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學子參軍

“楊兄,你沒去看榜嗎?”長時間無人問詢,楊叢義走神了,忽有人來,便把他驚醒。

轉頭一看,是一年輕的書生,似乎有些熟悉,可一時之間又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

只好尷尬的回道:“我沒參加今年的科舉。你考的如何?”

那人苦笑,嘆息一聲,道:“榜上無名啊。”

大腦迅速搜索一番之後,終於想起眼前這人是誰,便笑道:“沈兄不必沮喪,三年之後再試就是了。”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去年在太學與楊叢義辯議之人,沈縉。

沈縉道:“人生苦短哪有許多三年。”

忽而擡頭看到旁邊的兩幅字,有些疑惑的問道:“楊兄這是你寫的嗎?”

楊叢義笑道:“不錯,正是我所寫。不知沈兄對遠洋出海可有興趣?”

沈縉苦笑道:“哪有心情,準備回去休息休息,等待下次科舉。”

楊叢義笑道:“下次開科在三年之後,時間還長,何不隨我出海去看看,海外風景無數,無限風光,國家繁多,民俗各異,或有奇遇與收穫也說不定呢?”

沈縉道:“你這是要跟誰去哪裡?不會真想下南洋,往極西之地去吧?”

楊叢義笑道:“沈兄猜對了,我正是要去極西之地,去往西洋諸國。”

沈縉似乎不信,笑道:“楊兄不是在說笑吧,去趟南洋尚需一年,去極西之地何時才能回來?況且,但凡出海都要準備許久,不是說走就能走,還得好幾條船呢。”

楊叢義笑道:“不瞞沈兄,我們現在正是在準備,如果一切順便,今年冬季就能出海。六十艘海船正在泉州港建造,一旦海船造好就能出海,現在只缺像沈兄這樣的人才了,不知沈兄是不是有興趣聊一聊?”

“六十艘?”沈縉一驚,脫口而出。

楊叢義點頭道:“對,六十艘,船多點,出海才安全,才壯觀,畢竟我們是雄踞東方的大宋,往西去,不能太小家子氣。”

沈縉穩定了一下情緒,繼而問道:“楊兄,我不會造船,又不會划船,要我去能做什麼?”

楊叢義笑道:“怎麼會讓沈兄划船。我們船隊此次遠洋出海,一路上會經過許多國家,必然見聞無數,需要記錄記載,沿途風景壯麗,若有文人在,就有無數詩篇。沈兄一身文采,出海正好有用武之地。”

沈縉有些心動,又問道:“不知楊兄在船隊裡是做什麼?”

楊叢義笑道:“若沈兄有興趣,我們回去細聊如何?”

沈縉想了想,道:“也好,反正落榜無事,就隨楊兄聊聊。”

楊叢義當即帶着沈縉返回回易督造處。

一到門前,沈縉便問道:“楊兄,你們是做回易?”

楊叢義笑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外面不是說話之地,進來聊。”

沈縉有些猶豫,不過已經到了門口,也不好轉身離去,便只能硬着頭皮進去。

進了房間,僕人上了茶,楊叢義才道:“不瞞沈兄,這回易督造處是朝廷設立,專爲準備今年船隊出海之事。我和湯兄都是督造副使,負責出海之前的所有準備事項。”

沈縉聽得這話,立即起身行禮,口中道:“楊大人,先前不知,多有失禮,還望恕罪!”

楊叢義起身,笑道:“沈兄再多禮就見外了,快請坐。”

沈縉道:“大人先請。”

楊叢義笑道:“沈兄,你這麼做就不對了,在太學我們無高下,方纔看榜,我們亦無高下,你我同輩,我不過是比你早些時日離開學堂,私下還是稱楊兄、沈兄爲好。”說完便坐下。

沈縉道:“楊兄這麼說,沈某就放肆了。”說完也坐下。

楊叢義笑道:“這樣纔對,我們有同場辯議之誼,當稱兄弟。沈兄,喝茶。”

二人拿起茶杯,各喝一口。

之後楊叢義便將回易督造之事大致跟沈縉講了一番,之後才提起招募人才之事。

只聽楊叢義說道:“船隊遠洋出海,表面看,依靠的是堅固的海船,實際上依靠的還是各種人才,要有老水手領航,要有軍隊護航,要有各種工匠,要有宗教人士安撫人心,沒有人,什麼船都抵不住大風大浪。現在很多事都已經開始準備,正是用人之時,不知沈兄是否願意加入我們回易督造處?薪俸每月五貫,如果以後跟隨我們出海,薪俸翻倍。”

沈縉道:“楊兄既然開口,又跟我說的如此明白詳細,我豈有拒絕之理。只是目前,我尚在太學,等我回去告個假,稍作準備,三日之內再來找楊兄。可好?”

楊叢義笑道:“自然可以,沈兄自可回去準備,我在此等沈兄三日。”

沈縉起身告辭。

楊叢義又道:“沈兄若有相熟之人願意一同出海,自可全都一起帶來。”

沈縉應是,起身而走。

好不容易拉到一個人,楊叢義很高興,現在他缺的就是幫手,好多事情,沒人根本就辦不成,軍士要招募,宗教人員要招募,數額還不小,看病郎中也不可缺少,想想就頭大,晚上心憂的睡不着覺。

不過也沒有辦法,人手有限,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先把宣威軍建起來,再去招募其他人員。

兩天之後,沈縉來了,一起來的還有兩個太學同窗,都是這次落榜的學子。

楊叢義異常高興,當即授三人督造參軍的職務,負責協助他開展回易督造之事。別人來了,還都是太學生,就得以視重視,給他們職務名份,也好開展工作。

沈縉三人也很高興,能參與這等大事,歷練一番,對以後發展也會多有幫助。並且,這個楊大人並沒有官架子,都是以兄相稱,以太學生的身份授了參軍之職,給足了他們面子。

楊叢義當即就把今後要做的各項工作,跟三人細說一遍,三人聽的明白清楚,船隊要人不下六七千,現在沒人,最重要的就是招募人員,最近一段時間都跟招人有關。

時間緊迫,沒有過多的寒暄,楊叢義直接就將要去安慶軍招募之事,告訴大家,明天一早出發。

三人高興,自然無異議,當即告辭,回去準備。

這趟離開臨安,不知道何時纔會回來,就算下次回來,就算回來,估計也不會停留。招募到軍士應該直接就帶去明州建軍,開始訓練,等一切步上正軌,第一批船應該也造好,舵手水手也要開始招募訓練,所以貨物採購之事,他應該是幫不上忙了。

楊叢義當天就跟湯鷽吃了飯,道了別,這一年多來,他們是真正的同窗,朝夕相處一年半,感情比較深。仔細想來,除了湯鷽,楊叢義幾乎就沒有朋友了,來到宋朝四年,還真夠失敗的。

朋友不在多,有時候一個就夠了。楊叢義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或許以後會有更多的朋友,也說不定,但願前路不會孤獨。

湯鷽忙的不可開交,一天到晚都在接待廠商,洽談貨物採購。兩人好不容易抽了半個時辰的時間一起吃了頓晚飯,飯間談的還是物資採購和人員招募等督造之事,以後不常見面了,有事書信聯繫。

都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哪裡容得浪費半點時間。

第二天一早,楊叢義租了一輛馬車,裝上一千五百兩銀子,帶着沈縉三人,直出餘杭門。

楊叢義已經習慣了騎馬,另外三人很少騎馬,受不得馬的顛簸,只能坐馬車。

可馬車的速度比馬慢了一多半,騎馬一天能行四百里,馬車只能走兩百里,耽誤時間較多,但也沒有辦法,他們三人不熟悉路途,丟下他們三人先行,又怕他們迷路,走錯了方向,耽誤更多時間,最後只好一路同行。

不過幸好,從臨安出發前,他已經給陳大人寫了一封信,關於募軍之事,請他幫忙宣傳一二。現在要趕的就是時間,若陳大人一聲令下,募軍之事傳遍他治下六縣,等他們趕到懷寧,正可開始募軍挑選登記。

以後要趕路,少不得騎馬,沈縉等三人時不時也換騎一下,初時不太感興趣,多騎幾次,就都喜歡上,想騎馬還得商量,商量不好就得搶。

楊叢義也隨他們搶去,他就不去搶了,安心坐在馬車跟另外兩人聊聊天也挺好。

通過聊天知道,另外兩人其實都是沈縉在太學幾年結交的好友,一個永州的,姓江名愷,一個台州的,姓林名嵩。

江愷家庭條件一般,家裡有十多畝水田,也不愁吃穿,祖居江州,祖上無人爲官,到了他這一代,兄弟有三人,他最小,從小又比較聰敏,讀書也用心,便從私塾一路讀到縣學州學,前幾年又考進太學,今年第一次參加科舉,沒什麼經驗,發揮不好,直接落榜。

林嵩家庭條件尚可,祖上曾經有人做過知州,但那也是四十五年前的事了,幸好祖上留有不少田產房產,房產在金人搜山檢海之時破壞了一部分,田產倒沒受影響,憑藉祖上功名,他在臺州過的倒也滋潤,不過祖上的功名隨着時間流逝,影響也漸小,到了他這代便在父輩逼迫下走上科舉之路,自小家裡就有先生,長大點就進了州學,前些年順利考進太學,也是第一次參加科舉,省試就落榜。

沈縉家裡的情況跟林嵩比較像,祖上也有大官,不過也是四五十年前,家裡情況還好,雖然有些敗落了,但畢竟曾經有積累,也算衣食無憂。

只要在馬車上,不聊天的時候,沈縉總是會拿出一本書來看,封皮都不見了,楊叢義問過他看的什麼書,他只說是雜書,楊叢義也拿過來翻看過幾下,確實是雜書,也就不再過問。

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46章 回城覆命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110章 武學出路第84章 又起爭鬥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338章 均分戰利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301章 解惑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43章 埋伏第716章 五龍觀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446章 江口村第96章 傳訊自救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30章 心裡有數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631章 臨戰將令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760章 完顏雍之慮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386章 打包出讓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89章 目的達成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9章 不速之客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63章 解圍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120章 遇襲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74章 演技逼真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282章 宣威軍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432章 召集令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527章 總管府第62章 道長援手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158章 新軍遠行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562章 香滿京華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655章 取臨沂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341章 報到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717章 山中故人
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46章 回城覆命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110章 武學出路第84章 又起爭鬥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338章 均分戰利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301章 解惑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43章 埋伏第716章 五龍觀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446章 江口村第96章 傳訊自救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30章 心裡有數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631章 臨戰將令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760章 完顏雍之慮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386章 打包出讓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89章 目的達成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9章 不速之客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63章 解圍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120章 遇襲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74章 演技逼真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282章 宣威軍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432章 召集令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527章 總管府第62章 道長援手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158章 新軍遠行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562章 香滿京華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655章 取臨沂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341章 報到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717章 山中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