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蒙軍南下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一場圍城戰打的還是相當漂亮,高懷遠率領麾下三萬精兵,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和優勢的裝備,最終以很小的代價解決了一萬多敵軍,也算是一場大捷了。.

至此高懷遠自泰州領兵出兵至今,半個月時間便連獲三場大捷,殲滅李全軍兩萬餘人,如此一來大大的振作了軍中士氣,讓宋軍上下對於此次剿滅李全軍更加的有信心了許多。

大軍只是在寶應縣城稍微休整了兩天時間,高懷遠便令羅卓領兵鎮守寶應縣城,以鎮江府兵馬迅速修葺城牆,加固這裡的城防,並且將囤積於泰州的各種軍用物資開始轉運至寶應縣城囤積,隨時做好支援前線的準備。

解決了寶應縣城之後,高懷遠和諸將商議之後,決定暫且不去管鹽城方向的李全軍,而是集中優勢兵力,繼續北上,先解決楚州,然後再考慮如何收復鹽城的問題,而鹽城方向反饋回來的消息顯示,鹽城李全軍兵力雖然不少,但是爲了應付宋軍,其中大部都爲一些散兵遊勇所構成,戰鬥力十分差,能控制鹽城已經不錯了,出擊策應楚州,鹽城方面的李全軍應該沒有這份實力,至多也就是襲擾一下鹽城以南的宋境罷了,可以說不足爲慮。

故此高懷遠在安排了寶應縣城善後事宜之後,便再次起兵,率軍朝楚州方向開拔而去。

而與此同時,在洪澤湖畔,一支大軍卻一樣正在急速的通過臨時搭建的數條浮橋,飛速的渡過河,朝着楚州方向急速挺進,而這一軍正是黃嚴所率的忠順軍的一萬精兵,他們繞道揚州,然後從高郵湖西岸繞過高郵湖,一路基本上沒有遭受到李全軍的阻撓,而且在出揚州之後,他們還遇上了屯守於揚州以北的徐晞稷的數千淮東守軍,故此行進的相當順利。

徐晞稷這兩年在淮東任制置使的時間裡,可算是受盡了李全的窩囊氣,不過他還算是一個比較有骨氣的文官,寶慶元年的時候,便和李全決裂,不再駐楚州,而是調來了淮東駐軍,在揚州以北陳兵和李全軍對峙,一定程度上也阻止了李全南犯,故此也算是一個有功之人,只是徐晞稷因爲在對待李全軍態度的問題上,當初爲了討好李全,乃將他的兒子認了李全爲義父,並且改姓李,改名李潭,這件事犯了大忌,讓趙昀非常不喜,故此今年年初已經免去了徐晞稷淮東制置使的官職,本來是要將徐晞稷調回京城論罪的,但是幸好高懷遠爲他說了話,才讓徐晞稷得以留在淮東戴罪立功,現在的徐晞稷已經被貶爲揚州兵馬鈐轄,從四品大員,一下被貶至了七品芝麻小官。

徐晞稷也知道自己當初受史彌遠所用,不得不刻意委曲求全,現在朝廷風向變了,他活該倒黴,不過現在能有高懷遠替他說話,讓他留下戴罪立功,也算是給他了一條出路,故此這次朝廷決定發兵北伐李全,徐晞稷也早已在淮東做好了準備。

這次黃嚴的忠順軍一到揚州,徐晞稷便主動拜見了黃嚴,將他所知的有關李全軍的事情以及收集的各種地理方面的信息都交給了黃嚴,讓黃嚴大爲感激,這也爲黃嚴下一步的行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而徐晞稷也保證,會在後面爲忠順軍做好殿後工作,確保對忠順軍的各種支援,這也減少了黃嚴的後顧之憂。

有了徐晞稷和高懷遠老爹高建的竭力支持下,黃嚴的忠順軍雖然兵力不如高懷遠的主力,但是很快便將高郵湖以西以及洪澤湖以南這一帶的李全的據點還有散兵盡數拔除,將李全軍的勢力徹底清除出了揚州的境內,並且在殿前司水軍獲得雞鳴蕩大捷之後,迅速的搶渡過河,朝着楚州方向攻去。

宋軍的行動讓李全更是慌亂了起來,現在他陳駐在楚州以南的兵力已經不足以抵擋宋軍犀利的攻勢,而他率軍先趕赴了沭陽,在沭陽方向和付大全所率的一支飛虎軍展開了一場大戰。

付大全這次主攻沭陽,但是沭陽畢竟乃是楚州的門戶之地,城中駐守的乃是李全比較精銳的兵馬,故此他率軍抵達沭陽之後,一連半個月也未能攻佔沭陽,以至於戰事陷入了膠着狀態,現如今周俊拿下了邳州,而李全又親率一支精兵趕至沭陽,付大全的處境便有些變得被動了起來。

不過付大全也不是笨蛋,他現在已經在數年之中成長成了京東的一代名將,審時度勢之後,在沭陽城外伏擊了李全軍一下之後,取得了一些戰果,隨即便立即撤兵,退往了灌雲縣,避開了李全的鋒銳,讓李全卯足了力氣,彷彿一拳打到了空氣之中,差點沒有閃住李全的老腰,氣的李全大罵付大全了一番,卻也不敢領兵追擊,只得再次領兵撤回楚州,繼續佈置楚州的防禦。

但是李全剛剛回到楚州,便得知了江同的水軍在高郵湖雞鳴蕩遇伏,以至於水軍全軍盡沒,又把李全給氣了個半死,這支水軍可是他多年以來耗費重金精心打造出來的一支精兵,沒想到卻一天之中,便徹底化爲了烏有,他一邊大罵江同的無能,一邊趕忙令鹽城方向的部分水軍回援洪澤湖,以防宋軍水軍長驅直入闖入洪澤湖之中,襲擾楚州西面側翼。

可是他還沒從水軍覆滅的陣痛中恢復過來,便又收到了寶應縣城丟失的噩耗,李全這個時候開始後悔了,他不該在劉慶福被困寶應縣的時候,單單隻派水軍前往救援,而是應該乾脆起重兵,以數量上的優勢,直接壓向寶應縣,在寶應縣一帶和宋軍決戰,水陸並進,說不定真的能將宋軍給迎頭撞回去,而眼下他連續損失了兩萬多兵馬,人家宋軍卻傷亡很小,原來的數量上的優勢,現在卻轉變成了勢均力敵,但是從軍隊戰鬥力的表現上來看,宋軍此次徵調的兵馬,精銳程度應該是遠超過了他的麾下兵馬,而現如今他不得不只能採用被動防禦的措施,在楚州和宋軍決一死戰了!

李全這個時候有點慌了手腳,當即便在楚州宣佈,他已經歸降了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並且宣稱他轄內的所有領地,包括楚州、鹽城、沭陽、臨淮、徐州、宿州都乃是蒙古大汗的領地。

消息傳出之後,不單單是宋軍方面吃了一驚,就連李全麾下兵將也一片譁然,因爲提前李全並未透露出他歸附蒙古人的消息,現在冷不丁他們都成了蒙古軍,這讓不少人頗感不能接受,於是李全軍之中立即便陷入了一場混亂之中。

李全現在也是被逼無奈,他也知道此消息一宣佈,肯定會讓他軍心離散,但是他現在也不得不這麼做,他想讓宋廷那邊知道,他現在有蒙古人做他的後盾了,最好讓宋軍知難而退,不要得罪了蒙古大汗,現在天底下的人都知道蒙古軍的厲害,想讓宋廷那邊的君臣也掂量掂量其中利害。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京東一帶局勢開始變得複雜了起來,此時蒙古軍的大將孛魯突然間從大興府率領三萬蒙古鐵騎,朝着河間府和滄州方向,兵分兩路攻向了京東以及河北東路。

孛魯乃是木華黎長子,自幼隨父追隨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立下了無數戰功,有着沈毅魁傑,寬厚愛人,通諸國語,善騎射的名聲,而且還很多智,是成吉思汗麾下一員出名的大將,當年木華黎被成吉思汗受命經略金國,孛魯便是木華黎的馬前卒,十分驍勇善戰,對於京東一帶的情況也十分了解,這次李全投靠蒙古國,邀成吉思汗出兵佔領京東,成吉思汗便受命孛魯擔當此任,兵發京東以及河北東路。

而眼下京東和河北東路一帶的局勢也甚爲複雜,境內有彭義斌、、張榮以及幾個小規模一些的義軍分別控制着一些地域,這些人之中大多數名義上現在是歸於宋廷,但是隻有彭義斌和才獲得宋廷的支持和分封,其餘人等都是一些自立爲王的軍閥頭子罷了。

彭義斌眼下控制着濟南府、恩州、大名、冀州等地,地盤算是比較大的一支力量,也是最堅定的抗金抗蒙的一支力量,其次就是,的兵馬控制着德州、滄州兩地,但是對於蒙古人的態度上,卻並不算太好,當年曾經被李全逼得不得已投靠過蒙古人,但是後來在彭義斌和付大全的遊說下,又重新返投宋廷。

而這一帶還有一支力量,就是控制着祁州、保定府的張榮,此人一直都和彭義斌不合,這些年早已有心投靠蒙古人,置於其它一些小的軍閥勢力,就不足以提及了。

而蒙古軍的行動,首當其衝的就是張榮的保定府和祁州,張榮聽聞孛魯率蒙古大軍攻打他的保定府,當即連想都沒想,就直接開城投降了孛魯,孛魯也不吝嗇,便任張榮爲保定行省,繼續管理他原有的轄地。

張榮很是得意,親自護送孛魯的蒙古大軍通過了他的轄地,還派出麾下兩萬兵馬,充當蒙古軍的先鋒,其實也就是僞軍罷了,直接領着孛魯進攻彭義斌的轄地,第一戰便在冀州打響。

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282章 受挫第97章 揮師南下第285章 人頭攻勢第31章 賊巢(上)第9章 平章第9章 羣毆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10章 不打不成交第151章 亂戰1第111章 北疆有事第157章 出使第271章 脅迫第35章 陣前顯威第9章 初戰告捷第125章 詔告天下第13章 不聽勸阻第137章 撤簾歸政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6章 父親第53章 倒戈一擊(下)第45章 落荒第126章 最漫長的一天1第191章 師妹第188章 進逼唐州第89章 懲罰行動第1章 郾城第134章 迎新夜宴第128章 何爲大義第133章 京東有事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325章 爭執第79章 截殺第45章 落荒第8章 離任第117章 血戰突圍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27章 驚喜(下)第191章 師妹第24章 各懷心思第145章 佯攻第196章 試探1第121章 降將勸降第303章 小勝第77章 參謁第154章 一夜不眠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58章 趙竑的悲哀第179章 捷報頻傳2第225章 花園夜會第24章 激戰七方鎮第95章 草包掛帥第107章 陷陣甲第271章 脅迫第93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68章 意外第1章 鄉勇第61章 戰爭之神第126章 最漫長的一天1第217章 暴斃第320章 軍紀第168章 巡視京東1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87章 走馬上任第293章 城破第43章 震撼第172章 屠村第183章 豪賭第177章 快炮火槍第199章 北進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17章 麻痹第339章 死扛第4章 據理以爭第305章 自相殘殺第201章 頑抗1第82章 爲難第181章 獻禮第163章 告吐蕃人書第95章 賭博第61章 壞消息(下)第1章 亡金第63章 縣尉之職第189章 北伐炮聲第39章 水晶花鏡(上)第83章 水師第256章 蒙軍南下第81章 忠僕第65章 崩潰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46章 賈涉請辭(下)第91章 喜憂參半第11章 反擊第28章 寶刀送英雄第324章 朝議第102章 名將來投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177章 結義金蘭
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282章 受挫第97章 揮師南下第285章 人頭攻勢第31章 賊巢(上)第9章 平章第9章 羣毆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10章 不打不成交第151章 亂戰1第111章 北疆有事第157章 出使第271章 脅迫第35章 陣前顯威第9章 初戰告捷第125章 詔告天下第13章 不聽勸阻第137章 撤簾歸政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6章 父親第53章 倒戈一擊(下)第45章 落荒第126章 最漫長的一天1第191章 師妹第188章 進逼唐州第89章 懲罰行動第1章 郾城第134章 迎新夜宴第128章 何爲大義第133章 京東有事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325章 爭執第79章 截殺第45章 落荒第8章 離任第117章 血戰突圍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27章 驚喜(下)第191章 師妹第24章 各懷心思第145章 佯攻第196章 試探1第121章 降將勸降第303章 小勝第77章 參謁第154章 一夜不眠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58章 趙竑的悲哀第179章 捷報頻傳2第225章 花園夜會第24章 激戰七方鎮第95章 草包掛帥第107章 陷陣甲第271章 脅迫第93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68章 意外第1章 鄉勇第61章 戰爭之神第126章 最漫長的一天1第217章 暴斃第320章 軍紀第168章 巡視京東1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87章 走馬上任第293章 城破第43章 震撼第172章 屠村第183章 豪賭第177章 快炮火槍第199章 北進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17章 麻痹第339章 死扛第4章 據理以爭第305章 自相殘殺第201章 頑抗1第82章 爲難第181章 獻禮第163章 告吐蕃人書第95章 賭博第61章 壞消息(下)第1章 亡金第63章 縣尉之職第189章 北伐炮聲第39章 水晶花鏡(上)第83章 水師第256章 蒙軍南下第81章 忠僕第65章 崩潰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46章 賈涉請辭(下)第91章 喜憂參半第11章 反擊第28章 寶刀送英雄第324章 朝議第102章 名將來投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177章 結義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