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火德王立大宋(上)

崇元殿,大周皇宮正殿,是皇宮內最雄壯而輝煌的宮殿。十六顆硃紅浮龍圓柱,托起巨大的殿頂橫樑。與紫宸殿日常朝會所在地相比,這裡纔是大周最神聖之所在,新皇的登基大典,莊重的祭祀活動,盛大的舉國慶典,均是在此舉行。

此時,面北朝南的龍椅上坐着大周的小皇帝以及小符太后。下方,趙匡胤,範質,王溥,魏仁浦四人一致排開。最後纔是滿朝的文武百官。而韓旭排在了武將最後一排,靠近殿門之處。

原來趙匡胤率大軍從明德門進城,進城後直奔其禁軍公署---殿前司。軍校羅彥環等人將範質,王溥帶入殿前司。在禁軍校尉們虎視眈眈的軍刀下,這兩位老大人以趙匡胤答應善待小皇帝及太后爲條件,同意了奉趙匡胤爲帝的要求。

趙匡胤順水推舟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他需要這兩人來安撫汴梁城的百官。事實上,對於小皇帝和符太后,即使沒有這兩位老大人的請求,他也想好了善待這周世宗的後人。一來,是感念當年柴榮對自己的器重。二來,他想改變歷代新皇登基,屠盡前朝皇族的傳統,顯現其寬博的胸懷,柔統四海的決心。一句話,以德服人。

韓旭打了個哈欠,昨晚到現在都沒睡過。耳邊聽着翰林院官員囉囉嗦嗦的宣讀着什麼,不自禁的靠着柱子打起了盹。

這古代的儀式還真是麻煩,而且似乎級別越高,越繁瑣。老學究一口氣囉嗦了半天,似乎也不嫌累,說得是天花亂墜。其實意思就是一句話,那就是趙匡胤勞苦功高,天命所歸,而大周小皇帝該禪讓皇位了。

終於,翰林承旨陶谷說完後,從袖中取出自己擬寫的,由小皇帝蓋了玉璽的禪位詔書,交給了前朝進士,兵部侍郎竇儀,只聽竇儀宣讀道:

“天生丞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兼檢校太尉趙匡胤,稟天衆之姿,有神武之略……法堯禪舜……於戲欽哉,畏天之命!”

詔書宣讀完畢。

趙匡胤呆呆的望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心中卻一片空白。此時小皇帝和符太后相互攙扶着正從上面走下來,回內宮而去。直到宣徽使在其耳邊連呼三遍,這纔在衆人的服侍下,加上袞冕,一步一步的向皇位走去。

……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在趙匡胤坐上皇位的那一刻,當即三呼萬歲。

“衆愛卿平身。”趙匡胤微微做了個虛扶的手勢。多年來,久經沙場,戰功赫赫,原本他只想輔助柴榮蕩平這亂世,恢復大唐時代的繁榮昌盛。至少在一年前,這都是他心中的堅定所在。然而一步步的走來,卻沒想到自己竟然走到了這世間的最高位。興奮,激動,甚至還有點茫然,不一而足。紅色的臉龐因此而更顯黑色,雙手不由自主的緊緊握了握那金色的龍頭扶手。

殿上和殿下只有數十步之遙,然而兩處的風景卻有天差之別,對他來說,坐在這裡能看得更高,看得更遠。這數十步,是無數人想走,卻永遠也走不到的地方。

此時,常歡在趙匡胤的示意下手捧着聖旨,宣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歸德軍所在宋州,改國號‘宋’,紀元‘建隆’。

授石守信爲歸德節度使,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高懷德爲義成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

張令鐸爲鎮安節度使、馬步軍都虞侯,

王審琦爲泰寧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

韓令坤爲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

慕容延釗爲殿前都點檢、昭仕軍節度使,

趙普爲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

趙匡義加睦州防禦使,賜名光義,

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分別加侍中、司空、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均同平章事,

……

原御前侍衛韓旭,爲御前帶刀侍衛統領。”

……

趙匡胤登基,大赦天下。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本與趙匡胤相好,擁立之人,甚至是牆頭草,均得到封賞。而少數依然心懷故主,不肯出仕之人,自然罷官剝爵,貶爲平民。

……

文德殿內。

趙匡胤換上了明黃色的常服,端坐椅上。看着下面石守信,王審琦,韓令坤,趙光義等一干武將;範質,王溥,魏仁浦,趙普等一干文將,欣慰的點了點頭。大宋文成武略,何愁不能一統天下。

眼光向後,卻見韓旭又靠着柱子打起了盹。剛剛在崇元殿,即使隔着老遠,他就發現了靠着柱子打盹的韓旭。此時,不由搖頭苦笑,難道韓旭這傢伙對於柱子還真有特別的愛好?到哪都喜歡抱着個柱子?

事實上,他還真不知道要將韓旭其歸爲哪類?和這裡面的其他人相比,韓旭還真有點文不成武不就的樣子,然而正是這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傢伙,在此次的起事之中,做出了難以想象的成就。不說別的,就說他那天馬行空的黃旗加身,簡直是神來之筆。

但一見到韓旭那吊兒郎當的樣子,趙匡胤就不由心中不爽,這可是他登基的第一天,第一次論政啊,還特意將其招進了文德殿。原本韓旭資歷尚淺,他思索再三隻能將其放到了御前侍衛統領這個職位,還特意封了個正四品,也算是官升三級。

然而以韓旭功勞,封個殿前司都虞候都不爲過,原本心中還有點對不住的意思,此時倒也放開了心結,輕鬆了一點。於是,開口道:“韓旭,可知朕爲何招你入文德殿?”

此話一出,那些原本和韓旭交好的石守信等人,扭頭望了過去,見韓旭一副睡眼惺忪的樣子,一個個頓時捏着鼻子,暗自好笑,似乎就等着看韓旭的笑話。

然而對於範質,魏仁浦這些文人老狐狸來說,心中卻異常震驚。趙匡胤的第一句話不是事後安置,不是天下大事,而僅僅只是問一個年紀輕輕的侍衛統領。

不待韓旭回答,趙匡胤微微一笑,打趣道:“你說你和朕的這些文武大臣相比,你有何異常呢?”

韓旭連忙柔了柔眼睛,原本他也只是想閉目養神會,但卻沒想到一睡還真睡着了,就差點打起呼嚕。此時,趕忙定了定神,瞧着衆位大人那悻悻的目光,正色道:“論文才武略,微臣不是自負,乃武人中的文采第一,文人中的武略第一,文武雙全也。”

武將們原本對於這些文字反應就慢半拍,一連兩個第一,說得他們一時摸不着頭腦。而範質等人在短暫的疑惑後,頓時明白了過來,一個個不由莞爾。

也許是和韓旭相處的日子比一般人多了那麼一點,趙匡胤聽後,指着韓旭大笑不已。大老闆發笑,你不笑也得笑,至於好不好笑,那倒是其次。一時之間文德殿內,笑聲一片。

“好了,還是說說正事。”趙匡胤輕咳兩聲,止住笑意,正色道。

底下之人,面面相覷,默不作聲。武將們打打殺殺還行,若說這事,他們還不知從何說起。文臣倒是心有打算,但是他們想得太多,一時有些人還摸不着趙匡胤的想法,而且三位宰相沒開口,自然也就不敢帶頭。

趙匡胤見下面人不說話,頓時面色一黑,這完全是他沒想到的結果。

正在衆人茫然之際,卻見樞密使魏仁浦站了出來,開口道:“啓稟聖上,臣以爲大宋剛立,原後周各大邊軍節度使,此時定然人心惶惶。臣建議聖上,發詔諭,安撫節度使,同時令其歸附爲上。”

魏仁浦不虧爲樞密使,名義上掌管着全國的兵事。對於大宋剛剛建立,歸附的節度使只能算一半有餘,其他的邊遠地區的節度使,趕緊招撫確實是當務之急。然而讓衆人驚訝的是,魏仁浦這傢伙在前朝之時,若是皇上不問,基本上是半句話也懶得說。沒想到這趙匡胤一登基,這老狐狸就立刻跳了出來。

“魏愛卿,果然不虧爲大宋棟樑,此言深得朕意。”趙匡胤連連點頭,贊同道:“潘愛卿,此事就由你和魏愛卿負責,儘快擬好文書。”

“臣,領旨。”

武將那一列,走出來一人,躬身道。此人面白短鬚,儀表堂堂,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然而讓韓旭震驚的是,此人就是潘美,楊家將中的大反派潘太師。不過,從他那樣子來看,怎麼也不像個奸人角色啊,甚至和石守信比起來,也不逞多讓。想到此,韓旭不由搖頭苦笑,真不知道這潘美,惹了誰,竟然人被塑造成一個如此荒唐的角色。

有了魏仁浦的帶頭,文德殿內頓時議論開了。這是趙匡胤的第一次論政,招來的人自然比往常多了許多。以他的想法也算是對這些功臣一次加賞,畢竟往後這裡不是想來就來的。然而,人多自然嘴雜,況且他們都希望在趙匡胤面前表現一番。

議論紛紛的論證直到天色漸黑,才告終止。然而趙匡胤第一天當皇帝,似乎還真當上了癮,亦或實在是用心天下之事。在衆人走了之後,卻單獨留下了韓旭,趙普,趙光義等一甘親信。至於石守信等武將,領了封賞,代表趙匡胤去犒勞此次功勞最大的兵變士卒而去。

常歡領着御膳房的太監,奉上了晚飯。

趙匡胤拿着勺子,喝了口,頓時放下,嘆氣道:“常歡,以後御膳房由你親自打理,這粥也就無需再添加那些多餘的東西,簡簡單單的就好。朕可不願喝民脂民膏,朕在做,天在看。既然坐上了這位子,那朕就一定要做得比以往的帝王更好。”

一小碗粥而已,幾人幾口就喝了個精光。趙匡胤擦了擦嘴,緩緩道:“自古領軍,無非賞罰分明,該封賞的都封了,那也該說說那些懲罰之事了。”

一聽這話,韓旭心中一動,趕緊坐直了身體。

第446章 某人到此一遊第104章 御史臺的彈劾第181章 水中綺麗色,岸邊小蠻靴第308章 一封密函第54章 混亂一夜,瓦幫末日第61章 殺雞刀第248章 面見李景第114章 天變,黃袍加身時第322章 湘南,湘北一鍋端第223章 “善男” vs.“信女”第414章 宋軍南下(下)第261章 秦淮河冬泳第261章 秦淮河冬泳第141章 收利息第176章 劉長山的末日(上)第142章 打草驚蛇(上)第143章 打草驚蛇(下)第61章 殺雞刀第293章 重逢第73章 李從善的自我救贖第21章 朱夫子拜師第147章 寧寡婦第340章 連下五城(下)第51章 混亂一夜,樑上君子第26章 秋日裡的一抹春光第149章 三人密謀進行時第380章 潼關之上第251章 長春殿,夜話韓旭第264章 對戰馬誠信(上)第205章 到達宋營(下)第11章 重陽日,丐幫?(下)第330章 灃水之戰(中)第36章 那一年,我們踢過的館...第89章 再入百花樓(中)第255章 畫舫踩點第127章 八百里加急第331章 灃水之戰(下)第233章 浪蕩節度使第333章 慕容延釗之死第439章 咆哮!狙擊弩!第395章 早朝論戰第380章 潼關之上第32章 秦雨山歸來第24章 姑娘,借你菊花一用第315章 假道滅虢(中)第66章 小酒館,雪裡梅第279章 逼問第99章 白衣女子第59章 趙匡胤的小算盤第189章 兄弟我,耶律斜軫第13章 大唐最神秘的傳說第312章 三個條件第148章 夜深人靜,寡婦敲門第34章 那一年,我們拜過的碼...第48章 關帝廟,大紅紗第281章 摩尼聖女(下)第159章 水淹江心島(上)第150章 韓大孝子拜壽(上)第58章 老子趙匡胤第366章 入道,凌煙臺第413章 宋軍南下(上)第168章 楊月蟬的身份第372章 九幽陣,皇陵塔第175章 美人計第255章 畫舫踩點第449章 雲淡風輕的一指第55章 混亂一夜,最終交易第3章 乞丐的境界第65章 逼婚?上門推銷女兒第180章 鬱悶的向美第314章 假道滅虢(上)第390章 等第472章 千鈞一髮第131章 聲聲慢,下揚州(下)第281章 摩尼聖女(下)第464章 叫破喉嚨?辦不到第40章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第429章 再見劉思漢第472章 千鈞一髮第115章 天變,黃袍加身時第119章 火德王立大宋(下)第145章 韓太公獨釣春江鯽第398章 南唐的圖謀第42章 青幫的請柬第129章 聲聲慢,下揚州(上)第438章 送給耶律休哥的夜宵第391章 平西王vs 晉王(下)第233章 浪蕩節度使第83章 尚方那個寶劍第434章 大遼耶律休哥(上)第315章 假道滅虢(中)第418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下)第269章 ‘三花不聚頂’神功第38章 天下三分,各有各的謀...第33章 那一年,我們拜過的碼...第125章 不以言論罪第429章 再見劉思漢第52章 混亂一夜,我要你第463章 希夷先生
第446章 某人到此一遊第104章 御史臺的彈劾第181章 水中綺麗色,岸邊小蠻靴第308章 一封密函第54章 混亂一夜,瓦幫末日第61章 殺雞刀第248章 面見李景第114章 天變,黃袍加身時第322章 湘南,湘北一鍋端第223章 “善男” vs.“信女”第414章 宋軍南下(下)第261章 秦淮河冬泳第261章 秦淮河冬泳第141章 收利息第176章 劉長山的末日(上)第142章 打草驚蛇(上)第143章 打草驚蛇(下)第61章 殺雞刀第293章 重逢第73章 李從善的自我救贖第21章 朱夫子拜師第147章 寧寡婦第340章 連下五城(下)第51章 混亂一夜,樑上君子第26章 秋日裡的一抹春光第149章 三人密謀進行時第380章 潼關之上第251章 長春殿,夜話韓旭第264章 對戰馬誠信(上)第205章 到達宋營(下)第11章 重陽日,丐幫?(下)第330章 灃水之戰(中)第36章 那一年,我們踢過的館...第89章 再入百花樓(中)第255章 畫舫踩點第127章 八百里加急第331章 灃水之戰(下)第233章 浪蕩節度使第333章 慕容延釗之死第439章 咆哮!狙擊弩!第395章 早朝論戰第380章 潼關之上第32章 秦雨山歸來第24章 姑娘,借你菊花一用第315章 假道滅虢(中)第66章 小酒館,雪裡梅第279章 逼問第99章 白衣女子第59章 趙匡胤的小算盤第189章 兄弟我,耶律斜軫第13章 大唐最神秘的傳說第312章 三個條件第148章 夜深人靜,寡婦敲門第34章 那一年,我們拜過的碼...第48章 關帝廟,大紅紗第281章 摩尼聖女(下)第159章 水淹江心島(上)第150章 韓大孝子拜壽(上)第58章 老子趙匡胤第366章 入道,凌煙臺第413章 宋軍南下(上)第168章 楊月蟬的身份第372章 九幽陣,皇陵塔第175章 美人計第255章 畫舫踩點第449章 雲淡風輕的一指第55章 混亂一夜,最終交易第3章 乞丐的境界第65章 逼婚?上門推銷女兒第180章 鬱悶的向美第314章 假道滅虢(上)第390章 等第472章 千鈞一髮第131章 聲聲慢,下揚州(下)第281章 摩尼聖女(下)第464章 叫破喉嚨?辦不到第40章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第429章 再見劉思漢第472章 千鈞一髮第115章 天變,黃袍加身時第119章 火德王立大宋(下)第145章 韓太公獨釣春江鯽第398章 南唐的圖謀第42章 青幫的請柬第129章 聲聲慢,下揚州(上)第438章 送給耶律休哥的夜宵第391章 平西王vs 晉王(下)第233章 浪蕩節度使第83章 尚方那個寶劍第434章 大遼耶律休哥(上)第315章 假道滅虢(中)第418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下)第269章 ‘三花不聚頂’神功第38章 天下三分,各有各的謀...第33章 那一年,我們拜過的碼...第125章 不以言論罪第429章 再見劉思漢第52章 混亂一夜,我要你第463章 希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