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進駐流求

回到臨安沒幾天,楊叢義便接到朝廷任命,再次任命他爲回易護衛軍監軍,監精武軍護衛回易之行。

不久,他又得到樞密院的調令,憑此調令可以將精武軍調離義烏駐地,遷往昌國縣宣威軍駐地。

然而,楊叢義並不希望精武軍駐訓昌國,畢竟那是屬於宣威軍的地方,精武軍中很多人以前就隸屬宣威軍,兩軍同駐一個小小的昌國縣,不知會鬧出多少麻煩,哪裡能安心訓練?

於是他隨即向樞密院提議,是否可以讓精武軍駐訓泉州對面的流求縣。理由有三,一是船隊要從泉州出發,護衛軍可以就近提前熟悉泉州一帶的海況,二是戰船是讓泉州船廠在建造,護衛軍駐訓流求,戰船建好之後可以迅速接收,三是流求地處南方,氣候與南洋相似,護衛軍可以提前熟悉水土,以免水土不服,影響護衛回易的任務。

數十天後,樞密院回覆,精武軍駐訓之地,應回易處所請,同意由明州昌國縣改爲泉州流求縣,駐訓及護衛回易期間所需糧餉有回易處承擔,朝廷不再另行撥付。

得到樞密院應允,楊叢義即刻出發趕往義烏精武軍駐地。

幾年過去,蘇溪選將營舊地已有幾分破敗,成片成片的軍營房屋由於無人居住,無人打理,生了野草,開始腐朽,而之前河岸上寬廣平整的校場,大部分生了野草雜樹,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會重新歸於荒蕪,再也留不下曾經練兵的痕跡。

從外營向內營一路走去,楊叢義心裡五味雜陳,當年士氣高昂、熱火朝天的選將營,幾天之間風雲突變,煙消雲散,歷時大半年,耗費大批糧餉,無數精力和心血,一切努力與汗水最終都被玩弄於鼓掌之上,變成了一文不值的鬧劇。

到底該怪誰呢?

時至今日,楊叢義說不清楚,也不想深究,因爲他知道,深究下去就會發現,真相是殘酷的,除了痛心之外,於事無補,也毫無意義。

看着流淌的河水,他很快驅散心裡的負面情緒,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因爲前面的路還要一步一步走,也許前路不一樣,終有璀璨的風景。

在內營將校,楊叢義終於看到了將士訓練的身影,只是有些死氣沉沉,與朝氣勃發的初春對比鮮明,與選將營時期更是沒法相比,看得出來,他們沒了精神氣。

在曾經的帥營議事廳,楊叢義見到了精武軍統制李閣,對方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滿臉鬍鬚,不修邊幅,他不是幾年前從楊叢義手中接過精武軍之人,應該是後來的繼任統制。

幾句寒暄之後,楊叢義隨即拿出朝廷任命文書和樞密院調令,宣讀之後,交給對方過目。

李閣對精武軍調駐泉州一事心有不滿,但朝廷的任命文書和樞密院的調令千真萬確,他也無法反駁,只能接受。

當他看到精武軍一衆將校都對新來的監軍十分熟悉,還頗爲興奮時,便知此次徵調精武軍定有內情,心直口快的李閣當即詢問原因。

楊叢義告訴他,朝廷這次非常重視遠洋回易,回易處承擔的責任很重,回易是否成功,要看船隊在海上是否安全,若船隊的安全都無法保證,回易自然不可能成功,而精武軍中有四指揮兵力幾年前成功護衛過回易船隊,大宋軍中再也找不到比他們更有出海經驗的軍隊,而他剛好在幾年前那支回易護衛軍中任職監軍。

一番解釋,李閣心裡的疑惑消失了不少,但隨即便有了顧慮,因爲他的一衆將校部屬跟監軍很熟悉,這讓他頗爲難受。

監軍是做什麼的,他心裡很清楚,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統軍主帥聯合一衆部屬架空監軍,讓對方變成一個瞎子,找不到軍隊的問題,不給軍隊製造麻煩,而看如今的情勢,監軍很有可能聯合一衆部屬架空他這個統制,讓他在軍中靠邊站。

對方已經說的很清楚,把精武軍調往流求駐訓,就是希望能把他們練成海上護衛強軍,帶他們下南洋、西洋揚威立功。

李閣雖然心裡不爽快,但朝廷的命令他也不敢公開表達不滿,更不敢反對。

會同一衆將校商議之後,確定了行程。

全軍六指揮兵力,五日之內集合,集訓三日後拔營離開義烏,部隊先由陸路趕到明州,而後從明州登船入海,南下泉州,在泉州稍作休整,帶上必要的軍資,直接渡海到達流求。

義烏營地,楊叢義全程跟隨精武軍,同吃同住同訓練,短短几天時間便贏得了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的好感。

轉眼間到了之前確定的全軍拔營時間,而統制李閣卻突然生病,難以成行,建議推遲幾天。

楊叢義無奈,將行期推遲三天。

然而,三天過後,李閣的病情依然不見好轉,他要求再等他幾天。

時間寶貴,哪裡能在義烏空耗,楊叢義婉言拒絕,他告訴李閣,他可以帶領精武軍先行一步,大部隊行軍較慢,如果李閣的病好了可以在明州會合,如果近期不見好轉,等病好了以後再去泉州不遲。

隨即宣佈全軍拔營,楊叢義親自帶着將近三千人離開義烏營地,經東陽縣嚮明州而去。

就在精武軍離開義烏之後,仍然留在營地的李閣收到了臨安送來的回信,信中說精武軍一切事務暫有回易處做主,告誡他不可妄動,免招禍患。

李閣的病好了,但他卻無意去追已經拔營而去的精武軍,因爲蘇溪營地還有好多資產未曾處理,這可是一大筆錢,如今全軍離開,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回來,這批財產自然歸他所有。

福禍相依,精武軍被回易處徵調,對他個人來說,究竟是福是禍,他理不清,也不需要理清,只要有錢就夠了,拼死拼活不就是爲了錢嗎?

李閣迅速處理了精武軍留下的資產,而後便在義烏、金華享樂,不知晝夜。

而精武軍自離開義烏之後,便一日不曾停歇,連續行軍半個月後,終於到達明州。

全軍在明州休整三天,三天之內徵調租借了二十餘艘大船,稍作準備之後,全軍登船直下泉州。

數天後,載着三千精武軍的二十餘艘船在泉州靠岸停留,在短時間內採購一批糧食物資,招募一批建築工匠,船隊再次出發,一個晝夜便到達流求西海岸。

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全軍三千人,沒有人到達過流求,楊叢義也一樣。

滿載精武軍和工匠的船隊在嚮導帶領下,幾經周折,最終在悠長的海岸線上找到了可以供往來大船停泊的港口。

楊叢義下令全軍即刻登岸休整,但不得遠離海岸兩裡,不得滋擾民衆,更不能下海摸魚。

而他自己則第一時間找到流求縣衙,見到了年老的流求縣令,說明來意後,又拿出樞密院調令讓對方過目驗看。

流求縣令官職比楊叢義低了不少,況且精武軍駐訓流求是朝廷的命令,所以他對楊叢義的要求和提議沒有任何異議,全部照準,全部支持,只有一個提議,不要讓駐軍往山裡去,以免引發動亂和死傷。

縣令的這個提議,楊叢義滿口應允,山民有自己的生活區域,任何外人踏入他們的領地,都會被視爲入侵,這是他們的視野侷限和千百年來的生活經驗,短時間內改變不了,再說他也無心跟山民打交道,精武軍只是在這裡駐訓,井水不犯河水,兩不相交最好。

精武軍駐訓要圈定營地,縣令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就派了屬吏陪着楊叢義在西海岸距離縣城數十里遠的地方,圈定了方圓五里的荒地,作爲精武軍建營之地,在那附近還有一個不錯的港灣,若要停靠大船,得花些功夫休整一番。

營地圈定,精武軍全軍即刻開赴營地,就地紮營。

全軍三千人幾乎都有修建營地的經驗,其中一千人蔘與過昌國宣威軍營地修建,又全程主導了義烏選將營建造,經驗豐富,其他人也多多少少參與過營房搭建、場地平整。

整支精武軍很快分成幾部分,在隨軍建築工匠的幫助下,根據過往經驗和要求,一一分配差事,伐木取料、徵車運輸、平整地面、夯實地基、埋柱架樑、刨木封屋。

等全軍熱火朝天的開始大搞建設,楊叢義也沒閒着,他又找到老縣令,讓官府出面招募一批人力,進入精武軍營地幫工,以期在最短時間裡將營地修建完成。

工匠人力招募到位,又跟老縣令協調糧食採購徵調之事,但此事老縣令卻無能爲力,因爲流求縣遠離大陸,人口分散,管轄不便,稅賦不豐,況且現在是春天,去年的稅糧早已上繳,糧倉空空,只剩糧食千擔左右,以備不時之需。

眼見找縣衙解決精武軍糧食問題行不通,楊叢義便轉而將目光瞄準大地主,千百年來流求一地遠避戰禍,稅賦較輕,加之西海岸土壤肥沃,數代積累下來,有不少擁地百畝千畝的大地主和富戶。

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64章 道別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170章 都不乾淨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602章 挑戰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283章 重聚第486章 傷心處第158章 新軍遠行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645章 時機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611章 駁斥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44章 伏擊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732章 三選一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249章 不可思議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579章 戰和逃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52章 自尋死路第671章 潰逃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611章 駁斥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61章 飛蛇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572章 中間人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94章 各有心思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117章 完顏亮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55章 衆怒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16章 血案兇徒第260章 邀請赴宴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134章 太學辯議(七)第126章 別了第620章 經歷(一)第523章 招回參軍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713章 州試第748章 家事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193章 再會故人
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64章 道別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170章 都不乾淨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602章 挑戰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283章 重聚第486章 傷心處第158章 新軍遠行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645章 時機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611章 駁斥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44章 伏擊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732章 三選一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249章 不可思議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579章 戰和逃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52章 自尋死路第671章 潰逃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611章 駁斥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61章 飛蛇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572章 中間人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94章 各有心思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117章 完顏亮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55章 衆怒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16章 血案兇徒第260章 邀請赴宴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134章 太學辯議(七)第126章 別了第620章 經歷(一)第523章 招回參軍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713章 州試第748章 家事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193章 再會故人