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價值幾何?

bookmark

武烈侯大獲全勝。

他利用中原的危局『逼』迫秦王政在王統一事上做出讓步,又利用秦王政在王統上的讓步,『逼』迫楚系熊氏在朝堂上的領軍人物昌平君離開咸陽。爲了讓楚系熊氏能夠接受他的條件,他又讓公子扶蘇坐鎮中原,讓楚系和他的力量進一步結合,讓雙方的聯盟更加穩固,如此公子扶蘇在得到兩系力量共同擁戴的同時,楚系實力也得以完整保存,爲將來東山再起打下了堅實基礎。

秦王政未能控制中原,也未能遏制武烈侯,但他如果接受武烈侯的“幫助”,他就成功地把熊氏主要力量趕出了中原,從而得以進一步鞏固他的王權,進一步掌控朝政,他和武烈侯“對決”失敗的損失將因爲熊氏外戚的“沒落”而得以挽回。

武烈侯此策把咸陽各方利益全部考慮到了,各方都有損失,但各方都有收穫,只不過損失各有大小,收穫各有多少而已。

接下來,就是秦王政的決策了,就是他是否願意在王統一事上做出讓步,是否願意接受武烈侯的“幫助”,雖然這個“幫助”帶有“要挾”的『性』質,但它無疑是當前解決咸陽和中原危機的最好策略。

秦王政心不甘情不願。他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這讓他高傲的心無法接受。

秦王政可以拒絕武烈侯的“幫助”,但如此一來,損失最大的就是他,而熊氏外戚將因爲秦王政的“無情”,毅然與武烈侯結下牢固聯盟。大秦兩個最龐大的政治勢力如果內外聯手,齊心協力對付秦王政,那秦王政的未來將非常艱難。

當然,秦王政也不是沒有還手之力,他只要把老秦人拉過來,把本土軍功貴族變成自己的親信,他就可以爲所欲爲,但是,他必須首先爲武安君平反,否則老秦人不會相信他。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老秦人被壓制打擊了幾十年,血淋淋的教訓,此時還有誰敢忠誠於大秦的王?當年昭襄王用什麼理由誅殺武安君?不聽話而已,不聽話我就殺你,如此荒謬的理由就把功勳蓋世的武安君殺了。當大王誅殺功臣就像宰殺牲畜一樣隨心所欲的時侯,還有誰敢相信自己的大王?

秦王政認同武烈侯的策略,但心理上卻無法接受失敗,無法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向武烈侯認輸。

秦王政的親信大臣整體失語

武烈侯這一招可謂致命。現在把公子扶蘇送出京城,讓他坐鎮中原,實際上就是確保公子扶蘇拿到滅趙的功績。

攻滅趙國的功績,要遠遠大於攻佔中原。滅韓魏,拿中原,不過是在統一大業上佔據了明顯優勢。中原是四戰之地,羣敵環伺,利弊各佔一半,比如這次的大災難,與齊國一觸即發的戰爭,就是一個鮮明例證,這說明拿到中原未必就能統一中土。相反,滅了趙國,拿到河北,中原的安全隨即得到保障,東方齊楚燕三國陷入被秦國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絕境,大秦統一中土基本成爲定局。所以公子扶蘇如果拿到滅趙的功績,再加上宗室和楚系外戚的全力擁戴,不出意外的話,儲君之位基本上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公子扶蘇做了儲君,成爲大秦未來的大王,成爲中土未來的君主,那麼必定會牢牢記住當初反對他坐鎮中原的大臣。等他登基做了大王,第一個要清洗的對象就是這些大臣,試問此刻秦王政的親信們誰敢開口反對?

秦王政詢問他們的意見,尉繚、蒙嘉、馮劫、馮去疾、茅焦等人都把嘴巴閉上了,以集體沉默告訴秦王政,此事他們沒有反對的資格。

公子扶蘇是秦王長子,不滿十歲,沒有能力坐鎮一方,正是因爲他沒有能力,所以纔要大臣輔佐,而右丞相昌平君熊啓做爲扶蘇的舅舅,是最理想的輔佐人選。秦王政正愁着沒辦法驅趕昌平君,現在有了這麼個好藉口,怎肯放棄?至於公子扶蘇是不是未來的儲君,何時做未來的儲君,都是無法確定的事,可以暫時不考慮,先考慮把昌平君趕走,這可以有效遏制和打擊熊氏外戚,進一步鞏固王權,控制朝政,這纔是秦王政最爲迫切的事。

秦王政不好責斥他們,但他此刻又非常需要聽到各種不同的意見,於是連夜召見了駟車庶長公子豹和御史大夫公子騰。

這兩位宗室大臣都接到了武烈侯的密信。武烈侯在信中直言不諱,秦王主政十年,至今不立儲君,這成爲大秦的一個致命隱患。過去宮裡還有華陽太后,秦王即使發生了意外,還有華陽太后掌控全局。如今華陽太后不在了,假如秦王出事,大秦因爲沒有儲君,必將陷入混『亂』。立儲不是秦王的事,而是整個王族的是,是老嬴家的事,是關係到國祚存亡的大事,所以做爲宗室大臣,現在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勸諫秦王立儲。

武烈侯在信中告訴他們,不論熊氏是否願意爲了立儲而主動退出咸陽,宗室大臣都必須在此刻拿出有利於老嬴家的策略。讓公子扶蘇到中原,符合整個宗室利益,勢在必行,務必成功。如果熊氏堅決不願退出咸陽,那麼必要的時侯將動用非常手段。

公子豹和公子騰完全同意武烈侯在立儲一事上的態度,所以當秦王召見他們後,兩人竭盡所能,把武烈侯在立儲一事上的想法進行了詳盡的闡述。當然,他們不會告訴秦王這是武烈侯的主意,以免讓秦王政丟了面子。

“武烈侯是否歡迎扶蘇去中原?”秦王政試探着問了一句。

公子豹撫須笑道,“武烈侯絕不會爲難扶蘇,相反,他肯定會在離開中原前,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確保扶蘇在最短時間內穩定中原,解決中原的危機。”

秦王政想了片刻,又問道,“在你們看來,何時攻打趙國最爲合適?”

“扶蘇坐鎮中原,昌平君輔佐,可以確保秦楚兩國維持長久的盟約,這對攻打趙國非常有利。”公子騰說道,“至於何時攻打中原,臣認爲咸陽要聽取扶蘇的意見。扶蘇既然坐鎮中原,當然對山東的形勢最爲熟悉,他建議何時打,那就何時展開攻擊。”

秦王臉『色』微沉。貴公子騰這話太明顯了,擺明了就是讓公子扶蘇率軍攻打趙國,一定要讓公子扶蘇拿到滅趙的功勳。

公子豹看到秦王政面『露』不滿之『色』,當即壯着膽子說道,“大王十三歲繼承王統,親政也有十年了,但大王至今不立後,也不立儲君,這對王國來說,意味着什麼?大秦的臣民爲此惶恐不安,因爲他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儲君代表的不僅僅是王統的延續,更是一個王國的希望所在啊。”

公子騰急忙衝着公子豹連使眼『色』,示意他不要說了。公子豹說的還算婉轉,而武烈侯在給他們的信中就說得非常直白。秦王政爲了獨攬至高無上的權柄,爲了最大程度地集中王權,甚至連儲君都不要了。儲君的存在是爲了延續王統,所以儲君肯定擁有一定的權力,也擁有一定的實力,而這都對大王的絕對集權形成了阻礙。秦王政不立儲,事實上就是爲了絕對集權。

這話當然不能當着秦王政的面說出來,激怒秦王政沒有任何好處,只能想方設法讓秦王政意識到集權的阻力太大,意識到國祚的穩定和延續遠比君主集權更重要,從而讓秦王政改變主意,儘快立儲。

“你們是不是想告訴寡人,攻趙之戰要放在武烈侯完成西南策略之後?”

公子豹望着神情冷峻的秦王,嘆了口氣,“大王,你心裡其實很清楚,到底是誰要公子扶蘇去中原?他爲什麼要這麼做?他爲什麼在王統一事上屢次向你進言?他是想告訴你,他忠誠於你,忠誠於老嬴家,他沒有二心。”

“大王,兄弟鬩牆的教訓太多了。”公子騰也嘆道,“該信任的時侯還是要信任,尤其在兄弟向大王一次次證明自己的忠誠後,大王還有什麼理由懷疑他?難道一定把他『逼』得走投無路,『逼』得鋌而走險,從而證明他是個十惡不赦之徒?”

秦王政冷哼一聲,怒目而視。

公子寶鼎和公子騰也豁出去了,毫無懼『色』,與秦王政從容對視。

秦王政沒有考慮過多時間,中原形勢也不允許他拖延。僅僅一天之後,秦王政下令,任命公子扶蘇爲特使,急赴中原。右丞相昌平君熊啓隨行輔佐。

這是一個震驚咸陽的命令。年少的公子扶蘇坐鎮中原,這等於告訴天下人,秦王政對公子扶蘇青睞有加,有意讓他到中原立功,以便名正言順地登上儲君之位。大秦人終於看到了儲君的出現,雖然公子扶蘇現在還不是儲君,但沒有人懷疑他就是未來的大秦君王。

位高權重的昌平君離開了咸陽。當然,他還是右丞相,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不過是個掛名的右丞相,熊氏外戚在華陽太后過世之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秦王政不敢在此刻罷免昌平君,以免背上薄情寡義的罵名。

左丞相隗狀全面主掌大秦政事,事實上他就是大秦的相國。

秦王政的命令十萬火急送抵中原。

中原正是惶恐之刻。災民轉徙還在繼續,韓魏兩國的叛逆還在攻擊,而秦王政和武烈侯的“對決”隨着頓弱的死亡進入了關鍵時刻,更可怕的是,齊秦兩國的盟約在頓弱死後瀕臨破裂,齊國軍隊由此進入臨戰狀態,大戰一觸即發。

就在這個危急關頭,咸陽終於做出了一個英明決策,派大王的長子公子扶蘇坐鎮中原。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大王要確立王統了,公子扶蘇到中原來建功立業就是爲登上儲君之位做準備。中原軍政官長們和大大小小的官吏們在震驚和意外之餘,欣喜若狂,低落的士氣頓時高漲,中原的頹喪之勢就此一掃而盡。

武烈侯走了,未來儲君公子扶蘇來了,咸陽要不惜一切代價穩定中原,中原的危機很快就會過去,中原將穩如磐石、固若金湯。

武烈侯接到這個消息的時侯,正在大野澤與齊國國相後勝緊急會晤。

頓弱和秦國使團在齊國境內被伏擊而死的噩耗傳到大梁,武烈侯在第一時間急書齊國臨淄,要求約見齊國使者,具體商談此事,而齊國也在第一時間約見武烈侯。雙方不謀而合,武烈侯和齊國的國相後勝幾乎在同一時間趕赴兩國邊境。

武烈侯在大野澤第一個見到的人不是後勝,而是端木泓。

寶鼎對端木泓非常熱情,親自到帳外迎接。

“你讓我很被動。”寶鼎請端木泓坐下後,笑着說道。

“我希望武烈侯早日重返中原。”端木泓一語雙關地說道。

寶鼎笑得很開心,連連點頭,“我可以給你一個明確的承諾,我會盡快返回。”

“武烈侯如何處置這次危機?”

“臨淄總要給我一個交待。”寶鼎笑道,“如果臨淄非要打一仗,我願意奉陪,正好藉機留在中原。”

“國相親自來了,武烈侯總要給國相一個面子。”端木泓笑道,“只要條件不過分,齊秦兩國的盟約必定可以繼續下去。”

“我的條件很簡單。”寶鼎說道,“以人換人。”

端木泓楞住了,“以人換人?武烈侯,請明示。”

“頓子乃大賢,爲我大王所倚重。”寶鼎說道,“如今頓子歸天,我家大王等若失去了左膀右臂。齊國如想繼續盟約,最起碼要給我家大王接上失去的臂膀。”

端木泓還是沒有聽懂,一臉疑『惑』,“武烈侯想以太子爲質任?”

寶鼎搖手,“我可不想幫你家國相解決這個大麻煩。我要的是大賢,齊王所倚重的大賢。”

端木泓吃驚地望着寶鼎,以爲自己聽錯了。在他看來,秦國肯定要藉機敲詐一筆,比如城池和錢財。後勝之所以派他先來探口風,就是想知道秦國的底限是什麼,但出乎端木泓的意外,寶鼎不要錢財,也不要城池,竟然要大賢。這是什麼意思?還有如此便宜的事?

“武烈侯不是戲言。”端木泓將信將疑地說道。

寶鼎搖頭,笑着把案几上的一份文卷遞給端木泓,“我要的人,都在這裡。”

端木泓急忙接到手上打開,越看越是心驚。這份名單囊括了稷下學宮所有的名士,可以說是把稷下學宮一鍋端了。還有享譽齊國的能工巧匠,包括著名的樂師名伶。林林總總,至少有兩百多人。秦國如果把這兩百多人要走了,那麼這兩百多人的子弟門徒也會隨之離開,保守估計至少超過一萬人,而這一萬多人可以說是齊國最寶貴的財富,齊國如果缺了他們,其國力將遭到重創。

好厲害的武烈侯,好可怕的武烈侯,殺人不用刀啊。端木泓暗自苦嘆。他緩緩合上文卷,沉思良久,艱難說道,“武烈侯,這絕無可能。”

“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寶鼎手指文卷,斬釘截鐵,“如果齊國不同意,我正好可以留在中原,指揮秦軍與你們決一死戰。”

端木泓苦笑無語。武烈侯已經把災民轉徙到大江南北,趙齊兩國藉助災民混『亂』中原的陰謀已經失敗,現在秦國完全有能力與齊國決戰,而齊國打得贏嗎?端木泓認爲,在趙國受災,楚國受創,齊國左右兩個盟友都無力相助的情況下,齊國沒有勝算。

齊王建和相國後勝在此事上還是保持着清醒的頭腦。齊國不是不敢打,而是不能打。這一仗打輸了,東方諸國必陷絕境。這一仗打得兩敗俱傷,趙國在失去強力支援的情況下,馬上就會敗亡。趙國一亡,齊楚燕三國不堪設想。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把秦軍主力拖在中原,給趙楚兩國贏得足夠的喘息時間。只待趙楚養好了傷口,三家聯手,足以對抗秦國。

“這違背了我們當初的約定。”

“你到樑囿見我,不過是想探查我在中原的佈局。”寶鼎笑道,“我告訴你了,據實相告,所以你纔有機會實施你們的計策。”

“你需要齊秦盟約,也需要借刀殺人。”端木泓急切說道,“我們各取其利而已,但你現在的做法明顯就是趁火打劫。”

“你正是因爲得到了我的保證,所以纔敢動手。”寶鼎不動聲『色』地說道,“但我並沒有向你保證,這不是我的將計就計之策。”

端木泓搖頭,“武烈侯,齊國不是不敢與你決戰,只是覺得沒有必要打得兩敗俱傷而已。如果打得兩敗俱傷,對於相國來說,同樣可以達到目的。”

“代價不一樣,後果也不一樣。”寶鼎笑道,“你我打得兩敗俱傷了,齊國還能在東方稱霸嗎。”

“武烈侯必須考慮到齊國的利益。”

“秦國的臉面就不要了?”寶鼎質問道。

“但你的這個條件和擊敗齊國有什麼區別?”

“當然有區別。”寶鼎說道,“我擊敗齊國,可能要屠殺十萬齊軍將士,而現在,我只需要兩百七十二人。這兩者之間的價值有天壤之別。”

“在我看來,這兩百七十二人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十萬將士。”

“在你看來?”寶鼎笑道,“那麼,在齊王看來,在你們相國看來,還有在你們齊國的權貴眼裡,這兩百七十二人價值幾何?”

端木泓頓時無語。

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337章 太大了第72章 極度誇張第274章 公開承諾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310章 不打了第381章 世襲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394章 江南事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237章 攻魏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337章 太大了第346章 青陂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186章 人吃人第393章 謀劃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86章 相聚洛陽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264章 公子負芻第237章 攻魏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60章 三個茶盞第292章 絕不屈服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52章 這是一場決戰第57章 再現傳說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110章 烹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240章 換帥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394章 江南事第5章 這重要嗎?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382章 拭目以待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15章 田光來了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139章 大秦的慈善團體第411章 利之所在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267章 大災?第271章 但你得到了我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398章 舉賢不避親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261章 虛實之間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324章 斡旋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397章 陳祿的選擇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67章 川主李冰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139章 大秦的慈善團體第236章 贖買第238章 叔侄第205章 相信你第324章 斡旋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
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337章 太大了第72章 極度誇張第274章 公開承諾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310章 不打了第381章 世襲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394章 江南事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237章 攻魏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337章 太大了第346章 青陂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186章 人吃人第393章 謀劃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86章 相聚洛陽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264章 公子負芻第237章 攻魏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60章 三個茶盞第292章 絕不屈服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52章 這是一場決戰第57章 再現傳說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110章 烹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240章 換帥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394章 江南事第5章 這重要嗎?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382章 拭目以待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15章 田光來了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139章 大秦的慈善團體第411章 利之所在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267章 大災?第271章 但你得到了我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398章 舉賢不避親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261章 虛實之間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324章 斡旋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397章 陳祿的選擇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67章 川主李冰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105章 計然之策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139章 大秦的慈善團體第236章 贖買第238章 叔侄第205章 相信你第324章 斡旋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