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擴軍進行時
244擴軍進行時
就以上問題,後勤部很是年青,卻一直都未曾成親嫁人的後勤副部長陳施洛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正規軍的擴軍,後勤部隊完全可以保持現狀,隨着道路交通的完善,各種大型車輛的使用,還有各種裝載器械的一一佈署,使得後勤轉運工作變得輕鬆了起來。
陳施洛只舉了一例子,例如現在後勤物資在轉運上,已經不再是散貨裝車了,而是使用了木製的大型集裝箱,直接在後勤倉庫在地面進行裝箱,然後用吊具向車子上一吊裝,拉着就可以走,大大的減輕的勞動量。
陳施洛用最詳細的數據來說話,以後勤部隊現在的轉運保障能力,六十萬的後勤部隊,完全可以撐得起同等數量的做戰部隊後勤保障工作。
而且一旦發生戰事,並不是所有的部隊都要外出做戰,還有一部是防禦部隊,有完善的交通,後勤部隊完全可以以少量的人員就保證他們的後勤補給,可以抽調出大量的人員對外出做戰部隊進行後勤轉運。
這一次的軍政大會從來都不是某一個人說的算,是需要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從行動部隊的意見,到後勤部,再加掌管着資金流向的財政部等,甚至連教育部也要考慮到自身的利益,是否會有大批的資金被調走。
而且直接有人要調用軍事預算,軍事預算還剩下兩千萬貫之多,用來擴張部隊雖然不夠,但是卻也可以填補很大的一個大洞了,孫陽雖然在這場大會當中就沒打算說話,但是仍然動用一票否決的權利給否決了,開什麼玩笑,軍事預算那是能隨便亂動的嗎?那是要打仗的時候才能調用的專項資金,自治區再困難的時候,也沒有動過軍事預算的那份子錢。
經過長達十餘天的反覆開會論證,最終還是訂下擴軍的計或,將四十萬正規做戰部隊擴張到六十萬,這也是自治區財政目前能夠承受的極限了,民間還欠着數億貫的債務呢。
第一次軍政聯合大會終於成功的落幕了,雖然商討的這點事在一部分看來,根本就不算什麼事,一聲令下,直接擴軍就完了嘛,誰心裡還沒個數,但是在意義上,這卻是打開了自治區全民參政,實行交叉管理監督的先河,意義之重大,絕對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之外,必然要記得史書當中。
大宋對自治區的管理方法越來越看不懂了,不過那種投票的簡單方式卻得到了大宋方面的響應,朝堂之上,遇上什麼難以解決的事情,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員,每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哪怕是出了婁子,也不再是一個人扛,挺好挺好。
新擴張的軍隊將會從後勤部隊進行補充,在自願的情況下轉職成職業士兵,這不是簡單的成建制的轉換角色,而是要進行考覈,只有優秀者纔可能可入正規軍的作戰體系,或者是擁有一技之長,一時之間,各處軍營都有士兵在提交轉職報告,而這些自願的士兵將由四大戰區派出的參謀團進行聯合考覈,他們轉職只能成爲士兵,最多就是士官,而軍官還輪不到他們,至少也要經過幾次大戰纔有可能進行升職。
隨着部隊的擴張,部隊也需要進行整編,這只是軍方的事情了,經過由孫陽所參與的軍事擴大會議上,決定四大戰區不變,但是戰區的主要駐守地都要推進了,西方戰區是不變的,但是其未來幾年的戰略就是滲透,儘可能的將軍事力量向西滲透,儘可能的使用和平和震懾手段拿下西部,把勒格圖的西方几乎獨立的地區盡數拿下。
而東方戰區則推進到石門至海岸一線,東方戰區的防禦線更長,不但要防北,南部也需要駐紮一定數量的部隊,所以東部戰區需要增加人手,達到二十五萬人的規模。
而北方戰區則需要再次向北移動,一直移到北部的白雲礦場以北,擴大自治區在劃原的影響,甚至輪換到北方戰區的劉基提出直接將北方戰區的重點移到貝加湖畔去,只不過這個距離實在是太遠了,一下子深入這麼多,有些得不償失。
而南部戰區則推進到蜀中地帶,在原來的兵員的基礎上,新增加了兩個山地步兵師的編制,主要還是以蜀地居民主要兵源。
如此一來,主要做戰力量幾乎都要遠離了長安中心,長安原本只有一個警備師,由各部的精銳進行輪換駐守,現在由於各主要戰區離得太遠,所以中央警備師從一個增加到三個全滿編的師,達到四萬到五萬人的規模,在長安城外駐紮防禦,同時也俱具着對各處進行支援職責。
自治區護國軍的擴張,不但讓蒙古人緊張之極,同時就連大宋都是心驚不已,反對之極,只不過護國軍現在根本就不歸大宋所屬,只服從自治區總參謀部的軍令,所以大宋針對於護國軍四大主戰中將所下的聖旨,根本就是個笑話,也只有郭破虜才稍微客氣的回了一封信。
孫陽也不想過度的刺激到大宋方面,所以親自寫了一份萬言奏摺遞交了上去。
說來也奇怪,孫陽的身份在大宋方面看來是極爲尷尬的,雖然自治區的創立,孫陽是區長,算是自治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但是大宋方面卻只給了林子善這個行政院長一個三品的實職,四大主戰中將都各有封號,都屬於三四品的武裝,而且還有差遣,都屬於實職,不是說着好聽的。
可是孫陽到現在還是當初護國軍初建時的五品官職,有鑑於此,自治區的很多官員都拒絕接受大宋方面的官職封賞,但是接受也可以,自治區並不干涉這個。
孫陽對這個也不在意,哪所你在自治區封個王出來,他也要能行駛職責才行啊,隨着自治區的發展,孫陽刻意的放權,自己逍遙自在了,同時也利用這種方式將自治區上下綁到了一起,根本就不是策封幾個人就能把自治區拉走的,哪怕把所有的官員都策封了,所有的將領全都拉去了,可是真正的兵權可是在基層軍官的手上,將領再多也沒有用,大宋折騰來折騰去,自治區還是那個自治區,根本就沒有什麼改變,而且所有的政策也僅僅是到與大宋深度合作爲止,大宋對自治區處於一種控制與非控制之間,很是奇怪,讓大宋統治階層怎麼也無法看清自治區的運轉方式。
正是因爲這樣,所以孫陽的身份纔得到了默許,不默許也不成了。
本來孫陽都沒有資格上奏摺的,但是一向很少遞交這種大宋奏摺方式的孫陽突然來這麼一份,誰敢攔着?非但不敢攔,還要用最快的速度送交上去。
在這份厚厚的奏摺當中,孫陽詳細的說明了護國軍的身份與作用,護國軍是一支國軍,而不是私軍,更不是一家一姓的軍隊,護國軍保護的是華夏,而不是某一個王朝某一種人,包括他孫陽自己,護國軍打的是國仗,不參與地方爭鬥,也決不會干預政事。
甚至膽大包天的孫陽還拿出當年的陳橋兵變來說事,若是有人再次做出這種兵變來,黃袍加身稱帝,只要能夠讓百姓過上好生活,從理論上來,護國軍也不會干涉,護國軍辦對外,不對內。
只是孫陽越是這樣解釋,就越是讓大宋方面緊張,大宋自立國以來,以文御武已經達到了極致,沒有人喜歡有這麼一支強大的,足以顛覆任何政權的軍事力量遊離在自己的控制之外,只不過現在形式比人強,就算是他們再不情願也沒有任何的辦法,除非可以發動大軍徹底的打敗護國軍,只是,現在護國軍兵鋒正盛,把蒙古人都打得龜縮了回去,大宋的軍隊怎麼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就連大宋的第一儒將文少莊都說了,護國軍,天下第一兵鋒也,可見護國軍兵鋒之強。
護國軍的軍事擴張,讓蒙元也是心驚不已,幾乎將所有的精銳部隊都擺到了大都以南,接近到了石門以東到沿海的一線,東部一點也不平靜,護國軍的公路以戰時的速度拼命的搶修着,一支支的部隊不停的調動着,不時的還會發生一點局部衝突。
護國軍正值擴軍之際,局部衝突都是以新兵爲主,而且打得很剋制,避免發生全面戰爭,而蒙元也不敢在損失慘重之後再發起大的戰事來,雙方就這麼膠着對峙。
護國軍的這種態度,讓蒙元漸漸的長出了一口氣,將部分精銳調向草原,意圖撲滅**軍在草原上折騰出來的一處處火種,只不過**軍現在也學奸學滑了,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四處跑,四處發起**來,打土豪分牛羊這一手玩得爐火純青,着實把蒙古人折騰得不輕,實在打不過的時候,就向自治區的草原範圍內一鑽,北方戰區的大部隊出動接應,讓蒙古人一點脾氣也沒有。
穩定,蒙古人也需要穩定,甚至派出使節團與自治區進行接觸,通過大宋是不行了,大宋的政令在自治區很難行得通,一個高度自治的區域,有着自己的行爲準則,所以必須要與自治區進行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