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水軍

第155章 水軍

項燕大軍撤走,那些被大水圍困在高地的楚軍就只能做俘虜了。

要俘虜這些楚軍並不困難,秦軍只需要駕着木筏將高地一圍,然後亮一亮手中的青銅劍也差不多了。

其實這情況楚軍要抵抗起來十分容易,甚至可以說穩贏,畢竟他們纔是腳踏實地的一方而且兵力還多得多。

問題在於抵抗是否還有意義:

高地雖然暫時安全但沒有足夠食物,繼續堅持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如果沒有援軍唯一的活路就是投降,抵抗反而成了自掘墳墓。

楚軍當然不願意選擇這條路。

甚至還有被凍得、餓得受不了的楚軍期望着秦軍來將他們“俘虜”。

所以,秦軍與其說是去作戰的還不如說是去救人的。

一來二去秦軍就習慣了,再去“作戰”時直接就多拉了幾個木筏,然後衝楚軍喊一聲:

“要降的便來,不降的原地待着!”

這方法倒好,都不需要耗費兵力剿滅了,楚軍個個解下裝備丟下武器聽憑秦軍吩咐,甚至出現幾名秦軍便俘虜數百楚軍的情況。

大梁城內是一片歡騰,兵士們每帶回一批俘虜總能在軍中掀起一片歡呼。

至於魏國軍民……他們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這其中魏呴功不可沒,他這段時間一直對魏國軍民痛陳利害。

軍民們想想之前在魏王假手下也的確是生不如狗,現在能這樣成爲中原第一強國秦國制下又有什麼不好?

於是也就半推半就的接受了。

邯鄲這邊,嬴政那叫昂首挺胸、意氣風華。

此時的他雖是因趙地危險不敢田輕易出帳暴露身份,但思維早就飄出帳外構想美好藍圖了。

這一仗可以說是爲秦國打開了一個大好局面,它不僅解決了各種危機還反將了楚國一軍。

嬴政總結了以下幾個好處:

其一:擊潰楚軍數十萬大軍使其死傷慘重,楚軍在元氣大傷後在將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無力出兵,於是秦就得到了難得的喘息機會。

其二:穩定了秦軍在這一帶的統治。

這方面主要是在心理震攝上:

如果此仗秦軍敗了,那麼趙、韓、魏等國便會紛紛起兵作亂,正所謂牆倒衆人推,且推起來還相當起勁並齊心協力,於是這牆就更易被推倒。

然而,百姓要是知道這牆推不動就是另一回事了。

此仗秦軍勝了,就是告訴百姓秦國這面牆還沒到倒的時候,於是也就沒人願意去當“出頭鳥”。

其三:魏國納入秦國的版圖便將北面趙國三郡以及南面的韓國連成一片將邊境線拉直。

這不僅使秦國更易防禦也使秦國更易進攻。

更易防禦不只是地理上,更因爲這邊境線拉直至少爲秦國省下原本佈置在魏國彎曲邊境的五萬秦軍。

此時正是秦軍用兵緊缺的時候,尤其邯鄲三郡變成一大弱點。

省下的這五萬秦兵往邯鄲一調……懸在嬴政心頭的一塊大石也就放下了。

至於更易進攻就不用多說了,魏國的位置地處六國中央且水網密佈水利灌溉系統十分發達,往後它毫無疑問就是進攻楚、齊兩國的糧食補給基地。

此時的六國裡韓、趙、魏已先後被滅,燕、代又被打得半殘,剩下的就只有楚國和齊國。

這魏國不重要還有哪國重要?!

所以此仗可以說是神來之筆,將秦國因兵力不足、準備不足產生的所有劣勢化爲烏有,留下一片大好局面。

這自是使嬴政龍心大悅,開始做起一統中原這前人做夢都想做到卻沒做到的美夢。

這時親衛來報:

“大王,丞相李斯求見。”

嬴政想也不想就說道:

“見!”

這段時間秦國打下的地盤太多太快,嬴政需要一個人來治理。

而要說內政好手,那自然非李斯莫屬,所以嬴政就將他從咸陽調來。

李斯進帳就向嬴政拜倒:

“恭賀大王又下一國。”

“如今魏國已滅,我軍只需休養一段時日,便可發兵楚國報一箭之仇了。”

李斯不說齊國是有原因的。

這時秦國的戰略是穩住齊國也就是與齊國保持友好關係,所以全國上下都統一口徑不說伐齊的事,以免被齊國的探子聽了去橫生枝節。

另一方面就是齊國與楚國相比實在算不上什麼,不說也罷。

嬴政當然知道李斯這話的意思,他微微點頭道:

“丞相說的好,這魏國一下那楚國便不在話下了。”

“從今往後,還有誰能擋我大秦兵鋒?”

“統一中原亦是指日可待……”

然而李斯卻給嬴政潑了一盆冷水,他施施然朝嬴政一拜:

“大王,微臣以爲……此時便說‘指日可待’爲時尚早。”

嬴政奇道:

“丞相何出此言?”

“楚國經此一役已元氣大傷,且國內政局不穩不足爲慮。”

“而燕、代等國又不過是一羣宵小……”

李斯回答:

“微臣所憂正是那楚國。”

嬴政“哦”了一聲:

“丞相以爲楚國還有能力抵擋我大秦兵鋒?”

李斯拜道:

“大王,大梁一戰雖以我軍大勝告終,但卻有幾分僥倖。”

“尤其還暴露出我軍一個弱點:不善水戰。”

“而楚國自秦淮以下更是湖泊衆多水網密佈。”

“到時楚國再以水軍之利與步軍協防,大王以爲我軍該如何取勝?”

這一問就把嬴政給難住了。

李斯這番分析很有道理,秦軍進攻魏國時就吃了水網和楚國水軍的大虧。

這要是往楚國進攻……那水網就是比魏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且魏國水網還有許多是人工開的小溝小渠,而楚國那淮河及長江水系那些支流及湖泊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文更復雜通航能力更好。

這就意味着更有利於楚國水軍作戰,到時秦軍不可能再來一次水攻滅楚吧!

嬴政想着不由眉頭大皺,問:

“如此,丞相可有解決之法?”

李斯回答:

“爲今之計,微臣以爲只有早做準備。”

“我等應乘早訓練一支水軍。”

“到時南下攻楚纔不至無所適從!”

(本章完)

第474章 西北第365章 原料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235章 伏擊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69章 一己私慾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432章 道民君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460章 聯軍第195章 力量第324章 補貼第510章 聯盟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221章 回師第352章 心態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307章 索箭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385章 保命第148章 辦法第512章 訓練第73章 榨醬面第503章 選擇第297章 牀弩第25章 心在滴血第383章 使者第411章 信第46章 不世功勳第310章 遷民第406章 騎軍第525章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500章 接敵第534章 馬店第123章 探子第29章 兒女私情第409章 火炮第88章 論農第398章 肅州第473章 分裂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7章 除非……第285章 議和第220章 撤軍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325章 騎軍第542章 補給第120章 承功第36章 暗箭難防第534章 馬店第152章 破冰第87章 翻車第399章 三危山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18章 售賣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104章 好奇心第11章 上坡下坡第433章 復國第53章 軍心第91章 代田法第19章 爲師老了第89章 以農治國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48章 定滑輪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403章 月氏王第364章 偷師第210章 拉攏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397章 丘就卻第37章 借刀殺人第421章 巫術第300章 牀弩兵第60章 賄賂第338章 人才第191章 點兵第463章 馬鐙第59章 工師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232章 補給第206章 潰逃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182章 拍竿第525章第66章 凳子第58章 錦囊妙計第79章 挖坑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01章 炮戰第41章 福禍相倚第386章 屬國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506章 霍木桑
第474章 西北第365章 原料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235章 伏擊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69章 一己私慾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432章 道民君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460章 聯軍第195章 力量第324章 補貼第510章 聯盟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221章 回師第352章 心態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307章 索箭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385章 保命第148章 辦法第512章 訓練第73章 榨醬面第503章 選擇第297章 牀弩第25章 心在滴血第383章 使者第411章 信第46章 不世功勳第310章 遷民第406章 騎軍第525章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500章 接敵第534章 馬店第123章 探子第29章 兒女私情第409章 火炮第88章 論農第398章 肅州第473章 分裂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7章 除非……第285章 議和第220章 撤軍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325章 騎軍第542章 補給第120章 承功第36章 暗箭難防第534章 馬店第152章 破冰第87章 翻車第399章 三危山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18章 售賣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104章 好奇心第11章 上坡下坡第433章 復國第53章 軍心第91章 代田法第19章 爲師老了第89章 以農治國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48章 定滑輪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403章 月氏王第364章 偷師第210章 拉攏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397章 丘就卻第37章 借刀殺人第421章 巫術第300章 牀弩兵第60章 賄賂第338章 人才第191章 點兵第463章 馬鐙第59章 工師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232章 補給第206章 潰逃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182章 拍竿第525章第66章 凳子第58章 錦囊妙計第79章 挖坑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01章 炮戰第41章 福禍相倚第386章 屬國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506章 霍木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