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朝議治河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時間進入文昌元年二月,楊逸帶着一家老小徐徐北返,沿途遊歷湖州、蘇州、太湖、無錫等地;

楊逸帶着清娘她們,流連於蘇州那悠長的雨巷,看那潑墨山水畫中閃過的油紙傘。

或相攜於古色古香的小鎮,在臨水的屋檐下,細看薄胎青瓷瓶上的花紋。

或盪舟於古老的拱橋邊,看河對面升起的裊裊炊煙。

或躲於誰家馬頭牆裡伸出的芭蕉葉下,看河上飄落的空濛細雨中滑過的烏逢船。

清娘眼中的笑意活了整個江南的初春,腮邊的梨窩醉了兩岸紅花綠柳,偶爾研墨提筆寫下的那些小令,細膩如羞花沾落地、婉約如湖面上的青山倒映。

清孃的詩、琴操的琴、湘弦的舞,讓楊逸感覺走到哪裡都是人間天堂。

吳山青,

越山青,

兩岸青山相送迎。

шшш ⊕тт kán ⊕¢o

一江煙雨晴。

歌一程,

舞一程,

羅帶春風結同心。

攜手畫中行。

到了揚州,楊逸接着劉青蔳的一道詔書,不得不拋下妻兒老小,獨自快馬趕進京。

詔書上提到了兩件事,一件有關西北,隨着仁多保忠、嵬名阿吳相繼出任宋軍騎兵主將,卓囉和南軍司都統軍乞力剛突然率衆歸附大宋,“賀蘭賊”不斷壯大。而遼國又自顧不暇,無力顧及西夏,西夏的局勢越來越亂。

朝廷打算趁此機會襲取涼州,進一步奪取河西走廊。

另一件事,今年的河北、河東、京畿、陝西裁撤廂軍的工作已經展開,朝廷並有意從裁撤下來的廂軍中招募十萬勞力,拉開治理黃河的大幕。

這每一件事對大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不可掉以輕心的,因此劉清菁才緊急詔令楊逸回京。

治河的大幕終於要掛開了!

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嚴重。五代各王朝戰亂不休,長時期無人關注治河築堤等事宜,這就造成了有宋一代黃河下游地區屢屢決口。給大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自大宋立國以來,中下游地區發生決口事件已越過70次。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黃河決於滑州韓村,東南流至徐州入淮水;

此後,黃河又於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天禧三年(1019年)、天禧四年,三次決口,河水奪淮,其中天禧四年的決口歷時七年。氾濫郡縣三十餘個,被視爲歷史上黃河第七次較大改道。

到仁宗慶曆年間,黃河決於澶州(河南濮陽市)之商婦埽,河道自大名改向北流,經冀州至乾寧軍(河北青縣)。而入海。

十年後,於仁宗嘉祐年間,又因在大名、恩州之間決口,遂又派生出流向德州、滄州至無棣縣入海的一股。

從此黃河下游分作北流和東流好幾股。

熙寧二年(1069年)神宗起用王安石爲參知政事,次年拜相,拉開了改革的歷史大幕。

王安石推行的一系列新法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便是農田水利法。

他當政後,不管司馬光、文彥博等人如何反對,果斷地把二股河開修疏浚,把東流疏通後,把北流給堵住了;

在完成了這件事之後,他還在開封設置了一個“疏浚黃河司”,派人專門負責長年疏浚黃河,以防止泥沙淤積。

此舉遭到了司馬光、文彥博等人大力阻撓和破壞,當時文彥博在大名府爲官,認爲王安石疏浚黃河的行爲“天下指笑,以爲兒戲”。

並數次上書說:“浚川司浚河身,始末盡在河底,深淺固難詳。”

這話就是說,你疏浚黃河,河道是不是變深了,泥沙被沖走了多少,咱們也沒法潛到水底查看,這麼幹只會讓天下人笑話,停了吧。

有些人反對理由更充分,哪怕只是局部地區的疏浚整治,竟也深恐因聚衆治河,會引發大的叛亂;

別的不說,秦始皇修長城,致使漁陽鼓響;

隋煬帝挖運河,致使天下羣雄並起;

這都是前車之鑑啊!因此,咱們還是什麼也別乾的好!

這樣安全。

更有甚者還說“開河(即浚治黃河)如放火,不開河如失火”,意思就是說治理不治理都一樣。

很好,很強大!持這種觀點的人他家一定不在黃河邊上!

治理了,有可能引發河工鬧事;

不治理,反正衝不到我家;

因此還是不治理的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它去吧!

裁軍他們怕叛亂,治河他們怕叛亂,然而再沒譜的意見,一但強大的一種程度,他就是真理,他就能起作用。

疏浚黃河司最終被撤銷,治河工作停滯下來。

至元豐四年,黃河在澶州小吳埽決口,北注御河,大致沿着王莽河故道入永濟渠,經清河等若干州縣後入海,摧毀農田不計其數,損失極爲慘重。

同時東流水勢大減,河道淤塞更加嚴重,黃河總體上又恢復了北流的局面。

元祐年間,由於朔、洛、蜀幾黨忙於內鬥,加上財稅日漸縮水,冗兵、冗員日多,治河工作成效更差,使得水患頻發。

這一次次血的教訓,讓革新派不得正視治河工程,現在革新派執政也有好幾年了,幾年來把外部環境犁了一片,至少不用再多提心遼夏趁機進犯了,治河工程便正式提上日程。

楊逸回到東京時,正好趕上一場熱烈的治河朝議。

莊嚴的金鑾殿上。百官齊聚,共議治河事宜。

都水監勾當公事李承宗一上來就提出,把今年裁下來的二十萬廂軍全部徵調爲河工,並在全國開徵河役免夫錢。

所謂的‘河役免夫錢’由來以久,就是向百姓專門徵收治理黃河的賦稅,此法在王安石施行免役法後,就基本被廢除了。李承宗急於求成,又想開此惡例。

別人怎麼想楊逸不管,他絕對不同意再開這種口子。今天治河收河役免夫錢,明天打仗又要收戰爭稅,這算什麼事?

楊逸出班奏道:“治河工程浩大。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急於求成只會使得民生凋敝,禍亂叢生。開徵河役免夫錢此舉更是不可取,自紹聖元年統一稅賦以來,朝廷除正稅之外,就免去了一切雜稅,若是再開此例,必定民心盡失,怨聲載道。”

確實,統一賦稅。官紳一體納糧,已經將舉國士紳得罪完了,若再開雜稅,則普通百姓也必將心寒徹骨,那朝廷可就危險了。

因此楊逸出面反對後。很多人都表示支持楊逸所言,李承宗的提議當即被否定。

然而事情很快又陷入另一個僵局,那就是“北流”和“東流”之爭。

自從黃河北流以來,是順黃河北流,還是將其導回東流,兩者之間的爭論就沒停止過。元祐年間舊黨爭了十年,沒爭出外結果來。

現在又來了。

一直以來,黃河中下游的治理,與大宋的政治,經濟,軍事,民族關係等諸多方面的社會問題密切關聯,併產生了相互的影響,並非單純的治河問題。

以前,出於軍事上的考慮,在朝廷有大量“冗兵”,而在抗禦遼國、西夏的鬥爭中,卻長期處於被動局面;

執政者也自然將對黃河下游的治理、與北方邊境的軍事防禦體系結合在一起;

希望藉助黃河這一天險,來加強北方軍事防禦。

可以說,防禦遼國始終是朝野士人在治河工程中、考慮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在澶淵之盟後,治河工程的開展,更是多與大宋國策、軍策的制定,緊密聯繫在一起,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大宋以防邊爲重的基本策略,

總的看來,在以前特殊的環境下,大宋一方面要加強對黃河的治理,另一方面,又希望發揮黃河防禦遼國中的重要作用。

也就導致了朝廷長期疲於應付治河與御遼兩條戰線,在以前的客觀環境下,這也是因形勢所迫而形成的一種無奈局面。

現在朝堂上再次陷入這種爭論,是依然有許多人無法消除、把黃河納入軍事防禦體系的想法。

現在遼國疲弱了,大宋在軍事上佔了上風,那麼還需不需要黃河作爲軍事屏障呢?

楊逸個人認爲:需要。

因爲你一時佔了上風,不代表代什麼時候都強大,京城北面除了一條黃河,再無險隘可以憑藉。

有些人或許認爲“固國不以山溪之險”,而應儘量向外擴張,但楊逸認爲,國家強大了向外擴張是必然,但前提是,先把自己的根基弄穩妥才行。

否則你越向外擴張,防線拉得越開,一但有事,京城瞬間就失守,頭頭腦腦就被一窩端了,這還得了?因此京城還是有所憑藉爲好。

另外就是,京城若無險可守,就必須駐守重兵,百年耗費多少,誰能計數?

現在主張北流的人,說主東流是“逆河之性”。當初王安石堵住北流,未幾年又再次決口就是教訓,所以應該順其北去,加高加固北流沿岸的堤防即可。

而主張東流的人,則認爲憑其北流是苟且偷安之計,河北地勢平坦,水流平緩,泥沙易於沉積,很快便會變成地上河。

而且北流之後,下游河道等於是加長了一半,若只顧得眼前方便,今後防治起來更加困難。

另外北流經過的都是適合耕作的平原地區,它直接侵佔、和間接摧毀了無數良田,給河北民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而且黃河北流之後,是搶佔御河和葫蘆湖下游入海,御河和葫蘆河失去了入海渠道,兩河又相繼淤塞氾濫。

御河承擔着北方沿邊漕運軍糧、物資的重要職能,也是南方商品流通北方的主要渠道。被黃河搶道後,御河淤塞,漕運功能幾乎喪失。

對於“北流”和“東流”之爭,楊逸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很少發言,大概許多人到現在還以爲,這次治河是象以前一樣,修修補補而了事。

但事實上,在楊逸與章惇等人的計劃中,這將是一次近似隋煬帝開挖運河一樣的巨大工程。()

第380章 仙人指路第128章 不安生第607章 男兒血,英雄色第205章 靜觀其變第362章 影響大宋經濟的因素第687章 桑蠶業的新時代第605章 血雨腥風遼陽城第388章 食魚帖第357章 此時卻羨閒人醉第191章 一場遊戲一場驚第346章 和歌唱罷客夜來第431章 再放一把火第44章 接踵而至第406章 佯攻崑崙關第413章 旋轉門第63章 夜入皇宮第584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盟友第290章 絕域歸來淚滿巾第237章 李清照的粉絲們第117章 越穿迷霧第404章 冤家碰頭第306章 朝議治河第99章 除惡務盡第106章 白狼王第592章 榆蔭下的一潭月光第598章 斡難河畔第27章 仙姬魅影第548章 蠍子山下血成河第664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791章 注書立說第50章 美人心第160章 橫山烽煙(四)第273章 反擊.試探第142章 武陵春第420章 段譽來了第3章 桃色官司第371章 財政預算(下)第110章 武鬥之三國競射第766章 啓航前夕第522章 正旦大禮(上)第349章 牡丹含露身含棘第41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512章 上面和下面第774章 水戰(上)第462章 五方會談第500章 誰纏住誰第617章 片角吹殘夜,天歌雲乍飛第133章 沒有最卑鄙,只有更卑鄙第523章 正旦大禮(下)第652章 翻越蔥嶺第768章 雨林探險第707章 潘金蓮在牀第248章 制服誘惑第614章 千軍萬馬渡長河第462章 五方會談第122章 洛陽之會(上)第601章 我爲誘餌第541章 狼來了第59章 危局第220章 一段羅曼史引發的戰爭第336章 天照大神啊第78章 有幸不須媒第347章 闖宮第338章 馬踏京都第265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405章 強大的水軍第671章 我只想自保你信嗎第362章 影響大宋經濟的因素第134章 陳留亂起第648章 辭呈第616章 攔腰一斬第338章 馬踏京都第280章 街邊小插曲第242章 東坡擊鼓.楊逸舞劍第643章 一夜魚龍舞(上)第230章 今又聊發少年狂第272章 東海瀾生釣碣石第74章 宣德門之變第32章 震撼天下的考題第780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425章 觀海每釣龍第28章 大象無形第365章 大人先生傳第721章 盛世豐碑第414章 楊千金第134章 陳留亂起第679章 周瑜打黃蓋第123章 洛陽之會(下)第556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240章 奔襲錫斡井第673章 滿城詩書聲第761章 雌雄大盜第264章 自古華山一條道第535章 又見種家將第189章 天降神兵第750章 茄子芝麻第498章 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第28章 大象無形第105章 草原之夜第756章 大宋的鋼鐵產業
第380章 仙人指路第128章 不安生第607章 男兒血,英雄色第205章 靜觀其變第362章 影響大宋經濟的因素第687章 桑蠶業的新時代第605章 血雨腥風遼陽城第388章 食魚帖第357章 此時卻羨閒人醉第191章 一場遊戲一場驚第346章 和歌唱罷客夜來第431章 再放一把火第44章 接踵而至第406章 佯攻崑崙關第413章 旋轉門第63章 夜入皇宮第584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盟友第290章 絕域歸來淚滿巾第237章 李清照的粉絲們第117章 越穿迷霧第404章 冤家碰頭第306章 朝議治河第99章 除惡務盡第106章 白狼王第592章 榆蔭下的一潭月光第598章 斡難河畔第27章 仙姬魅影第548章 蠍子山下血成河第664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791章 注書立說第50章 美人心第160章 橫山烽煙(四)第273章 反擊.試探第142章 武陵春第420章 段譽來了第3章 桃色官司第371章 財政預算(下)第110章 武鬥之三國競射第766章 啓航前夕第522章 正旦大禮(上)第349章 牡丹含露身含棘第41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512章 上面和下面第774章 水戰(上)第462章 五方會談第500章 誰纏住誰第617章 片角吹殘夜,天歌雲乍飛第133章 沒有最卑鄙,只有更卑鄙第523章 正旦大禮(下)第652章 翻越蔥嶺第768章 雨林探險第707章 潘金蓮在牀第248章 制服誘惑第614章 千軍萬馬渡長河第462章 五方會談第122章 洛陽之會(上)第601章 我爲誘餌第541章 狼來了第59章 危局第220章 一段羅曼史引發的戰爭第336章 天照大神啊第78章 有幸不須媒第347章 闖宮第338章 馬踏京都第265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405章 強大的水軍第671章 我只想自保你信嗎第362章 影響大宋經濟的因素第134章 陳留亂起第648章 辭呈第616章 攔腰一斬第338章 馬踏京都第280章 街邊小插曲第242章 東坡擊鼓.楊逸舞劍第643章 一夜魚龍舞(上)第230章 今又聊發少年狂第272章 東海瀾生釣碣石第74章 宣德門之變第32章 震撼天下的考題第780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425章 觀海每釣龍第28章 大象無形第365章 大人先生傳第721章 盛世豐碑第414章 楊千金第134章 陳留亂起第679章 周瑜打黃蓋第123章 洛陽之會(下)第556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240章 奔襲錫斡井第673章 滿城詩書聲第761章 雌雄大盜第264章 自古華山一條道第535章 又見種家將第189章 天降神兵第750章 茄子芝麻第498章 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第28章 大象無形第105章 草原之夜第756章 大宋的鋼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