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幻化寺

高懷遠前世對於吐蕃的事情所知不多,但是到了這一世,他不得不四處蒐羅有關吐蕃的各種事情,從他收到的情報上來看,薩迦班智達乃是一個睿智之人,法名薩班?貢噶堅贊(慶喜幢),是著名的“薩迦五祖”之一。(8度吧手機站)古印度把通達“五明”(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的人稱爲“班智達”,意爲“大學者”。薩班意即薩迦派的大學者,他是西藏地方藏傳佛教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薩班不僅智慧超羣,而且博聞強識,勤勉有加。薩班幼年從伯父受“沙彌戒”,出家後改名爲“貢噶堅贊”。天資聰穎的薩班九歲就開始爲人講經說法。十八歲歲研讀世親撰寫的《阿毗達磨俱舍論》。二十三歲學習《量釋論》等七部“因明”論著,以及《現觀莊嚴論》,“正確證悟聲明、因明、修辭、韻律、詞之修飾、密宗、般若波羅蜜多、論部、律部等諸經教和道理之精要,獲得諸藏無畏之辯才,得神鬼人三者之慈心。學習方法得當,天分高兼之以勤勉,使薩班的學習之路順暢而通達,很快就成爲通曉五明、享譽西藏地方乃至印度佛教界的大學者。《薩迦世系史》在記載薩班求學經歷時,說他依止高僧大德,求學一切知識;知難而進,融會貫通,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地……薩班在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時說:“我之所以精通因明、聲明等五明以及般若、俱舍等五部大論、密續,人神共敬,並且元朝皇帝等許多有權勢的人也向我求法,敬重我,都是源自我視師如佛、如法學修所致。”薩班沒有去過印度,但由於他超羣的學術造詣,他的名言被懸掛在印度佛教名剎那爛陀寺的門口。

薩班也是一位個性鮮明、非常自信的學者……他曾宣稱自己精通聲論,可謂人師;通曉韻律,明於詩詞;講述詞藻,無人匹敵;內明外明遍知,智慧無與倫比。皆爲薩迦之人,其餘學者不過吾之形影。”如此自負的自我評價也給他招來爲數衆多的挑戰者,其中一位名叫措傑噶瓦的外道,即前來濟嚨(今西藏吉隆縣)要與薩班辯論。雙方約定,辯論中輸掉的一方要皈依對方教派。結果薩班不負重望,贏得了辯論……按約定措傑噶瓦皈依佛法,成爲了薩迦班智達的弟子。薩班不僅保全、而且弘揚了藏傳佛教。

薩班勤於著述,著作等身,不乏開山之作。聲明類論著如《入聲論》,因明類如《正理寶藏論》,佛學類如《釋迦牟尼贊》、《三律儀論》等。薩班所著《薩迦格言》,更是西藏格言體文學的開山之作,富於哲理而膾炙人口,在藏族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這次他見到了南宋派出的周從安之後,和周從安詳談了許多有關吐蕃入宋的事情,在得到了周從安的肯定之後,薩班終於答應,跟着他們一同回到宋境和南宋詳細談判此事……他此次前來,一是要看看南宋這邊的高層的意見是否誠心,二是也要看看南宋到底有沒有保護他們吐蕃的力量。

畢竟南宋積弱百年之久了,被金人先是打得跑到江南龜縮於江南無法北復中原,這些年來蒙古人更是崛起於草原之中,連以前號稱兇悍的女真人也打得擡不起頭,近期還滅掉了好武的西夏國,所以他不敢輕易就答應南宋的要求,帶着吐蕃併入南宋之中,以免一旦看走眼之後,令吐蕃招致蒙古大軍的**報復……

但是這一路上走來之後,薩班已經多少心意已定,因爲護送他的這個李若虎年紀輕輕,卻相當的驍勇善戰,而且隨行的這一萬宋軍,令行禁止,軍紀十分嚴明,而且各個都很是驍勇,讓沿途許多不友善的吐蕃人望之立即便聞風而逃,這一點使得薩班開始相信,現在的南宋已經不是以前的南宋了,他們的軍隊正在強大起來,否則的話,他們也不會這樣自信的要求他們吐蕃歸順南宋了……

而這次當他進入宋境之中後,看到四川一帶老百姓安居樂業,所過之處都異常的繁榮,比起他們吐蕃境內,簡直可以稱作天堂一般,這也讓薩班深有感觸,不由得心神搖曳了起來……

特別是當見到了這次專程到利州接見他的南宋左相兼樞密院樞密使的高懷遠之後,薩班不由得更是吃驚,他也沒想到高懷遠這樣一個權傾南宋朝野的大官居然也如此年輕,而且對他也是非常敬重,沒有絲毫的託大之舉,於是立即便對高懷遠產生出了好感,加上路上週從安和李若虎口若懸河的對高懷遠的稱讚,讓薩班對高懷遠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充滿了好奇感,一見面之後,看到高懷遠身材高大,一臉的英氣,也不由得讓他暗中稱讚不已……

更何況他看到隨高懷遠出迎的這些宋軍,一個個盔明甲亮,精神抖擻,根本不似以前他們印象中那樣羸弱,這也大大的震撼了薩班,使之相信,宋軍確實已經大不同於以前了。

雙方見面之後,都很是客氣,高懷遠根本就閉口不提吐蕃入宋之事,而是很虔誠的向薩班求教有關佛教方面的事情,顯得十分恭敬,並且帶着薩班到了正在爲他營建的那處寺院看了一番,請薩班對這處寺院賜名,並且提出他不滿的意見。

薩班看着這座規模空前的寺院,這才相信,這一次南宋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吐蕃歸心於南宋的。

於是他立即將此寺院定名爲幻化寺,就此宣佈暫時寄居於幻化寺中,高懷遠也當即同意薩班可以在宋境之內宣揚他們的佛教,雙方第一次見面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但是高懷遠卻並未立即和薩班談及吐蕃入宋的事情,這讓薩班也感到有些好奇,不過薩班也並非凡人,他看到高懷遠這些宋官不提這件事,自己當然也閉口不提這件事,就這麼薩班一衆,便在利州城暫時安頓了下來。

(3G華夏傾情奉獻)

第2章 以桃代李第138章 勳章第14章 齷齪第21章 都作院第22章 好事(下)第255章 美中不足第197章 試探2第222章 左相第86章 縣尉第43章 代理商第77章 流雲彎刀第147章 偷渡第72章 槍林第3章 大金名將第47章 逐出軍中第28章 寶刀送英雄第12章 拜師第51章 屠城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209章 挺進中原第188章 進逼唐州第207章 決死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111章 先下一城第196章 試探1第51章 恩州之戰(上)第25章 楊皇后的身世(上)第162章 還師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348章 柳暗花明又一劫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6章 佈局第125章 金國名將第333章 漢奸第31章 破陣第8章 偃旗息鼓第75章 分化處之第19章 掌摑第336章 警示第4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58章 忠順驍軍第346章 困獸之鬥第60章 倉促應戰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16章 好勇鬥狠(下)第1章 郾城第129章 死諫第57章 弓箭社第158章 趙竑的悲哀第124章 夜襲第50章 劫獄第28章 失蹤(下)第340章 掉頭就跑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208章 移師蔡州第83章 水師第359章 洛陽鏟第61章 壞消息(下)第330章 屠戮第34章 三溪口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177章 結義金蘭第78章 前村第48章 韃子來襲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150章 上天無路第98章 死人復生第9章 初戰告捷第220章 寶慶之變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334章 御河第25章 堵口第12章 趙貴誠第46章 斥責第64章 橫掃第34章 看看誰更狠(上)第336章 警示第45章 嶽王后人(下)第21章 都作院第115章 請大人閱兵第12章 趙貴誠第8章 變局第255章 美中不足第185章 揮師北伐第16章 好勇鬥狠(上)第187章 暗劍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上)第31章 有病亂投醫第150章 不謀而合第38章 馬屁如潮(上)第147章 激戰山口第269章 叛軍第102章 完勝第114章 愚弄第65章 崩潰第329章 孛魯第82章 變陣第91章 請罪第244章 砲陣攻城
第2章 以桃代李第138章 勳章第14章 齷齪第21章 都作院第22章 好事(下)第255章 美中不足第197章 試探2第222章 左相第86章 縣尉第43章 代理商第77章 流雲彎刀第147章 偷渡第72章 槍林第3章 大金名將第47章 逐出軍中第28章 寶刀送英雄第12章 拜師第51章 屠城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209章 挺進中原第188章 進逼唐州第207章 決死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111章 先下一城第196章 試探1第51章 恩州之戰(上)第25章 楊皇后的身世(上)第162章 還師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348章 柳暗花明又一劫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6章 佈局第125章 金國名將第333章 漢奸第31章 破陣第8章 偃旗息鼓第75章 分化處之第19章 掌摑第336章 警示第4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58章 忠順驍軍第346章 困獸之鬥第60章 倉促應戰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16章 好勇鬥狠(下)第1章 郾城第129章 死諫第57章 弓箭社第158章 趙竑的悲哀第124章 夜襲第50章 劫獄第28章 失蹤(下)第340章 掉頭就跑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208章 移師蔡州第83章 水師第359章 洛陽鏟第61章 壞消息(下)第330章 屠戮第34章 三溪口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177章 結義金蘭第78章 前村第48章 韃子來襲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150章 上天無路第98章 死人復生第9章 初戰告捷第220章 寶慶之變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334章 御河第25章 堵口第12章 趙貴誠第46章 斥責第64章 橫掃第34章 看看誰更狠(上)第336章 警示第45章 嶽王后人(下)第21章 都作院第115章 請大人閱兵第12章 趙貴誠第8章 變局第255章 美中不足第185章 揮師北伐第16章 好勇鬥狠(上)第187章 暗劍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上)第31章 有病亂投醫第150章 不謀而合第38章 馬屁如潮(上)第147章 激戰山口第269章 叛軍第102章 完勝第114章 愚弄第65章 崩潰第329章 孛魯第82章 變陣第91章 請罪第244章 砲陣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