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八百年
242?穩打
自治區這種不急不躁的穩步推進方式雖然讓軍方很是不滿,但是發不發動戰爭,並不是軍人說了算的,再加上有孫陽在前頭頂着,卻也是相安無事,穩紮穩打一向都是自治區的政策。
由於採用了三級式的勞動管理手段,使得勞工營也是安穩之極,雖然偶爾也會有一些逃跑的蒙古俘虜,但是成功率並不高,更何況,爲什麼要逃呢?雖然在勞工營幹着苦累的活,但是在吃穿方面,可是從來都沒有虧待過他們,二三級軍糧隨便吃,足可以吃得飽,但是要想吃好可就不容易了,必須要有突出的貢獻,才能吃上幾頓美味的大餐,幾十萬的勞工營所過之處,就如同蝗蟲過營,留下大量的銀錢,購買了大量的生活物資,可以說勞工營走過哪裡,哪裡就會小發一筆。
在這種情況下,逃跑的俘虜或是一起想要起事的俘虜就變得少之又少了,畢竟蒙古人整合的時日不長,不像中原的漢民族,數千年的繁衍,早已經形成了一股向心力,這些蒙古人成立的時日還不長,根本就沒有什麼國家民族的觀念,只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此時在他們看來,自治區的護就是強者,被強者控制甚至是奴役,都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雖然自治區並算不上是奴役他們,至少吃得飽穿得暖。
說實在的,孫陽也確實是在打着這些俘虜們的主意,這此俘虜勞工使用起來成本極低,特別是一二級勞工營,幾乎沒什麼工薪的支出成本,只有材料成本而已,在這裡就省下了一大塊,所以孫陽必須要趁着手上還有大量的俘虜勞工的時候,儘可能的壓榨着他們的價值,儘可能的利用這些數以十萬記的勞工先給自治區乃至於大宋打下一個很好的底子,一個堅實的底子,而交通無疑是重中之重。
這與真正的交通經濟無關,甚至自治區只要原材料供應得上,還可以修建上幾條用不上的公路在那裡擺着看着,先把底子打好了再說,若是等到以後自治區真正的發展起來了,沒有俘虜勞工了,或是需要奴隸走私的時候,那時候成本和血腥程度可就大了,麻煩也要多得多。
正好趁着現在有大量的蒙古俘虜在,他們給大宋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正好用勞動來彌補他們的罪行,一向講究仁義道德的大宋讀書階層,竟然也沒有出聲,竟然也沒有發表什麼讓孫陽難堪的言論,其實他們心裡也是羨慕妒忌恨呢。
就在自治區拼命的調集勞工,甚至革命軍還從草原抓獲了大量的反革命份子,足足十餘萬充實到了勞工營當中,拼命的趕建各種交通設施的時候蜀中的公路在犧牲了數萬蒙古一級勞工營的俘虜之後,終於修通了。
這條一直修到了蜀中腹地的一級公路穿山越嶺,走過無數複雜的地形,甚至動用了大量的火藥,甚至包括一部分新式的,大威力的火藥用來開山劈石,就因爲這條蜀中公路,甚至一度讓軍工的火藥用量都不得不被迫減少,同時也幸好這種水泥板鋪成的公路還算是簡單,製造起來也容易很多,在數萬蒙古俘虜死亡的情況下,終於修通了,直達號稱天府之國的蜀中腹心。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將不再是神話,一級公路甚至可以讓馬車一路跑起來,也使得自治區和大宋對蜀中的控制變得更加容易起來,商業行爲依託着這條一級公路,一下子就繁榮了起來。
這條一級公路的修通意義並不僅僅是經濟和政治上的,還有軍事上的,隨着公咱的修通,大量的軍事後勤物資成批成批的轉運來,兩個師的精銳部隊也開了進來,對蒙古殘餘小部隊的打擊一下子就變得嚴厲了起來,徹底的將蒙古人的勢力趕到了雲貴高原或是吐蕃的藏區。
這其中,李志功不可沒,李志原本就是沒名沒份的一名蜀是抵抗軍的將領,自從護出兵蜀中,將蒙古人打出去,收回天府之國之後,李志就面臨着兩個選擇,一是進各方面在宋禁軍系統內,成爲一名小小的將領,而另一個選擇就是加入護,護也有意組建一支川軍團,一支適應山地做戰的部隊,而李志承着自治區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進行軍事援助的情,加入了護。
在長安軍校進行了爲期半年的學習之後,走馬上任,成爲了一名少校,帶領着一個營的人馬,這一個營除了副職之外,清一色是從蜀地的抵抗軍當中挑選出來的優秀士兵,拿着護同級的軍餉,使用新式武器,分批做戰。
他們能夠在最困難的時候,與蒙古人打得有聲有色,現在鳥槍換炮,裝備精良,又有護經驗豐富的教官進行重新整訓,實力有了質的飛躍,而且現在他們面對的也不再是那引起蒙古大隊人馬,而是清理殘餘敵人,扛着幾十斤重的小炮,揹着步槍漫山遍野的跑,零零散散的俘虜抓了不下數千人之多,幾乎將蜀地的蒙古人一掃而空。
李志因爲戰功卓越,被孫陽親自授予七階勳章當中的第四階鐵血之士勳章,別看僅僅是第四階,現在只有第二階勳章四大戰鬥少將才有獲得,就連孫陽自己都沒有勳章,第三階勳章更是空白,自治區的勳章沒有那麼好獲得的。
李志已經是人到中年了,可是當他捧着這枚以銀和寶石製成的精緻勳章時,忍不住熱淚盈眶,釣魚城下,不知埋了多少壯士屍骨的軍墳之前,李志雙手捧着勳章,將它與壯士屍骨一起埋葬,哭得痛不欲生,幾十年的拼殺,蜀地幾乎要被清殺一空,現在,終於翻身了,終於,蜀地還是蜀中的人蜀地。
自治區一步步穩步的推進,讓蒙古人心驚不已,西南一帶的蒙古人被分成了兩塊,一塊仍然固守在大理、安南一帶,而另一部分,徹底的被趕上了青藏高原的苦寒之地,中原腹心地帶,黃河長江流域,幾乎再無戰亂之憂,在自治區與大宋的大力投入之下,已經隱現繁榮之態了。
而對自治區這種步步推進,步步爲營的做戰方式,蒙古人的壓力越來越重,鈍刀子拉肉還不如直接一斧頭剁下來,特別是現在南北無法呼應,東西無法照應的情況,曾經幾乎征服了全世界的蒙元帝國,現在已經隱現末日之象。
蒙元之所以能夠踏上征服世界的腳步,甚至縱馬非洲大草原,固然是蒙古人英難善戰,但是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蒙古人進入大宋,從富庶的大宋掠奪了大量的財富,正是這些財富支撐着他們踏上征服世界的腳步。
現在自治區橫空出世,護強勢出擊,幾乎擊垮了蒙元近半的有生力量,再加上草原自由革命軍的折騰,更是讓蒙元四處起火,沒有了來自大宋的財富支持,在西方的蒙古人也是舉步維堅,再加上內鬥頻頻,使得蒙元帝國已經是搖搖欲墜,現在護東部戰區一再的推進,隨時都可以兵臨大都城下,着實讓蒙古上下爲之緊張不已,四處調兵,意圖與護進行最後一點,就這麼退出中原,蒙古人真的不甘心,見識了中原的花花世界之後,誰還願意再回草原放羊去。
隨着自治區實際控制區域的變大,雖然四處投入,還沒有產出,但是也不過就是幾年之間,而現在自治區面臨着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擴不擴軍的問題。
護走的是精兵體系,現在現在爲止,四大戰區再加上中央警備軍,真正的戰鬥人員也不過才四十萬,雖然有百萬大軍,但是除了正規軍之外,都是不參與斗的後勤兵員。
而護毫無疑問就是一支用銀子堆積起來的部隊,無論是兵員訓練還是後勤補給,都消耗極爲嚴重,軍事經費有一大半都花在這方面了。
現在地盤增大了,特別是東南兩個戰區,東部戰區已經一直延伸到了黃河入海口處,南部戰區也一直防禦到了高原之下,在這種情況下,兵力已經是捉襟見肘了,甚至在一些稍微顯得不重要的地方,也只有一個營,或是一個連在駐守而已,精兵也不是這麼個精法。
護的軍事體系很是奇怪,實行的是終身制與募兵制兩種制度,正規的戰鬥兵屬於終身制,都是最精銳的部隊,兩三年就退役實在是可惜了,所以一般都是年齡不超過三十五歲,只要體力允許,都可以一直服役,如果不能轉成軍官,則成職成士官,五級士官足夠升的,所以現在在護的軍事體系當中,士官佔據了絕大多數,普通的列兵已經成爲了稀有動物。
而且這些精銳的老兵,一般服役五年期滿,可以自願退役,但是一般人還無休止就不願意退役,雖然當百姓的生活也不錯,可是當兵當習慣了,特別是在護大力培養軍人榮譽感的情況下,更沒有願意離開軍營了,除非是特殊情況,比如家中無子,需要兒子盡孝的,或是爲親人守孝等原因纔會退役。
而募兵制則屬於後勤保障兵種,一般是在新兵訓練營進行爲期三個月的訓練就可以上任了,兩到三年一退役,一來可以全民練兵,二來也可以讓正規軍有一個補充,當正規軍有了損失,會從後勤兵種當中挑選一些有能力的士兵在自願的前提下補充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