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點兵

第191章 點兵

魏呴說的有理有據不由沈兵不信。

其實,更重要的還是之前魏國百姓爭相歡迎黑甲軍那一幕影響了沈兵。

那些可是百姓自發組織的,沒有秦軍逼着他們也並不全是黑甲軍眷屬,相當一部份是毫不相干的百姓。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魏國民心已經轉向秦國。

這對於沈兵來說有些難以想像,因爲速度有些快,一時還沒來得及適應。

後來想想,沈兵覺得這也正常。

首先,最重要的是這不是與外族而是中原內部的戰爭,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從來都不明顯,尤其是對於尋常百姓而言更是如此。

其次是魏王假不仁,便如之前所言,大王不仁民心更易轉向。

再次就是從春秋時期開始到現在中原各地已彼此征戰數百年,百姓已迫切希望統一、希望和平、希望止戰養息。

而此時的秦國是最有希望統一中原。

秦國在統一中原前的以法家治國的做法和精神還是很受百姓歡迎,這制度相對於其它六國而言更公平,同時也給了百姓進入上層貴族的機會,於是當然更受百姓擁戴。

所以秦朝只短短14年便宣告滅亡着實可惜。

有句話叫“大亂之後必有大治”。

自春秋起長達數百年的大亂,一旦統一全國上下都不想打仗都想種田好好過日子。

偏偏統一中原後嬴政又性情大變亂搞一通,再加上秦二世在趙高的控制下又胡作非爲,於是本應出現“大治”的局面卻成了“官逼民反”。

於是“大治”就出現在漢朝。

假如這些都沒出現,那“大治”豈不應是秦朝?

眼前這魏國軍民也是中原百姓,潛意識中也有“大治”的願望,民心會這麼快就轉向秦國也不奇怪……

想通這層道理,沈兵這邊就下了決心。

他對楊端和說道:

“將軍,屬下認爲我等該從二十萬降兵中選出十萬精兵。”

“如此我軍方可攻楚。”

楊端和想想也覺得沒有其它選擇,只得點頭表示同意。

不過這些事卻不是他們能決定的,最終還需要嬴政點頭……這可是十萬大軍的事,沒有嬴政同意誰敢擅自作主?怕不是要反了?

楊端和與沈兵還以爲此事是難上加難。

因爲就連楊端和與沈兵都心存顧慮,嬴政又豈會輕易答應?

沒想到幾天後嬴政那得到的答覆卻是:

“有整訓黑甲軍且大敗楚軍之先例,寡人以爲此舉可行。”

“上將軍可依戰時所需自行點兵整訓!”

楊端和與沈兵不知道的是,多疑的嬴政當然是信不過這些魏降兵。

但轉念一想,這是沈兵提出的建議……神仙派來助他的還能有錯嗎?

於是甚至沒有與其它人商量,大筆一揮就同意了。

楊端和見此不由喜出望外,當下就讓沈兵去點兵。

沈兵目瞪口呆,趕忙拱手道:

“上將軍,屬下只是建議,未曾說過要統領此軍。”

“何況屬下還要指揮黑甲軍……”

沒想到楊端和想也不想就回敬了一句:

“魏降兵上下早已把你當作恩人。”

“何況你還有成功整訓黑甲軍的先例,不由你來統領又由誰來統領?”

沈兵一聽這話還真有道理,於是只能灰溜溜的點兵去了。

是時降兵正在城外的泥濘中艱難的挑土築路,見沈兵和魏呴前來便紛紛停下手中的活朝他們投來期望的目光。

也難怪他們會這樣。

沈兵之前就從他們中選過兵,而且選兵後還成功組建了黑甲軍甚至打敗楚軍立功晉爵。

他們原本就是兵士,原本就該在戰場上與敵拼殺建功立業。

誰又會想繼續呆在這做苦役?

誰又會願意在這餓死、累死、凍死?

他們或許不怕死,但卻怕這種毫無尊嚴的死。

便是傳回家裡聽着都是兩回事:

一種是某某在工地餓死。

另一種是某某在戰場戰死……

雖然都是死,但前者是受盡屈辱含恨而死,後者卻是光宗耀祖自豪的死,甚至還能給家人帶來爵位和田宅,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沈兵朝魏呴點了點頭。

魏呴恭謹的朝沈兵拱了下手,然後用激動得發顫的聲音說道:

“校尉受大王之令前來點兵十萬,願隨我等從軍者,列隊待點!”

降兵們不由暴出一陣歡呼。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

“多謝校尉,多謝左校尉!”

接着衆降兵的歡呼很快就變成一片感恩聲,其中更是有人跪地磕頭,也有人放聲痛哭。

這一刻,沈兵就知道自己的決定沒錯了。

魏呴是對的,降兵其實早就有歸秦之心了,只是身爲魏兵沒有很好的機會而已。

想了想,沈兵又不由暗歎一聲。

此次他只能點兵十萬,這也就意味着……還有近十萬降兵要繼續做苦役。

這十萬人要想有出頭之日就難了。

原因很簡單,被挑了幾次剩下的就意味着是老弱的兵士……魏軍戰力不濟,這樣的兵士不在少數。

秦軍雖是憑軍功晉爵,但也不養無用之人。

就像循……

沈兵一想起此時的循不知在何處受苦,不由黯然神傷。

自從來到這世界,沈兵已努力將自己僞裝成一副堅強的樣子,但內心深處依舊會被某個不經意的聯想刺痛。

點兵這事自有魏呴處理。

沈兵不過半個時辰又被楊端和叫了去。

楊端和拿着份竹簡面帶驚慌的說道:

“校尉,剛收到大王信件。”

“大王問我等有何攻楚方略?何時出兵攻楚?”

沈兵被這話給震驚了。

這“何時出兵”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在催促他們發兵了。

不是要等到明年開春再出兵嗎?

這時候就在問何時攻楚了?

這降兵還沒點完還沒整訓呢!

卻原來是這嬴政先後順利的拿下趙、魏兩國又大敗燕、代聯軍後就有些飄飄然了。

其實這只是一部份原因。

飄飄然之外還帶有“寡人有神仙相助命中註定能統一中原,又何須怕那牛鬼蛇神”的想法……

於是早些出兵不就能早些滅楚進而一統中原了嗎?

他嬴政已迫不及待的要看到這一天了。

(本章完)

第117章 興致寥寥第9章 矛盾第393章 肅州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83章 水戰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64章 選擇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150章 使節第476章 勸降第123章 探子第254章 突圍第541章 姑師第371章 控制第45章 恩威並施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375章 野人第272章 動搖第542章 補給第73章 榨醬面第60章 賄賂第357章 勇氣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7章 以逸待勞第454章 大將軍第18章 主動防禦第227章 反攻第330章 重點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27章 矛盾第481章 試探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346章 騎軍第416章 方略第92章 家書第544章 真相第517章 文明第414章 炮彈第137章 圍城第80章 薄禮第532章 西域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66章 出兵第536章 龜茲王第113章 軍糧第544章 真相第511章 火繩槍第224章 叛秦第174章 親衛第82章 許應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48章 聯軍第142章 大水第475章 龍城第313章 紡織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326章 命令第252章 消息第218章 騎射第126章 水網第382章 獵人第274章 失衡第13章 睚眥必報第201章 鴛鴦陣第56章 北地騎兵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33章 王柏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167章 良商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105章 真相第441章 問題第514章 訓練第535章 先機第502章 騎戰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414章 炮彈第75章 樂趣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506章 霍木桑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501章 炮戰第511章 火繩槍第416章 方略第544章 真相第246章 圍城第472章 交鋒第158章 騎兵第73章 榨醬面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274章 失衡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66章 礦第288章 請降第79章 挖坑
第117章 興致寥寥第9章 矛盾第393章 肅州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83章 水戰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64章 選擇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150章 使節第476章 勸降第123章 探子第254章 突圍第541章 姑師第371章 控制第45章 恩威並施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375章 野人第272章 動搖第542章 補給第73章 榨醬面第60章 賄賂第357章 勇氣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7章 以逸待勞第454章 大將軍第18章 主動防禦第227章 反攻第330章 重點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27章 矛盾第481章 試探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346章 騎軍第416章 方略第92章 家書第544章 真相第517章 文明第414章 炮彈第137章 圍城第80章 薄禮第532章 西域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66章 出兵第536章 龜茲王第113章 軍糧第544章 真相第511章 火繩槍第224章 叛秦第174章 親衛第82章 許應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48章 聯軍第142章 大水第475章 龍城第313章 紡織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326章 命令第252章 消息第218章 騎射第126章 水網第382章 獵人第274章 失衡第13章 睚眥必報第201章 鴛鴦陣第56章 北地騎兵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33章 王柏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167章 良商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105章 真相第441章 問題第514章 訓練第535章 先機第502章 騎戰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414章 炮彈第75章 樂趣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506章 霍木桑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501章 炮戰第511章 火繩槍第416章 方略第544章 真相第246章 圍城第472章 交鋒第158章 騎兵第73章 榨醬面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274章 失衡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66章 礦第288章 請降第79章 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