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再回淮西

不久之後,楊叢義一行人乘船從流求出發,順風北上明州,而後轉走陸路,經臨安去往淮西。

在經過臨安時,楊叢義回了一趟回易處,湯鷽負責的貨物採購已在進行中,陸陸續續有些商賈進出回易處。

據湯鷽所說,上次回易失敗,導致這次採購貨物的難度增加不少,很多商賈要求回易處償付之前的欠款,他們纔會考慮繼續後續合作,但這種要求,她自然不能同意,朝廷只給了五百萬貫,而回易處這個爛攤子,欠下的賬款就有八百多萬貫,以目前資金,只能先把這次回易做成,回易處才能起死回生,欠下的賬款才能還清。

雖然有難度,湯鷽帶領的採購團隊還是簽定了價值四百多萬貫的貨物採購契約,隨着時間推移,遠處的商賈近幾個月也會陸續趕來,總體來說,預計不會比第一次差太多。

楊叢義對湯鷽是放心的,她說行,那就一定沒問題。退一步說,即使這次採購不到一百船貨,只要出海經營得當,應該也能賺回來足夠的利潤。

在臨安停留了兩天,見了黃琦一面,楊叢義便帶着四名準備將和一隊精武軍趕往淮西。

一個月後,一行人到達淮西境內,楊叢義與四名準備將隨即分赴安豐、蘄州、黃州、無爲、安慶五地招募人手,員額不限,越多越好。

應募之人,年齡要在十五歲至二十五歲之間,具體要求,參考募兵標準,一旦應募,馬上支付兩貫安家錢。

楊叢義這次隨身帶的錢足夠多,每名準備將都領取了一大筆錢,包括公使錢、安家錢、糧餉及物資採買。

在趕往淮西的路上,他們已經做了許多準備,每到一地他們先知會當地官府,附送回易處一封協助書信,而後在官府協助下,即刻開始張貼、發放招募告示。

楊叢義回到了熟悉的懷寧縣,而與他相見的官員,他卻一個都不認識了,細問之下,才知幾乎全都調任他地,或是待官在家。

即使沒了熟人,懷寧的官員,包括知軍大人,對楊叢義還是十分熱情,畢竟他是從懷寧縣衙走出去的人,如今剛剛三十出頭便獨領回易處,肩負朝廷重任,前途不可限量,這次回來,也算是衣錦還鄉。

對於楊叢義提出的協助要求,知軍大人全力支持,很快傳令轄下各縣,命令各縣將招募告示傳達到每一個村鎮,每一個山村。

有安慶軍衙如此大力度的支持,楊叢義的招募壓力減輕了很多,他們只要等招募消息傳到各地,而後立起招募大旗就行。

在懷寧待了幾天,跟懷寧一衆官員吃了幾次宴,楊叢義便往西去了太湖縣。

太湖纔是他最熟悉的地方,當年他爲了修整河道之事,幾乎跑遍了全縣大小村鎮,太湖差不多算是他的故鄉,而這裡也有他爲數不多的熟人,這次來太湖就是爲他而來。

楊叢義悄無聲息的出現在郭家門前,匆忙趕來的郭青見到他十分高興,慌忙將他請進家中。

當晚一場家宴,楊叢義是毫無爭議的貴賓。

因爲楊叢義與郭青不同尋常的關係,郭青作爲次子,在家裡的地位也驟然提升,宴席上他的座位更是緊挨楊叢義,而另一邊坐的是郭父。

宴席上,楊叢義毫不掩飾的將朝廷再次組建回易之事說與衆人聽,告訴他們如果想跟回易處做生意,可以直接去臨安回易處找湯副使談,一旦談成生意,絕對可以賺大錢。

郭青幫回易處做過事,前兩次回易他都參與了,兩次下來賺了不少錢,去年原本想等船隊回來,他採購一批海外貨物運到淮西來賣,誰知船隊卻出了問題,帶回來的貨物不多,沒有過硬的關係,根本買不到。

郭家是世代做絲綢布匹生意的,在淮西也有一定的勢力,朝廷前兩次組織回易,他們不是沒有聽說,只是覺得不靠譜,把絲綢布匹從太湖運到泉州路途太遠,一旦路上出了問題,就血本無歸。

對有一定勢力的商賈來說,冒大險賺五成利,遠不如安安穩穩的賺兩成利舒坦,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安全,只要不出大差錯,即使不賺錢,家裡的資產也夠支撐百年,一旦遇上好機會,幾年之內回覆元氣也很簡單。

郭家的絲綢布匹生意近些年就是這般不死不活,說不上賺錢,但也不至於虧錢,進出基本持平,若冒險一搏,成功了自然好說,要是運氣不好失敗了,那郭家的生意瞬間完蛋。

郭父猶豫不決,郭青則很快接下了回易船隊後勤供給的生意,這門生意雖然勞心勞力,但回易處出手大方,只要他精打細算,就穩賺不賠,還能賺大錢。

楊叢義知道湯鷽採購貨物的壓力很大,所以他來到淮西也是想順便幫她拉一些有實力的商賈,只要商賈願意冒些風險,把貨物從長江運往泉州還是比較方便的。

在郭青家裡住了幾天,郭父應楊叢義提議,親自出面邀請了一些在太湖縣有勢力的商賈來家裡議事,在楊叢義幾番解釋與勸說下,最終有五個商賈願意與郭家一起做回易處的生意,而他們六家能提供的貨物價值五十餘萬貫,也不算是小數目。

楊叢義當場跟他們議定了草案,並給了他們一封書信,要他們每家派一個代表去一趟臨安,簽訂最終的採購契約,至於是要求付現款,還是先賒欠,兩年之後回易處支付雙倍貨款,他們考慮清楚,可以自行決定。

談成生意,楊叢義便沒在太湖過多停留,很快返回懷寧,開始準備招募之事。

當然在此期間,他也請官府出面召集過一批頗有勢力的商賈,將朝廷再次回易之事相告,勸他們積極參與,然而,從他們的反饋來看,他們對此事並不敢興趣,因爲跟金國做生意不比把貨物賣給回易處差,還不用承擔太多風險。

其實他們說的也有道理,懷寧距離宋金邊境並不算遠,這些年馬匹貿易較以往興盛不少,交通運輸頗爲便利。

多年前,楊叢義與湯鷽一起護送完顏亮返回淮北時去過安豐軍,當時那裡人煙稀少,田地荒蕪,不知八年過去,如今邊境是何模樣,是否有所恢復?

心中一動,便想去邊境看看。

招募還未開始,楊叢義心意一動,便即刻起身,催動快馬朝廬州、安豐而去。

一路上,官道兩旁盡是綠油油的莊稼,荒地早已復墾,隨處可見田裡低頭忙碌的農民,安詳和睦,欣欣向榮,幾乎感受不到邊境緊張的氣氛,與八年前相比,廬州、安豐更適合百姓生活,休養生息,這對百姓來說是好事,但若他們知道五年後金人必定提刀南下,不知他們是現在就離開,是等金人到來,還是另有方法應對。

金人會不會繼續南下,按理說應該很容易猜到,但顯然朝廷沒有這方面的準備,因爲一路上他只看到百姓,幾乎沒有看到多少軍人,就連駐守城池的軍隊也沒有多少,也看不出來他們是精銳,更像是混日子,湊數的。

穿過廬州、安豐,楊叢義很快達到宋金邊境,壽春縣城。

當年他跟湯鷽就是從壽春縣境內,將完顏亮送回淮河以北的,那時急着回臨安武學,只留宿了一夜,便匆匆離開。

如今再來壽春,在街上走了一圈,他便感受到了與在廬州時完全不同的氛圍,這裡的人們明顯要比其他地方焦慮,對靠近的陌生人也更加警惕,就是交談說話,也不會靠的太近。

與金國一河之隔,這裡纔是真正的邊境!

可即便如此,壽春駐守的軍隊也並不多,據說不足兩千人,還是外緊內鬆。

若朝廷知道完顏亮五年後要催馬南下,他們還會如此部署嗎?

楊叢義不在朝廷,不在樞密院,即使知道些什麼,以他目前的身份,也無能爲力。

在壽春住了兩天,四處走了走,看了看,唯一的意外收穫,便是發現八年前當掉湯鷽隨身佩劍的那家當鋪還在,當年的當票早已丟失,但他還是想試試能不能替湯鷽贖回那把劍。

當他向掌櫃說明緣由,告訴對方是要贖回八年前當掉的一把劍,那掌櫃說去找找,以他們的規矩,當期超過五年,即視爲原主放棄贖回,當鋪就可以隨意處理。

兩盞茶後,掌櫃將一柄劍放在楊叢義面前,劍鞘已經有些腐朽,劍柄也已發黴,劍身也滿是鏽跡,看樣子是屬於保管不善所致。

楊叢義並沒有多找麻煩,當即原價贖回,此劍當年是湯鷽的隨身之物,若把它帶回去,她應該會很高興。

返回懷寧途中,他順路去看了看安豐和廬州人員招募情況,結果令他很是滿意,兩隊人馬已經各自招募了數百人,而各縣還陸續有人趕來應募。

等他返回懷寧,前來應募者已不下百人,官府已經代爲安置。

招募大旗隨即立起,一一爲應募者登記造冊。

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713章 州試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95章 慘敗而歸第74章 演技逼真第86章 夜半鬼叫第53章 議事第765章 趕人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120章 遇襲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288章 分歧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573章 要鐵不要錢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117章 完顏亮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73章 小舅子分糧第47章 升官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681章 交底第621章 經歷(二)第501章 回家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251章 都別閒着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74章 演技逼真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60章 逃命第215章 討個說法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792章 放權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180章 湯家六娘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572章 中間人第119章 搖擺不定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283章 重聚第532章 副使落海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753章 三難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512章 稅賦之憂
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713章 州試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95章 慘敗而歸第74章 演技逼真第86章 夜半鬼叫第53章 議事第765章 趕人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120章 遇襲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288章 分歧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573章 要鐵不要錢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117章 完顏亮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73章 小舅子分糧第47章 升官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681章 交底第621章 經歷(二)第501章 回家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251章 都別閒着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74章 演技逼真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60章 逃命第215章 討個說法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792章 放權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180章 湯家六娘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572章 中間人第119章 搖擺不定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283章 重聚第532章 副使落海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753章 三難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512章 稅賦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