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合情合理

“好,你且說來聽聽。若不能自圓其說,當治你貪污之罪!”

章復盯着楊叢義,眼神凌厲,似乎要看透他內心的秘密。

理了理思緒,只聽楊叢義緩緩說道:“義烏地處江南,日照充足,水量豐富,糧食普遍一年種兩季,每年兩輪收成。而耕地又分水田和旱田,一畝水田一年可收稻米十擔左右,一畝旱田一年可收穀物六擔左右,此地在河流兩岸,旱田極少,選將營借用的近三千畝田地絕大部分都是肥沃的水田,選將營從去年七月借地至今,前後要耽誤百姓三千畝田兩季收成,也就是一整年收成,一畝田按每年收稻米十擔算,三千畝田一年就要少產稻米三萬擔,而稻米的價錢是兩貫錢一擔,三千畝田一年便要少收六萬貫錢。這六萬貫錢按借用田地多寡分給借地百姓,讓他們在失去田地時也能拿錢買糧活下去,不知諸位大人以爲這麼做是否符合情理?”

三位大人中除了左司郎中黃大人,其他兩人不種田,也不會親自去買米,自然不知道田產幾何,米值幾文,他們是聰明人不會不懂裝懂。

於是只有黃大人微微點頭道:“現在是二月,選將營還沒有把田還給百姓的跡象,上半年便種不了稻子,你算借田一年也算合理。不過一畝水田一年能產稻米十擔?據本官所知沒這麼多吧!”

“我們都知道山有高低,田分肥瘦,以肥瘦不同產出不同,田分上中下三等,不同等級的田每年產出的穀物多少不同,朝廷根據田地好壞不同分別徵收田稅,而選將營借用的這些百姓自有田地在稅冊上幾乎都是上等田,我們借用百姓田地的賠付自然也就只能按上等田的產出來賠付。”

話音方落,章復馬上追問:“既然上等田花錢更多,你爲何要花費巨資在上等田上修建選將營,爲何不去下等田上建營?”

“大人,下等田的所有人都是豪門大戶,這些田都在地勢平坦的河谷中間,距離義烏縣城也近,但大戶不缺那些錢,我們借不到他們的下等田,再說那些地方也不適合建營。”

楊叢義說的很委婉,但意思很清楚,在場的三位大人都是聰明人,自然能聽明白他的意思。

李大人從始至終都沒有言語,章復默不作聲。

黃大人乾咳了一聲,打破尷尬,而後問道:“這六萬貫就算合情合理,還剩十萬貫你怎麼說?”

楊叢義馬上答道:“選將營借用的近三千畝田地都在我們腳下,諸位大人應該都看到了,這些田如今被將士們踩踏的寸草不生,地皮堅硬,即使他日還給百姓,重新復墾,三年也不可能恢復到之前的穀物產出,肯定會減產,復墾第一年能不能有收成都難說,每畝田地我們再補給百姓十貫錢是否合情合理?”

“嗯,這也說的過去,田地荒蕪復墾並不簡單,往往需要數十年。這種踩踏半年之久的土地就跟挖了道路種田一樣,幾年之內很難再有產出,每畝田補貼十貫錢不多。還有七萬貫怎麼說?”

黃大人解釋兩句,然後繼續追問。

“選將營借用的土地面積廣闊,裡面除了三千畝田地,還有三千多畝其他用地,包括百姓的房屋、院子、道場、菜園等,這些都是要給錢的。選將營未建之前,便預計要住進來兩萬餘將士,選將營區內居住的百姓都要遷出去,可這些地方他們住了幾百年,數十代,有太多的東西割捨不下,爲了讓他們暫時離開,又居有定所,本來準備給遷出去的百姓集中修建房屋,後來發覺難度實在太大,於是選將營就出了一筆錢,由官府協助安置。這筆錢分爲兩部分,一部分直接發放到百姓手中,這部分錢買下他們房屋、院子、道場、菜園等地,一間房不分新舊,直接給百姓三十貫錢,保證他們以後回來都能重新蓋出新房來,這次選將營一共買下百姓新舊房屋一千餘間,用錢三萬四千六百多貫,院子、道場、菜園一千五百多畝,每畝十貫,用錢一萬五千多貫,這一部分房屋、院子等一共用錢約五萬貫。最後兩萬貫錢原本是要用來給數千百姓修建臨時住所,因選將營精力有限,於是便委託官府安置因修建選將營而遷出去的數千百姓,考慮到他們離開老家不能自給自足,生活不便,擔心他們中途要求返回舊地給選將營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便要求官府好好安置遷出去的百姓,安置地給他們的感覺要跟住在家裡一樣,商量之後,選將營委託給官府的安置價錢按每人每天四十文錢的標準計算,一千三百多人官府先後收了兩萬貫,可以安置到今年七八月間。”

楊叢義一口氣說完,聽來稍稍有些凌亂,但其中的情理倒也說清了。

黃大人稍稍考慮了一會兒,問道:“一間普通房屋三十貫,是不是貴了些。據我所知在鄉村修一間普通房屋十幾貫錢也就夠了,何須三十貫?”

“不知大人所言是在何地何處?”

黃大人細想了一會兒,方纔回道:“德州商河。”

此言一出,章復微微一驚,轉頭向他看去,就連李大人也略感意外。

楊叢義思緒急轉,而後馬上回道:“德州舊地離北方遼金不遠,戰火烽煙,十幾貫錢修一間房屋確實足夠。但義烏不同於北地,此地南北有羣山相隔,東西有河流貫通,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千百年來幾乎不曾發生過戰亂,十分適合安居。靖康之亂後,很多北方百姓一路南遷,有不少就在義烏一帶定居,如今地少人多,三十貫的價錢也只能在山野修建一間很普通的房屋。諸位大人閒暇之時,下官可以陪大人們去營外沿大陳江走走,看看普通百姓的田園生活。”

一聽這番解釋,三人頓時無言,德州是屬舊地河北東路,遼國未滅時與遼國南京道相接,乃戰亂之地,遼滅之後,便歸了金國,這個地方的房子自然不值錢,但沒有戰爭的江南,房屋宅院就不知貴到哪裡去了,要想在臨安居有定所,得到臨安城外三五里去,縱使朝廷裡的高官也沒幾個自己能在臨安城裡置業的,多數還是靠皇帝賞賜宅院。

三十貫錢一間買百姓的舊房,章復等三人無力反駁,細細一想,三十貫錢對建房置業來說確實不多。

“房屋、院子、菜地,你花的這五萬貫錢也算符合情理。可你給官府的兩萬貫錢沒什麼道理吧,選將營前前後後已經給了百姓多少錢了?他們一共一千三百多人,你就給了他們十四萬貫,算下來每人也有一百多貫,他們每天少這四十文錢就不能活了?”

黃大人對數字較爲敏感,馬上就提出了新的問題。

楊叢義稍稍理了理思緒,迅速答道:“方纔諸位大人已經認同前邊給的十四萬貫都是應該給的,至於最後這兩萬貫錢,之前下官也說了,原本是要給讓出房屋舊地的百姓在附近修建臨時住所的,但選將營要修建營房、校場和帥營,精力有限。況且若要選將營給百姓修建臨時房屋,數千人居住的房屋,一家一戶要佔去不少土地,恐怕還得再借土地,要花的錢不知要多出多少,加之若百姓就住在選將營附近,難保他們看到自己的田地被將士踩踏、住了數百年的房屋被拆除,不會鬧情緒,若他們要求返回舊地,隔三差五的鬧,選將營恐怕難有寧日。跟縣衙商量了多次,他們才答應協助選將營安置百姓,縣衙在本地百姓中的威望不是選將營可比的,由縣衙協助,選將營就能順利建營訓練。諸位大人都知道,歷來涉及百姓安居的事情都非常麻煩,一個不小心就會鬧出大亂子,選將營用兩萬貫錢把一千三百餘百姓委託給縣衙安置一年,辦成了五萬貫、十萬貫錢都一不定能辦成的事,不值得嗎?不合情理嗎?”

“所言有理。古今多少民變,不都是官府在涉及百姓生存的問題上處置不當引發的,去年前年不都還有民變。一場民變下來,少則一縣之地,多則幾縣幾州,很快就會糜爛,朝廷損失的錢糧何止幾百萬貫,這種教訓見的多了。選將營把數千失去土地、房屋的百姓交給縣衙,我以爲做的很對,兩萬貫錢一點都不多。”

從來不說話的李大人最終還是開了口,他是右司郎中,兵部的事他很清楚,每每出了民變,禁軍去彈壓之後,收拾殘局的還有廂軍,朝廷不光要從國庫調撥錢糧,還要減免稅賦,*,朝廷損失的錢糧都是巨大的數字。

章復和黃大人沒有反駁,也沒有提出異議。

三人心照不宣,誰也沒再言語,心中已經得出結論。

“楊叢義,這十六萬貫就算你花的有理。還有幾筆糧草問題,你也得跟我們說個清楚。”

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283章 重聚第39章 虎頭巖第683章 難題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585章 遼陽起事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75章 扣黑鍋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386章 打包出讓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350章 龍騎軍營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683章 難題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282章 宣威軍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699章 驚天消息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64章 道別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56章 定計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30章 心裡有數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192章 正使未定第323章 謀劃第26章 跑商去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26章 跑商去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341章 報到第748章 家事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44章 伏擊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336章 占城消息
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283章 重聚第39章 虎頭巖第683章 難題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585章 遼陽起事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75章 扣黑鍋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386章 打包出讓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350章 龍騎軍營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683章 難題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282章 宣威軍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699章 驚天消息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64章 道別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56章 定計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30章 心裡有數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192章 正使未定第323章 謀劃第26章 跑商去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26章 跑商去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341章 報到第748章 家事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44章 伏擊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336章 占城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