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一杆旗號

王韶在青唐幾年,他的折騰本事絲毫不在王寧安之下,而且又能折節下交,屈身下士,許多吐蕃的部落首領都跟他稱兄道弟,好的穿一條褲子。

就像王寧安學不來趙宗景的親民做派一樣,他也學不來王韶的人格魅力。

這傢伙能讓兩個頭一天還動刀子的部落,轉過天在一起喝酒吃烤羊肉,跟兄弟似的。靠着這些手段,王韶在青唐如魚得水。

觀察西夏的情況就會發現,12個軍司,其中六個放在了橫山一線,對抗大宋,三個放在東邊,應付遼國,三個放在河西走廊,一直到西域一線。

顯然,西夏的重兵都是用來對付大宋的,在青唐方向,他們雖然經常交戰,但是西夏卻沒有把青唐當成主要對手。

青唐這邊,有羌人,有吐蕃人,西夏也有。

他們之間,是剪不斷理還亂。

王韶經營青唐之後,大力收買青唐的部族,然後利用他們,去影響西夏境內的親戚,勸說他們投降大宋。

這是王韶的努力。

而王寧安呢,一直就沒斷了算計西夏。

殲滅鐵鷂子之後,他散播是李清出賣西夏,進而挑動西夏內鬥,讓他們針對漢人下手,同時蕃部也受到了波及。

接着是通西域商路,很多黨項貴胄,還有河西走廊的部族,他們翹首以盼,以爲大宋的商人過來,他們能大賺一筆。

結果李諒祚一意孤行,拒絕全面通商。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在大宋尚且要天翻地覆,放在西夏,更是乾坤顛倒,日月無光,要不是李諒祚作風強悍,手段狠辣,早就亂了。

但是接下來增加賠款,大宋和西夏全面開戰。

龐大的戰爭負擔都落在了西夏各部身上。

西夏本就是個搶劫集團。

在太平年景,跟着老大,有吃有喝,誰都願意服從命令,哪怕吃點虧也認了。可是眼下大宋越發強勢,跟着李諒祚,非但沒法喝湯,還要割肉放血,甚至把命都交上去,大傢伙心裡頭就越發怨恨李諒祚。

衆所周知,西夏最精銳的步兵是山跋子,他們有不少是羌人和吐蕃人,在過去的幾個月,戰死的山跋子就有7000人,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

李諒祚下達徵兵令,15歲以上的蕃部青壯都要去橫山和大宋硬拼。

各個部落都不傻,如果放在以往,征伐大宋,油水肥美,大家都搶着去,不讓去還有情緒呢!

可是這一次不一樣,大宋的強悍已經越發明顯。

鐵鷂子尚且不堪一擊,還有那麼多新式武器,幾十萬大軍,無窮無盡的糧草……捫心自問,去橫山打仗,根本是送死!

強盜集團就是如此,有好處爭着搶着,遇到了硬骨頭,立刻四分五裂。

西夏雖然立國幾十年,但是還改不了骨子裡帶的氣質,基因如此,無可奈何。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罷了,偏偏李諒祚還走了一步臭棋,他爲了賠款的事情,放兩萬宋軍進西域。

趙宗景帶着人馬在河西走廊路過,一路淨當冤大頭兒,善財童子,他是吃了虧,可是河西走廊的蕃部不這麼看。

原來傳說是真的,大宋果然比西夏大方,人傻錢多,沒見呢,青唐的那些吐蕃部落,各個賺得鉢滿盆滿,一堆窮棒子,居然穿上了絲綢,住上了豪宅。

呀呀呸的,我們差什麼?

憑什麼就挨餓受凍,還要把子弟交給李諒祚糟蹋。

乾脆反了算了!

此時,又冒出來一個老壞蛋,那就是野利遇乞,他陪着元昊創業,在西夏的人脈深不可測,哪怕荒廢了二十年,也不可小覷。

他就聯絡了一個羌人部落,首領名叫朱令凌,有部衆十萬人,非常想要投靠大宋。

……

說到這裡,也就明白了。

這十萬人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而是各種手段疊加,一大羣壞蛋努力的結果。

聽完了王韶的介紹,王寧安暗暗思量,他露出了笑容。

“子純,你沒有誇張吧?”

“絕對沒有!”王韶道:“其實除了朱令凌之外,還有幾個部落,都有心投靠,只是他們的人馬太少,沒法突破西夏的封鎖,我和他們約定,等大宋天兵一到,他們立刻起兵,倒戈一擊。”

這個消息又讓王寧安爲之一振。

其實這十萬人是個小事,真正重要的是西夏終於開始崩解了。

作爲一個靠着武力捏合到一起的帝國,根基是非常脆弱的。

匈奴、突厥,大遼,乃至以後的金國,蒙古……全都逃脫不了這個定律,崛起的時候,勢不可擋,可是一旦失敗,結果不是亡國那麼簡單,甚至會滅種的!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朱令凌部並非党項,而是羌人,還是非常龐大的一個部落。

他們忍受不了李諒祚,選擇投降大宋,也就是說,西夏國的外圍開始崩潰了,下面就是核心的党項各部,接着就是王室一族……會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着一個倒下去,最終徹底崩解。

王寧安一直擔心一件事,就是打敗西夏容易,可治理這麼龐大的幾千裡土地,對大宋來說,負擔太大了。

剛立國的時候,皇帝隨便一道聖旨,就可以遷移幾十萬人,填充邊疆,一點難度沒有。可立國百年之後,再想移民,朝廷就要拿出各種補貼,就要給足夠的好處,不然老百姓纔不會乖乖聽話呢!

不管古今,都是這個道理,要不然哪個國家剛建國的時候,就有釘子戶?當建國幾十年,上百年之後,釘子戶越來越多……以至於絆手絆腳,想要幹什麼大工程,都奇難無比。

古往今來,人都是這樣,沒辦法的!

可以預見,治理西夏,會比收復西夏,要難無數倍!

朱令凌部歸降,絕對是個好信號。

大宋可以利用羌人部落和蕃部,去掌控地盤,然後再徐徐移民,把河套平原都拿到手中……

王寧安的朋友和學生人才濟濟,趙宗景有匪氣,慕容輕塵有霸氣,王韶有魅力,蘇軾有才氣,呂惠卿陰險狡詐,章敦豪爽精明……這麼多人,甘心供王寧安驅使,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寧安的見識無人能及!

這不,仗還沒打完,他又想到了如何治理。

王相公,你的目光夠長遠的!

“既然決戰到了,不如就把朱令凌的歸順,作爲大戰的開始!”

王寧安下了決心。

王韶倍感振奮,忙說道:“朱令凌部現在胭脂山,他們要想歸降大宋,最近的路就是走祁連山,進吐蕃諸部,來到青唐。這條路雖然最近,但是也有上千裡。讓十萬老弱婦孺,奔行千里,實在是困難。王相公,我們必須安排人馬接應。”

“子純,你有什麼想法,直接說出來,不必吞吞吐吐。”

“是!”王韶理了理思緒,“王相公,朱令凌告訴我,現在李諒祚手邊能動用的就是兩千多鐵鷂子,重建之後,李諒祚捨不得投入橫山一線和大宋對拼,一直留在手邊,充當機動兵力。鐵鷂子赫赫兇名,無人不知。大宋不怕,可朱令凌怕啊!他希望大宋能派遣最強的人馬,去接應他們,安全脫險。”

王寧安微微一笑,“他是想要牆騎兵過去?”

“嗯!”

王韶道:“本來王寧宏將軍在青唐有3000鐵騎,可是這些人馬都在配合西域作戰,抽不出來。下官手裡,沒有足以抗衡鐵鷂子的騎兵,故此……”

話不用多說,王韶這是來搬兵的。

王寧安陷入了沉思。

說起來王家軍的精騎也不是無窮無盡的,王寧宣帶進西域一部分,王寧宏手裡一部分,王寧澤還有一部分。

這次爲了全面開戰,又把樑大剛和李無羈調過來。

現在幽州老爹手邊只剩下不到5000人。

也幸虧這些年把長城經營得固若金湯,其他騎兵也都訓練出來,不然連幽州都會出問題。

王寧安權衡再三,搖了搖頭。

“不行,大戰在即,我抽不出人馬,更何況就算有精銳,我也不會浪費在這十萬人身上!”作爲一個統帥,王寧安雖然不像慕容輕塵一樣,處處咄咄逼人,但是該心狠的時候,他可是不含糊的。

“子純,朱令凌投降是好事情,一定要促成。至於兵馬嗎?我沒有,旗號卻有一杆!”王寧安笑道:“如果他們真心投降,一杆旗號足矣!我相信他們會排除萬難,順利歸降的。”或許覺着太過冷酷,等了一會兒,又補充道:“再準備100副板甲,3000支騎槍,子純,你知道怎麼用吧!”

說完之後,王寧安也不等回答,就直奔裡面的屋子,王韶愣了一下,也連忙躬身告退。往回走的路上,王韶稍微思量,也就明白了,與此同時,他的後背也溼透了。

王寧安這是給了王家軍的旗號和武器,讓他們拿着去嚇人!

如果成功了,朱令凌就能安然無恙。

如果失敗了……反正都是蠻夷,王相公也不會真的在乎他們的生死,如果兩敗俱傷,或許會更好!

果然是慈不掌兵啊!

原來十萬人在王寧安的眼睛裡,不過值一杆旗號而已!

王韶頓了頓腳步,神色也變得絕然起來,大戰起,誰不是棋子?

能得到一杆旗號支持,就算是福氣了!

第1060章 火爆的議政會議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474章 猛士王韶第278章 糧倉和錢庫第1097章 皇帝爭奪戰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戰第827章 皇帝不好當第233章 收穫與凱旋第514章 拉官家下水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56章 我真是來刷聲望的第874章 引蛇出洞第70章 小奸商第168章 好奴才第711章 富相公栽了第785章 令人羨慕的于闐人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第974章 陽謀對陽謀第945章 3000萬貫第690章 損失很慘重第747章 文彥博的壞主意第149章 油鹽不進第974章 陽謀對陽謀第614章 真相漸明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1110章 去開封的火車票第525章 “錢”之新解第361章 廉頗不老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84章 真相大白第789章 哪個王家第483章 老師不好當第1088章 一病不起第103章 王寧澤的小書包第31章 悲慘的王大郎第117章 我叫蘇軾第356章 厲害了,我的皇第520章 高徒出名師第1123章 養兵不便宜第972章 我就是不想還錢第653章 太子的使命第1115章 強力肅貪第548章 新官場屠夫第272章 紈絝的價值第868章 改革從自家做起第308章 韓琦回來了第771章 厲害了,太子第410章 皇帝的意志第749章 大宋的文藝復興第464章 民變第1025章 寬夫兄,該談談了第593章 大宋好男兒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589章 雄心勃勃的趙禎第255章 皇帝的報復第1126章 全部罷黜第1116章 兒子也跑不掉第1024章 大宋的仁與威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1003章 被暗算的蘇軾第265章 醉翁之意第864章 試點很成功第1158章 除貪務盡第617章 趙允讓最後的底牌第386章 小皇子病了第395章 陪都第527章 古怪的拗相公第722章 窮則思變的宋相公第545章 戰爭有紅利第198章 面聖第341章 大熊的質問第884章 煤鐵聯營第947章 發飆第1089章 君臣父子第672章 王相公的引水妙策第76章 攜手合作第897章 分封與殖民第27章 棒槌王良珣第84章 真相大白第770章 皇帝的套路第609章 請立太子第597章 張開的包圍圈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314章 恐怖的汴京城第736章 要命的罪證第443章 名將凋零第948章 劉相公落網第444章 雄關如鐵,何懼胡兒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807章 龍體堪憂第484章 教育從吃飯開始第350章 無恥的王寧安第494章 要修改孔孟之道第500章 無恥的栽贓第954章 民心在我第36章 崔氏之死第458章 官吏表率司馬光第499章 錢曖的野望第694章 滅盡十萬兵的毒計第596章 一個老兵的選擇
第1060章 火爆的議政會議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474章 猛士王韶第278章 糧倉和錢庫第1097章 皇帝爭奪戰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戰第827章 皇帝不好當第233章 收穫與凱旋第514章 拉官家下水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56章 我真是來刷聲望的第874章 引蛇出洞第70章 小奸商第168章 好奴才第711章 富相公栽了第785章 令人羨慕的于闐人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第974章 陽謀對陽謀第945章 3000萬貫第690章 損失很慘重第747章 文彥博的壞主意第149章 油鹽不進第974章 陽謀對陽謀第614章 真相漸明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1110章 去開封的火車票第525章 “錢”之新解第361章 廉頗不老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84章 真相大白第789章 哪個王家第483章 老師不好當第1088章 一病不起第103章 王寧澤的小書包第31章 悲慘的王大郎第117章 我叫蘇軾第356章 厲害了,我的皇第520章 高徒出名師第1123章 養兵不便宜第972章 我就是不想還錢第653章 太子的使命第1115章 強力肅貪第548章 新官場屠夫第272章 紈絝的價值第868章 改革從自家做起第308章 韓琦回來了第771章 厲害了,太子第410章 皇帝的意志第749章 大宋的文藝復興第464章 民變第1025章 寬夫兄,該談談了第593章 大宋好男兒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589章 雄心勃勃的趙禎第255章 皇帝的報復第1126章 全部罷黜第1116章 兒子也跑不掉第1024章 大宋的仁與威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1003章 被暗算的蘇軾第265章 醉翁之意第864章 試點很成功第1158章 除貪務盡第617章 趙允讓最後的底牌第386章 小皇子病了第395章 陪都第527章 古怪的拗相公第722章 窮則思變的宋相公第545章 戰爭有紅利第198章 面聖第341章 大熊的質問第884章 煤鐵聯營第947章 發飆第1089章 君臣父子第672章 王相公的引水妙策第76章 攜手合作第897章 分封與殖民第27章 棒槌王良珣第84章 真相大白第770章 皇帝的套路第609章 請立太子第597章 張開的包圍圈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314章 恐怖的汴京城第736章 要命的罪證第443章 名將凋零第948章 劉相公落網第444章 雄關如鐵,何懼胡兒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807章 龍體堪憂第484章 教育從吃飯開始第350章 無恥的王寧安第494章 要修改孔孟之道第500章 無恥的栽贓第954章 民心在我第36章 崔氏之死第458章 官吏表率司馬光第499章 錢曖的野望第694章 滅盡十萬兵的毒計第596章 一個老兵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