動真格的第一百二十六章:伏兵猙獰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一百一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十六章:大維齊爾柯普呂律第十五章:一人對千軍 四千字大章第三章:天下烽煙起第三十章:出兵平叛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三十八章:還有一事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七十章:新式武器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七十九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六十七章:篡位第六十二章:平定瘟疫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三十五章:復活吧,朕的飛熊團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七十六章:贏家是他第十八章:億萬富翁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十七章:新考成法第一百二十六章;八旗齊聚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一百一十四章:毀城奪糧第五十三章:小弟的怨念第三十六章:隻手扭轉戰局第三十章:連下兩城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十二章:劍拔弩張總兵府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一百一十章:還有一支援軍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七十九章:傑日涅夫的計劃第六十一章:拐走戰艦第十三章:前鋒第七章:明定國是第二十二章:再度發招第三十四章:陳皋文的殺招第八十章:追殺第六十六章:南京軍機處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三十九章:來者似不善第九十八章:出兵平倭第七章:明定國是第一章:太子的闊氣第六十一章:解放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