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長春殿,夜話韓旭

長‘春’殿。。 更新好快。

李景放下手中的奏摺,捏了捏略感發脹的額頭。自打皇弟天下兵馬大元帥李景遂,以及太子李弘基死後,他是越發的感覺‘精’神不振,身體不適。南唐的政事已漸漸的開始轉‘交’給現太子,尚書令李煜。若非極重要之事,否則他也不會再過問。

對於李煜這位自小聰慧而仁孝的皇子,李景是相當的看重。論軍政之才,李煜不如從善,更不如已故太子李弘基的殺伐果斷,但李煜的仁厚忠孝卻遠非兩人可比。南唐經不起再次的戰爭,三年的淮南之戰早已拖垮了南唐的經濟,對後周和大宋的歲貢更是雪上加霜。

由於金銀銅錢向大宋的流失,此刻南唐已經到了不得不鑄造鐵錢的地步,而鐵又是鑄造兵器農具的必須品,這樣一來又大大的降低了軍事和農業的發展。

“皇上,該喝‘藥’了。”

一聲尖細的嗓音打斷了李景的思考,近‘侍’公公端着‘藥’湯,小心翼翼的擺放到御桌上,又道:“皇上,太子,樞密使殷大人,吏部尚書嚴大人正在外跪。”

“宣。”

李景看着桌上那黑呼呼的湯‘藥’,不由眉頭大皺。向來愛好江南糯甜美食的他,一見到這苦不拉幾的東西就反胃。不過,這‘藥’可是向城外的皇家寺院清涼廣慧寺的高僧求來的。不相信宮內的御醫可以,但不能不相信寺院的高僧。

江南之地幾十年無大的戰事,寺廟佛堂數不勝數,尊佛崇道風靡南唐。金陵城的清涼廣慧寺被封爲了皇家寺院,洪州府的龍虎山更是道家的仙家聖地。

端起黑乎乎的‘藥’湯,濃烈的‘藥’味直衝肺腑,李景皺着眉頭一飲而盡,強忍着反胃之感,在近‘侍’的服‘侍’下漱了漱口,隨後捏起一塊桂‘花’蜜餞放入口中,這才感覺舒服了些。

“兒臣見過父皇。”

“微臣見過皇上……”

李煜,殷崇義,嚴續三人走了進來。在宋人面前稱呼李景爲國主,一旦關上‘門’,依然呼皇上。

“愛卿平身,坐吧。”李景擺了擺手,嘆道。

坐而論政在南唐依舊延續着,而大江北面的趙匡胤卻已取消了重臣的這個待遇。若非趙匡胤親口賜座,就算是王爺也得站着說話。

不知是不是喝了‘藥’的效果,李景面‘色’紅潤,彷佛一下子年輕的十多歲,呵呵笑道:“說說吧……”

一進長‘春’殿,李煜就聞到了一股濃烈的‘藥’味,此味道對他來說相當的熟悉。這大半個月來,長‘春’殿就一直被這‘藥’味所包籠,瞧着李景那斑白的雙鬢,忍不住的俊眼微溼。和殷崇義相視一眼後,緩緩將宴會之事一一說了出來。

片刻的沉默後,李景呵呵一笑,說道:“吾願爲一乞丐?呵呵,這位宋使韓旭,倒是位妙人。不過,那一首《定風‘波’》,放眼南唐之地,卻無人能及了。”說罷,搖頭晃腦的品評起來。

樞密使殷崇義見李景半天不再說話,不由眉頭微蹙,拱手道:“啓稟皇上,據潤州守將鎮海軍節度使林仁肇將軍來報,韓旭此人不僅僅文才了得,武略方面同樣頗有建樹……林仁肇將軍這幾日接連密集的向揚州派出探子,得來的消息說明韓旭並非像傳說中的‘‘浪’‘蕩’節度使’,此人在宋軍平叛淮南李重進叛‘亂’中,當居首功!”

“你說林仁肇這段日子‘密集’的向揚州派出探子?”李景一聽這話,皺眉道:“林仁肇太不知輕重,趙宋兵鋒正盛,此刻若是被他們發現我南唐的舉動,豈會幹休?”

李景不先了解韓旭其人,反而先向林仁肇發怒,這讓身爲樞密使的殷崇義大爲失望。心下暗自搖頭,皇上已被北面嚇壞了,一有風吹草動,就成了驚弓之鳥。

林仁肇可是南唐爲數不多的猛將,鎮守潤州對抗趙宋的不二人選。李景明顯已不滿,爲了避免李景產生換將的念頭,殷崇義連忙說道:“皇上,林仁肇將軍智勇雙全,乃淮南之戰的功臣,其心中必有計較。況且揚州府剛剛平定,我南唐對其一無所知,派出探子查探情況是有必要的。我不想戰,可不代表趙宋不會對我南唐下手,防人之心不可無吶。”

“不錯,殷大人說得對,微臣附議。”吏部尚書嚴續附和道。

李景見太子李煜不說話,不由開口問道:“太子怎麼看?”

李煜面‘色’數變,最終咬牙道:“父皇,兒臣贊同殷大人的建議,以今日韓旭在朝堂上的表現來看,趙宋已成咄咄‘逼’人之勢。雖說他們剛剛平定揚州叛‘亂’,短時間內應不會南下,但我南唐必要的舉措還是需要的,以免到時候倉促應戰。”

此言一出,殷崇義和嚴續滿臉的不可置信,就連李景都楞住了。

李景面無表情,不置可否,只是直愣愣的看着李煜,似乎剛剛纔認識這個自己的皇兒似的。

半響後,李景突然呵呵一笑:“此事就按太子的意思辦。”說着扭頭對殷崇義道:“殷愛卿,你以樞密使的名義給林仁肇下令,探子可以派,但此事宜緩不宜急。特別是趙宋的使節還在金陵城的這段時間,不許有任何的不妥之舉。這令信寫完後,‘交’由太子聯合署名。”

“皇上聖明。”殷崇義微微一愣,連忙大喜道。這樣的結果正是他這位樞密使想要的,不僅保住了林仁肇在潤州守將之位,更是拿到了向揚州派遣探子的旨意。既然李景同意了派探子,那派多少就完全是他和林仁肇說了算了。

突然冒出來的林仁肇之事處理完,話題再次回到了韓旭的身上,李景想了想,說道:“殷愛卿剛說道,趙宋平淮南,首功當屬這位宋使是何緣由?”

殷崇義立馬回道:“據林將軍的消息,揚州流傳的‘‘浪’‘蕩’節度使’之名並不屬實。早在趙匡胤親征潞州之時,他就派出了這位宋使韓旭前去揚州,名義上是冊封李重進中書令,但據林將軍的推斷,韓旭最大的使命卻是拖住李重進起兵的步伐,以免趙匡胤兩面樹敵。林將軍甚至懷疑雷公咀被淹之事,就是當時身在江都城的韓旭乾的。”

雷公咀被江水淹沒,南唐是知道的。雖然李景一再不同意向揚州派出援兵,但暗地裡支助李重進兵器這事卻是有的,這也是和以殷崇義爲首的一幫主戰派妥協的結果。一來可以攪‘亂’中原的局勢,二來也爲南唐換來繼續的淮南鹽鐵。

聞言,李景長吁口氣,嘆道:“趙宋不僅繼承了後周的文臣武將,更有新一代的年輕之輩,真是人才濟濟!放眼我南唐,前有黨爭,後繼又無人吶。”

“臣等惶恐,不能爲皇上分憂。”殷崇義,嚴續,李煜連忙異口同聲道。

“起來吧,這不是你們的錯。”李景擺了擺手,說道:“這幾年的戰事,拖住朝堂的運作。待得明年‘春’,開科取士,國子監那邊和洪州的白鹿‘洞’書院想必有不少的年輕才俊,朕不能再荒廢了他們的學業,這事朕會給禮部下旨。”

“皇上聖明。”嚴續大喜,興奮道:“江東子弟多才俊,再加上江南之地穩定多年,我南唐的年輕才俊定然不比中原少。微臣的吏部必定全力配合禮部的此次科舉。”

“恩,此次不僅僅是吏部,其他各部都必須全力配合,這事‘交’由太子去辦,我南唐需要提升士氣,明年的科舉就是個機會。”李景說道科舉頓時來了興致,又道:“至於主考的人選,你們看誰合適?”

“兒臣提議戶部‘侍’郎韓大人。”李煜興致勃勃的提到了韓熙載。

李景點了點頭,嘆道:“可行,叔言的才學放眼整個江南亦是一等一的,況且也是後唐進士出手。自打朕還是太子之時就更隨了朕,這麼多年下來一直因黨爭被排擠,此次主考就由叔言爲負責……恩,不錯,就叔言了!”

說道科舉,幾人興致盎然,商議了好一陣子。

不知是不是興奮過了頭,樞密使殷崇義靈光一閃,突然開口道:“皇上,不如此次科舉加入武備,文武並舉,興許還能爲朝廷選將。”

武狀元?

不得不說,殷崇義這個提議相當的合情合理,而且更能增添南唐人的士氣。缺兵可以招,但缺將可不是一時半會能找到的,尤其是像林仁肇這樣的帥才。要知道淮南之戰,南唐損失的將領可不是一,二之數,像劉仁瞻,皇甫暉……等等等等。

不過,李景似乎對殷崇義這個提議相當的不感冒,未帶殷崇義繼續說下去,立馬打斷了他的發言,皺眉搖頭道:“至於武科舉這事,還需商榷,今後再議。”

說罷,李景似乎失去了談話的興致,面現疲‘色’。

殷崇義和嚴續退出了長‘春’殿,而李煜責備李景單獨留了下來。

看着面前畢恭畢敬的李煜,李景說道:“殷愛卿的建議對南唐軍的士氣實則有巨大的提升,煜兒可知父皇爲何卻駁回?”說着,見李煜一副茫然之‘色’,不由嘆道:“殷愛卿實在太心急了,一旦我朝舉行武科舉,必定引起趙宋的警惕,對於我南唐的養‘精’蓄銳實有莫大的危害。朕不希望先祖的江山在喪失在朕的手裡,否則朕就算是九泉之下也難有面目見我李唐的列祖列宗。”

說着,拿起御桌上的奏摺,又道:“這是樞密副使唐愛卿發來的,洪州的皇宮已大體完工,年後父皇就遷都洪州府。我們失去了東都揚州,而西都金陵和趙宋只一江之隔,雖說大江天險,實則危機四伏。洪州立爲南都,父皇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此可以免去趙宋的對淮南之地的擔憂,更重要的是能爲我朝的延續爭得時間。煜兒可明白?”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李煜連忙說道。

“恩。”李景點了點頭,瞧着眼前這位俊朗,仁孝的皇子,嘆道:“父皇南遷之後,金陵就由你留守,殷崇義雖說‘激’進了點,但卻是個人才,再加上嚴續的輔助,父皇相信你會做得比父皇更好。父皇能教你的時間不多了,今後就得靠你自己了。”

“父皇……”李煜俯身跪地,雙眼垂淚。

李景搖了搖頭,面‘露’慈愛之‘色’,莞爾道:“起來吧,都已是太子了,不能總哭鼻子吧,呵呵。”言罷,略一思索,正‘色’道:“先前你贊同殷崇義向揚州派探子之事,父皇沒有反駁你,你可明白父皇的用意?”

李煜畢竟還年輕,‘胸’中自有一番書生氣,對於失去淮南之地也是頗有想法。雖未想過奪回淮南,但向揚州派探子之事卻是很贊同的,因爲丟了淮南只是‘肉’痛,但丟了金陵就只有亡國一條路了。

然而,此刻聽李景這麼一問,他頓時嚇得面‘色’蒼白,原來李景根本就不贊同的殷崇義和林仁肇的建議向揚州城派出探子。之所以李景最後同意了殷崇義的建議,就是爲了給自己建立太子的威望‘金口‘玉’言,說一不二’。

想到此,李煜如當頭‘棒’喝,連忙道:“父皇,兒臣知錯。”

“恩,明白就好。”李景微微一笑道:“從善年紀輕輕,正是義氣用事之時,待父皇去南都後,希望你好好對他。當年父皇和你皇叔景遂,相互扶持,絕無猜忌之事。父皇也希望你二人齊心協力,共扶南唐。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吶。”

“兒臣明白,定不負父皇所託。”

“聽說從善和宋使韓旭走得很近?”李景突然開口說道:“鴻臚寺卿來報,韓旭不願住在鴻臚寺,而是去了秦淮河?”

想起這事,李煜倒是心下頗爲好笑,原本安排韓旭住鴻臚寺,卻沒想這韓大人偏偏要去住秦淮河之地,美其名曰‘第一次來南唐,要見識下金陵城的人文風情’,而事實上秦淮河是什麼地方?那是天下有名的煙‘花’之地,說是見識一下秦淮河的分月還差不多。

於是,笑道:“回父皇,韓旭‘欲’前往秦淮河,於是皇弟就將他安頓在了秦淮河邊的‘烏衣巷’。”

“烏衣巷?”李景微微一愣,若有所思的笑道:“那倒是個好地方,朕記得那裡有座從善的別院吧。”

……

李煜退出了長‘春’殿,返回東宮。回想起長‘春’殿內父皇最後的眼神,心下總有點想不明白。‘性’格一向灑脫的他,想不明白也沒去細想。東宮就在皇城的東側,一想到宮裡的太子妃興許正等着自己‘吟’詩作對,腳下不由加快了幾步。--aahhh+26091226--

第469章 兵圍平西王府(上)第148章 夜深人靜,寡婦敲門第130章 聲聲慢,下揚州(中)第277章 小周後上門第415章 浮橋起,兵臨城下第328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259章 來文的,你們不行第101 謎底揭開,刺客身份第350章 轟殺耶律休哥第324章 主帥離營第402章 私奔第143章 打草驚蛇(下)第72章 圍攻四方館第465章 楊月蟬醒來第29章 你就是那說書的?第382章 平西王回京第220章 一縷青煙萬事休第254章 韓大官人送禮第452章 一兩銀子的天價第324章 主帥離營第382章 平西王回京第42章 青幫的請柬第329章 灃水之戰(上)第24章 姑娘,借你菊花一用第169章 摩尼教第348章 大戰渝州城(下)第460章 對弈(中)第177章 劉長山的末日(下)第332章 攻破灃水防線第199章 勝利大逃亡(中)第458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261章 秦淮河冬泳第235章 白衣渡江(下)第371章 大戰慕容龍城(下)第186章 賞劍大會(五)第217章 目標,趙匡胤(下)第278章 周娥皇出手第317章 平荊南第16章 那一碗胡辣湯的風情第28章 青幫(下)第431章 一驚一乍中的喜和憂第347章 大戰渝州城(中)第144章 人才,孫二聖第186章 賞劍大會(五)第207章 揚州攻城戰(二)第463章 希夷先生第381章 馬車內的談話第93章 背後之人(下)第139章 奇怪的府邸(上)第324章 主帥離營第228章 三件事第168章 楊月蟬的身份第3章 乞丐的境界第421章 救援鎮州第25章 父女第411章 天下大勢(上)第211章 揚州攻城戰(六)第391章 聽琴第223章 “善男” vs.“信女”第54章 混亂一夜,瓦幫末日第94章 義社十兄弟第364章 只緣生在此山中第257章 蘭桂坊詩詞賽(上)第95章 以身犯險第441章 王妃,小心!第248章 面見李景第39章 大相國寺第202章 攻破雄州第283章 跑路(中)第245章 騎兵, 鎮州之戰(四)第441章 王妃,小心!第395章 早朝論戰第65章 逼婚?上門推銷女兒第379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222章 發財致富靠抄家第445章 師兄妹第116章 粗泥碗,女兒紅第381章 馬車內的談話第442章 大漠狂沙第330章 灃水之戰(中)第416章 南下,遼國鐵騎第396章 常歡的心思第144章 人才,孫二聖第472章 千鈞一髮第417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上)第147章 寧寡婦第75章 登聞鼓(下)第162章 再回揚州府第272章 打狗棒?(上)第220章 一縷青煙萬事休第243章 山頂脫險第269章 ‘三花不聚頂’神功第5章 一日九次第8章 關於人的取向問題第420章 黃河碼頭第408章 論帥(上)第153章 調虎離山(下)第101 謎底揭開,刺客身份
第469章 兵圍平西王府(上)第148章 夜深人靜,寡婦敲門第130章 聲聲慢,下揚州(中)第277章 小周後上門第415章 浮橋起,兵臨城下第328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259章 來文的,你們不行第101 謎底揭開,刺客身份第350章 轟殺耶律休哥第324章 主帥離營第402章 私奔第143章 打草驚蛇(下)第72章 圍攻四方館第465章 楊月蟬醒來第29章 你就是那說書的?第382章 平西王回京第220章 一縷青煙萬事休第254章 韓大官人送禮第452章 一兩銀子的天價第324章 主帥離營第382章 平西王回京第42章 青幫的請柬第329章 灃水之戰(上)第24章 姑娘,借你菊花一用第169章 摩尼教第348章 大戰渝州城(下)第460章 對弈(中)第177章 劉長山的末日(下)第332章 攻破灃水防線第199章 勝利大逃亡(中)第458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261章 秦淮河冬泳第235章 白衣渡江(下)第371章 大戰慕容龍城(下)第186章 賞劍大會(五)第217章 目標,趙匡胤(下)第278章 周娥皇出手第317章 平荊南第16章 那一碗胡辣湯的風情第28章 青幫(下)第431章 一驚一乍中的喜和憂第347章 大戰渝州城(中)第144章 人才,孫二聖第186章 賞劍大會(五)第207章 揚州攻城戰(二)第463章 希夷先生第381章 馬車內的談話第93章 背後之人(下)第139章 奇怪的府邸(上)第324章 主帥離營第228章 三件事第168章 楊月蟬的身份第3章 乞丐的境界第421章 救援鎮州第25章 父女第411章 天下大勢(上)第211章 揚州攻城戰(六)第391章 聽琴第223章 “善男” vs.“信女”第54章 混亂一夜,瓦幫末日第94章 義社十兄弟第364章 只緣生在此山中第257章 蘭桂坊詩詞賽(上)第95章 以身犯險第441章 王妃,小心!第248章 面見李景第39章 大相國寺第202章 攻破雄州第283章 跑路(中)第245章 騎兵, 鎮州之戰(四)第441章 王妃,小心!第395章 早朝論戰第65章 逼婚?上門推銷女兒第379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222章 發財致富靠抄家第445章 師兄妹第116章 粗泥碗,女兒紅第381章 馬車內的談話第442章 大漠狂沙第330章 灃水之戰(中)第416章 南下,遼國鐵騎第396章 常歡的心思第144章 人才,孫二聖第472章 千鈞一髮第417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上)第147章 寧寡婦第75章 登聞鼓(下)第162章 再回揚州府第272章 打狗棒?(上)第220章 一縷青煙萬事休第243章 山頂脫險第269章 ‘三花不聚頂’神功第5章 一日九次第8章 關於人的取向問題第420章 黃河碼頭第408章 論帥(上)第153章 調虎離山(下)第101 謎底揭開,刺客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