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爭執

紀先成可不是吃素的,高懷遠此行之前,他們便商量好了這些事情,最理解高懷遠的人也就是紀先成了,而且現在紀先成可以說是把持着言路之人,輿論上他是絕不會讓高懷遠落於下風的,再加上紀先成這個人說話不留情面,一聽鄭清之這幫人又要拉高懷遠的後腿,便立即站出來毫不客氣的駁斥了他們一番。

紀先成的話夠狠,一下子就把鄭清之等人批駁的一塌糊塗,潛臺詞就是你們這幫人根本就是鼠目寸光之人,豈能和高懷遠的遠見卓識相比呀!

鄭清之當即便被氣了個白瞪眼,他現在對紀先成很是反感,這傢伙被高懷遠舉薦當上了左諫議大夫之後,可以說處處維護高懷遠的利益,戶部那邊剛剛拖延了一點向淮東調運糧秣的時間,紀先成便帶着一幫諫官,大肆彈劾戶部辦事不利,險一些把戶部的官員給撤職查辦,而這段時間一來,鄭清之手下的人只要是提出一點不利於高懷遠北伐的建議,馬上就會招致諫官們羣起而攻之,這幫人在紀先成的帶領下,簡直成了高懷遠的走狗,實在是令他不爽到了極點。

而高懷遠這廝也真是夠壞的,雖說幹掉史彌遠一黨,他出力最大,但是這傢伙卻憑着自己功勞大的本錢,還有他和當今聖上趙昀的私人關係,一把史彌遠幹翻,就馬上清洗了諫官系統,安插了大批支持他的人進入諫院,讓紀先成帶着幫他說話。

而這個紀先成也真不愧是高懷遠的幕僚,上位之後處處和他鄭清之作對,今天上來就指桑罵槐的將他這一系的人給罵了個遍。

鄭清之正琢磨着如何駁斥紀先成的時候,朝班之中便又有人站出來,大肆指責起了鄭清之這一派的言論起來。

趙昀聽罷了紀先成的話之後,又想想當初高懷遠離開京城之前和他長談的一些話,覺得紀先成的話比鄭清之有理,現在他好不容易上臺掌權了,剛剛想要做點功績出來,讓高懷遠打李全,平定京東,要是現在李全死了,京東反倒被蒙古人給佔去了,那麼他費這麼大的力氣,豈不等於白乾了嗎?

到時候高懷遠肯定是不會答應的,而且朝野之中現在對高懷遠北伐的事情大多數人持着支持的態度,一旦他不許高懷遠北上的話,豈不要招致不少人的反對了嗎?

再想想鄭清之這個人,他也有些不高興,本來他和高懷遠都是自己的肱骨之臣,以前在對付史彌遠的問題上,兩個人本來是很有默契的,可自從史彌遠一倒臺,這兩人就尿不到一個壺裡面,高懷遠力主北伐李全,而鄭清之從開始就反對此事,現在高懷遠滅了李全,要北上平定整個京東,鄭清之還是不答應。

到底問題是出在什麼地方,其實趙昀也很清楚,就是鄭清之這個文官看高懷遠受寵,心中不太高興罷了,但是這件事上,鄭清之推三阻四,明顯是太不給高懷遠面子了。

這倒好,被紀先成站出來罵了吧!不過趙昀這段時間也學了不少東西,知道也不能單單隻聽紀先成的,更不能只聽鄭清之的,現在倒不如先聽聽真德秀的意見。

於是他點到真德秀問道:真愛卿,對於高將軍這份奏章,不知道你是何看法呢?

真德秀一直沒有說話,他看出來鄭清之故意找茬,不想讓高懷遠太過順利了,而從文官的角度上來說,鄭清之這麼做無可厚非,畢竟高懷遠乃是武將出身,現在權勢很大,一旦讓高懷遠太過順利的話,怕他以後尾大不掉,不好收拾。

但是真德秀也知道,自己能有今天,乃是高懷遠舉薦他才讓他出山當上了這個相爺的,而且他也看出,高懷遠眼下是雄心勃勃,要替大宋做些事情,不管於公於私,他都不能站在鄭清之那邊說話。

更何況眼下的情況確實如此,從各種消息上來看,蒙古人這次做的事情都不道義,假若讓蒙古人打到京東的話,那麼這麼多年一來,京東好不容易纔算是能看到一線曙光,重歸大宋治下的希望,可能就要就此破滅了,大宋再想收回京東,恐怕就真的不容易了,那麼高懷遠這次打李全也可以說是白乾了,到頭來對大宋很是不利。

蒙古人一旦佔了京東,對於大宋來說確實不是好事,兩國以前沒有交界,現在蒙古人入主京東,就可以直接威脅到了大宋的天下,這對大宋來說就成了一個新的威脅。

所以真德秀想了一陣之後,出班答道:微臣以爲紀大人所說的有理,高將軍這麼做確實有利於穩定京東,萬不能讓蒙古大軍入主京東纔是,只是這件事事關重大,聖上還需提醒高將軍,切莫讓蒙古人太過難堪了,眼下我朝實不易和蒙古人再生大戰,否則的話將會很可能引火燒身!至於疏浚河道之事,臣下也覺得高將軍所想有理,假如一旦有朝一日我朝準備妥當的話,打算北復中原,少不得是要用船隻輸送糧秣資財北上,提前做好準備倒也是明智之舉,倒也不必太過擔心金國趁機南下,畢竟金國現在尾難顧,也無力南侵了!

真德秀的一番話等於是站在了高懷遠的這一邊,讓鄭清之聽罷之後,大爲生氣,眼下雖然他纔是輔大臣,但是真德秀在朝野的影響力也絕不比他差,而且在以前史彌遠當權的時候,真德秀的爲人及其口碑也比他好,紀先成也許無法比得上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但是真德秀絕對是能和他相抗的。

看到真德秀也站在高懷遠那邊,鄭清之於是也不好再極力反對了,否則的話,他很可能就成了衆矢之的,到時候連聖上也得罪了。

趙昀聞聽之後高興了起來,看來高懷遠想做的事情,在朝中支持者還是不少的,這樣的話他下旨就好辦了,不會引起太多大臣非議了,現在當皇帝也不容易,有時候不見得皇帝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少事情上還要看看大臣的臉色。

哦!既然如此,那麼此事就按照高將軍所請示的辦好了,淮東乃至京東要儘快穩定下來,至於督辦糧食北運的事情,這次就交給真愛卿來辦吧!

正好這兩年我朝也算是風調雨順,個府庫之中糧食存量還算充裕,就從江南西路以及荊湖路調運糧食,儘快運往楚州一帶好了!只是淮東制置使到底由誰去做,諸位愛卿還是要議一下爲好!趙昀一邊下旨,一邊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

賈涉和許國死後,本來是徐晞稷任淮東制置使,後來因爲在處置李全的問題上,趙昀不滿徐晞稷所爲,將他貶爲兵馬鈐轄,現在淮東制置使一直空缺,李全現在已經兵敗身死,淮東失地也已經盡收回來,於是這件事又要提上議程了。

聽到趙昀問這個問題,於是大殿上的大臣們又是一番議論,鄭清之、真德秀紀先成等人都提出了一些人選,最終一個人脫穎而出,基本上被朝中的官員們都認可了。

此人乃是真德秀提出的人選,正是當年京西路制置大使趙方的兒子趙範,趙範這兩年可以說官路亨通,有高懷遠暗地裡面照顧着,先是知光州,因爲抵禦金軍有功,現在已經提拔到了京中爲官,當了刑部侍郎,而趙範當年在揚州當過通判,對於淮東情況很是熟悉,而且因爲其父在朝野之中負有盛名,不少人都願意賣給他一個面子,而趙範這兩年時間做事也很勤勉,很有其父之風,深受趙昀器重。

當真德秀提出了讓趙範出任淮東制置使的時候,基本上朝中反對的人很少,除了鄭清之不太高興之外,其餘人等都覺得趙範乃是比較合適的一個人選。

其實現在朝中還是執行的老套路,就是重要的官職應該交給文官來出任,武將是不能擔任像這樣重要的職務的,而趙範乃是文官出身,在這方面受到的阻力就會小很多。

高懷遠起初是想要活動一番,讓自己手下的部將充當此任的,但是紀先成卻出言反對,告訴高懷遠,現在讓武將出任淮東制置使,定會受到朝中許多文官的反對,到時候不但可能辦不成事,還招致文官們的非議,告高懷遠弄權,所以高懷遠當初才放棄了這個想法,不過紀先成卻告訴他了一個合適的人選,就是趙範。

高懷遠當即便點頭答應了下來,因爲趙範他們因爲趙方的緣故,這兩年經常會有書信來往,兩個人處的相當不錯,而且在對於淮東的事情上,兩個人見面也有過商議,基本上意見很是一致,所以讓趙範出任淮東制置使這件事上,高懷遠自然沒有意見。

何況趙範也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這兩年來,他之所以平步青雲,和高懷遠有分不開的關係,所以即便是看在這個面子上,趙範也會按照高懷遠的既定政策在淮東推行新的政策,不會和高懷遠的既定政策生衝突。

第344章 地雷第45章 報門而入第62章 問計(上)第5章 餘孽第39章 整頓第9章 羣毆第331章 牀弩發威第9章 大江東去第116章 清君側第359章 洛陽鏟第17章 三山散人第291章 營救第63章 一網打盡第135章 再遇舊識第12章 拜師第34章 證據第28章 失蹤(下)第113章 生死籤第346章 困獸之鬥第295章 銜尾追擊2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169章 巡視京東2第77章 參謁第38章 佃戶第256章 蒙軍南下第83章 瘋狂第79章 翻臉第28章 失蹤(下)第80章 衝陣第74章 黃家之事第8章 離任第23章 威逼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13章 擒賊擒王第65章 崩潰第91章 圈錢第75章 脫身第180章 餘太醫第66章 飢餓銷售第347章 突圍第146章 敵軍夜襲第250章 雞鳴蕩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140章 夏震倒臺第27章 孤兒第125章 詔告天下第44章 白鐵鑄奸佞(下)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313章 兵無鬥志第189章 北伐炮聲第55章 調整第46章 意外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37章 功成第349章 倉惶第60章 鴿子第216章 舉賢第316章 秋桐的心意第24章 鉅鹿之戰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66章 狼羣第87章 走馬上任第16章 烈火第104章 貴誠的耳聞第65章 神仙醉第318章 北上第45章 偷人第169章 放下還是放不下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271章 脅迫第285章 人頭攻勢第186章 再露鋒芒第54章 盤點第102章 決勝1第177章 結義金蘭第4章 掃墓第179章 捷報頻傳2第10章 揚州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202章 頑抗2第109章 試炮第39章 水晶花鏡(下)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38章 馬屁如潮(上)第33章 豐原布莊(上)第60章 假公濟私(上)第363章 報信人選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53章 哪根蔥第47章 惡鬥第335章 依計行事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142章 投順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96章 奪情起復第20章 名儒(上)第2章 有事相托第58章 圍城之戰
第344章 地雷第45章 報門而入第62章 問計(上)第5章 餘孽第39章 整頓第9章 羣毆第331章 牀弩發威第9章 大江東去第116章 清君側第359章 洛陽鏟第17章 三山散人第291章 營救第63章 一網打盡第135章 再遇舊識第12章 拜師第34章 證據第28章 失蹤(下)第113章 生死籤第346章 困獸之鬥第295章 銜尾追擊2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169章 巡視京東2第77章 參謁第38章 佃戶第256章 蒙軍南下第83章 瘋狂第79章 翻臉第28章 失蹤(下)第80章 衝陣第74章 黃家之事第8章 離任第23章 威逼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13章 擒賊擒王第65章 崩潰第91章 圈錢第75章 脫身第180章 餘太醫第66章 飢餓銷售第347章 突圍第146章 敵軍夜襲第250章 雞鳴蕩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140章 夏震倒臺第27章 孤兒第125章 詔告天下第44章 白鐵鑄奸佞(下)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313章 兵無鬥志第189章 北伐炮聲第55章 調整第46章 意外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37章 功成第349章 倉惶第60章 鴿子第216章 舉賢第316章 秋桐的心意第24章 鉅鹿之戰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66章 狼羣第87章 走馬上任第16章 烈火第104章 貴誠的耳聞第65章 神仙醉第318章 北上第45章 偷人第169章 放下還是放不下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271章 脅迫第285章 人頭攻勢第186章 再露鋒芒第54章 盤點第102章 決勝1第177章 結義金蘭第4章 掃墓第179章 捷報頻傳2第10章 揚州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202章 頑抗2第109章 試炮第39章 水晶花鏡(下)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38章 馬屁如潮(上)第33章 豐原布莊(上)第60章 假公濟私(上)第363章 報信人選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53章 哪根蔥第47章 惡鬥第335章 依計行事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142章 投順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96章 奪情起復第20章 名儒(上)第2章 有事相托第58章 圍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